範

漢語字詞
範(拼音:fà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3]“範”和它的繁體原是不同意義的字。簡體“範”始收錄于《說文解字》,從艸(草)氾聲,意思是草名,又作姓氏。“範(繁)”始見于戰國文字,也是形聲字,《說文》認為從車,笵省聲。本指一種出行時的祭祀。古代文獻中多用來表示模子、法則。古有範、範(繁)二姓,作為姓氏,兩字不能混為一談。
  • 中文名:範
  • 拼音:fan
  • 繁體:範
  • 部首:艹
  • 倉颉:TESU
  • 鄭碼:EVYY
  • 筆順:一丨丨丶丶一フフ
  • 五筆(86版):AIBB
  • 筆畫:11
  • 五筆(98版):AIBB
  • 分類:漢字
  • 筆順編碼:12244155
  • 注音:ㄈㄢˋ
  • 四角:44112

字源演變

“範”實際代表了漢字簡化以前的兩個字:“範”和“〔乙組圖11〕”。所以現代的“範”字,就包含了原來這兩個字的意義。

“範”字始見于篆文(甲組圖1),屬于形聲字,上部的“艸”作形旁,“艸”即草,表示這個字的本義與植物有關;下部的“氾”作不表意的聲旁,“氾”是泛濫的意思。這個以“艸”為形旁的“範”字意義比較簡單,《說文解字》解釋為草名,也是一個姓氏。

“範”字的繁體字“乙組圖11”,《說文解字》曰:“範(乙組圖11),範軷也,從車範省聲,讀與犯同。”“軷”是道路之神的稱謂。“範(乙組圖11)軷”指出行時祭祀道神則。可見“範(乙組圖11)”字就其本義而言,實乃表祭祀道神之專用詞。古人有事出行(指征伐、巡狩及聘會等大事),必祭祀道神,以保佑免除途中險阻。《說文解字》在“軷”字頭下的說解是:“出将有事于道,必先告其神,立壇四通,樹茅以依神,為軷。既既祭軷,轢于牲而行,為範(乙組圖11)軷。

《詩》曰:‘取羝以軷。’從車犮聲。”“轢于牲而行為範(乙組圖11)祓”(轢者,“車所踐也”),即指駕車辄過土壇祭牲,祭畢即可策馬前行。過程中駕車輾過祭牲為主要關節,故範(乙組圖11)字、軷字之形符為“車”。祭道神是于道中封土為壇,樹立茅束以為道神憑依,以犬、羊為祭牲,置土壇之上,祝禱後,駕車輾過土壇祭牲,再以酒灑于兩邊車輪及轼前之“軓”(即轼前的車闆),作為奠祭。

“轢于牲而行為範(乙組圖11)祓”(轢者,“車所踐也”),即指駕車辄過土壇祭牲,祭畢即可策馬前行。過程中駕車輾過祭牲為主要關節,故“範(乙組圖11)〔乙組圖11〕”字、“軷”字之形符為“車”。

“範(乙組圖11)”字的聲符,《說文解字》分析為“笵省聲”。鑒于《說文》中之“省聲”曆來多遭非議,此處以“省聲”表“範(乙組圖11)”字的聲符構成,就難免會引起質疑。愚以為對待“省聲”應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态度,對某一“省聲”字未經考證認清,不宜輕率否定。

《說文》所收氾、範、笵、範(乙組圖11),均從“㔾(或作?)”得聲,“㔾”甲、金文未見,小篆作〔圖A〕,隸變作“㔾”,上古音為談部匣紐,今音hán,按理既同為從得聲,早期當為同音,但《說文》中之範、笵為“氾聲”,“範(乙組圖11)”則為“笵省聲”,說明原從琶得聲之氾、範、笵、範(乙組圖11),因時代變遷,至後世(起碼到漢代)已不讀為早期之“談、匣、上”,而讀為“談、滂、去”。

韻母相同,聲母則由原來的牙音(舌根音)變為唇音,今音fàn。“笵省聲”與“讀與氾同”起相互補充作用,“讀與氾同”為單純标音,“範省聲”則兼表“㔾、氾”二字由先秦至漢代的音變情況。“笵省聲”除反映音變情況外,還反映形聲字構成之合理性與形、聲二符配搭之簡省情況。因“範(乙組圖11)祓”之儀之主要關節為車輾祭牲,故“範(乙組圖11)”之形符為“車”,而其聲符則為“笵”。

“笵”是由模範(乙組圖11)(模子)引申為“法”、程式、儀式之意,故範(乙組圖11)祓之範(乙組圖11)之聲符“笵”,既是表音,同時兼有受義作用,此亦“笵省聲”之深意所在。再者形聲字之形符聲符原都是由獨立之字組成,形符是車,聲符必須是“笵”,因為“㔾(?)”因時代變遷不僅音讀與“氾”有别,同時也不單獨算其為字(隻作偏旁部首)。範(乙組圖11)字之聲符隻能是“笵”,如直接将形旁聲旁合二為一則又嫌繁複。為簡化于是省三點水而成“範(乙組圖11)”,此即“範(乙組圖11)”字形體構成之緣由。也說明許慎析“範(乙組圖11)”為“笵省聲”之可信。

《說文解字》對“範(乙組圖11)”的解釋是一種祭祀儀式,不過,經籍中所見之“範(乙組圖11)”大多與這種儀式無關。“範(乙組圖11)”常用作一種制造東西的模子,一般認為是“法也”之“笵”的通假。制造模子的材料不同,模子也就有了不同的名稱。木制的模子叫“模”,竹制的模子叫“範(乙組圖11)”,土制的模子叫“型”。一個模子造出來的東西,當然都和模子一個樣。這個模子,實際上就是一個榜樣,一個典型。所以這三個字都引申出榜樣的意思,如“模範”,“模”和“範”都是榜樣的意思,是同義詞。“範文”就是作為榜樣的文章。

“示範”就是做出一個榜樣來。用模子造東西,是出不了模子的範圍的,模子實際上就是一種範圍。所以“範”字就由模子的意思,引申出範圍的意思。這裡,“範”和“圍”是同義詞,都是指一種指定的圈子。

“範(乙組圖11)”字的簡化字為“範”。“範(乙組圖11)”與“範”僅為同音,于義則毫無關涉。“範(乙組圖11)”字的簡化,1956年《漢字簡化草案》初簡為“圖B”,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始定為“範”。範(乙組圖11)、〔圖B〕、笵、範,古均可通用,如“洪範(乙組圖11)”,今版《尚書》作“洪範(乙組圖11)”,《古文尚書》作“鴻範”,晉,張平子碑(永和四年)作“洪”。“模範(乙組圖11)”之“範(乙組圖11)”本應作笵,而經籍多假“範(乙組圖11)”為“笵”。

《玉篇》“笵”下曰:“音範,楷式也,與範(乙組圖11)同。”“範(乙組圖11)”下曰:“法也。”即以範(乙組圖11)為笵。又如《禮記·禮運》:“範金合土。”又《少儀》:“祭左右軌範乃飲。”《荀子》:“形範正金錫美。”漢劉衡碑:“師訓之範。”。以上各例皆假範為範(乙組圖11)。“範(乙組圖11)”本皆應為“範”,因長期假範(乙組圖11)為範,約定俗成,原“範”之義已融入“範(乙組圖11)”字之中,使範(乙組圖11)字之主要義項變為模範(乙組圖11)、規範(乙組圖11)之義,故《隸釋》于劉衡碑下注曰:“以範為範(乙組圖11)。

”由此可見《漢字簡化方案》将範(乙組圖11)簡化為範,并非臆造,而是古已有之。至于《漢字簡化草案》以“圖B”代“範(乙組圖11)”,這不算簡化,實際是同字,因為漢隸“艸(艹)”“竹”不分,多有混同。範(乙組圖11)簡化為範,同時也是将範(乙組圖11)、範合并為一字,減少了常用字數,有便文化普及。合并後原“範(乙組圖11)”字之主要義項則歸并到“範”字之中。

至于原範(乙組圖11)字之本義“範(乙組圖11)祓”,則因這一禮俗早已廢而不用,隻要能讓其保留于史料之中,即無大礙。原“範”字的本義為名,何謂“範草”亦早已湮而不聞,剩下的主要是姓範之範,此種專用義與普通義如模範、規範等也不緻混淆。這樣在日常應用中就不會因“範(乙組圖11)”“範”合并而産生歧義和辨識上的困難。

現代釋義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範(範)fàn(ㄈㄢˋ)

⒈模子:銅範。鐵範。

⒉榜樣:模範。典範。

⒊一定界限:範圍。範疇(a.類型;範圍;b.概念性最高的基本概念,如“化合”、“分解”是化學的範疇;“矛盾”、“質”和“量”等是哲學的範疇)。規範。

⒋限制:防範。

⒌姓。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範fàn

〈名〉

(1)(形聲。從車,笵(fàn)省聲。本義:古代遇大事出車,先輾過祭壇及祭牲的一種祭祀活動,祭路神)

(2)同本義[aceremony of sacrifice to the Road God]

(3)假借為笵。法則[rule]

範,法也。範,常也。——《爾雅》

吾為之範我馳驅。——《孟子》。注:“法也。”

(4)又如:範防(防範);範軌(法則,模範)

(5)典範[model]

宇文新州之懿範。——王勃《滕王閣序》

(6)又如:規範;示範;範軌(模範,法則);範型(典型,範例)

(7)模子[pattern]

則以一鐵範置鐵闆上,仍密布字印,滿鐵苑為一闆。——宋·沈括《夢溪筆談·活闆》

(8)又如:鐵範;錢範;銅範;範金合土(用模子澆鑄金屬和泥)

詞性變化

範fàn

〈動〉

(1)用模子澆鑄,引申納入規範[cast]

範金合土。——《禮記·禮運》

(2)又如:範型(使合乎某種模式);範溶(鑄造器物);範銅(鑄銅)

(3)效法;取法[follow]

吾為之範我馳驅,終日不獲。——《孟子·滕文公》

(4)又如:範水模山(喻效法模仿他人);範圍(效法)

範fàn

〈名〉

(1)草名[grass]

範,草也。——《說文》

(2)蜂[bee]

範則冠而蟬有婑。——《禮記·檀弓下》

(3)縣名[Fancounty]。漢置,屬東郡。今仍為縣。原屬山東省。1964年劃歸河南省

(4)通“笵”。型範。俗稱模子。如:範金(用模子澆鑄金屬品)

(5)姓

常用詞組

範本、範疇、範蠡、範例、範圍、範文、範仲淹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範【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防鋄切《集韻》父鋄切《正韻》房啖切,音犯。《說文》草也。

又蠭也。《禮·檀弓》笵則冠,而蟬有緌。《內則》爵鷃蜩範。《梁元帝·覽賦》範飛冠而吐密。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東郡範涿郡範陽。

又宮名。《竹書紀年》王十四年作範宮。

又臺名。《戰國策》梁王魏嬰觴諸侯於範臺。

又門名。《左傳·哀七年》秋,伐邾,及範門。《註》邾郭門也。

又姓。《左傳·昭二十九年》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範氏,其後也。《潛夫論》帝堯之後有範氏。《廣韻》隨會爲晉大夫,食采於範,其後氏焉。

又通軓。《少儀》祭左右軌範。

又通範。《揚子·太經》矩範之動,成敗之效也。《正字通》㔾從弓,音頷。

說文解字

範【卷一】【艸部】

艸也。從艸氾聲。房切

說文解字注

(範)艸也。從艸。氾聲。房?切。八部。籒文作。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範(簡、繁)

高本漢系統

i̯wăm

範(簡、繁)

王力系統

b

ǐwam

範(簡、繁)

董同龢系統

juăm

範(簡、繁)

周法高系統

b

jwam

範(簡、繁)

李方桂系統

b

jamx

南北朝

範(繁)

宋北魏前期

鹽添嚴凡

jwɑm

範(繁)

北魏後期北齊

鹽添嚴凡

jwɑm

範(繁)

齊梁陳北周隋

鹽添嚴凡

jwɑm

隋唐

範(簡、繁)

拟音/高本漢系統

i̯wɐm

範(簡、繁)

拟音/王力系統

b

ǐwɐm

範(簡、繁)

拟音/董同龢系統

juɐm

範(簡、繁)

拟音/周法高系統

b

iuɑm

範(簡、繁)

拟音/李方桂系統

b

jwɐm

範(簡、繁)

拟音/陳新雄系統

bvʰ

ǐuɐm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範(簡、繁)

範(簡)

上聲

五十五範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防錽切

bʰjuɐm

集韻

範(簡)

上聲

五十五範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父錽切

bviuɐm

禮部韻略

上聲

防錽切

增韻

上聲

防錽切

中原音韻

去聲

寒山

開口呼

全清

fuan

中州音韻

去聲

寒山

防絆切

洪武正韻

範(簡)

上聲

二十一感

全濁

房啖切

vam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二十五翻反泛發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