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迹心理學

筆迹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筆迹心理學(簡稱筆迹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是以筆迹為研究對象,根據筆迹特征與書寫者的内在素質相對應的原理,推測書寫者的各種個性特質。每一種科學,都是規律性知識的系統,筆迹心理學就是各種筆迹特征和個性素質對應關系的知識系統。比較特殊的是,筆迹心理學的實用性很強,它要随時到實踐中運用這些知識,就是經常不斷地根據他人的筆迹推測其性格、品質、思想觀念、潛意識、情感、情緒、能力、适宜職業等等,所以,筆迹心理學既是一門新型科學,也是一種實用技術。筆迹心理學具有很高的準确性。[1]
  • 中文名:筆迹心理學
  • 外文名:Psychology of handwriting

主要特點

研究不同人的書寫習慣所表現出來的筆迹符号的形态特征,及其反映出來的書寫者的生理、心理狀态和行為個性特點的一門科學。筆迹心理學,對于現今的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做為一門古老而又悠久的學科,它在我國的曆史上源遠流長卻未形成獨立的科學體系。關于筆迹與心理的關系,我國曆代書法家、文學家、文獻學家、醫學家、哲學家等都對此有很深刻的認識。例如:西漢揚雄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動情乎?”唐代韓愈在評論張旭的草書時說:“喜怒窘窮,憂悲,愉逸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不草書焉發之。”清代文學家劉熙載在《藝概》中斷言:“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日:如其人而已。”這就是著名的“書如其人”的觀點的來曆。在我國民間,也流傳着“相人不如相字”、“見字如見面”的說法。可見,筆迹學在我國的流傳即久遠而又普遍。

書籍研究

國外的筆迹心理學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在筆迹學的發展過程中,19世紀末德國耶拿大學的心理學教授Wilhelm Preyer根據對筆迹的探索,提出了大腦決定筆迹的假設。後來經過對一些失去手臂用嘴或腳趾寫字的殘疾人進行實驗,發現他們的筆迹特點并沒有因此而改變,從而證實了他的假設,并在他後來出版的《筆迹心理學》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筆迹乃心迹”之說。美國心理學家愛維也認為:“手寫實際是大腦在寫,從筆尖流出的實際是人的潛意識。人的手臂複雜多樣的書寫動作,是人的心理品質的外部行為表現。”

理論基礎

心理學

1.投射理論

投射是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平常的一種現象,當一個學生寫完他的一篇作業時,他知識掌握的程度、學習的态度、能力和個性特點等,都會凝固在字裡行間,經驗豐富的老師會一目了然。但凡一個人留下他的筆迹,他的情緒、注意、能力和個性等特質,也都凝固其中。在心理學中,投射(projection)這一概念的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在他看來,自我會将不能接受的沖動、欲望和觀念轉移到别人身上。可見,投射是一種防禦機制。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投射的基本特征:一個人真正的動機,欲望以及其他心裡活動,可以通過此人的其他心理過程或心理活動産品間接的表現和反映出來,亦即投射出來。弗蘭克是最早提出“投射方法”的人。他認為投射方法可以用來研究人格,這種方法就是使用一些刺激情境,使被試做出反應。後來羅夏将這一方法變成了影響全世界的投射測驗的典範。所以說,投射技術是從羅夏開始的。另一位精神分析大師榮格對投射技術也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自由聯想測驗就是一種投射技術,他認為字詞的聯想可以激活頭腦裡的情節,此後,默裡發展了另一著名的投射技術“主題統覺測驗(TAT)”。愛克斯發展了羅夏墨迹測驗的“綜合評分系統”,這一系統使羅夏墨迹測驗與其他客觀測驗相差無幾。投射技術以往重視直覺與經驗和遭人指責的缺陷(如信度不可靠,效度無證據)等得到了修正。時至今日,投射技術已發展成與問卷測驗和情境測驗技術齊名的三大技術之一,它區别其他幾種評估技術的主要特征有兩點:

間接性:問卷技術是通過被試對問卷的反映評估其态度,個性等情境測驗也是直接通過對被試的客觀觀察評估其狀态的。投射技術卻并非如此,它是通過被試的心理活動産品(如聯想、回憶、繪畫、故事、筆迹、夢和短文等)間接地評估其中的表現,反映投射出來的情緒、個性、知覺特征。

推論性:投射技術評估的知覺、情緒和個性等,是隐含的,見解顯現的,是分析者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實證所做的推論。因此,投射技術就是這樣一種區别于問卷技術,情境測驗的評估技術,它通過被試的心理産品,根據臨床經驗和實證資料進行推論,間接的評估其中的表現,反映投射出來的被試的知覺、情緒、個性特征等。

筆迹評估作為一種心理學的評估手段,隻能屬于投射技術的範圍。它既具有其他投射技術的優勢,在很多方面又與其他的投射測驗不同:

第一,取樣非常靈活,不像傳統的投射測驗那樣需要墨迹、圖畫等,促使被試做出一定的反映。它僅需要被試的自然筆迹産品。

第二,筆迹産品反映了作者長期以來形成的書寫習慣,而這種書寫習慣與作者的視覺、動作協調、情緒、注意、思維,乃至個性和能力等心理活動相關,其中含有很大的信息量值得我們去研究,它比傳統的投射測驗的信息量可能要大得多。

2.潛意識理論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指出,人的絕大多數行為是由潛意識決定的。筆迹書寫的動作和人的其他動作一樣并不是雜亂無章的,都有其自身規律。數次重複的書寫已經成了無意識的、自發的和不經自我分析地做出的動作。在筆迹書寫時,書寫者意識注意的中心是在文字的規定結構上,而筆迹線條無任何約定俗成的規定性,制造筆迹線條的主動觸覺同樣無任何規定性,書寫者無意于用筆迹線條去表達與他人交流的含義。人們都通常注意到文字規定的結構和文字的内容,而筆迹書寫的線條不是我們意識控制的中心,它是在未受意識影響的個性心理的無意識暴露的同時成為一種無意識的記錄。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筆迹線條的雙重無意識,即筆迹線條既是無意識的表露,同時又是可供觀察的無意識記錄。因為對筆迹線條本身書寫者和他人都不把它作為交流的形式,它是一種非社會性的動作,它完全按照書寫者個人的習慣和适應性進行,由于社會規則不對它進行幹預,這種自我中心動作得到了充分的寬容,享有充分的個性。

生理學

1.人類大腦是筆迹形成的物質基礎

筆迹是人類書寫活動的結果,書寫是大腦的反射活動,大腦是筆迹形成的物質基礎。從書寫的生理機制來看,它是大腦對外界刺激作出的應答性反應。即:書寫的産生是客觀世界的各種刺激作用于視覺、聽覺和其他感受器,并由相應的傳入神經傳到中樞———大腦,經大腦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綜合分析過程,才得以發出指令,然後再由相應的傳出神經将指令傳至效應器——手,才使書寫動作得以進行。可見,書寫活動是由“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手)”這5個部分組成的弧狀結構過程。

這一過程的順利進行,依賴于視、聽感受器和各級神經元的正常功能的發揮,尤為重要的是對其中樞——大腦的依賴。可見,書寫的順利進行有賴于大腦極其複雜的各個機能系統間的協調活動,其中任一環節的功能障礙,都會使書寫的進行受到影響。

2.生物遺傳因素對筆迹形成的影響

如前所述,書寫是以大腦為中樞,以各級神經元、感受器、效應器之間的電生化傳導為通路組成的反射弧。因此,筆迹的形成必然受到書寫者的腦、神經細胞的構置特點和神經沖動的電生化傳遞特點的制約,而這些因素通常是由生物遺傳因素所決定的。每一個個體從上一代那裡獲得包含在DNA(脫氧核糖核酸)中的遺傳信息,并根據遺傳信息形成肉體,遺傳信息決定了大腦皮層細胞配置和細胞層結構的個體差異。前蘇聯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的大腦皮層細胞配置特點及細胞層結構特點,影響着人的高級神經活動的特點。

書寫活動與整個神經中樞有關,尤其與大腦的關系最為密切,它是腦神經、肌肉等器官協同操作的結果。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特點影響着書寫灑動的特點,并通過這一結果——筆迹形成的特征反映出來。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特點對書寫活動的制約,也可以從氣質類型與筆迹特征之問的關系中反映出來。

社會學

筆迹與人的社會環境、生活經曆、年齡階段、文化水平和精神面貌等有密切的關系。不同的曆史時期,由于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觀念的不同,文字的書寫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風格,如“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變”等等。實際上這種各個時期不同的風格,也正是各個曆史時期的差異所在。一個從小生活優越的人與一個從小在艱苦環境下長大的人的字,其字體在字态、字勢、風格等多方面存在着差異。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筆迹特點也不同。一般來說,學生時代的字,由于還沒有定型,筆畫稚嫩,工整,拘謹;中年時期的字,筆畫熟練,流暢,個性突出;老年時候的字,筆畫老辣,略顯僵硬。不同的心境,筆迹也不一直,心态平和時,所寫筆迹端莊秀麗;心情急躁時,筆迹也浮躁潦草等,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字體的主要特征是不變的。

軟件

使用軟件分析筆迹特征,可以大大減輕人力的重複勞動,提高分析效率。根據軟件運行的平台,筆迹分析軟件分為兩種:電腦軟件和手機應用;根據分析的形式,分為3種:A、選擇題形式,B、手寫形式,C、電子圖片形式。下面将列舉的4款軟件,其中3款采用A形式,1款手機應用采用B形式,C形式采用圖像處理的技術分析筆迹,技術要求很高,尚未發現此類測試軟件見諸市場。

電腦軟件

電腦上軟件,借助電腦強大的計算能力,可快速進行筆迹分析。代表作品如下:

“最新版筆迹分析測試程序”(透視版),中文筆迹分析軟件,作者是曾建雄老師,具有數據存儲功能,簡單易用而且分析細緻,情侶版增強了測試的趣味性;  

“MB Free Graphology”,英文筆迹分析軟件,界面簡潔,分析結果詳實。  

手機軟件

随着智能手機的流行,手機應用以其便攜性、趣味性席卷全球。使用手機應用分析筆迹更加便捷、容易傳播、趣味性強。以安卓手機應用為例,代表作品如下:

“筆迹心理學”,中文筆迹分析應用,直接在手機屏幕上寫“我愛你”三個字,然後計算速度、大小、連筆、字形等特征的量化數值,最後給出對應的性格特征,并結合動物心理學的原理給出與用戶性格相似的考拉、美人魚等萌物,具有趣味性,很受年輕人歡迎;  

“Handriting Analysis”,英文筆迹分析應用,以選擇題的形式,讓用戶勾選符合自己的筆迹特征,然後給出性格分析,簡單易用,界面美觀。  

發展曆史

筆迹分析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在我國西漢末期,易理學家揚雄就指出:“書,心畫也,心畫形而人之邪正為焉即通過一個人的筆迹,可以知道他品德的優劣和心地的善惡。唐朝著名書法家孫過庭認為,書法可以“達其性情,形其哀樂”清代學者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得更具體:“書,如也,如其學,如其志,如其才,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即“字如其人”。相傳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唐太宗臨寫書法大家虞世南的字,寫“戬”字時,正好看見正南走來,便隻寫了“晉”,讓世南補上“戈”字第二天,太宗把字拿給魏徵看,想聽聽他的意見魏徵看後說:“聖上之作,惟戈法似世南。”太宗聽了,自歎與世南相距很遠。明末清初的著名醫家、書法大家傅山的大兒子擅長書法,并一直學習父親的字體,達到了亂真的地步。一天,他的大兒子故意将自己所寫的一幅字放在桌上,看其父能否辨别。傅山看到後,誤認為是自己所寫,暗暗吃驚:筆力沮喪,中氣已絕,莫非大去之日不遠?傅山因此心情非常不安。過了不久,他的大兒子突然死了,悲傷之餘,他又拿起那幅字,細細分析,才知道是兒子所寫。

西方學者們認為,第一位提出筆迹學的學者是意大利人巴爾蒂。他于1622年發表了《根據書寫字迹判斷人的性格》一文,但沒有繼續深入研究。他們認為,法國人米雄是筆迹學的最主要創始人,是筆迹分析學的奠基者。他經過多年的研究,将書寫中的各種現象作出了歸納,于1872年在巴黎正式出版了他的專著《筆迹學的體系》。其後,法國人雅曼将筆迹分成七大類、175個小類,發展了米雄的理論,并使其更科學規範。被人們稱作“現代筆迹學天才”的瑞士蘇黎世大學講師普爾凡,則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采用空間的象征形式運用到了筆迹學中。

分類

最常用的筆迹特征分成七大類:

一、書寫的壓力反映了人精神和肉體的能量。重壓力者表明其生命力強、自信、專橫、頑固;輕壓力者則說明書寫人敏感、主動性差、缺少勇氣和抵抗力,

二、筆畫的結構方式代表了書寫人面對外部世界的态度。書寫一筆一畫的标準型反映了辦事認真、通情達理、紀律性強的心理特點;筆畫有過分伸展、誇張的書寫方式則反映了愛虛榮和随時想引起别人注意的心理特點

三、書寫的大小是自我意識的反映。大字型的書寫是情感強烈、善于表現自己和自我為中心的體現;小字型則反映了精力集中、細緻、焦慮和自我壓抑的心理特點

四、連筆程度反映着思維與行為的協調性。連筆型反映出有較強的判斷、推理能力和恒心;不連筆型則反映了有分析能力、比較節制和獨立性強的個性特點

五、字和字行的方向是人自主性及與社會關系的反映。字行上傾表明書寫人熱情、有勇氣、有抱負;字行下傾則反映了情緒低沉、悲觀、失望、氣餒的心理特征

六、書寫速度與人理解力的快慢有關。緩慢型是小心謹慎、遵守紀律和思維速度慢的反映;快速型則表明反應快,觀察、抽象、概括能力強和恒心不足

七、整篇文字的布局反映着書寫人面對外部世界的态度和占有方式。它包括字距、行距和頁邊空白幾方面如果整篇字向左頁邊靠,就反映出留戀過去,追求安全感和對未來勇氣不足的心理狀态;整篇字向右頁邊靠,則是向往未來和有勇氣面對未來心理特點的反映筆迹分析。在歐美國家非常盛行,它的理論體系已日臻成熟。

在中國

1990年1月,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國際漢字筆迹科學研究所。該所創建人、所長梅納斯女士,是歐美著名的筆迹學家和筆迹鑒定專家,畢業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筆迹學教育學院。同年,她完成了專著《漢字書寫和筆迹學》,并獲歐洲筆迹學研究會1990年大獎。梅納斯女士對漢字筆迹的研究,促進了我國現代漢字筆迹學的發展。

1994年10月16日,中國筆迹學研究會籌備委員會成立,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副主任鄭日昌教授任會長。

在中國筆迹學界最有 影響、在技術上最具有權威性的是韓進和徐慶元。

1986年以來,廈門市教育學院的金一貴老師,采取了“筆迹心理分析——練字矯正”的教學方法,通過指導學生練字來培養其優良個性,獲得了顯著的成效,得到了廈門市教委的肯定、支持和鼓勵,并在全市學校進行了普及和推廣。

1999年底,國家人事部人事與人才研究所研究人員完成了所級課題《筆迹分析在人才招聘中的應用研究》,并将筆迹分析開發為一項人事管理新技術,應用于人事管理與人才開發領域,得到了有關領導、新聞媒體、人事工作者、企業和廣大筆迹分析愛好者的大力支持。尤其在1999年7月的北京人才市場上開展的筆迹咨詢業務,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筆迹心理學在我國還剛剛興起。對于這一朝陽産業,人們對它的認識還很有限。雖然如此,筆迹學已在中國展現出勃勃生機。相信在不久的将來,随着廣大有識有志之士的加入,筆迹學一定會應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去,更好地為國家為廣大人民群衆服務!當務之急是如何在理論上提高,走向專業化,使它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

在國外

德國、美國、英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瑞典、奧地利、澳大利亞、以色列、捷克、日本、瑞士等國筆迹學非常發達,許多國家還建有專門的“筆迹學學院”,很多大學都設有“筆迹學專業”,例如法國的馬賽第二大學,德國的波恩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英國筆迹學研究學院、比烏爾比諾大學高等筆迹學研究學院、比利時的心理筆迹學學院、意大利的莫海蒂筆迹學院等。在這些國家還設有專門的筆迹學學會和全國性的學術組織,如國際筆迹學學會,歐洲筆迹學學會,美國的國家筆迹學會,美國筆迹分析基金會等。在這些國家筆迹學已成功地應用于刑偵、司法、公關、軍事、經濟、商務管理、人才學、心理學、教育學、人才招聘等廣闊領域。英國心理學會在一份題為“選拔中的筆迹學應用”的報告中這樣寫道:“目前,75%以上的法國公司利用筆迹學作為人員選拔的基本方法,而在瑞士,該比例還要高一些。筆迹學還在德國、奧地利、比利時、荷蘭和意大利等國得到常規應用。歐洲大陸的報紙在招聘廣告中常常指明需遞交手寫應聘書,而申請者也希望進行筆迹測試。因此,許多歐洲大陸公司聘有自己的筆迹專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應用實例

讓我們先從一個實例說起,美國一家汽車公司在一年内接連發生汽車發動機部件被盜案,前後損失達一百萬美元種種迹象表明,這是一起内盜案件公司邀請了美國國際筆迹學會咨詢處主任安德烈·麥克尼克拉協助調查此案安德烈首先讓公司職員将自己對此案可能了解的任何情況都寫一份書面材料這樣,他對所有職員的筆迹進行分析,使疑點集中到該公司一位副經理身上此人的筆迹特征表明,他是一個有偷竊行為習慣的老手,且善耍詭計而又極具心機筆迹特征還反映出,他在書寫這份材料時,心神不安,有故意僞裝筆迹的特征于是,這位副經理受到了跟蹤監視沒過多久,他就由于私自賣贓物而被當場逮捕

我們知道,人的穩定型行為,比如言談舉止、處理問題的方式等等,都表現出人的個性特征。就像每個人的說話方式不同一樣,我們每個人的筆迹也不相同。

徐慶元從14歲起就開始研究筆迹了。他告訴記者,小時候自己寫字很慢,進了中學,因為寫字慢,考試時就很吃虧。後來為了把字寫快,他練了一年字,結果發現自己的性格開朗了,外向了。從那以後,他就開始注意老師、同學的字和他們性格之間的關系,收集了很多筆迹進行分析研究。在高考落榜後最苦悶、迷茫的時候,有個同學拿來一張字條,讓他分析。他看後告訴同學,寫字的人正處在痛苦壓抑之中,情緒十分沮喪絕望,正處于得不到解脫的精神狀态中。同學聽後大吃一驚,告訴徐慶元,這個人因為失戀,前天喝敵敵畏自殺了,這張字條是他自殺前一天寫的。

這件事給了徐慶元很大刺激和啟發,成為他研究筆迹心理學的一個動力。他在研究中發現,書寫線條不是視覺而是主動觸覺控制的結果,書寫時握筆的松緊和行筆的輕重快慢會因人而異,筆迹線條是人在無意識活動的同時留下的無意識記錄。從這裡入手,徐慶元創造了通過筆迹線條研究人的心迹的理論和方法。1988年,徐慶元創辦了貴州實通漢字筆迹心理鑒定服務科;1990年7月,成立了遵義慶元筆迹與心理研究室。他在中華百絕博覽會等展覽上的演示,引起一次次轟動。他的筆迹心理鑒定科研成果,還獲得了國家發明銀獎。

徐慶元的筆迹心理學研究是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進行的,與此同時,中國還有一些江湖筆迹學家也在進行各自的探索。

17世紀初葉,意大利就誕生了筆迹學者;1872年,兩本系統的筆迹學專著在巴黎出版,引起了科學界的震動。在一些發達國家,筆迹學早已成為心理學的分支學科,不少大學開設了筆迹心理學的專門課程。筆迹學成果被廣泛地應用于心理學、醫學、人才學、刑事偵查學、公共關系等領域。在法國、德國、美國、瑞士、以色列等國家,許多企業都通過筆迹分析來參考選擇雇員,進行人事安排。而世界上第一個漢字筆迹學研究所,1990年2月誕生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其實,在中國,筆迹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被稱為字相學。在關于書法的文獻中,也有大量的筆迹心理學資料。唐代文豪韓愈就曾說:喜怒窘窮、憂愁、愉逸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劃書焉發之。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筆迹學在中國被視為僞科學、唯心主義、封建迷信,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1994年10月,在北京舉行了首屆中國筆迹學學術研讨會,此後一共開過六次全國性會議。

北京金慧人合筆迹測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中國唯一經過國家批準的專業機構,韓進為公司首席測評專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