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秋分

二十四節氣之一
秋分(Autumnal equinox),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秋分,“分”即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晝夜平分外,還有一層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後,太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晝夜溫差加大,氣溫逐日下降。[1]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2018年6月21日,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批複發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節日活動主要有文藝彙演與農事競賽。
    中文名:秋分 外文名:Autumnal equinox 代表寓意:表示秋季中間,晝夜等長 時間:每年9月22~24日 黃道位置:太陽到達黃經180度 氣候特點: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氣溫逐日下降 物候現象:雷始收聲;蟄蟲坯戶;水始涸 農事活動:秋收、秋耕、秋種 傳統習俗:祭月 起居養生:陰平陽秘、收斂閉藏

曆史淵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分”示晝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樣,此日陽光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相等。《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間,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

古時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動,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經中共中央批準、國務院批複,自2018年起将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節日活動主要有文藝彙演與農事競賽。

天文曆法

陽光直射點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天之内白晝開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稱降分。而在南北兩極,秋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

對于同一個節氣,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滞後6小時或5小時,遇到閏年則要在此基礎上提前24小時。這樣,在日期上的反映是,同一個節氣在平年與前一年保持不變或滞後1天;在閏年與前一年保持不變或提前1天。這樣一來,同一個節氣的起始點就有3個不同的公曆日期。以“秋分”為例,就有9月22日、9月23日和9月24日這三種情況。

氣象變化

按農曆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将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秋分時節,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

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裡,風和日麗,秋高氣爽。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

物候現象

中國古人将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一、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聲不但是暑氣的終結,也是秋寒的開始;

二、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細土将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三、由于天氣幹燥,水汽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于幹涸之中。

農事活動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節氣養生”大忙顯得格外緊張。秋分棉花吐絮,煙葉也由綠變黃,正是收獲的大好時機。

華北地區已開始播種冬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搶晴耕翻土地,準備油菜播種。秋分時節的幹旱少雨或連綿陰雨是影響“三秋”正常進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連陰雨會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黴爛或發芽,造成嚴重損失。

“三秋”大忙,貴在“早”字。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适時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為來年奠定下豐産的基礎。

傳統習俗

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客家人有吃秋菜的習俗。秋菜是一種野苋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制作方法和春湯一樣,和魚片一起制成秋湯,春分的順口溜也就變成了“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客家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扡着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壞莊稼。

放風筝

秋分期間還是客家孩子們放風筝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筝類别有王字風筝、鲢魚風筝、眯蛾風筝、雷公蟲風筝、月兒光風筝,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送秋牛

秋分時節,民間挨家挨戶送秋牛圖。送秋牛其實就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便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随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于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将“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豎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目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确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拜神

秋分前後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聖王誕辰:開漳聖王又稱"陳聖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後成為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文學記述

農諺

秋分秋分,晝夜平分。

二、八月,晝夜平。

八月十五雨一場,正月十五雪花揚。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夏忙半個月,秋忙四十天。

秋忙秋忙,繡女也要出閨房。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秋分見麥苗,寒露麥針倒。

勿過急,勿過遲,秋分種麥正适宜。

秋分麥粒圓溜溜,寒露麥粒一道溝。

适時種麥年年收,種得晚了碰年頭。

早谷晚麥,十年九害。

麥子早下種,十年九收成。

早黍晚麥不歸家,種麥“早”字要狠抓。

麥種八月土,不種九月墒。

适時早播老經驗,适時晚播也增産,看種看地義看天,“适時”二字要把關。

肥少旱田,适早保險;肥足能灌,酌情播晚。

過早溫高苗猛竄,病重蟲咬苗難全;過晚很難保穗足,管理再好難高産。

秋分前十天不早,秋分後十天不晚。

淤土秋分前十天不早,沙土秋分後十天不晚。

秋分種高山,寒露種平川,迎霜種的夾河灘。

淤種秋分,沙種寒。

淤地種好麥,明年甄更強。

秋分到寒露,種麥不延誤。

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麥。

分前種高山,分後種平川。

陽坡麥子,陰坡谷子。

麻黃種麥,麥黃種麻。

種麥泥窩窩,來年吃白馍。

種麥泥流流,來年吃饅頭。

要吃面,泥裡拌。要吃馍,泥裡拖。

種泥不種水,種水種不歸。

犁溝種不如貼茬耩,貼茬耩不如犁铧響。

詩詞歌賦

農事歌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适時種麥年年收,過早過遲有閃失,

先種淤地後種沙,七天出苗正合适。

晚秋作物繼續管,随熟随收不能遲。

棉花進入中噴花,四至六天一次拾,

中噴棉花質量好,單存留種正适時。

菠菜小蔥要種上,白菜澆水把肥施,

冬暖大棚膜罩好,種植黃瓜西紅柿。

青貯稭稈繼續搞,牲畜配種機莫失。

養魚餌料不能減,蓮藕采收推上市。

《秋夜詩》(南北朝)沈約

月落宵向分,紫煙郁氛氲。

曀曀螢入霧,離離鴈出雲。

巴童暗理瑟,漢女夜縫裙。

新知樂如是,久要讵相聞。

《晚晴》(唐)杜甫

返照斜初徹,浮雲薄未歸。

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馀飛。

凫雁終高去,熊罴覺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夜喜賀蘭三見訪》(唐)賈島

漏鐘仍夜淺,時節欲秋分。

泉聒栖松鶴,風除翳月雲。

踏苔行引興,枕石卧論文。

即此尋常靜,來多隻是君。

《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宋)強至

金氣才分向此朝,天清林葉拟辭條。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來醞蟻消。

候早初逢旬甫浃,月圓前距望非遙。

如今晝夜均長短,占錄無勞史姓谯。

《秋分後頓凄冷有感》(宋)陸遊

今年秋氣早,木落不待黃。

蟋蟀當在宇,遽已近我床。

況我老當逝,且複小彷徉。

豈無一樽酒,亦有書在傍。

飲酒讀古書,慨然想黃唐。

耄矣狂未除,誰能藥膏肓。

《秋分日憶用濟》(清)紫靜儀

遇節思吾子,吟詩對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逆旅空彈铗,生涯隻賣文。

歸帆宜早挂,莫待雪紛紛。

《道中秋分》(清)黃景仁

萬态深秋去不窮,客程常背伯勞東。

殘星水冷魚龍夜,獨雁天高阊阖風。

瘦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聽空空。

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壓斷蓬。

起居養生

秋季天氣幹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于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

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

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上一篇:烏坎村

下一篇:二十四節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