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

處暑

二十四節氣之一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鬥指戊(西南方);太陽黃經達150°;于每年公曆8月22-24日交節。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時至處暑,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也向南撤退,氣溫逐漸下降,暑氣漸消。處暑意味着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是呈下降趨勢。處暑節氣處在短期回熱天氣(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發生在公曆8月~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處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義,就是提醒人們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要注意預防“秋燥”。處暑的民俗活動很多,如吃鴨子、放河燈、開漁節、煎藥茶、拜土地公等。[1]
    中文名:處暑 外文名:the Limit of Heat 别名: 節日時間: 節日類型: 流行地區: 節日起源: 節日活動: 節日飲食: 節日意義: 設定地點: 設立機構: 設定時間: 代表寓意:表示炎熱酷暑即将過去 時間:每年公曆8月22或23或24日 黃道位置:太陽到達黃經150° 氣候特點:秋老虎,悶熱,雷暴 物候現象: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 農事活動:搶收搶曬 傳統習俗:祭祖、迎秋、煲涼茶、開漁節、潑水降溫 起居養生:預防秋燥,滋陰潤燥

曆史淵源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初秋炎熱将結束。處暑的到來同時也意味着進入幹支曆申月的下半月。處暑是廿四節氣中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的節氣。從處暑開始,氣溫逐步走低的趨勢進一步明顯。元吳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将過去,暑氣将結束。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天文曆法

處暑,北鬥七星的鬥柄是指向西南方向(戊位),太陽到達黃經150°時,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

處暑當天,太陽直射點已經由“夏至”那天的北緯23°26′,向南移動到北緯11°28′。随着太陽高度的繼續降低,所帶來的熱力也随之減弱。此時,如果夜晚觀北鬥七星,會發現彎彎的鬥柄還是指向西南方向。

氣象變化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随着太陽高度的繼續降低,所帶來的熱力也随之減弱。炎熱的酷暑已漸消退,雖暑氣呈退減趨勢,氣溫不會異峰突起,但此期間仍然會出現短期回熱天氣,而但并未真正涼爽,真正開始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後。

處暑節氣,氣溫開始走低。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在冷高壓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幹燥的冷空氣,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

秋老虎發生在24節氣當中的立秋之後,屬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8月~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氣溫雖高,但是總的來說空氣幹燥,陽光充足,早晚氣溫相差不會太高。秋老虎天氣出現的原因是南退後的副熱帶高壓又再度控制回歸,形成連日晴朗、日射強烈的高溫暑熱天氣。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中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擡,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雲,日照強烈,氣溫回升。雖然是秋天,但天氣很悶熱。

處暑過後,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産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小露鋒芒。

農事活動

處暑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林果和農作物陸續進入成熟期,農民加緊采摘,搶抓農時,進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處暑以後,氣溫日夜差别增大,由于夜寒晝暖,作物白天吸收的養分到晚上儲存,因而莊家成熟很快。“處暑和田連夜變”“處暑三日無肯谷”“處暑三朝稻有孕”“處暑滿田黃,家家修廪倉”等,都說明處暑節氣後,作物很快要收獲了。

物候現象

中國古人将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谷豐登”。

傳統習俗

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祝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緻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吃鴨子

“七月半鴨,八月半芋”,古人認為農曆七月中旬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處暑這天,老北京人都會去買處暑百合鴨,而江蘇地區,做好鴨子菜要端一碗送給鄰居,正所謂“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放河燈

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在水中放河燈,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開漁節

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獲的時期,中國沿海地區常會在此節氣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豐收。自1998年浙江省象山舉辦了第一屆中國開漁節後,每年都會舉辦一次。開漁節不僅有莊嚴肅穆的祭海儀式,還開展各種文化、旅遊、經貿活動,吸引了無數海内外客商、遊客前往。使他們不僅領略到當地熱烈的漁文化,也品嘗了鮮美的海産品。

拜土地爺

處暑節氣正值農作物收成時刻,農家紛紛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有的殺牲口到土地廟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還有的這一天從田裡幹活回家不洗腳,恐把到手的豐收洗掉。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将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後土廟進行祭祀。

潑水狂歡

潑水狂歡不僅雲南西雙版納有,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内,各地都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文學記述

農諺

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

熱熟谷,粒實鼓。

處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處暑早的雨,谷倉裡的米。

處暑若還天不雨,縱然結子難保米。

處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來稻入囤。

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廪倉。

處暑高粱遍地紅。

處暑高粱遍拿鐮。

處暑高粱白露谷。

處暑三日割黃谷。

處暑十日忙割谷。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減産。

黍子返青壓塌場,谷子返青一把糠。

收秋一馬虎,鳥雀撐破肚。

處暑收黍,白露收谷。

處暑見新花。

處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處暑開花不見花(絮)。

處暑花,不歸家。

處暑花,撿到家;白露花,不歸家;白露花,溫高霜晚才收花。

處暑長薯。

處暑就把白菜移,十年準有九不離。

處暑移白菜,猛鋤蹲苗曬。

處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處暑栽白菜,有利沒有害。

處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處暑拔麻摘老瓜。

處暑見紅棗,秋分打淨了。

處暑花紅棗,秋分打盡了。

處暑魚速長,管理要加強,餌料要增加,疾病早預防。

詩詞

《早秋曲江感懷》(唐)白居易

離離暑雲散,袅袅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顔易銷歇,白日無窮已。

人壽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

去年此悲秋,今秋複來此。

《長江二首》(宋)蘇泂

其一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其二

長江無六月,大地絕纖埃。

暑向風前退,秋從雨後來。

問桐知葉落,修桂待花開。

疇昔扁舟興,分明欲喚回。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大旱彌千裡,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餘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處暑後風雨》(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态,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纨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閑适(節選)》(宋)陸遊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

柴門傍野水,鄰叟閑相期。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宋)張嵲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貴谷子

天地乾坤始漸肅,鷹隼捕鳥稷乃登。

冷熱交換試拳腳,一場秋雨一場寒。

起居養生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暑前後,冷空氣南下次數開始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南方地區,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遭遇高溫天,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處暑時節,白天氣溫雖然仍會很高,但早晚溫度低,溫差較大,人們應預防感冒。

處暑後,人體出汗明顯減少,水鹽代謝功能逐漸恢複平衡,進入生理休整階段,機體于是出現疲憊感,産生“秋乏”。化解“秋乏”,要保證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飲食清淡,宜多吃西紅柿、茄子、馬鈴薯、葡萄和梨等食物。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登高望遠的好時節。秋季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于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标準。運動時間最好選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氣仍然炎熱,要避免戶外活動。

上一篇: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小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