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晉

福晉

滿人及清代婦女封号
福晉(音譯詞,意為夫人),清朝皇室貴族婦女封号。清朝皇太子、親王、世子、郡王之妻稱福晉,側室稱側福晉,漢語稱為妃和側妃。“福晉”相當于漢語的“妃”。清代皇室親王、郡王之妻稱“福晉”,妻妾稱謂有嫡福晉、側福晉及庶福晉之分(凡嫡妻、為了強調嫡妻地位,又稱其為嫡福晉),妾室則稱"側福晉",婢妾俗稱"庶福晉"。貝勒、貝子、鎮國公及以下世爵之妻,隻能稱“夫人”。清代親王、郡王及太子、世子的側室稱側福晉,貝勒及以下隻能稱側夫人,或側太太、側奶奶。世家更是這樣。按習慣,“福”本讀一聲,啟功先生曾專門論及此點。但在現代影視劇中多已不[1]察。
  • 中文名:福晉
  • 意為:夫人
  • 釋義:滿人及清代皇室宗親貴族婦女封号
  • 來源:蒙古語

稱謂來源

"福晉"一詞來源說法不一,略舉二例。

來源其一:蒙古語将漢語“夫人”音譯為“fujin”,稱汗、貴族妻房為“fujin”;滿語承蒙古語,也稱其妻房為“fujin”;清代漢語文獻中,又将“fujin”寫為漢字“福晉”,因有此詞。曾有說法稱,因為此詞本來就是漢語“夫人”轉音,所以雖然回譯時寫“福”,但發音仍然是“夫”。

來源其二:《清史稿·後妃傳序》:“太祖初起,草創闊略,宮闱未有位号,但循國俗稱‘福晉’。福晉蓋‘可敦’之轉音,史述後妃,後人緣飾名之,非當時本稱也。”按:此說或有未盡處。滿語中另有更近于“可敦”的hadun存在,如稱沙俄女皇為hadun han即一例。

讀音

按習慣,“福”本讀一聲,啟功先生曾專門論及此點。但現代影視劇中多已不察。

曆史沿革

清朝後妃制度在初期并不完善,當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16個妻妾都沒有名号,都叫“福晉”,正室稱大福晉/大妃;繼室稱繼妃/繼福晉(也稱大妃/大福晉);側室及婢妾稱福晉/妃(大福晉依後來的制度稱為皇後,其他稱妃子)。

清太宗皇太極時期,有了後妃之别,建立了五宮:中宮清甯宮、東宮關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次西宮永福宮。入關後,後妃名稱多了起來。

順治十五年(1658)決定開始采用禮官建議,乾清宮設夫人1名,淑儀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甯宮設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沒有定數。此外還有女官。然而這個制度并沒有真正執行。同時後妃中“福晉”、“格格”的稱謂仍然存在(在河北清東陵孝陵東側的孝東陵内就葬有清世祖福臨的孝惠章皇後以及二十八名妃、格格、福晉)。

順治十七年(1660年)規定,親王、親王世子及郡王妻封福晉,側室則稱側福晉。亦用以封蒙古貴族婦女。 此時隻有福晉和側福晉之分。

清朝的後妃制度于康熙帝時才大緻完備,福晉、格格制度也于此時完成,至此後妃不再有福晉、格格一稱。定制後,福晉一詞專稱正室,側室稱側福晉。為了強調福晉的嫡妻地位,又稱其為嫡福晉,嫡庶有了明确區分。

具體分類

親王、郡王的妻妾稱謂有嫡福晉、側福晉、庶福晉、格格之分。凡正妻為“嫡福晉”(将正房稱為嫡福晉,又有強調“第一夫人”之意),妾室為"側福晉"、庶福晉為侍妾(非正式的稱呼)、格格為最低階侍妾。

體制

清制規定嫡福晉與側福晉都是由禮部冊封,有朝延定制的冠服(側福晉冠服比嫡福晉降一等)。

親王、親王世子、郡王其他未經冊封的側室,凡生有子女者,可每年一次由宗人府彙奏請封側福晉,經過皇帝的認可後,由禮部冊封(康雍時期,親王可封側福晉兩人,郡王封側福晉一人。乾隆時定親王封側福晉四人,世子、郡王封側福晉三人,奉特旨賞給者不拘額數),咨送禮部都入冊(見于《大清會典》)。

親王嫡福晉所生子(除世子外)封不入八分輔國公,所生女封郡主;側福晉所生子封二等鎮國将軍,所生女封郡君;媵妾(俗稱的庶福晉)所生子封三等輔國将軍。

上一篇:生旦淨末醜

下一篇:騎馬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