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氣化三清

一氣化三清

道教重要力量
晉魏時道教的重要力量,在江南有三支,除了張天師代表的天師正一天道外,還有茅山派與靈寶派。茅山派這個名字聽起有點土鼈,但換成“上清派”立刻高大上了,供奉的祖師也不是張天師,而是女仙魏華存。陶弘景就是茅山一系的。靈寶派的代表人物是許遜、葛洪一系,這不去說他們。一氣化三清是描述道的延續,道的演化,道的形成,意思就是說道無不在,包容萬物。[1]三派的主神大家都明白了吧,上清派供元始、靈寶派就是供靈寶,而正一派還是供原汁原味的老君。為什麼叫“原汁原味”呢?因為事實不是老君是元始天尊的化身,相反,元始天尊是老君的化身!上清派這靈感是從佛教來的,當然,從道士的口中說出來與現在也沒啥區别,也就是元始分化出老君,老君下凡成為老子。區别就是先後有差别,次序被颠倒了,現實是老君化為元始,宗教上說是元始變成了老君。而靈寶,從他的另一個名字“太上大道君”,就可以知道其本來面目了。這就是“一氣化三清”的真相。
  • 中文名:一氣化三清
  • 外文名:
  • 别名:
  • 派别:道教
  • 時期:魏晉時期
  • 供奉祖師:魏華存

背景

魏晉時期道教神仙已十分龐雜,但散亂無序。到了南朝梁代,著名道教理論家陶弘景寫的《真靈位業圖》作為第一個較為系統的道教神譜,開始出現。在這神譜中,陶弘景将神仙分為七個等級,每個等級設一中位,有一個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設左位,右位若幹席位,安排諸神。七個等級高低有别,以第一等級為最高,以此分級,秩序井然。各等級除了中位主神外,還有左右諸位神仙,數量各不相等,如第一等級左位29神外,右位19神。第三等級左位50馀神,右位30馀神。

這些左右諸神仙,有的是曆史上的帝王、将相或聖人先賢,如第三等級的孔子、顔回、莊子、第七等級的秦始皇、漢高祖、齊桓公、晉文公、魏武帝、劉備、李廣、韓遂、孫策、徐庶等。有的是道教著名領袖,如第二等級的魏華存、許穆、許擁是道教上清派的創始人,徐來勒、葛玄是靈寶派的創始人,而第四階次的張陵是天師道的鼻祖,葛洪是道教大理論家。有的是神話傳說人物,如第三階次的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第四階次的赤松子等等。總之,神譜中各色各樣的人物都有,且大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也有無人知曉的人物,難以考其來源,有的與道教關系不大,像孔子也拉進神譜,顯得不倫不類。

除陶的神譜外,還有各種不同的神譜,其結構和内容也互有出入。

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神譜隻是上清派一家之言,它奉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金阙帝君等為最高神,靈寶派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位為最尊,而天師道則尊老子為最高神。三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問題上彼此不完全認同,随着道教的發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現了統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的出現,标志着道教神仙譜系的最終定型。

來源

老君一氣化三清的說法出現在兩晉南北時期,但佛教進入中國後搞了個三寶佛,所以後期道教就針對這個說了一句,但不能認為三清的概念是唐朝才有的。因為有了道教的三清信仰,所以佛教才造出了三寶佛來對應,方便站住腳跟。

就像重陽真人說了句佛道合一,結果現在的人就搞的不佛不道。這些人根本就沒搞清楚重陽祖師的本意是什麼,就和現在沒搞清楚老君一氣化三。一樣。重陽祖師說的三教合一,本意是叫後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結果,現在很多道士,把佛教的東西直接搬來用,超度亡靈,十方都是淨土,先天天尊不用,用的是佛教的地藏,搞的不佛不道,一問原因,就說是重陽祖師說的。

類似的問題還有上次有人說道教沒有無量天尊,或者看我說了個三無量,都跟風學,根本就不知道來源是什麼,一問三不知。這裡的三無量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福。三無量出處很早了,後來因為佛教出了個無量佛,和道教無量福同音,所以為了區别,後期道教改為“無量天尊”。無量天尊的意思是,衆多天尊。無量天尊不可以單獨用,隻可以和其他幾個一起用,因為道教實在沒有“無量天尊”這一天尊,所以要稱“福生無量天尊”。

詩曰:

一氣三清勢更奇,壺中妙法貫須弭。

移來一木還生我,運去分身莫浪疑。

誅戮散仙根行淺,完全正果道無私。

須知順逆皆天定,截教門人枉自癡。

上清道人:

混元初判道為先,常有常無得自然;

紫氣東來三萬裡,函關初度五千年。’

玉清道人:

函關初出至昆侖,一統華夷屬道門;

我體本同天地老,須弭山倒性還存。’

太清道人:

混沌從來不計年,鴻蒙剖處我居先;

叁透天地玄黃理,任我傍門望眼穿。

“一氣化三清”在許仲琳着的《封神演義》裡有具體描述,寫的是太上老君與通天教主鬥法時,太上老君用一氣化出三個法身的故事。

通天教主偏聽門人之讒言,界牌關擺下“誅仙陣”反阻周兵,太上老君(頂上寶塔者)下凡協元始天尊破陣,大戰通天教主(正中持劍者),一氣化分三位尊神,乃道家三清(太清,玉清,上清),圍攻其四周。而老君化分三清正為其師兄三人原型。

道教三清原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全稱為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簡稱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是道教最早崇奉的至尊之神,或說化身老子,後因出現“一氣化三清”之說,由一尊神變為三尊神,以太上老君列三清第三位神。老子者,老君也。

《雲笈七簽》又用之以寫三清之産生,“原夫道家由肇,起自無先,垂迹應感,生乎妙一,從乎妙一,分為三元,又從三元變生三氣,……三元者,第一混洞太無元,第二赤混太無元,第三冥寂玄通元。從混洞太無元化生天寶君,從赤混太無元化生靈寶君,從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寶君。”

"老君修得氣分身,一體玄功各揚名;同拜鴻鈞修道德,原是一氣化三清!"

既然三元變生三氣,又化生三位天神,此三位天神自然即為三氣所化或為三氣之體現者。這三位天神實即後世所稱之三清尊神。故後世有”一氣化三清“之說,表明”氣“是構造道教最高神的基本要素。同樣,最高神之下的衆神仙,也由“氣”所構成。如“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即三清祖氣所化,“五老上帝者,五氣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表明玉皇大帝、五老君的“氣”是直接源自根宗。

上一篇:電影藝術

下一篇:聲律啟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