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後風

産後風

月子病
産後風,又叫“月子病”。是婦女在生産孩子時期,因筋骨腠理大開,身體虛弱,内外空疏不慎風寒侵入。在“月子裡”的恢複期,筋骨腠理合閉,使風寒包入體内,為之月子産後風難治的原因。[1]
  • 中醫病名:
  • 外文名:
  • 别名:産後身痛,産後遍身疼痛,産後關節痛,産後痹症,産後痛風,月子病,月家痨病
  • 就診科室:婦産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血虛,風寒,血瘀,腎虛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中文名:産後風
  • 英文名:puerperalfever
  • 臨床表現:關節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畏寒惡風,關節活動不利

病因

中醫認為本病的主要發病機制是産後營血虧虛,經脈失養或風寒濕邪趁虛而入,稽留關節、經絡所緻。常見病因有血虛、風寒、血瘀、腎虛。

1.血虛

素體血虛,産時産後失血過多,或産後虛損未複,陰虛虧虛,四肢百骸空虛,經脈關節失于濡養,緻使肢體酸楚、麻木、疼痛。

2.風寒

産後百脈空虛,營衛失調,腠理不密,若起居不慎,風寒濕邪趁虛而入,稽留關節、肢體,使氣血運行不暢,瘀阻經絡而痛。

3.血瘀

産後餘血未淨,流滞經脈,或因難産手術,傷氣動血,或因感受寒熱,寒凝或熱灼緻瘀,瘀阻經脈、關節,發為疼痛。

4.腎虛

素體腎虛,複因産傷動腎氣,耗傷精血,腰為腎之府,膝屬腎,足跟為腎經所過,腎之精氣血虧虛,失于濡養,故腰膝疼痛、腿腳乏力或足跟痛。

西醫認為本病多由風濕、類風濕、坐骨神經痛、多發性肌炎或血栓性靜脈炎引起。

臨床表現

産褥期間出現肢體關節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畏寒惡風,關節活動不利,甚者關節腫脹。本病多突發,常見于冬春嚴寒季節分娩者。

檢查

1.查體

關節活動不利,或關節腫脹。病久不愈者可見肌肉萎縮,關節變形。

2.輔助檢查

此病多不伴有器質性疾病,輔助檢查抗“O”、血沉均正常。也可進一步做血氣分析、血鈣、類風濕因子、X線攝片等。

診斷

産時産後失血過多,或産褥期起居不慎,當風感寒,居住環境潮濕陰冷等,突然出現肢體關節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畏寒惡風,關節活動不利,甚者關節腫脹等症狀即可診斷為“産後風”。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及相關檢查,一般不難診斷。

鑒别診斷

1.痹證

産後風的外感風寒型與痹證的發病機制相近,臨床表現也類似,病位都在肢體關節。但産後風隻發生在産褥期,與産褥生理有關,痹證則任何時候均可發病。若産後身痛日久不愈,遷延至産褥期後,則不屬本病,當屬痹證論治。

2.痿證

二者病位均在肢體關節,但産後風以肢體、關節疼痛、重着、屈伸不利為特點,有時亦兼有麻木不仁或腫脹,但無癱痿的表現,而痿證則以肢體痿弱不用、肌肉瘦削為特點,肢體關節一般不痛。

治療

中醫以疼痛部位、性質為主要依據,結合伴發症及舌脈辨證論治。

1.血虛證

肢體關節酸楚疼痛,麻木,伴面色萎黃、頭暈、心悸、舌淡,脈細弱,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芍藥、桂枝、生姜、大棗、當歸、秦艽、丹參、雞血藤等)。

2.外感風寒證

肢體關節腫脹,麻木、重着,疼痛劇烈,宛如針刺,屈伸不利或痛無定處,或遇熱則舒,伴惡寒畏風,舌苔薄白,脈濡細,方用獨活寄生湯加減(獨活、桑寄生、秦艽、防風、當歸、川芎、幹地黃、杜仲、牛膝、人參、茯苓、芍藥、甘草等)。

3.血瘀證

肢體關節疼痛較重,痛有定處,麻木、發硬、重着,屈伸不利,伴惡露量少,舌暗、苔白,脈弦澀,方用身痛逐瘀湯加減(秦艽、羌活、地龍、雞血藤、桃仁、紅花、川芎、當歸、香附、益母草、牛膝、五靈脂、蒲黃等)。

4.腎虛證

産後腰酸,足跟疼痛,伴頭暈耳鳴,舌淡暗,脈沉細弦,方用養榮壯腎湯加減(當歸、川芎、獨活、肉桂、川斷、杜仲、桑寄生、防風、生姜、秦艽、熟地等)。

預後

本病多為産時産後失血過多,或産褥期起居不慎,當風感寒,居住環境潮濕陰冷等引起,若能及時治療,調攝得當,大多可以治愈,預後較好。若失治、誤治,日久不愈,正氣愈虛,經脈氣血瘀阻愈甚,虛實夾雜。可緻關節腫脹不消,屈伸不利,僵硬變形,甚則肌肉萎縮,筋脈拘緊,可緻痿痹殘疾。

預防

本病應以預防為主,注意産褥期護理,避風寒,注意保暖,避免居住在寒冷潮濕的環境;加強營養,增強體質,适當活動,保持心情舒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