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

猕猴

猴科猕猴屬動物
猕猴主要分布于亞洲南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日本。猕猴尾短,具頰囊軀體粗壯,平均體長約50厘米,有些種尾比軀體略長,有些則無尾;它們的前肢與後肢大約同樣長,拇指能與其它四指相對,抓握東西靈活,前額低,有一突起的棱。
    中文名: 拉丁學名:Macaca mulatta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 目:靈長目 亞目: 科:猴科 亞科: 族: 屬:猕猴屬 亞屬: 種:猕猴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猕猴 中文别名:黃猴、恒河猴、廣西猴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别

二級。

瀕危等級

危。

緻危因素

作為害獸被捕獵,因為貿易被捕獵,栖息地破壞,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作為食物被捕獵。

形态特征

猕猴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一種猴。頭體長47–64厘米,尾長19–30厘米,雄猴體重7.7千克,雌猴體重5.4千克。

在同屬猴類中個體稍小,顔面瘦削,頭頂沒有向四周輻射的漩毛,呈棕色,額略突,眉骨高,眼窩深,具頰囊,肩毛較短,尾較長,約為體長之半。

其身上大部分毛色為灰黃色灰褐色,背部棕灰或棕黃色,腰部以下為橙黃色或橙紅色,腹面淡灰黃色,有光澤,胸腹部的腿部的灰色較濃。

不同地區和個體間體色往往有差異。面部、兩耳多為肉色,臀胝發達,多為肉紅色。成年雄猴的體型要比雌猴大。

吻部突出,兩颚粗壯,牙齒32枚,鼻孔朝前向下緊靠,手足均有5個指、趾,具扁平的指甲,均能直立。晝行性。有可以儲存食物的頰囊,齒尖低,通常四肢基本等長。

面部裸露無毛,輪廓分明,眼眶由骨形成環狀,使兩眼向前,眼間的距離較窄,視覺發達,立體化,可以在樹林之間活動時較準确地判定距離,辨别色彩,但嗅覺退化,頭骨的構造也随之改變。

齒式為異齒型,分為門齒、犬齒、前臼齒和臼齒,頰齒通常為丘型齒和低冠齒,臼齒呈四方形并有4個較低的錐狀突起,适于咀嚼。

鎖骨發達,四肢關節靈活,上腕部及大腿部由軀幹部分離,因而前後肢可以前後左右自由運動,前腕和小腿的2根骨頭分離而且松松地連接在一起,不必連帶軀幹即可回轉前後腳,适合握住樹枝。

通常隻胸前有一對乳頭;有盲腸;四趾上都具有5指(趾),可以靈活而穩定地抓握樹枝,指(趾)的端部僅蓋住指(趾)頭背面的扁平指甲,突出的指(趾)部有發達的指(趾)紋,觸覺靈敏,還有防止滑落的作用。

掌面和跖面裸出,具有發達的兩行皮墊,手腳的拇指(趾)和其餘4指(趾)相對,可以握合。

栖息環境

栖息于熱帶、亞熱帶及暖溫帶闊葉林,從低丘到3000-4000米高海拔、僻靜有食的各種環境都有栖息,是現存靈長類中對栖息條件要求較低的一種。

喜歡生活在石山的林灌地帶,特别是那些岩石嶙峋、懸崖峭壁又夾雜着溪河溝谷、攀藤綠樹的廣闊地段,往往是猴子最理想的生活場所。

生活習性

習性

集群生活,猕猴往往數十隻或上百隻一群,由猴王帶領,群居于森林中。它們常愛攀藤上樹,喜覓峭壁岩洞,其活動範圍很大。猴群在集體行動時,會有一“哨兵”站在高處放哨,若發現異常情況,即會發出信号,招喚猴群迅速轉移。

如果情況緊急,猕猴憑借它們攀崖越險的熟練本領,很快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猴群大小與栖息地環境優劣而有别,一般都有十數頭或數十頭。

繁殖和缺食季節,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動範圍也較大。善于攀援跳躍,會遊泳和模仿人的動作,有喜怒哀樂的表現。性情躁動時愛舉石擲人。

食性

以樹葉、嫩枝、野菜等為食,也吃小鳥、鳥蛋、各種昆蟲,捕食其它小動物。

采食野果貪婪嗜争,邊采邊丢,隻食甜熟果子,未熟果卻丢棄,故猴群過處往往遍地斷枝棄果,因而對野果的可利用程度較低,必然要擴大覓食範圍,活動時間也往往較長。。

保護級别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獸類》易危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上一篇:化石

下一篇:切蛋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