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類聚

物以類聚

漢語成語
物以類聚是一則來源于文學作品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易經·系辭上》。“物以類聚”的原義是同類的東西聚在一起,後來多指壞人臭味相投,相互勾結;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1]
  • 中文名:物以類聚
  • 拼音:wù yǐ lèi jù
  • 近義詞:臭味相投
  • 反義詞:格格不入、水火不容等
  • 出處:《易·系辭上》
  • 用法:褒義,謂語
  • 成文用法: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成語出處

最早出處

《易經·系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演變過程

漢·劉向《戰國策·齊策三》:“淳于髡曰:‘不然。夫鳥同翼者而聚居,獸同足者而俱行。’”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物以類聚”。 

成語故事

生活在戰國時期的淳于髡是齊國的一位入贅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卻以博學著稱于世,是當時齊國有名的謀士,被齊威王任命為大夫。他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曾多次為齊國立下大功。

齊威王在位時喜好說謎語,經常通宵達旦地喝酒作樂,不理政事,文武百官也跟着荒淫放縱。其他各國見齊國内政混亂,就都趁機來進攻,國家危在旦夕,但是齊王身邊的近臣都不敢進谏。隻有淳于髡用隐語勸谏齊威王振興朝綱,強大齊國。果然,齊威王經過他的規勸後,勵精圖治,終于使齊國成為當時的七雄之一。齊威王八年(公元前349年),楚國出兵伐齊。齊威王命淳于髡帶“黃金千镒,白璧十雙,車馬百驷”向趙國求援、淳于髡向趙王陳明利害,請其出兵。趙國當即派“精兵十萬,革車千乘”援齊,楚國聽說之後,就連夜撤兵了。齊威王大喜,就在後宮擺宴慶賀勝利。當齊威王問淳于髡能飲幾杯酒時,淳于髡借機又一次用隐語規勸齊威王說,飲酒可多可少,但“酒極則亂,樂極生悲,萬事盡然”。齊威王更加欽佩淳于髡,從此專心治理國家,再也沒有沉迷于酒色之中,而淳于髡也被認為是齊國最好的賢士。

後來齊宣王即位後,昭告天下,以重金求取賢士來幫助他治理齊國。淳于髡在一天内就給他推薦了七個有才能的人,齊宣王和他們随便談了談,發現他們果然個個本領高強。齊宣王覺得非常奇怪,就問淳于髡說:“我聽說人才很難得,在方圓千裡之内的土地上,如果能找着一個賢士那就不得了了。現在你卻在一天之内,推薦了七個賢士。不知先生是從何處找來的?若照此下去,賢士不是多得連齊國都容納不下了嗎?”

淳于髡聽後說:“同一類的鳥都會聚居在一起,同一類的獸也會走在一條路上。要找柴胡和桔梗這類藥材,如果到窪地裡去找,一輩子也不會找到一株,但是如果到山的北面去尋,那就多得可以用車裝運了。我淳于髡在齊國也算得上是個賢士,所以您叫我推薦賢士,就像是到河裡打水、用打火石打火一樣容易。我還準備給您再推薦另一批賢士,那可就不止是七個人了。” 

成語寓意

淳于髡先用“大鳥三年不振翅”點化齊威王,齊威王立志“一飛沖天”,後來,淳于髡用“酒極則亂,樂極生悲,萬事盡然”規勸威王,威王從此不再沉迷酒色。齊宣王即位後,淳于髡一天之内連薦七個賢能之人。正是因為有了淳于髡這樣的人,齊國才會成就霸業。 

該成語有三層寓意,第一,朋友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寶貴财富,所以要懂得珍惜與呵護。古人雲:“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百年修得同船渡。”在聚散分離的人生旅途中,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軌迹上,能夠相遇并成為朋友,是一種難得的緣分。對待朋友,要以誠相待,以心相交,這樣友誼之樹才會枝繁葉茂,并結出累累碩果。 

第二,交友須謹慎,應遵循一定的交友原則。該成語揭示了事物之間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與作用,足以說明和誰在一起的确很重要。在現實生活中,和不一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選擇一個好朋友,可能會成就一生;選擇一個壞夥伴,足以把自己毀掉。

第三,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沒有兩個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在交友時,應求同存異,由此才能廣交朋友,深交朋友。

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物以類聚”指壞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結在一起;含貶義。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運用示例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七:“自古道物以類聚。過遷性喜遊蕩,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誘打合。”

上一篇:金口玉言

下一篇:骈拇枝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