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盒

煙盒

打擊樂器
煙盒,是彜族、哈尼族打擊樂器。流行于雲南省哈尼族彜族自治州石屏、建水、紅河、蒙自和金平等地。[1]用手指彈擊盒蓋或盒底,煙盒原為生活用具,居住在雲南紅河地區的彜族、哈尼族人民,喜歡吸龍竹大口徑煙筒,随身攜帶盛放煙絲的煙盒,最早的煙盒是用皮革縫制的,後來才改為木制。聰穎的彜家人,用手指彈擊盒蓋、盒底而發出響亮的樂音,後經美化,這種原為生活用具的煙盒,便成了民間舞蹈《煙盒舞》的伴奏樂器和舞具。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作品名稱:煙盒
  • 性質:彜族、哈尼族打擊樂器
  • 地點:雲南省哈尼族
  • 作用:用于《煙盒舞》伴奏

曆史淵源

居住在雲南紅河地區的彜族、哈尼族人民,喜歡吸龍竹大口徑煙筒,也随身攜帶盛放煙絲的煙盒。最早的煙盒是用皮革縫制的,後來才改為木制。聰穎的彜家人,用手指彈擊盒蓋或盒底,發出響亮的樂音,後經美化,這種原為生活用具的煙盒,便成了民間舞蹈《煙盒舞》的伴奏樂器和舞具。

在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中國樂器博物館裡,陳列着一個來自雲南民間的煙盒,做工細緻,小巧玲珑,盒邊鑲銅箍、飾銅鈴。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鑒》中。

《煙盒舞》伴奏

演奏煙盒與舞蹈相結合,也即為《煙盒舞》伴奏。《煙盒舞》又稱《跳弦》,即使用彜族四弦作為舞蹈的伴奏樂器。煙盒舞既可男女二人模拟動物形态進行對跳,也可十數名或數十名男女集體舞蹈,舞者圍成圓圈,向逆時針方向前進,舞步緩慢,邊彈邊跳。

煙盒還用于民間器樂合奏中。

《煙盒舞》又叫“跳弦”,用四弦或彜族月琴伴奏。常男女二人對跳,也可數十人集體舞蹈。

演奏時,舞蹈者打開煙盒,左右手分執盒蓋與盒底,各以食指和大指彈擊,邊彈邊跳,舞姿優美。舞者一般在翻腕亮肘時彈擊煙盒,可打出各種節奏,發音清脆悅耳,同時振動盒邊小銅鈴作響,以加強節奏和歡樂氣氛。

雲南彜族支系尼蘇潑聚居區,喜吸龍竹制作的大口徑水煙筒。煙盒自然是置煙絲的必備器皿。但不知始于何時,人們無意中發現與自己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煙盒用手指輕輕敲彈時,竟能發出"呱呱"的悅耳聲音,剛好踩上跳舞的節奏,能歌善舞的彜族人民深受啟迪,将煙盒用于舞蹈場合,以手彈煙盒來控制節奏,一方面用來統一節奏,一方面用來增添舞蹈的熱烈氣氛,于是煙盒就成了一種特殊的樂器而流傳至今,這種相應的舞蹈也習慣地稱之為"煙盒舞",成為彜族一種著名的舞蹈形式。

"煙盒"作為一種民間指彈樂器,流行于雲南個舊、開遠、蒙自、建水、石屏、元江等縣彜族聚居區。多用水冬瓜木或竹質薄條制成,直徑約90毫米,高約60毫米,上蓋與盒底緊密套合,邊沿四周飾有彩色纓穗,顯得精巧别緻。跳舞時,先啟開盒蓋,左右手各一,每人執一副,邊跳邊用手指敲盒面,聲音清脆婉約。

煙盒舞動作複雜多變,不僅有身體上部舞姿,也有大量的下部動作,經常是頭、手、腰、腿、腳各部分配合進行,超出了本民族以下部舞姿為主的其他若幹舞蹈。煙盒舞通常分正弦與雜弦兩類。正弦屬基本跳法,較能集中顯示風格和特色:如"三步弦"、"二步弦"、"一步弦"等,隻舞不唱;雜弦一般又唱又跳,舞蹈形式和内容較為豐富,且随意性強。

煙盒舞跳法據說有百餘套,大多反映或模拟動物生活習态,人的生産勞作和生活狀況,每一套舞蹈都有具體名稱,如"啞巴砍柴"、"蝴蝶戲水"、"仙人摔跤"、"鹭鸶捕魚"、"蜻蜓點水"、"螃蟹打架"、"鳳點頭"、"大力劈竹"、"猴子掰苞谷"、"喜鵲搭窩"、"蒼蠅治腳"等,都充分表現出彜族人民神奇的藝術想像力。

煙盒舞舞步變化較多,排形有圓圈、直排、橫排、四穿花、六穿花等,既有單人舞、雙人舞,又有數十人合舞,動作柔、韌、剛、脆相互結合,如"蜻蜓點水",舞者由颠步起跳,同時吸腳,腿向前或向旁伸足尖觸點一下,手相應作點水狀,旋即吸回腿南恢複原狀。"鳳點頭"舞時一手擡高,一手擡平,雙手彈煙盒時指掌向下鈎,突出手腕背,擡高的那隻手仿佛鳳在"點頭";"鹭鸶捕魚"也較形象,技巧性很強,舞時雙手分開站直,上身朝前俯躬,用嘴把放在地上的"魚"(煙盒)叨起;"鬥蹄殼"則二人相對(或相背)踢腳,似驢馬鬥蹄;此外,"猴子掰苞谷"、"螃蟹打架"等也十分形象逼真。

今天,煙盒已變成了當地彜族人民的著名樂器,而煙盒舞則變成了廣為流傳的一種彜族舞蹈形式,曾多次在各類藝術節中表演而深受贊譽。

曆史傳說

很早很早以前,在隔魯奎大寨吸完一鍋辣煙時間就到的地方,有一個小寨子,寨子裡住着一位年過花甲的彜族老大爺。

老大爺和老伴都是好歌手,他們的愛情是在你來我往的歌聲中唱甜的。結婚後,小倆口恩恩愛愛,甜甜蜜蜜,行影不離,雞鳴他們一同起床下田栽秧上山種包谷,農忙時,披星戴月一同推門進家。他們的土掌樓上挂滿了吃不完的包谷、高粱,瓦罐裡有喝不幹的荞子酒。夫妻倆生下了三朵“花”,大女兒叫李花,二女兒叫櫻花,小女兒叫桃花,一家人的日子可算是過得“錦上添花”了。他們倆把大女兒、二女兒榮榮躍躍的嫁到魯奎大寨去,身邊留下7歲的小女兒和他們一起過日子。

常言道,天上有風雨雷電,人間有生離死别。就在小女兒桃花過了7歲生日不幾天,老倌的女人就像山下大開門河裡流淌的河水,一去不回來。寨子邊金雀花開了十回,門前的火把梨紅了十回,小女兒已經長成一朵水靈靈的桃花了,可老倌卻一直沉溺在亡妻的悲傷、愁悶、孤獨之中。常常一個人不分白天黑夜的坐在塘邊吸辣煙消愁解悶。

那一天,是他老伴去逝10周年的日子。他獨個人坐在火塘邊,從煙盒裡拿起一支接一支的老粗煙往煙竿上安,點燃火猛猛的吸,不到燒完一小捆細桦枝的時間,滿滿一盒辣煙就被他吸了隻剩下個空煙盒。老倌放下煙竿拿起空煙盒,呆呆的望着。

這個油亮油亮的煙盒,挂在我的腰間已經整整四十年了。四十年前,我娃娃的媽沉浸在熱戀中。有一天,娃娃的外公在高高的魯奎山頂上打得了一條麂子,她從麂子身上割下了一塊最好的皮,曬幹後細針密線縫了這個圓圓的煙盒,作為愛情信物,順手挂在我的褲帶上。四十年了,褲帶換了四條,但這個煙盒卻越挂越亮越光滑,一直陪伴着我。老倌靜靜的往回想,甜甜的愛情回到了他的心中。他捧起圓圓的煙盒,分明是女兒的阿媽微笑的臉。今晚他吸煙太多,煙醉了。他把煙盒投在自己的臉上,仿佛四十年前他親吻着戀人,他的青春回來了,隐隐約約的愛情歌聲響在他的耳邊:

妹家有棵火把梨,

又紅又甜又脆皮,

果子熟了等你摘,

風吹掉地太可惜。

呀!這明明是四十年前娃娃的媽和他熱戀時的歌聲。這歌聲由遠及近,由近及遠,有時恬靜,有時深情,一直回響在他的耳畔。這歌聲像春風,吹開了他幹草一樣枯萎的感情,這歌聲像春雨滋潤着他沙漠一樣孤寂的心靈。

老倌的小女兒桃花,人精靈又美,是魯奎山百裡挑一的歌舞能手。近些日子,每天晚上跳樂回來,她都看到坐在火塘邊的老爸把腰上挂着鹿皮煙盒彈得脆響。桃花問道:“阿爸,這些晚上,我咋個還沒有進大門,就聽到你彈着煙盒唱歌呀!你年輕多難,這是怎麼一回事。老倌捋捋胡須回答說:我在和你死去的阿媽過日子。接着,他像竹筒倒灌子一樣,把他們的“煙盒情”講給女兒聽。老爺脆響明亮的煙盒聲音,深深的裝進了女兒的心中。

桃花早就想過,在跳樂場上,小夥子彈四弦,三弦蕭灑呀,姑娘都隻是一個勁兒的拍巴掌,聲音單調粗糙,如果姑娘手上也拿着一樣樂器像夥子們一樣彈着跳,該多好啊。踏爛十雙草鞋也找不着路,原來路就挂在阿爸的煙盒上。

種完山坡上的包谷以後,桃花邀了五個姑娘把他們阿爸阿爺的煙盒借來,在跳樂場上合着小夥子的四弦、三弦、小牛角三胡跳起樂來,悠揚的琴聲,整齊的舞步,加上了彈得脆響的煙盒,跳樂場上笑聲更高,舞步更齊,樂聲更和諧圓滿了。就像大白糯米飯中加紅糖,又甜又好看。

從加入彈煙盒以後,跳樂場上的人越來越多,人們的心情就像六月二十四的火把,一樣紅火。一開始,婦女們隻是右手拿一個煙盒彈,後來左手也拿着煙盒一齊彈,都覺得兩手彈更能與雙腳配合。于是,婦女們手中的樂器(煙盒)比起男人的月琴,三弦等樂器更多了。如果說婦女們手中的煙盒樂器是跳樂場上的森林,男人們懷抱的月琴、三弦就成了萬綠叢中的點點紅了。

因為煙盒樂器數量多,聲音大,能夠烘托氣氛,吸引更多的人來參加。大家商量決定,把魯奎山彜家的跳樂取名叫魯奎山煙盒舞。一代一代傳下來,一代一代完善創新,從古流傳到今天,魯奎山彜族煙盒舞曲調式共計七十二調,每個調又可變奏成五個以上的調式。源遠流長的魯奎山煙盒舞,被人們稱做彜族博大精深的文學藝術寶庫。

魯奎山彜族煙盒舞,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傳向四面八方,傳遍天涯海角。

上一篇:隔閡

下一篇:賺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