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

消瘦

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緻體重下降
消瘦(emaciation)是指人體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緻體重下降,低于标準體重的10%以上時,即稱為消瘦。體内脂肪與蛋白質減少,這裡所指的消瘦一般都是短期内呈進行性的,有體重下降前後測的體重數值對照,且有明顯的衣服變寬松,腰帶變松,鞋子變大以及皮下脂肪減少,肌肉瘦弱,皮膚松弛,骨骼突出等旁證。至于脫水與水腫消退後的體重下降,不能稱為消瘦[1]。消瘦常因攝入食物熱量不足或熱量消耗增多,使體内蓄積的脂肪與蛋白質日漸消耗而引緻,患者體重減輕,皮下脂肪減少,肌肉萎縮,骨骼顯露,體力減退,且易疲倦乏力。
  • 中醫病名:消瘦
  • 外文名:emaciation
  • 别名:
  • 就診科室: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病因

1.食物攝入不足

(1)食物缺乏、偏食或喂養不當引起的消瘦:可見于小兒營養不良、佝偻病等。

(2)進食或吞咽困難引起的消瘦:常見于口腔潰瘍、下颌關節炎、骨髓炎及食管腫瘤等。

(3)厭食或食欲減退引起的消瘦:常見于神經性厭食、慢性胃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急慢性感染、尿毒症及惡性腫瘤等。

2.食物消化、吸收、利用障礙

(1)慢性胃腸病:常見于胃腸道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胃腸道腫瘤、慢性結腸炎、慢性腸炎、腸結核及克隆病等。

(2)慢性肝、膽、胰病:如慢性肝炎、肝硬變、肝癌、慢性膽道感染、慢性胰腺炎、膽囊和胰腺腫瘤等。

(3)内分泌與代謝性疾病:常見于如甲亢、糖尿病等。

(4)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結核。

(5)其他:久服瀉劑或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

3.食物需要增加或消耗過多

如生長、發育、妊娠、哺乳、過勞、甲亢、長期發熱、惡性腫瘤、創傷及手術後等。

鑒别診斷

1.單純性消瘦

單純性消瘦包括體質性消瘦和外源性消瘦兩種。

(1)體質性消瘦:主要為非漸進性消瘦,具有一定的遺傳性。

(2)外源性消瘦:通常受飲食、生活習慣和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食物攝入量不足、偏食、厭食、漏餐、生活不規律和缺乏鍛煉等飲食生活習慣以及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和過度疲勞等心理因素都是導緻外源性消瘦的原因。

2.繼發性消瘦

由各類疾病所引起的消瘦我們稱之為繼發性消瘦。

(1)胃腸道疾病:如胃炎、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

(2)代謝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等。

(3)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結核、肝病等都可能引起消瘦。

(4)惡性腫瘤、慢性感染、消化道疾病、精神性厭食(神經性厭食)、重度創傷與燒傷。

(5)單純性上半身消瘦:是進行性脂肪營養不良的一個表現類型。進行性脂肪營養不良(progressivelipodystrophy)是罕見的以脂肪組織代謝障礙為特征的自主神經系統疾病,臨床及組織學特點為緩慢進行性雙側分布基本對稱的、邊界清楚的、皮下脂肪組織萎縮或消失,有時可合并局限的脂肪組織增生、肥大。

另外,膽囊切除術術後等腹腔手術術後也可能導緻消瘦。

檢查

1.尿常規檢查

尿中出現紅細胞、管型、蛋白時,應想到慢性腎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或腎腫瘤、腎結核等。出現尿糖應考慮糖尿病。白細胞增多符合腎盂腎炎,需進一步檢查。

2.血液常規檢查

(1)貧血:惡性腫瘤、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慢性感染性疾病。

(2)白細胞計數增多:各種細菌感染、白血病、類白血病反應。

(3)白細胞計數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傷寒、系統性紅斑狼瘡、肝硬化等。

(4)血小闆減少: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

(5)血沉加快:并無特異診斷意義,但應進一步檢查器質性疾病,特别注意尋找惡性腫瘤、肺結核或肺外結核。

3.内分泌檢查

内分泌檢查結果的分析和意義。

治療原則

積極治療原發病,及時補充優質蛋白質和足夠的熱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