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鄉

唐克鄉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轄鄉
唐克鄉位于若爾蓋縣西南部。南面與紅原縣瓦切鄉接壤,西南部與阿壩縣賈洛鄉毗鄰,西北與甘肅省瑪曲縣隔河(黃河)相望。其中向東至若爾蓋縣城57公裡,向南至紅原縣城76公裡,向西至阿壩縣城141公裡,向北至轄曼鄉42公裡。唐克鄉境内草原廣裹、資源富集,屬丘陵狀平原,海拔3400-3800米.(鄉政府所在地白河橋海拔3420米),年平均氣溫1.31℃,年降雨657--715mm。鄉域地勢平坦,水草豐茂,屬高原寒帶季風氣候,是高寒濕地保護區,系全國三大名馬一河曲馬的故鄉,是風景名勝一黃河九曲第一灣的所在地。[1]
  • 中文名:唐克鄉
  • 外文名:
  • 别名:
  • 開放時間:全天
  • 票價:免費
  • 所屬地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
  • 地理位置:若爾蓋縣西南部
  • 地址:四川省阿壩州諾爾蓋縣
  • 資源:旅遊區
  • 類别:旅遊景點
  • 氣候條件:高原寒溫帶濕潤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川U

基本簡介

唐克已完全換了新顔,像是川西的某個小縣城,再也見不到昔日的那番景象。

看第一灣最好的地方是索克藏寺後面小山的山頂。這是一個海拔接近4000米的地方,每走一步,都會明顯感到心髒的負擔又加重了一點。

海拔每提升一米,視線就變化一次。

依山修建了一條實木的山路。在山頂,就可以看到九曲黃河第一彎的最美景色,可惜沒有時間,關鍵是除我之外,沒有人想再往上山沖。其實,在這裡,已可感覺到:水天一碧,碧波連秀,變化萬千。

登上索克藏寺背後播箭的山頂,運眺索克藏寺『索格藏寺藏語為“紮西特欽倫”,意為吉祥大乘洲,位于九曲黃河第一灣處。始建于1658年,面積7.6萬平方米,僧侶200餘人。寺院建築、宏偉壯觀,各殿陳列有金、銀、木、泥質的佛像、神像千餘尊』。和九曲黃河第一彎,黃河仿佛從天邊曲曲繞繞一路走來,沒有氣勢磅礴,沒有濁浪滔天,聽不到驚濤拍岸的濤聲,也看不到高出地表的堤岸,始終情意綿綿地彎曲迂回于唐克金銀灘,猶如一道道流暢的飄帶。

教育

第一、民族地區的教育面臨多種文化的沖擊,唐克鄉這方面具有典型性,該鄉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的四川省若爾蓋縣,接受着多種文化的沖擊,是多元文化交融的一個縮影。

第二、該地區近年大力發展旅遊業,當地政府把旅遊業作為産業結構的重要抓手之一,著名旅遊景點“九曲黃河第一彎”就位于唐克鄉,近年來到該地旅遊的其他地區的人員增多,文化交流頻繁,因此,該地區又成為文化變遷的代表之一。

第三、該地區的旅遊業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市場經濟水平發展,促進了該地經濟轉型,即由以前的單純以畜牧業發展為多種産業并行發展,因此,該地又成為社會轉型的代表。第四、該鄉的學生基本上全是牧民子弟,其母語為藏語安多方言,生活習慣也是典型的藏族牧區生活習慣。

第四、該鄉的學生基本上全是牧民子弟,其母語為藏語安多方言,生活習慣也是典型的藏族牧區生活習慣。

以此為教育人類學考察站,理論意義在于,可以回答藏族牧區傳統的遊牧生存方式向多類型生存方式過度時期、單一的文化傳承正被多元文化交融更替時期、純粹的藏語教學正向雙語、甚至三語教學演變之際,牧區教育如何應對的問題,豐富了關于轉型期西南民族教育類型研究的理論成果。

其實踐意義在于,為社會轉型期的教育類型發展提供了活的案例,為該類型學校在矯正辦學方針、完善學校管理、拓展教育類型、豐富教育内容提供了實踐上的啟示。同時,本研究在研究中通過與藏文化的對話,與藏族曆史的對話,與藏族學生和家長的對話,讨論其學校存在的基本依據,讨論學校教育的任務,讨論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途徑,讨論學校教育對藏族地區社會穩定與發展的作用等等。

曆史典故

藏族人民根據黃河上遊的地形、景觀等,将上遊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稱,如卡日曲、約古宗列曲、紮曲、星宿海、瑪曲、析(賜)支、河曲、九曲、逢留大河等。藏語稱“河”為“曲”。俗語說:“天下黃河九曲十八灣”,這“九曲”就是唐時對貴德以上黃河段的稱呼黃河首曲所在地瑪曲縣還是整個黃河流域唯一一個以“黃河”命名的縣城(注:瑪曲,藏語即黃河)。

九曲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滔滔黃水哺育了億萬中華兒女。奔騰不息的河水負載着這個古老民族對未來的無限希冀與憧憬。千年萬載,萬載千年,滔天巨浪流不盡黃河兒女熾熱的愛情,滾滾黃沙飄蕩着唱不完的黃土歌謠,九曲河灘也盛不下中華民族燦爛的生命光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