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葬

水葬

下葬方法
水葬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葬法,即将死者遺體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1]水是人類生命之源,人們對水寄于無限美好的向往和遐想。在許多神話中,都把水和神、幸福、美好、不朽連在一起。所以在安葬死去的親人時,人們又很自然地聯想到水葬。水葬在世界上大體有三種不同的方式:漂屍式、投河式、撒灰式。
  • 中文名:水葬
  • 英文名:Water cremation
  • 流行範圍:大洋洲、亞洲
  • 實行方式:漂屍式、投河式、撒灰式

來源

來源可能有如下幾種緣由:

第一,水是生命之源,人死後應歸其源。藏族人認為水乃生命之源,是神聖的,功德無量的。所以藏人很少玩水、玩雪,泉水也說成是龍王的肚臍眼,是上蒼恩賜給芸芸衆生飲用的。不管是印度,還是中國藏區,水葬者大都依大河大江而居,這就對水葬提供了外部條件,加上意識形态中視水為生命之源的理念,實行水葬,人生命之源是有其深刻意義的。

第二,水為世界形成的四大元素之一,水葬涵蓋有濃重的唯物意識論。藏人的水葬視水為人類生存的先決條件,也是必須的物質之一。沒有水的世界是不堪設想的。他們又高居深山峽谷,無法實施天葬,又缺少火葬的基本燃料,實行土葬,經年冰封的高原環境又不适宜,而惟一擁有的是一條或幾條長年奔騰不息的大江大河,選擇它來處理屍體是最好的方法。不論從意識形态出發,還是從外在的物質客體出發都符合高原民族的傳統習慣。

第三,水葬受原始宗教的影響。在藏區,不少地方除了以上因素外,在觀念深處水葬和遠古本教有很多相似的觀點。把屍體抛入水中喂魚,正是對河神的祭祀。在傳說故事中的河婆吃人,要求每年定期給河婆抛入童男童女以防河水泛濫成災是同樣的祭祀河神的例子。水葬的形成主要是宗教的因素,後來佛教的傳人和本教的某些理論又有相同之處,便将其保存下來。

對于熱貢地區來說,由于地理環境,甚少實行水葬。但不能說沒有,隻是10歲以下的孩子死後進行水葬。水葬時既沒有捆綁,也沒有所有男性送葬,隻有少數親屬送葬。因此,在熱貢地區進行水葬,不像康區水葬那樣,舉行隆重的喪葬儀式。

雲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也有實行水葬的。四川大渡河沿岸的漢人對患麻風病而死的人,實行水葬。藏族對患傳染病而死的人,用牛将屍體馱至江邊,先由喇嘛念經敲鼓,超度亡靈。水葬台一般設在江邊的一處高岸上或水葬台前的灌木叢林上,人死後,便被搬到了這江邊的高岸上,然後把屍體投入江中水葬。

水葬有全屍與分屍之别,有的把屍體捆成一團,裝入木盆等物中抛入大江,有的把屍體碎裂,扔到江裡。在喇嘛的祈禱聲中,屍體被一塊塊解割下來了,然後丢進這滔滔江水裡。魚們便蜂擁而至,聚集到這水葬台前來搶食。

方式

漂屍式

即将死屍置于專門制作的死亡船上,。放入江河湖海,任其自然漂流。漂向哪裡,哪裡便是死者的美好歸宿在西方一些國家,人們認為水是不朽的,所以許多政府首腦和傑出人物、民族英雄死亡時,就采用此種葬法,但在東方國家這種葬法卻比較少見。

投河式

即将死屍背到河邊肢解後,投入河中,或将屍體用布匹包捆後,墜上大石塊抛到河中,以供奉河神。這種葬式在中國古代和現在的西藏地區比較常見,一般是經濟條件較差,亡雇不起喇嘛念經超度的人家,對死者多采用此法,另外,對死亡的孤寡人、幼童也用此葬法。緬甸茵的萊族聚居在茵萊湖的湖區,他們認為,水上出生的肉體,死後也得歸于水。因而除一部分傍山而住的居民外,其他水上人家,人死後一般都采用葬身湖底的做法。

撒灰式

即将火化後的骨灰撒入江河湖海。中國南方一些城市,如杭州、廣州等地,近年來采用此種葬法的越來越多。這是近幾年殡葬改革的産物。

藏區儀式

在盛行水葬的地方,出殡通常是天亮之前,由職業水葬師背至河邊,進行水葬。

出葬這天,由親人将其抱到河邊,按照僧人蔔算的葬地,在河邊淺水處清理出一片地方,經僧人誦經超度後,去掉裹屍布,把屍體放進水裡,然後選取潔淨的小石塊,将屍體嚴嚴實實地壘砌起來。屍體壘砌好了後,由僧人或死者親戚中的一位長輩,在一根反搓的白羊毛繩兩端,各綁一白色石塊,一端固定在死者的頭頂部位,然後拉起另一端,緩緩地逆流而上。這條白羊毛繩,通常有十多米長。拉繩的人一邊往上遊拉,一邊将繩子逐漸淹沒于水中,淹到繩子末端,人即棄繩出水。水葬儀式也就到此結束了。

為了表示悼念,也為了作标記,有的還在水葬地對準的一河兩岸,各豎一木杆,将一條白羊毛繩固定在上,使其高懸在河面。

為孩兒舉行水葬的全過程中,孩子的家人都得自行回避,在附近隐蔽躲起來,或在遠距離煨桑點火,默默誦經祈禱。對夭亡兒童大多實行水葬,按民間傳統說法,孩子們生性脆弱膽小,害怕火焰和猛禽惡獸,喜歡綿柔光滑的流水,平時喜歡玩水。通過水路可使其不受驚恐地走進輪回之路。而用白毛繩逆水拽拉,是為了探索順暢的水路,不緻使孩童玩水而迷糊方向,故用白毛繩牽引水路方向。

對那些沒有親人的鳏寡孤獨或流浪漂泊者,如乞丐、打短工、江湖藝人等、水葬儀式則簡單得多,僅僅是作為一種善業而已。對這些人,村落裡的人通常隻将死者的衣服脫光,抛入河中便算了事。當然也有好心腸且勤于善業的農牧民,如果由他們操作,則将死者固定成“坐化”姿勢,舉行一番祭奠超度,然後擡到河水交彙的三岔口一帶,選個高聳峭立的河岸懸崖,給死者身上綁一塊重三、四十斤的石頭,從懸崖上抛入河中。經觀察未見屍體浮上河面,便可以離開。一些心地善良的老婦,在男人們離開現場後,還會來到水葬河岸,手搖嘛呢經輪,口誦超度經文,為死者祈禱半天,表表自己的心意。

為死者綁上石頭,并不是一種懲罰行為,更不是貶低,而是不讓屍體漂浮上岸,為野獸所食,也不緻污染整個河流。藏人的仁慈憐憫和利他意識在水葬中也表現得淋漓盡緻。

在其他地區,如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内,實行水葬的主要是居住在江河邊的農牧民。其他地區水葬的則是除兒童外,主要是一些乞丐及地位十分低下者。

綠色水葬

英國一家公司推出一種把人的遺體通過用水加熱變為液體和粉末的新型“水葬”,比傳統土葬、火葬等方式更為環保。目前這種“綠色水葬”正等待英國政府批準,有望作為合法喪葬方式在全英國推廣,解決喪葬用地不足的問題。

“生命輪回”

英國《每日郵報》2007年8月4日報道,這種“綠色水葬”由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一家公司推出,名為“生命輪回”目前已經注冊商标。

人的遺體被裝入絲質棺材,送入一個特制密閉艙。密封艙連有兩根水管,根據艙中測壓元件自動測出的遺體重量,分别輸入水和堿性的氫氧化鉀,把遺體浸沒。密封艙加熱至150攝氏度,兩三小時後遺體變為液體和松軟的白色鈣質粉末。最後這些鈣質粉末被作為“骨灰”交還給逝者親屬保存。

從化學角度來看,“生命輪回”過程與自然分解原理類似,隻是分解速度被人為加快。火葬場裝備這樣一個“水葬”密閉艙需要約30萬英鎊(約合60萬美元)。一次“生命輪回”所需費用為300英鎊(600美元),基本與火葬費用相同。

更加環保

英國目前面臨地皮緊張、喪葬用地不足的問題,英國内閣因此倡導各地政府尋找更好的遺體處理方法,“生命輪回”正符合英國國情需要。比起傳統火葬,“生命輪回”雖然在程序和費用上相差無幾,但更加節能環保,是一種“綠色”喪葬方式。

火葬一般需要1200攝氏度高溫,還會釋放有害氣體,其中汞含量很高,對環境造成污染。而“生命輪回”原理與自然分解類似,隻需加熱到150攝氏度,因而消耗能源較少。而且,這種方式不會釋放任何有害化學物質,也無需木質棺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