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詠江南

水仙子·詠江南

《水仙子·詠江南》是元代文學家張養浩創作的散曲
《水仙子·詠江南》着重描寫了江南水鄉特有的景象,表達了對江南真切的喜愛,是元代文學家張養浩創作的散曲。
  • 作品名稱:水仙子·詠江南
  • 作者:張養浩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雲莊休居自适小樂府》
  • 作品體裁:散曲
  • 曲調:雙調

作品原文

一江煙水照晴岚,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裡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愛殺江南!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作者生長在北國,此次來到江南,當地的種種風物人情自然讓他大開眼界。看着從天邊駛來的小舟,讓心情随着風中的酒旗一同舒展,搖擺、這時候,作者感覺到從未有過的暢快和惬意,因而寫下了這首散曲。

注釋譯文一

譯文

陽光照耀江水,騰起了薄薄的煙霧,兩岸人家彩繪的屋檐相連,畫梁相接。江面上荷花叢生秋光恬淡,看沙鷗正在江面上一次次飛舞盤旋,家家珠簾裡飄出香風。美麗的船隻好像從天邊駛來,酒家的旗幟迎風招展。真讓人喜愛啊,江南!

注釋

“一江煙水”句:意思是說陽光照耀江水,騰起了薄薄的煙霧。煙水:江南水氣蒸騰有如煙霧。晴岚:岚是山林中的霧氣,晴天天空中仿佛有煙霧籠罩,故稱晴岚(晴天空中仿佛有煙霧籠罩)。

畫檐:繪有花紋、圖案的屋檐。

芰(jì)荷:芰是菱的古稱。芰荷指菱葉與荷葉。

“卷香風”句:“即十裡香風卷珠簾。”化用杜牧《贈别》詩句“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飐(zhǎn):風吹物使之顫動

殺:用在動詞後,表示程度深。

注釋譯文二

譯文

陽光照耀江水,騰起了薄薄的煙霧,河岸兩邊的人家,屋頂飛檐如畫,似乎銜接在一起。江面上荷葉、菱葉叢生,浮在水中秋光安甯閑淡;看沙鷗往來翻飛舞姿翩翩,香風透出珠簾在十裡岸邊彌漫。遠處的畫船正從天邊駛來,酒家的旗幟迎風招展。真是愛煞這江南美景呀!

注釋

1、一江:滿江,整個江面。

2、煙水:煙霭籠罩着的水面。

3、照:倒映。

4、岚:山裡的霧氣。

5、畫檐:有畫飾的屋檐。

6、芰(jì)荷:出水的荷葉,亦指荷花。

7、秋光淡:因為成叢的荷葉挺拔茂密,以至秋光也顯得淡了。

8、再三:多次,不斷的樣子。

9、卷香風十裡珠簾:“十裡香風卷珠簾”的倒裝。珠簾,珍珠綴成或飾有珍珠的簾子。

10、畫船:裝飾華美的遊船。

11、酒旗:也叫酒簾,俗稱“望子”,是以布綴于竿頭、高懸于店門前的酒家标幟。

12、飐(zhǎn):風吹物動的樣子。

13、殺:通“煞”,非常、甚。用在動詞後表示動詞程度之深。

作品鑒賞

(一)

“一江煙水照晴岚,兩岸人家接畫檐”兩句采用對偶的寫法,從大處落筆,先描寫江上之景,霧霭彌漫,煙雲缭繞,再寫兩岸人家,鱗次栉比,畫梁相接,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首句畫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經晴日照射,氤氲蕩漾,更顯出煙水迷茫之緻。次句“兩岸人家接畫檐”寫出了江南地區人口稠密和繁華富庶的特點。

  接着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溫柔水鄉的濃郁春光沖淡了,彷佛有抿去嚣擾的意味,更增添了幾許詩意盎然的搖曳之姿。“看沙鷗舞再三”寫得是作者張養浩本人閑灑自适得怡然之味。

  “卷香風十裡珠簾”暗示了其所在的溫柔鄉之香豔、富麗,和前面的畫檐人家相呼應。“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相對,也是水仙子的慣例。而這兩句不僅是字面相對,所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對應,一方頻頻召喚,一方倦旅來投。最後一句由客觀觀察轉回主觀感受,“愛殺江南”總結心得,既突顯主旨,又充分表達了情感。

  這首小令在藝術的處理上,能夠把遠近的景物交錯來寫,富有變化,江南各種富有特色的景觀足以激發起令人心想神往的印象。

  這首《水仙子》中最繁華富麗的句子是“兩岸人家接畫檐”。

  該曲中運用了“一”“兩”“再三”“十”等數詞,集中表現了江南風物明麗隽美的特點。由于選擇的數詞不同,富于變化,增強了生動活潑的情韻。五句寫景由遠而近,從大到小,寫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寫遠方的船,第七句又村落酒店酒旗,極富條理性和層次感,表達了歡快的格調。

(二) 這首小令寫江南風光,以江水為中心展現出叢叢芰荷、點點畫船、雲淡天高、鷗鳥飛翔的秋光和酒旗飄揚、畫檐相連的市景。畫面開闊悠遠,富于立體感,風格清逸。全曲純用白描手法,将大大小小、遠遠近近的十種景物,構成一幅很有特色的江南水鄉圖。情韻生動,意态萬千,所以最後以“愛殺江南”作結,既是必然之筆,又顯得收束有力。古今寫秋,常帶秋蕭飒、悲涼氣氛,而此曲卻不同,它不僅毫無悲涼色彩,字裡行間還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富有樂觀主義色彩情調。

  全曲八句,七句寫景,最後用一句抒情句作結,并點題。

  多水是江南的特色,水面風光是江南所特有的,因此開頭兩句,作者就緊緊抓住這特點來進行描繪。一條浩浩的大江,在晴日照耀下,霧氣迷蒙,影影綽綽,增添了幾分迷茫,似夢如幻,恍惚迷離。兩岸人煙稠密,真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江南水鄉秋景中,最大的特征無過于菱與荷了,被作者稱贊的就是“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同前)這前三句是對江南景物的總體描寫,接下來四句分别寫了最有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先看水面上沙鷗自由飛舞,再回到岸上,這第五句與杜牧的《贈别》聯系起來,令人不知這香風是從荷花中飄來,還是從珠簾裡美人身上飄下來。珠簾裡似乎還有若隐若現的美人的身影,不禁令人神往。擡頭遠眺,看到畫船兒從天邊駛來,這祥華貴的遊船上,當然還會有悠揚悅耳的樂聲,在視覺、嗅覺中又加上了聽覺,令人心曠神怡。正在這時,又看到了酒店用以招引客人的酒旗正在風中飄揚,于是在荷香、脂粉香中,又加上了陣陣撲鼻的酒香。至此,已令人心醉了,于睾情不自禁娥發出了“愛殺江南”的贊歎。在強烈的贊歎聲中,結束了全曲,使這贊歎聲久久萦繞在讀者的耳際心上。

  這支令曲寫得俊美異常。它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反映了詩人熱愛江南、流連忘返的心情。古代吟詠江南的詩詞是不少的,有的借吟詠江南春光寫江南之美,如白居易的《憶江南》,也有的從芳春與清秋兩個季節中選取一些最突出的景物和情事反映江南之美,如李煜的《望江南·閑夢遠》。

  作者和他們不同,他抓住江南清秋時節幾個富有特征意義的景物與情事,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幅江南秋色圖,這就使這支散曲有了個性。另外,在描寫江南美好風光時,作者不僅描寫了珠簾漫卷、香風四溢、畫檐鱗次栉比的大江兩岸的人家,還描寫了江水拍天、煙岚缥缈、芰荷滿塘的淡雅秋光,使自然景色與社會景色融為一體,渾然天成,富有詩情畫意。

作者簡介

張養浩(1269—1329年),漢族,字希孟,号雲莊,山東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代表作有《山坡羊·潼關懷古》《水仙子·詠江南》等。

上一篇:不自由,毋甯死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