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音樂

巴洛克音樂

巴洛克藝術風格的盛行時期産出的音樂
巴洛克原意指形狀不規則的珍珠,是一種藝術形式,由于這種藝術風格的盛行後人稱之為巴洛克時期。這個時期出産的音樂作品就稱為巴洛克音樂。巴洛克時期是西方藝術史上的一個時代,大緻為17世紀。其最早的表現在意大利為16世紀後期,而在某些地區,主要是德國和南美殖民地,則直到18世紀才在某些方面達到極盛。[1]
  • 中文名:巴洛克音樂
  • 外文名:Baroque
  • 别名:
  • 流行時期:1600-1750
  • 特點:節奏跳躍、多旋律、複音、宗教
  • 流行地區:歐洲

簡介

巴洛克音樂的一些特點(Baroque),它的節奏強烈、跳躍,采用多旋律、複音音樂的複調法,比較強調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的變化,速度從始至終保持不變。巴洛克音樂是後期發展的一個基礎。在聲樂方面,巴洛克音樂帶有很濃的宗教色彩,當時的宗教音樂在西方音樂的發展占很大的分量。那個時期的器樂曲發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樂方面的發展,弦樂的音色更能體現出巴洛克的特色。那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維瓦爾第和亨德爾。巴赫是音樂之父,由此可見他的威望之高;維瓦爾第憑着他的《四季》一舉成名天下知;亨德爾是旋律大師,他的作品有一種優雅;他們所留下來的東西是巴洛克時期的一大筆财富。

巴洛克

稱呼起因

巴洛克源于葡萄牙語(barroco),原意形狀不規則的珍珠。

十七世紀的法國被稱為“偉大的世紀”,是由于當時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下出現了高乃伊、拉辛、莫裡哀、波舒哀和拉封丹這樣的作家。那麼,這難道不也是歐洲繪畫的偉大時代嗎?如果一個人在十七世紀周遊過整個歐洲,他在所到之處都會遇見偉大的藝術家:如安特衛普的魯本斯,阿姆斯特丹的倫勃朗,巴黎的路易-勒南,羅馬的貝尼尼和馬德裡的委拉斯貴茲。可惜我們沒有一份關于十七世紀旅遊歐洲的紀錄,即使是十七世紀的人,也不容易知道有一個在洛林作畫,死于1610年的卡拉瓦喬。

在兩百年前,還沒有誰像現在這樣,把這個時期稱為巴洛克時期,那是因為随着十八世紀末古希臘羅馬藝術的複興“巴洛克”這個詞長期以來被人們認為是貶義詞。而隻是像溫開爾曼和科特雷梅爾-德-坤賽的同時代人那樣,把“巴洛克”這個詞看成是一種奇怪的、過分雕琢的、獨特的、簡言之,是極不值得贊美的藝術。

藝術風格

“巴洛克”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是由于它在藝術精神和手法上,與盛期文藝複興有着明顯的區别。

在繪畫方面文藝複興的藝術家尤其重視素描,而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家則非常重視色彩、光影和透視等。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主要是靜止的,以勻稱為目的;而巴洛克時期的藝術主要表現動勢,以動為目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采用斜線或對角線的構圖。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主要是強調線條,熱愛線條;而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則是以明暗來造型的,他們喜歡物體的逼真與強有力的效果。

我們也應該把巴洛克看作是從一極到另一極的一種必然趨勢——如後期的哥特式藝術是對苦行藝術的反動,浪漫主義是對古典主義的反動,或者如當代抽象主義藝術是對它以前的藝術的反動。也許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用“巴洛克”這個詞來說明介于文藝複興與古典主義之間的一個過渡時期,然後在各畫派或各國之中區别哪些作品是繼承了過去,哪些是反對過去或是創新。

在某些時期和某些地點,藝術家們有意識的開始創新,這一事實是無可否認的。藝術中的另一些創新則是受外來藝術的影響。

著名的藝術史家韋納-韋斯巴赫、埃米爾-馬勒和路易-雷奧把巴洛克看成是由特倫特宗教會議開始的反宗教改革的一種結果。這種反宗教改革采取反文藝複興的方式,而把耶稣會看成是宗教改革的總機關(因此,人們總稱巴洛克為“耶稣體裁”)。一個革新了的天主教會收回了對藝術的控制權,它不僅禁止畫裸體和神話題材,而且不許畫聖徒的行傳(因此也禁畫聖像)以及一切可能用來作為嘲笑神的憑據的任何東西。他們禁止藝術家對宗教題材繪畫進行任何創新或在畫之中加進任何能将純潔心靈引向迷途的東西。在這之後,一種新的畫——聖母像,畫聖徒的狂言、奇迹和殉教的聖像畫出現了。

與此同時(循着這條争論的路子)巴洛克藝術家就為大小國王的宮廷的任命而作畫,他們的繪畫在專制主義與民族主義泛濫的時代,表現出虛飾浮華、吹捧的傾向。當時,在巴洛克藝術中出現了兩種相反的傾向:一種是受壓制的,另一種是讓想象和感受奔放的。

某些當時的藝術史家(如塔皮埃)已經在動搖上述理論。但他們把巴洛克藝術與基督藝術等同起來,卻是言過其實。前面已經提到過的特倫特宗教會議的神學者,皆是過了頭的人文主義者,他們排除了文學藝術中的天主教宗教教育。毫無疑問,他們經常激烈地反對文藝複興的肉欲與異教徒的外貌和情調之間展開的争論。它是在宗教狂慫恿下引起的。但是這種在他們指導下形成的新的藝術體裁,卻是使宗教會議所制定的宗教理想,與一部分文藝複興傳統一緻起來。這些藝術家們的争論不可能證明有如此多樣性的藝術,不會是由會議的一紙命令産生出來的。舉例來說:羅馬耶稣會的聖母院裡的耶稣像,并無創新,而是把文藝複興的特色拿來從屬于反宗教改革的理想及耶稣會的特殊教規。

藝術發展

巴洛克藝術誕生在意大利的羅馬,以其熱情、奔放、運動強烈、裝飾華麗而自成一體,與16世紀盛期文藝複興美術的莊重典雅相區别。巴洛克美術在文藝複興美術之後,一定程度上發揚了現實主義的傳統,從而克服了16世紀後期流行的樣式主義消極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術符合當時天主教會利用宣傳工具争取信衆的需要,也适應各國宮廷貴族的愛好,在17世紀風靡全歐,影響到其他藝術流派。因此在十七世紀的歐洲,每個藝術家都必須去羅馬,這是事實。大多數重要的藝術家都曾被政府通知如法國美術學院這樣的機構送往羅馬。羅馬是一個多麼好的美術學院啊!除了卡拉齊兄弟和多米尼基諾以外,那裡還有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供觀賞。在那兒也可以看到各種藝術家——魯本斯、普桑、洛倫和委拉斯貴茲等的作品。每一個天才藝術家都可以在羅馬得到營養。隻要粗略地數一下巴洛克時期在那裡的各種藝術學派、即可得出上述結論。

在意大利,基多-雷尼和蘭弗朗克繼承了卡拉齊的傳統。繼其之後的卡拉瓦喬,是一位有極高創造性的畫家,格爾奇諾,卡瓦利諾,斐提,普羅卡齊尼,蒙蘇-德西德裡奧以及十七、十八世紀的所有意大利畫家都是卡拉瓦喬的追随者。

至于法國畫家伍埃、普桑、勒修埃、克洛德-洛倫和勒布倫,他們繼承拉斐爾與卡拉齊的傳統,而勒南兄弟和諾爾約-德-拉都則追随卡拉瓦喬。另一方面,飛利浦-德-香帕及後來被稱作“寫實畫家”的那些人則受益于低地諸國的藝術。

對音樂

在這個歐洲藝術的北方分支,魯本斯及其畫派的追随者約爾丹斯-凡-代克向天主教世界提供一種美感的,甚至色情的藝術;同時在新教的北部(今荷蘭)則盛行一種更嚴肅的精神,從弗朗士-哈爾斯的肖像畫、維米爾的室内景、路易斯達爾的風景畫中可以看到這一點。

巴洛克風格不僅影響了美術而且它還影響其他的藝術領域。音樂作為一個和美術一樣龐大的領域也受其影響。和巴洛克美術一樣巴洛克音樂也起源于意大利,巴洛克音樂大緻承襲了同時其他的藝術的風格。和文藝複興時期的音樂相比,也難逃華麗、裝飾、壯觀等傾向。但是在巴洛克時期,音樂和美術一樣也有許多發展和創新。如歌劇的誕生,還有宗教音樂的世俗化。我們知道在文藝複興時期音樂是受宗教控制的,大多是些單聲部合唱和沒有伴奏的彌撒曲。

自從歌劇的成功,不但吸引許多音樂家争相創作同類的作品,連帶的純演奏的器樂也受到影響。受其影響最深的要屬宗教音樂了,在音樂内容上不單是那種傳統的聖經故事和傳說,還添加了許多戲劇化表現,而且不但加上類似歌劇中的獨唱,重唱,更是把樂隊都帶進其中,成為不可分割的必要部分。這種宗教音樂的世俗化的結果不僅徹底裝飾了傳統的音樂類型,還創造出前所未有的作品類型,包括清唱劇、神劇、受難曲等等。

對樂器

至于器樂,在巴洛克時期,可是揚眉吐氣的風光!在文藝複興時期,合唱曲僅有少樣的樂器伴奏,甚至沒有伴奏。即使樂器有登台露臉的機會,也是重複某一個聲部的旋律,擔任強化工作而已。純粹器樂經常被演奏的隻有舞曲等民間音樂的範疇了。然而随着巴洛克時代歌劇和宗教音樂的大型化,戲劇化,器樂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例如歌劇、神劇等開頭都會有純器樂的序曲,其間的伴奏,也脫離重複聲部旋律線的童養媳地位,成為不可省略的獨立部分。

除了歌劇類作品之外,巴洛克時期還産生了許多種重要的器樂演奏形态。在文藝複興時期的各種舞曲,在此時逐漸擺脫舞蹈伴奏的形式。作曲家們采用各地方獨特舞蹈的節奏、速度,創作專為演奏而用的曲子。組曲這種形态,就是舞曲藝術化的最早例子。作曲家們收集了不同的舞曲,依照快慢和樂曲的性格,調配出一整組的曲子。

特點

還有巴洛克音樂最大的特色就是調性取代調式。自中古以來的教會調式,主要以音符的排列方式來決定曲調的性格,也是橫向思考的一種表達。在巴洛克早期開始出現以三和弦為基礎的調性寫作,以各種大,小調的和聲特色,表現樂曲個性。而調性系統的蓬勃發展,給音樂表現帶來無限的變化可能,奠定往後三百年音樂的基礎。另一方面是配器的均衡完美,文藝複興時期許多種樂器的發展還不完善。因此樂團的音色不是很協調(除非是同一種家族的樂器),音樂的對比,以音色、音量為表現方式。到了巴洛克時期,樂器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尤其是提琴家族的樂器,可以發出足以和管樂器抗衡的洪沛音色。因此,這個時期音樂創作,強調的是數量和旋律上的對比。

評價

總而言之,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和其美術一樣都有了發展和創新。盡管音樂和美術是兩個不同領域的藝術,然而他們卻是那樣的密切。我們可以從許多畫家的筆下看到當時音樂家的身影而且他們又有着很好朋友關系,如魯本斯的《格魯克》,勒南的《呂利》,霍加斯和亨德爾等,我們也可以從不同國家的畫家的畫中感覺到他們當地的音樂。

19世紀後期以來,巴洛克藝術才得到積極的評價,許多學者指出巴洛克是繼文藝複興之後的主要流派,并對其形式特點作了分析和曆史考察。意大利學者E.南喬-尼于1895年進而把17世紀文明的特點歸納為巴洛克主義,學術界逐漸形成了17世紀是巴洛克時代的概念,除巴洛克美術和巴洛克音樂外,甚至有巴洛克文學、巴洛克哲學等提法,使有關問題的研究在藝術史和文化史中逐漸深化。

除了确認巴洛克藝術的曆史地位而外,西方學術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還有另一方面的發展,即把巴洛克相對于文藝複興的風格特點當作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形式發展模式,認為其他時代和其他民族的藝術也有這種從文藝複興到巴洛克的演進,甚至認為這是藝術形式或視覺形式的不依社會内容為轉移的獨立規律。首先提出這種主張的是沃爾夫林,他把文藝複興代表的古典主義和巴洛克當作藝術表現形式的兩極,各有一系列互為對照的特點,并形成由此及彼的規律性發展。以此類推,則各地、各時代美術和音樂皆有其古典和巴洛克階段,例如希臘藝術在公元前5~前4世紀為古典階段,希臘化時期則為巴洛克階段;哥特式藝術在13世紀為古典階段,14~15世紀為巴洛克階段;甚至當時的日本藝術也可如此劃分。沃爾夫林的學說開啟了形式主義分析的流派,在西方影響甚大,不少學者認為巴洛克可作為每一文化或文明進入後期階段的特征,使之具有更為普遍的意義。

現代應用

巴洛克音樂的旋律富有表現力,追求的是宏大的規模,雄偉、莊重、輝煌的效果,主要表現形式為“通奏低音”。巴洛克音樂每分鐘約60拍,與我們人類的脈搏與呼吸頻率大緻相同。巴洛克音樂的低振幅、低頻率又可以誘發與增強我們大腦中的α波,促進腦内嗎啡的分泌,使大腦進入最活躍的狀态,讓人進入一種超級腦能境界,能讓學習、記憶和創造性思維獲得充分的施展,從而大大提高大腦的效率。

由著名的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教育家喬治·羅紮諾夫創造的風靡世界的暗示學習法中采用的就是巴洛克音樂。它可以幫助吸收、消化、記憶與運用知識,并獲得了驚人的效率和成果。在巴洛克音樂的背境下學習,學生每天最多可以輕松地記住大約3000個單詞,在3個月之後還能夠記住大約80%。羅紮諾夫根據學習的不同需要,将樂曲分為主動音樂(主要用于學習)和被動音樂(主要用于記憶)。該音樂播放以約40分貝為宜。

很多心理學家和研究學習的學者都認為巴洛克音樂擁有增強學習效果的作用。

問答

音樂風格

1.簡介“巴洛克”這個詞在音樂史上的含義。

葡萄牙語baroque原意為不圓的、形狀不規則的珍珠,現指歐洲17世紀和18世紀初期豪華的建築風格。音樂家借用此語概括地說明同一時期的音樂風格(見下文)。

2.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旋律有什麼特點?

樂句長度不一,氣息較長,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旋律都空前地華麗複雜,有相當多的裝飾音和模進音型。和文藝複興時期的旋律一樣,曲調的進行常常帶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确的和聲屬性。

3.巴洛克時期音樂的節奏是怎樣的?

主要分為自由節奏的和律動鮮明、規整的這兩種節奏。前者用于宣叙調、托卡塔、前奏曲等,後者用于詠歎調、賦格、舞曲等,在一個樂章中會保持始終。這兩種節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調與詠歎調,前奏曲(或托卡塔)與賦格。

4.巴洛克音樂采用什麼調式?

大小調體系,它已取代了過去的“教會調式”。

5.巴洛克音樂的和聲是怎樣的?

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屬、下屬為中心的大小調功能和聲體系,利用不協和音作調性轉換并使和聲進行富有動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世紀的發明與和聲體系的充分發展有密切的關系。

6.什麼是通奏低音(thoroughbass,又稱作數字低音figured bass或basso continuo)?

巴洛克時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鍵盤樂器(通常為古鋼琴)的樂譜低音聲部寫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說明其上方和聲的數字(如數字6表示該音上方應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據這種提示奏出低音與和聲,而該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織體由演奏者自行選擇。

7.巴洛克音樂的織體是怎樣的?

複調織體占主要地位,其寫作技術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峰。與文藝複興時期的複調不同之處在于它是在功能和聲基礎之上的對位。同時也有許多作品采用主調織體。

8.巴洛克時期的曲式是怎樣的?

以相互間形成節奏、速度、風格對比的多樂章結構為主,如組曲、變奏曲、協奏曲、康塔塔、清唱劇等,常用前奏曲與賦格、宣叙調與詠歎調的搭配關系。複調樂曲的内部結構是以模仿手段寫作的連續體(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發展和再現因素。同時也有分段結構、變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進行變奏的帕薩卡利亞、夏空形式。

9.巴洛克時期有哪些主要的音樂體裁?

聲樂:彌撒、經文歌、衆贊歌、歌劇、清唱劇、康塔塔、受難樂以及各種獨唱、合唱曲。器樂: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賦格曲、變奏曲、組曲、奏鳴曲(以獨奏奏鳴曲與三重奏鳴曲為主)、協奏曲(管弦樂協奏曲、大協奏曲、、獨奏協奏曲)。

10.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在一個樂章之内保持一種基本情緒,在樂章與樂章之間才形成對比.

11.巴洛克時期音樂的力度是怎樣的?

不追求漸強和漸弱的細微變化,而是采用較為清晰的“階梯式力度”。

早期歌劇

問答一

1.歌劇(Opera)誕生于何時何地?它是怎樣誕生的?

16世紀末、17世紀初誕生于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由巴迪宮廷的卡梅拉塔會社(camerata,意為俱樂部或小集團)成員巴迪、溫琴佐.伽利萊伊以及佛羅倫薩學者梅在經過大量的對古希臘悲劇研究的基礎之上誕生的。

2.歌劇的前身是哪些音樂形式?

音樂和戲劇的結合可以追溯到古代,包括古希臘悲劇、中世紀的儀式劇、宗教神秘劇、奇迹劇,文藝複興的牧歌套曲、田園劇、幕間劇等形式。

3.簡介幕間劇(intermedio)、田園劇(pastoral drama)。

幕間劇是在戲劇兩幕之間演出的有音樂的短劇。田園劇是傳奇題材或鄉村題材的帶有音樂的舞台劇。

4.曆史上第一部歌劇是哪一部?誰創作的?故事取材于哪裡?

1597年由裡努契尼寫劇本、佩裡作曲的《達芙尼》,取材于希臘神話。但樂譜已遺失。

5.現存的第一部歌劇是哪一部?誰創作的?故事取材于哪裡?

1600年裡努契尼寫劇本、佩裡和卡契尼作曲的《優麗狄茜》。取材于希臘神話。

6.在最早的歌劇中音樂形式是怎樣的?

聲樂部分以接近于朗誦的宣叙調為主,由少量樂器伴奏,采用通奏低音。音樂形式較為簡單。

7.簡介蒙特威爾第(Monteverdi)的歌劇寫作觀念以及他所奠定的早期歌劇形式。

主要是加強音樂性和情感表達。具體做法是将宣叙調的旋律線條拉長,使其具有歌唱性,并與短小的歌曲、二重唱和牧歌式的重唱交替,形成對比。他采用較大規模的樂隊伴奏,并通過弦樂器的震音、撥弦以及不協和和聲的運用造成強烈的戲劇性效果。在歌劇中加入器樂段落,如一開始的“托卡塔”(即後來的序曲)、中間的舞曲等。歌劇的基本模式正是在他的創作中形成的。

問答二

8.舉出蒙特威爾第的兩部代表作。

《奧菲歐》(或譯作《奧爾菲斯》)、《阿麗安娜》。

9.繼蒙特威爾第之後,17世紀威尼斯歌劇的代表人物(歌劇領域的威尼斯樂派)是誰?

蒙特威爾第的學生卡瓦利(Cavalli,1602-1676)、切斯蒂(Cesti,1623-1669)。

10.18世紀意大利拿坡裡(那不勒斯)歌劇(拿坡裡樂派或那不勒斯樂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誰?他的創作有哪些特點?

阿.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他重視音樂在歌劇中的抒情作用,強調詠歎調的表現力,創立了ABA形式結構,稱作“返始詠歎調”或稱“再現詠歎調”(da capo aria)。他的樂隊更加完備,還創立了“快-慢-快”的歌劇序曲(當時稱作“交響曲”sinfonia)。

11.拿坡裡歌劇的特點是什麼?

注重獨唱者聲音的美感和音樂外在的效果,追求音樂語言和形式的程式化,音樂織體較簡單,主要是獨唱旋律和簡單的和聲伴奏。缺點是缺少真實性和戲劇力度。這種傾向導緻了歌劇在18世紀的衰敗。

12.介紹宣叙調和詠歎調.

宣叙調在歌劇(或清唱劇)中用于人物對話和劇情發展,其旋律接近于朗誦,詠歎調用來抒發人物感情并表現演唱技巧,音樂優美華麗,音域較寬。

13.什麼是白話朗誦宣叙調(又譯作清宣叙調、幹宣叙調,recitativo secco,dry recitative)和帶伴奏宣叙調(recitative obbligato,accompagnato)?

前者是隻用羽管鍵琴和一件低音樂器伴奏的宣叙調,主要用于大段的對話和獨白。後者采用樂隊伴奏,用于緊張的戲劇性場面,由于它在某中程度上帶有詠歎調特點,因此又稱之為詠叙調(arioso或recitativo arioso)。

14.什麼是“Da Capo Aria”(返始詠歎調)?

ABA三段式詠歎調,再現時可以随歌手喜好加上一些自由的炫技。

問答三

15.A.斯卡拉蒂确立的意大利歌劇序曲是怎樣的?

(見上文第10個問題)

16.法國歌劇是怎樣形成的?

十七世紀從意大利傳入後,立即帶上了法國化特征:重視宣叙調,在其中突出了法語特有的韻律和節奏感;在歌劇中加進大量舞蹈場面;舞台裝飾極為華麗,表現帝王生活的氣派;歌劇序曲采用與意大利相反的速度安排:慢——快——慢。

17.奠定了法國歌劇形式的是哪一位作曲家?

原籍意大利的呂利(Lully,1632—1687)。(歌劇風格見上面第15題)

18.簡介法國作曲家拉莫的曆史貢獻。

作有大量歌劇和古鋼琴作品,但更重要的是在1722年發表了《和聲基礎理論》,為現代和聲理論奠定了基礎。

19.英國歌劇創作的代表人物是誰?請舉出代表作一部。

浦賽爾(Purcell,1659—1695),代表作是《迪東和伊尼》。

20.簡介德國“歌唱劇”(singspiel)。

有對白的德國民間喜歌劇,音樂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對德國歌劇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21.簡介清唱劇(Oratorio)、受難曲(Oratorio Passion)和康塔塔(Cantata)。

清唱劇:将宗教或史詩題材的歌詞譜曲,音樂形式包括獨唱、重唱、合唱和管弦樂,在教堂或音樂廳演出。與歌劇不同之處在于清唱劇沒有複雜的舞台裝置和戲劇動作表演。

受難曲:音樂形式與清唱劇一樣,在題材上集中于基督耶稣受難(釘十字架)的故事。

康塔塔:也譯作大合唱,是帶有獨唱、重唱、合唱及管弦樂的體裁,内容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與清唱劇一樣的是沒有舞台裝置和戲劇動作表演。

器樂

1.簡介德國路德教的衆贊歌變奏曲(chorale variation)、衆贊歌幻想曲(chorale fantasia)。

在衆贊歌旋律基礎上進行變奏或自由發展的管風琴曲。

2.簡介托卡塔(toccata)和賦格曲(fugue)。

托卡塔:一種鍵盤樂曲體裁,節奏較自由,帶有炫技性。

賦格曲:一種結構嚴謹、節奏規範的複調音樂體裁,主要是在一個主題之上以模仿對位手法構成。

3.簡介恰空(chaconne)和帕薩卡利亞(passacaglia)。

恰空也譯作夏空,是三拍子的舞曲,風格莊重。通常是在一個多次出現的固定低音(或一個和聲進行模式)之上以變奏手法寫成。帕薩卡利亞與恰空常常不加區别。

4.簡介巴羅克時期的組曲。

将不同速度、節拍、民族風格的舞曲組織到一起的體裁。

5.巴羅克時期最著名的古鋼琴作曲家有哪幾位?

法國的F.庫泊蘭(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拉莫,意大利的D.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德國的巴赫、亨德爾。

6.什麼是十二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

在鍵盤樂器上将一個八度内的所有半音都調成一樣距離(音分)的調律方法。

小型合奏

1.簡介巴羅克時期的教堂奏鳴曲(sonata da chiesa)和室内奏鳴曲(sonata da camera)。

奏鳴曲是獨奏或重奏的器樂曲。前者風格較為嚴肅,很少用舞曲,後者則輕快些,各個段落都采用舞曲風格。

2.簡介獨奏奏鳴曲(solo sonata)和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

獨奏奏鳴曲由一把小提琴(或長笛或其他樂器)加一個通奏低音樂器,有時隻有一件樂器獨奏(如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或古鋼琴奏鳴曲)。三重奏鳴曲由兩把小提琴和一個通奏低音樂器(鍵盤樂器)、一把大提琴(或大管)演奏,兩把小提琴演奏兩條對位關系的旋律,另兩件樂器演奏低音及和聲。

大型合奏

1.簡介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獨奏協奏曲(solo concerto)和樂隊協奏曲(ripieno concerto)。

大協奏曲:由幾件樂器組成的獨奏小組和管弦樂隊的協奏。

獨奏協奏曲:一件獨奏樂器和管弦樂隊的協奏。

樂隊協奏曲(又譯作管弦樂協奏曲):并不突出某件樂器或某個樂器組,實際上就是管弦樂曲,一般寫法是由第一小提琴聲部演奏主旋律,并運用數字低音。

2.簡介維瓦爾蒂(A.Vivaldi,1675-1741)和他的協奏曲《四季》

作曲家

意大利︰科萊裡(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

A.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

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

D.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 1685-1757)

德國︰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帕赫貝爾(Pachelbel, Johann ,1653-1706)

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

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

法國︰

呂利(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

弗朗索瓦·庫普蘭(Francois Couperin, 1668-1733)讓-腓力·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 1683-1764)

英國︰

普賽爾(Henry Purcell, 1659-1695)

科學研究

巴洛克音樂與α腦電波

美國快速學習先驅泰麗·懷勒·韋伯(Terry Wyler Webb)指出。“在α波類型中可以進入更深的層面,這兩種腦電波以放松、注意力集中和舒适等主觀感受為特征。就是在α波狀态下,非凡的記憶力、高度專注和不同尋常的創造力都可以取得。”

當音樂配以文字,許多種音樂能極大地增強您的回憶能力,幫助您記住信息内容。巴洛克音樂正是快速提高學習的理想音樂,主要原因是巴洛克音樂每分鐘60~70拍的節奏與α腦電波一緻。許多研究表明,在這種狀态中,大腦在檢索新的信息,并将它存儲進恰當的記憶庫。您重溫腦圖、回憶白天主要内容時所出現的平靜、放松狀态,打開了通向潛意識記憶庫的大門。α波也适合于開始每一次新的學習。很簡單,在開始前,您當然得清理思路。将辦公室的問題帶到球場上,您就因會心不在焉打不好球。學習也是如此。從英語課馬上轉上數學課,這會難于“換檔”。但是花一會兒時間做做深呼吸運動,您就會開始放松。放一些輕松的音樂,閉上眼睛,想想您能想象到的最甯靜的景象——您很快會進入放松性警覺狀态,這一狀态會更易于使信息“飄進”長期記憶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