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湖北省武漢市技術開發區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簡稱東湖高新區,又稱中國光谷、簡稱光谷,于1988年創建成立,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并獲批國家光電子信息産業基地、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央企集中建設人才基地、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等。
    中文名:武漢東湖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外文名: 地理位置:長江中遊、江漢平原東部 占地面積: 開放時間: 别稱:光谷 下轄地區:8個街道 面積:518.06平方公裡 人口:39.6萬(2012年) 電話區碼:027 車牌代碼:鄂A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華中地區,湖北省 批準時間:1991年國務院批準國家級高新區

簡介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東湖高新區綜合實力和品牌影響力大幅提升,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至全國169個國家級高新區第一,成為全國10家重點建設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之一。nn東湖高新區規劃總面積518平方公裡,集聚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42所高等院校、56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院所、30多萬專業技術人員和80多萬在校大學生,是中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nn下轄8個街道(關東街、佛祖嶺街、豹澥街、九峰街、花山街、左嶺街、龍泉街、濱湖街),并建有8個專業園區(光谷生物城、武漢未來科技城、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光谷光電子信息産業園、光谷現代服務業園、光谷智能制造産業園、光谷中華科技園、光谷中心城)。nn在産業體系上,目前東湖高新區正加快構建“兩強帶動、兩新融合、搶抓未來”的“221”産業體系。聚焦“光芯屏端網”、生命健康兩大産業集群,深入推進強鍊、延鍊、補鍊,進一步夯實産業基礎,着力補齊核心設備、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領域短闆,增強産業鍊供應鍊自主可控能力;聚力推進數字經濟與新消費深度融合,搭建一批新技術新産品應用場景,大力發展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化産業,支持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文娛等數字消費服務新業态新模式加速發展,提升數字消費能級;前瞻布局一批未來産業,制定支持量子科技、腦科學、區塊鍊等未來産業培育政策,搶占未來産業制高點。開展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加快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高質量發展。nn2020年,東湖高新區GDP逆勢增長5.1%,率先邁上2000億元台階,繼續領跑武漢市。其中,GDP總量和增幅、工業投資總量和增幅、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總額等7項指标均為全市第一。nn“十四五”期間,東湖高新區将聚力建設東湖科學城,全力打造創新光谷、富強光谷、美麗光谷“三個光谷”升級版,着力把光谷建設成為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的示範區、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和長江中遊踐行“兩山”理念的樣闆區。展望2035年,東湖高新區綜合實力将大幅躍升,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初步建成“世界光谷”。

産業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位于武漢市東南部的三湖六山之間。關東光電子産業園、關南生物醫藥産業園、湯遜湖大學科技園、光谷軟件園、佛祖嶺産業園、機電産業園等園各具特色,2000家高新技術企業分類聚集,以光電子信息産業為主導,能源環保、生物工程與新醫藥、機電一體化和高科技農業競相發展。

優勢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建成了國内最大的光纖光纜、光電器件生産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最大的激光産業基地。光纖光纜的生産規模居全球第二,國内市場占有率達50%,國際市場占有率12%;光電器件、激光産品的國内市場占有率40%,在全球産業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

成就

武漢•中國光谷已成為我國在光電子信息領域參與國際競争的标志性品牌。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東湖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時,充分肯定了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争力、發展特色高新技術産業的做法;溫家寶總理希望北京、上海、武漢等高新區,經過5到10年的努力,真正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科技園區。

前景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是在國家改革開放,特别是科技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誕生的,湖北省、武漢市在全國較早進行轉化科技成果、實現産業化的探索。1984年,武漢市政府成立“東湖智力密集小區規劃辦公室”,進行規劃研究和籌建工作,1988年,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正式成立,1991年,國務院批準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2000年7月,國家科技部和外交部批準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為APEC科技園區。

2001年2月,國家科技部批準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為國家火炬計劃光電信息技術産業化基地,2001年7月6日,國家計委正式批複,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建立國家光電子産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目前,高新區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為龍頭、生物工程與新醫藥、環保、機電一體化、高科技農業等高新技術産業競相發展的産業格局。

武漢·中國光谷堅持以創新促發展,在充分釋放東湖地區積澱的巨大科教能量的基礎上,推進持續創新,實現充分發展,在延伸産業鍊、壯大企業規模、培育品牌産品、參與國際競争等方面不斷開拓進取。

發展曆程

創始

上世紀80年代,國家開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并出台了影響深遠的“863”計劃。在這一背景下,武漢于1988年成立了東湖高新區,并在3年後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借助東湖高新區寬松的氛圍和優惠的政策,許多科研院所的技術人員和高校老師,帶着自己的科研成果,來到高新區辦公司創業,将科研成果産業化。烽火科技、華工科技、楚天激光……這些如今光谷的明星企業,其起步之初都是帶有高校或科研院所的背景。

這一點,與美國的矽谷有相同之處。

上世紀5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周圍開始出現了一些中小型公司,而很多公司的領頭人物就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這就是“矽谷”的雛形。東湖高新區也好,矽谷也罷,“産、學、研”一體化格局,是它們得以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進入新世紀,東湖高新區的光電子産業在國内已經居于領跑者行列。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像矽谷那樣成為某個行業的領袖?偶然的一個契機,讓湖北省和武漢市的決策者們找到了靈感。

那是2000年3月,許其貞等13位全國政協委員在京提交了一份《大力發展光電子産業,建議在武漢建立“中國光谷”》提案。湖北省委和武漢市委敏銳地覺察到,此舉對改變武漢經濟結構、實現光電子行業一個新的躍升,具有重要意義。當年5月,湖北省和武漢市一緻确定:舉全省之力,建好中國光谷。

在萬衆矚目中,光谷閃亮登場——2001年7月,原國家計委正式發文批複,同意在武漢東湖國家高新區建立國家光電子産業基地,也就是“中國光谷”。然而,一場意外的“寒流”正在襲來。

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随着網絡經濟泡沫的破裂,全球光電子産業進入了大調整時期,世界主要光通信設備廠商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許多光電子産業巨頭紛紛收縮規模,減緩投資,這對以光電子信息為主導産業的中國光谷來說,無疑影響巨大。剛剛起步的中國光谷,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創業

在光谷人看來,21世紀是光電子時代,光通信、激光技術等,将更加深刻地介入到百姓生活中。全球光電子産業的調整,市場格局重新“洗牌”,這對起步較晚的中國光谷來說,是一場嚴峻的挑戰,更是難得的機遇。就這樣,在全球光電子産業進入寒冬之際,中國光谷審時度勢,果斷做出了繼續重點發展光電子産業的戰略決策,推出了一系列“大手筆”:國内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産企業長飛公司大筆投資5.4億元,擴建生産線;我國光通信領域的權威武漢郵科院,投資1.97億元用于新型光通信設備的研發和生産。受此鼓舞,一大批跨國公司如阿爾卡特、惠普等,也紛紛來到光谷投資。

光谷的發展需要大企業、大投資的帶動,同樣也需要培養一些充滿活力的小公司、小企業,讓他們成為光谷未來發展的中堅。在研究國際一些知名的科技園區發展曆程後,中國光谷在吸引大企業進園的同時,把着力點放在了創業環境的建設上,希望通過提供一個局部良好的小環境,使一些中小企業源源不斷地成長起來,讓光谷成為培育大企業的搖籃。

為此,光谷陸續成立了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光谷創業街、留學生創業園、華中軟件園等各類“孵化器”7家,任何創業者隻要有創業想法和可行項目,都可以來到“孵化器”辦企業,由“孵化器”全力為他們提供資金、設施和手續代辦等各種支持和服務,直到讀完“小學、中學、大學”,順利畢業,進入社會,創造更大的财富。“孵化器”降低了企業初創之際遇到的風險,提高了企業的存活率,培育了一批成熟的企業家。僅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截至目前就已累計“孵化”科技企業800多家,畢業企業500多家。

“很多創業者是騎着自行車來到這裡的,幾年以後,他們是開着汽車出去的。”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一位領導如是說。為大企業擴張提供空間,為小企業成長提供土壤,光谷靠兩條腿走路,終于順順當當走出了全球光電子産業的低谷,走出了自己的路。從2001年到現在,中國光谷基本上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長速度。這其中,光電子行業起到了“半壁江山”的支撐作用。

2007年,中國光谷企業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并初步形成了以光電子産業為主導,能源環保、生物工程與新醫藥、軟件等産業競相發展的格局。

挺過市場寒冬的中國光谷,在國内外的知名度迅速提升,由此也形成了更強的聚集效應,國内外著名企業及四方才俊,紛紛湧到這裡謀求新的發展機會。“智慧之光、财富之谷”,成為中國光谷的一個形象寫照。

創新

2006年10月,國家科技部公布了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動方案,中國光谷是6個試點園區之一。世界一流的科技園标準是什麼,中國光谷離它還有多遠?光谷人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先把眼光瞄準了國際上那些“拔尖”的科技園——美國矽谷,聚集兩成全球前100名高科技公司,幾乎占全美GDP的4%,是科技創新與商業化的有機結合;英國劍橋,1000多家高科技企業,平均每家公司隻有10多名員工,主要是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日本築波,聚集了日本27%的國家研究機構,突出科技研發。

這些當今世界上公認的首屈一指的科技園,各具特色,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突出技術創新。創新,是它們的發展之“魂”。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光谷人曾有着刻骨銘心的記憶。

2001年,光谷核心企業之一的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為了彌補國内空白,研制自己的五軸聯動數控龍門銑床,曾通過外貿部門兩次向外國政府申請進口許可,都沒有得到西方國家批準。而早在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就進口了日本東芝公司生産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用來加工潛艇螺旋槳,使得潛艇噪聲大大降低,從而導緻西方反潛技術失敗,引起西方國家極大恐慌。

知道這一背景,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華中數控進口該設備會“碰壁”了。因為高性能數控系統産品是具有超越經濟價值意義的戰略物質,就算你出再高的價格,西方國家也是斷然不會賣給你的。

外國人不賣,拼盡全力也要自己搞出來!最終,華中數控自主研發出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性能數控系統。2006年2月,我國第一台國産化的五軸聯動數控龍門銑床,在南昌完成了最後的安裝調試。

不僅僅是這一個項目:

2005年,烽火科技公司自主研發出了當時世界上容量最大、跑得最快的光傳輸系統,該系統1秒鐘内能傳輸1000部DVD,目前世界上隻有少數國家掌握了這項技術;

同樣是烽火科技,在最近幾年内接連提出了3項IP網絡技術标準,被國際電聯批準為國際标準,打破了西方國家在這一領域的标準壟斷;

2006年,長飛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光纖拉絲爐正式投入使用,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能将直徑150毫米的光纖預制棒拉出2000公裡長的一根光纖,打破了國外大公司技術封鎖;

中國光谷裡的海創電子、楚天激光等企業開發的産品,在我國載人航天、“嫦娥一号”奔月上得到應用。

提高

如今,自主創新已成為中國光谷發展的核心動力源。據統計,近年來,中國光谷技術專利申請量平均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長,2006年就達到2400項。随着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中國光谷在全球光電子産業分工中,也逐步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過渡。

大事記

建設國家高新區是黨中央、國務院為貫徹改革開放總方針,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所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從1991年到現在,我國已經形成了50多個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1991年,國家發布了《關于批準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和有關政策規定的通知》,在1988年批準成立北京市新技術産業開發試驗區的基礎上,在各地已經建立的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中,再選定了21個作為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1998年8月,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産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開始實施,創辦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和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計劃的重要内容。

2001年9月,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所在市市長座談會在武漢召開,提出了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二次創業”。

2006年10月,科技部出台了《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動方案》,北京、上海、深圳、武漢、西安等城市的高新區成為試點園區。

2007年4月,科技部印發《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把國家高新區建設成為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核心基地、區域和城市科技創新的輻射中心、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示範區。

企業

1:武漢軟件産業基地有限公司

2:光谷現代物流中心

3:北大青鳥(武漢光谷)授權培訓中心

4:武漢光谷電子有限公司

5:武漢光谷新光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6:武漢東胡新技術開發區

7:武漢光谷OVE電子有限公司

8:武漢中國光谷激光行業協會

9:武漢光谷鴻景科技

10:武漢光谷科技圓

11:武漢光谷科技城

12:中國光谷咨詢空間網絡有限公司

13:武漢阿托普軟件有限公司

14:武漢市龍成電氣設備廠

15:光谷國際有限公司

16:武漢光谷太陽城有限公司

最新工作

2012年2月5日,東湖高新區召開2012年工作會議,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部署和要求,總結東湖高新區2011年的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12年工作,動員高新區幹部群衆統一思想,開拓創新,以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精神定位高新區的發展,勇于先行先試,全力推進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在新的起點上實現跨越式大發展。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市委常委、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馬旭明出席會議并講話,東湖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光清作2012年東湖高新區工作報告。

唐良智對高新區2011年的工作給予肯定,将武漢東湖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取得的成績概括為:經濟指标加速增長、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加速形成、創新創業環境加速優化、輻射影響力加速提升。他指出東湖高新區承擔的是國家使命,是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争的中堅力量,要敢于善于突破,以超過以往的精神狀态和工作水平推動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的質變。他希望高新區進一步提高對國家使命感的認識,每位幹部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都要有這種使命感意識。要形成團結有力的領導班子,把想法和聰明才智用在推動事業發展上,團結是智慧、能力、水平,更是精神品質。

唐良智希望光谷以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精神定位高新區的發展,勇于先行先試。他寄望高新區在全市率先改革管理體制,在制度創新上勇于先行先試;鞏固提升高新區的文化建設,繼承發揚"對事公道、對人厚道、對企業服務周到"的傳統,主動服務企業,從被動解題轉為主動解難。

馬旭明在講話中指出,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是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關鍵時期。他指出高新區要牢記使命、勇于擔當,進一步增強跨越式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認清東湖高新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建設,這項工作凝聚着中央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待,也是實現省市發展目标的關鍵所在。

馬旭明指出高新區要找出不足,堅持創新發展不動搖,下大氣力增強創新引領能力、産業生成能力、經濟産出能力和城市承載能力,在規模經濟發展中實現跨越,在全國高新區發展中争先進位。他要求高新區燃燒創新激情,弘揚幹事文化,創新工作機制,确保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目标。

張光清在報告中全面總結了東湖高新區2011年的工作,明确了2012年的指導思想和重點任務。張光清在報告中強調,2012年東湖高新區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示範區建設為中心,圍繞"創新出品牌,經濟上規模"的主要任務,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以環境服務發展,促進經濟質與量的跨越、産業園區與科技新城的融合,發展與民生的和諧,确保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取得新成就,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

2012年高新區要重點抓好三件大事:堅持創新驅動,推動示範區建設和經濟快速持續增長;堅持連片開發,推進科技園區與科技新城建設;改善民生,保持社會的和諧穩定。

2011年東湖高新區實現企業總收入3810億元,同比增長30。2%;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2898億元,同比增長27。2%;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75億元,同比增26。1%;完成固定資産投資355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全口徑财政收入133。87億元,同比增長37。1%。

2012年東湖高新區力争實現企業總收入突破5000億元,增長31%以上;工業總産值4100億元,增長28%;工業增加值1380億元,增長27%;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達到426億元,增長20%,力争達到444億元,增長25%;工業投資231億,增長54%,全口徑财政收入達到191億元,增長42%;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

東湖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但長春主持會議,委領導宋治平、李昌賢、夏亞民、關維強、沈烈風、孫茜雯、劉丹平、吳好平、強小哲、劉新,管委會機關各部門副處級以上幹部,生物辦領導,市直派出部門、街道辦事處、直屬國有企業班子成員參加。

2012年,武漢高科國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武漢光谷生物醫藥園建設集團董事長朱建斌會見了湖北偉通管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行,指出偉通人為開發區的地下管網作出了貢獻

區位優勢

武漢東湖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所在城市武漢是長江之上的一顆明珠。半城江色,半城湖光,黃鶴白雲,小鳥依人,風景宜人。

武漢是中國地理位置上的中心,得中獨厚。完整的擁抱了整個長江、漢江。

武漢境内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線密集,交通發達便利。在中國城市中其交通優勢幾乎無人可比,素有“九省通衢”、“貨到漢口昌”的說法。足顯其區位優勢。武漢腹地廣闊,居中以制。通過武漢,就可以控制整個華中市場。而且,武漢是生長在中國九大商品糧生産基地的江漢平原之上的,農業基礎好,農業、礦業資源豐富。曆史上,漢口就是有名的大都會。中國的各大商号、世界的各大銀行都在武漢設有分店。

武漢商人自強自立,創造了一些家喻戶曉的老字号,聞名于海内外,曾經成功打入東南亞市場。武漢在中國的曆史上飾演着重要角色,楚文化所在地、湖廣總督府、首義之區、武漢保衛戰等,都說明武漢在曆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直至新中國成立,國家也在武漢設立了大量的重工業項目,其工業基礎雄厚。另外,武漢又是全國公認的三大科教中心之一,市内名校雲集,科教實力領跑全國。武漢的這一切自然禀賦是得天獨厚的,是令中國許多城市羨慕不已的。

相關政策

關于支持“硬核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幹政策nn第一條本政策适用于在東湖高新區注冊納稅,從事集成電路、基礎軟件、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研發及應用的企業。積極支持具有代表性的應用場景對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的開放和示範應用。

n第二條東湖高新區每年設立不低于5億元的“硬核科技”發展專項資金,設立“硬核科技”産業專項投資引導基金,重點支持企業研發創新、人才培養、場景應用示範和産業集群發展。nn第三條政策主要支持方向:nn(一)基礎軟件研發。聚焦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安全軟件、工業軟件等基礎軟件研發。nn(二)拓展人工智能融合應用。聚焦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智能數字設計與建造、智慧醫療等場景,支持腦科學、計算機視覺、語音語義識别、認知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交互、智能決策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應用。nn(三)半導體集成電路。通信電子、智能終端、汽車電子等消費電子以及量子通信、信息安全、健康醫療、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物聯網等領域市場需求大的集成電路産品。先進半導體材料和新型顯示材料,光芯片,MEMS(微機電系統),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IGBT(絕緣栅雙極型晶體管)等功率半導體器件,紅外、激光半導體器件等特種半導體器件,半導體智能檢測設備,IP及EDA軟件。nn本政策支持對象企業未做特殊說明的,均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3億元以内的企業。nn第四條支持“硬核科技”創業源頭。對成立時間5年以内的“新四軍”創業企業,企業或企業負責人擁有Ⅰ類知識産權,正常開展業務且上一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在100萬元以上的企業,按照企業實繳注冊資本的50%,給予最高50萬元的資金支持,支持創業企業發展,連續3年給予企業年銷售收入5%的獎勵,同一企業每年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nn第五條支持創業投資基金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機構在高新區開展投資。鼓勵投資機構在高新區設立主要投資于區内“硬核科技”企業的基金,支持高新區國有投資平台、行業領軍企業參與基金的發起設立,政府引導基金按比例參與設立。對獲得機構投資者股權投資的企業,按照項目實際投資額的5%給予資助,同一企業每年資助金額最高不超過200萬元。對項目實際投資額(單個企業)在1000萬元以上的機構,對管理機構給予最高50萬元的獎勵。nn第六條支持企業開展人才培養和引進。支持企業引進“高精尖缺”技術管理人才,對年度個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大于8萬元的人才,按每人最高不超過20萬元給予支持,同一企業每年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支持企業開展理工類相關專業應屆畢業生招聘,對企業新引進的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分别給予每人2萬元、5萬元和8萬元的落戶補助,同一企業每年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nn第七條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支持。支持企業研發創新,推動新技術和新模式應用。對主營業務收入在1000萬元以下,且年度研發投入在200萬元以上的企業,按照企業上一年度實際發生研發費用(經稅務部門認定的研究開發費用,下同)的20%給予最高100萬元的研發後補助;對主營業務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且年度研發投入比例不低于10%的企業,按照上一年度實際發生研發費用的15%給予最高200萬元的研發後補助;對主營業務收入在1億元以上3億元以下且年度研發投入比例不低于8%的企業,按照上一年度實際發生研發費用的10%給予最高300萬元的研發後補助。nn第八條支持企業擴産發展。對購買用于研發生産的核心關鍵設備總投資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按照實際投入的30%給予補貼,鼓勵企業采購國産設備,同一企業每年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nn第九條擇優重點支持人工智能創新應用項目。對投資在500萬元以上的人工智能應用項目,經評估後,按最高不超過實際投入資金30%的标準進行支持,單個企業最高可給予300萬元支持金額。nn第十條支持細分領域領先企業做大做強。對主營業務收入在3億元以上的企業,或者總投資超過3億元的項目(不包括土地、建設等投入),按照重大産業項目“一事一議”的方式,在人才引進、研發投入、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落戶、生産基地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nn本政策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有效期3年。單個企業同一年度因本政策享受各類補貼、獎勵總額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同一企業因同樣或類似原因可同時享受高新區多項政策時,按從高不重複原則落實。實施過程中,與國家法律法規和省市有關規定沖突的,以國家法律法規和省市有關規定為準。本政策由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授權科技創新和新經濟發展局負責解釋和實施。

上一篇:農村建築

下一篇:太陽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