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

漢語漢字
此(讀音cǐ),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甲骨文。本義指腳踩人,一說指人站立之地,一說指停止。後引申為這、這個、這裡等,與“彼”相對。
  • 中文名:此
  • 拼音:cǐ
  • 部首:止
  • 五筆:hxn
  • 倉颉:ymp
  • 鄭碼:iirr
  • 字級:一級(編号0411)
  • 平水韻:上聲四紙
  • 注音:ㄘˇ
  • 統一碼:U 6B64
  • 四角碼:22110
  • 字形結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 總筆畫:6
  • 筆順編碼:212135
  • 異形字:?
  • 反義詞:彼

字源演變

會意字。從止(足)從人,一說從止從匕。

此字始見于甲骨文,如圖中1字形。金文字形大體與甲骨文相同,如圖中2、3、4字形。篆文整齊化,如圖中5字形。隸變後已接近現今字形,如圖中7、8字形。後演化為如今楷書“此”字形。

關于此字的本義有多種說法。一說從止從人,會腳踩人之意,乃“跐”之初字。《文選》中張衡的《西京賦》中有“憎婵娟以此豸”,李善注“五臣作跐,音此”,是其佐證。由腳踩在這裡,引申用作近指代詞,指代較近的人或事物,相當于這、這個。常與“彼”相對。又指代較近的時間、地點,相當于這時、這裡。或指代當前的某種狀态、程度,相當于這樣。又可用作副詞,同“斯”,表示乃、則。由于“此”為引申義所專用,腳踩之本義便又另加義符“足”寫作“跐”來表示。

一說從止從人,會人站的地方之意。由此義引申為指示代詞“這”,與“彼”或“那”相對。

一說從止從人,會人停在此處之意。由停止之義引申為這、這裡、這個。

還有一說從止從匕,會停止之意。《說文》中認為,“此,止也。從止,從匕。匕,相比次也。”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解釋為“此釋從匕之故,相比次而止也”。現多認為其将“人”析為“匕”,屬析形不确。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此cǐ(ㄘˇ)

⒈這,這個,與“彼”相對:此間。此後。此生。長此以往(老是這樣下去)。從此。因此。

⒉這裡,這兒:到此為止。

詳細釋義

詞性

詞義

例句

代詞

這、這個、這些,與“彼”相對。

《詩·周頌·振鹭》:在彼無惡,在此無斁

這裡。

這般。

《詩·小雅·苕之華》: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名詞

表時間,相當于“今”。

唐·李白《去婦詞》:及此見君歸,思歸妾已老。

副詞

乃,則。

《禮記·大學》: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n

【卷二】【此部】此止也。從止從匕。匕,相比次也。凡此之屬皆從此。雌氏切

說文解字注

(此)止也。《釋诂》曰:巳,此也。正互相發明。于物為止之處,于文為止之䛐。從止匕。句。匕,相比次也。此釋從匕故。相比次而止也。雌氏切。十五部。漢人入十六部。凡此之屬皆從此。

康熙字典

【辰集下】【止部】此

《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并音佌。《說文》:止也。從止從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

近在此也。《爾雅·釋诂》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又《六書故》:此猶茲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音韻彙集

韻書

小韻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上聲

開口呼

次清

雌氏切

tsʰje

集韻

上聲

開口呼

次清

淺氏切

tsʰiɛ

韻略

上聲

雌氏切

增韻

上聲

雌氏切

中原音韻

上聲

支思

次清

tsʼï

中州音韻

上聲

支思

倉子切

洪武正韻

上聲

次清

雌氏切

ts‘ie

分韻攝要

陰上

上一篇:淋漓盡緻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