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說書

柳敬亭說書

明代文學家張岱創作的小品文
《柳敬亭說書》是明代文學家張岱創作的一篇小品文,内容主要關于明代藝術家柳敬亭說書之事。文中第一段具言說書定例,須提前十日下定,常不得空,為下文進步突出柳氏“行情”預作鋪墊;第二段詳叙作者耳聞目見柳氏說書之情景,是畫龍點睛之筆,作者隻揀“其說景陽岡武松打虎白文”一例集中刻畫;第三段乃概述柳氏一般的行藝風度,即講态,絕非做買賣似地隻圖了事,而是以一種嚴肅自重的态度對待說書,注意聽說雙方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及藝術效果。[1]文章記人記事傳神感人,比喻生動形象,語言活潑簡潔。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作品名稱:柳敬亭說書
  • 作品出處:《說庫》本《陶庵夢憶》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張岱

注釋

①土木形骸:謂不修飾。

②書帕:指請柬與定金。

③行情人:走紅的人。

④白文:即大書,專說不唱。

⑤找截:找,補充;截,删略。

⑥哱夬(bóguài):形容聲音雄厚而果決。

⑦謈(bó):大叫。

⑧呫(chè)哔:低聲細語。

⑨丙夜:三更時,即夜11時至1時。

⑩齰(zé):咬。

譯文

南京柳麻子,面色黃黑,滿臉長着瘡疤、小疙瘩,行動随随便便,身體象木偶一樣呆闆。他善于說書,每一天說一回書,定價一兩銀子。請他的人在十天前送去請帖、定金,約好時間,他經常不得空。南京同時有兩個走紅的人,就是王月生、柳麻子。

我聽他說景陽岡武松打虎,與《水浒傳》的描述大不相同。他描寫刻畫,細緻入微,但又補充、删略得當,并不唠唠叨叨。他的吆喝聲有如巨鐘,說到關鍵地方,大呼叫喊,聲音震得房屋像要崩塌一樣。他說武松到酒店買酒,店内沒有人,武松猛然一吼,店中空缸空壇都嗡嗡作響,在一般人不經意的情節細微的地方着力渲染,細緻到這個地步。

主人一定要不聲不響地靜靜坐着,集中注意力聽他說,他才開口;稍微看到奴仆附着耳朵小聲講話,聽的人打呵欠伸懶腰、有疲倦的樣子,他就不再說下去,所以要他說書不能勉強。每到半夜,抹幹淨桌子,剪好燈芯,靜靜地用白色杯子送茶給他,他就慢慢地說起來,聲音或快或慢,或輕或重,或斷或續,或高或低,說得入情入理,入筋入骨,集中世上其他說書人的耳朵,使他們仔細聽柳敬亭說書,恐怕都要咬舌自盡了。

柳麻子相貌十分醜陋,但是他口齒伶俐,眼神流動,衣服雅靜,簡直與王月生一樣地美好,所以他們的聲價正好相等。

賞析

《柳敬亭說書》全文可分為五個段落,首言柳麻子的外形長相,續言柳麻子說書的行情,接着舉實例說明柳麻子說書的景況,再以其他說書人的羞愧說明柳麻子之好,最後則是總結他有好行情的原因。

第一段

介紹柳麻子的外貌,從「南京柳麻子」到「土木形骸」。古代稱呼他人時,習慣将他人的省籍或是郡望放在姓名前,柳麻子為江蘇泰州人,南京在江蘇西南部,泰州則在江蘇中部,此處的南京應是指柳麻子生活所居的地方,即柳麻子在南京一帶說書,而非他的省籍。接着介紹他的外貌,從皮膚的顔色,到臉部皮膚凹凸小瘤,将整個人集中焦點到他的臉部。接着又将注意力轉到柳麻子的性格以及行為表現,描述他性格率真不做作,表現在行為上予人一種放蕩不羁的感覺。從外表寫到臉部,再放大叙寫他整個人的外顯行為表現,文字精簡,筆力分明,寫得很有層次。

第二段

從「善說書」到「王月生,柳麻子是也。」主要介紹柳麻子的才能,并從時空兩個向度說明柳麻子的行情。本文篇名為〈柳敬亭說書〉,可知柳敬亭(柳麻子)的才能即是說得一口好書,一天的價錢定為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常不得空」,這是從時間方面來談,說明了柳麻子的炙手可熱;又說到「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南京是當時長江流域繁榮的文化城市,說書人必定不少,這裡從空間方面點出柳麻子是說書界的佼佼者,再度突顯了柳麻子的獨特之處。

第三段

從「餘聽其說『景陽岡武松打虎』白文」到「入筋入骨」。主要說明柳麻子說書時的景況,此段又可分為兩部分:前段舉說「武松打虎」白文的實例,後段則是描述他說書的習慣以及語調的轉換。作者透過柳麻子說書的片段,描寫他說書時對人物動作的細緻刻劃,「找截幹淨,并不唠叨」說明了恰到好處的拿揑工夫。「哱力夬聲如巨鐘」和「叱咜叫喊,洶洶崩屋」兩句,将剛脆的聲音,叫喊的氣勢作出生動的譬喻。

柳麻子說武松故事,就把武松本人的精神樣貌清晰的呈現。作者為了加深對柳麻子說書的陳述,特地舉了武松到店裡買酒一段為例,武松大吼一聲導緻店内酒缸,牆壁震動作響,展現武松的氣魄,這般文字雖寥寥數語,卻将柳麻子說書時模拟武松威武的形态,表露無遺;非柳麻子不能盡情刻劃武松沽酒時的神情,不是作者不能盡情刻劃柳麻子說書時的神态,從這一段文字,讀者彷佛真在聽柳麻子說書,好像真見到武松在面前喝酒,柳麻子之口,張岱之筆,均稱神妙。

第三段後半部則是從柳麻子說書的習慣講起。柳麻子隻要發現有人交頭接耳,或是伸懶腰出現疲倦的樣子,就停止說書,這看出了柳麻子對說書藝術的某種堅持。即使說書說到半夜,配合有氣氛的油燈,白色淡雅的瓷杯,表現了柳麻子說書的從容自若;至于他說書的語調速度,快慢輕重,配合着文氣的起伏以及自己的呼吸吐納。作者将柳麻子說書的精彩程度,以「入情入理,入筋入骨」八個字呈現。

第四段

從「摘世上說書之耳」到「不怕其齰舌死也」。此段從其他說書人對比柳麻子說書的功力,是一種「借賓顯主」的寫法。說來有些誇張,但正以此表示柳麻子說書的技巧是其他人望塵莫及的,因而突顯了柳麻子高妙的說書藝術。

最後一段

從「柳麻子貌奇醜」到「固其行情正等」。雖然他的樣貌極醜,但因為口齒伶俐,眼神活躍,而在當時藝苑占有一席之地。本段總結全文,回應首段柳麻子的容貌不佳,也照應第二段的「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王月生是有美貌的秦淮名妓,讓許多公卿為之迷戀:柳麻子是容貌醜陋,因為本身的口藝技巧高妙而得名,是故得以走紅而有好的行情。

總括

本篇主要介紹柳敬亭說書藝術的純練,受肯定之處不在容貌(外在),而是技巧(内在)的精湛,描述了一段柳敬亭說書的實際情形,文章中宛如見到柳敬亭說書時的精神氣勢,也見到作者陳述筆力之高。

柳敬亭

(1587一1670?)祖籍南通餘西場,生于泰州。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明末清初著名評話藝術家。十五歲時,(因為)蠻橫兇悍,刁鑽不講道理,觸犯刑法,應當處死刑,(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裡,給人們說書。

那時(他說書)已經能使市民佩服、感動。很久以後,到了江南,松江府有個叫莫後光的讀書人見了他,說:“這人機智靈活,可以幫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于是對柳敬亭說:“說書雖是低微的技藝,但也必須勾畫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風土人情。要象春秋時楚國優孟那樣以隐言和唱歌諷谏,而後才能達到目的。”

柳敬亭回到家裡,聚精會神,專心緻志,用心練習,反複推求。過去一個月,(他)前往莫後光處,莫(對他)說:“你說書,能夠使人歡樂喜悅,大笑不止了。”又過了一個月,莫(對他)說:“你說書,能使人感慨悲歎,痛哭流涕了。”又過了一個月,莫後光不禁贊歎地說:“你說書,還沒有開口,哀傷、歡樂的感情就先表現出來了,使聽衆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說書的技藝達到了精妙的程度。”

于是柳敬亭就到揚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說書),名聲顯揚于達宮貴人之中。在豪華大廳的盛大集會之上,在悠閑亭榭的獨坐之中,(人們)争着請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藝,沒有不從内心感到滿足,說他演得好的。

作者簡介

張岱(1597年~1679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孫,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精于茶藝鑒賞,明亡後不仕,入山着書以終。張岱為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其最擅長散文,着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白洋潮》等絕代文學名着。南朝宋有同名人物。

社會評價

本文篇幅十分短小,全文共二百多字,但就是這短短的篇幅讓讀者對柳敬亭高超的說書藝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得益于作者獨具匠心的行文安排和一些藝術手法的運用。文章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贊揚柳敬亭說書藝術的高超,卻先說他外貌的醜陋,再以王月生作比來襯托其說書藝術非同一般。其次,文章還運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摘世上說書之耳而使之谛聽,不怕其舌死也”一句,以其他說書人反襯柳敬亭說書藝術的高超。另外,“武松沽酒”一處,運用了細節描寫,凸顯柳敬亭說書的細緻入微。

王月生是張岱筆下一位與衆不同的歌妓,她“不喜與俗子交接,或時對面同坐,起若無睹”(《陶庵夢憶》),宛若“不俗”的名士。好的文章,講究“虎頭豹尾”,作者在文章首尾兩次提到王月生,其用意是肯定柳敬亭說書藝術的高超,身價與王月生相當;貌雖醜,但神情風流與王月生一樣美好。當然,首尾兩次寫到王月生也使得文章前後呼應,在結構上更加完整。

張岱十分喜歡《世說新語》式的語言,山人張東谷曾有評價他父輩的話:“爾兄弟奇矣!肉隻是吃,不管好吃不好吃;酒隻是不吃,不知會吃不會吃。”張岱認為有晉人風味,大加贊賞。後有人将其改為“張氏兄弟賦性奇哉!肉不論美惡,隻是吃;酒不論美惡,隻是不吃。”張岱大惡,認為這樣字字闆實,一去千裡,是“點金成鐵手”。所以張岱在描寫人物時往往喜借用《世說新語》的語言。

寫柳敬亭悠閑自在、不修邊幅的樣子,用了《世說新語》中評價劉伶的句子“悠悠忽忽,土木形骸”。悠悠忽忽,随随便便,放蕩不羁的樣子,意謂柳敬亭行事不喜約束,但求自在;土木本樸實無華,以二者來形容人物的不事修飾再恰當不過了,且在語意上與“悠悠忽忽”相合。

上一篇:過分水嶺

下一篇:淮上與友人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