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

漢語漢字
斫,漢語二級字,讀作斫(zhuó),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斫伐。斫喪(sàng )(喻摧殘、傷害,特指因沉溺酒色而傷害身體)。
  • 中文名:斫
  • 拼音:zhuó
  • 部首:斤(部外筆畫:5)
  • 倉颉:mrhml
  • 鄭碼:GPD
  • 筆順:橫撇豎折橫撇撇橫豎
  • 字級:二級(4168)
  • 平水韻:入聲十藥
  • 注音:ㄓㄨㄛˊ
  • 四角:12621
  • 字義: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
  • 筆畫:9
  • 異體:斲、斵、斮
  • 統一漢字:U 65AB
  • 五筆86&98:DRH
  • 外文名:to chop;to carve wood;to hack
  • 筆順編碼:132513312
  • 造字法:形聲:從斤、石聲

現代釋義

(1) 形聲。從斤,石聲。斤,斧屬。本義:斧刃  

(2)〈文〉[名]斧刃[edge (of an axe)]

斧以金為斫。——《墨子》

(3)〈文〉[名]大鋤 [big hoe]

二月冰解地幹,燒而耕之,仍即下水,十日塊既散液,持木斫平之,納種如前法。——《齊民要術》

(4)〈文〉[動]用刀、斧等砍劈 [hack with a knife or an axe]

魏将張遼奄至。鼓吹驚怖,不能複鳴,甘甯刀欲斫之,于是使作。——《江表傳》

因拔刀斫前奏案。——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斫而為琴,弦而鼓之。——明· 劉基《郁離子·千裡馬篇》

斫直、删密、鋤正。——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揮刀奮斫所當無不披靡。(奮斫:盡力砍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又如:斫旗(砍倒彩旗);斫柴(砍柴);斫柴囡(砍柴的小孩);斫木(被砍削的樹);斫刈(砍 殺);斫地(砍地。表示氣憤);斫伐(砍伐)

(5)〈文〉[動]攻擊 [attack]

先期率步騎萬人夜斫敵營。——《宋史》

又如:斫營(偷襲敵營;劫營);斫喪(催殘;傷害)  

(6)〈文〉[動]擊 [strike]

白晝入樂府攻射官寺,縛束長吏子弟,斫破器物。——《漢書》  

詞語

【斫營】zhuóyíng

〈文〉[動]偷襲敵人營寨

《晉書·馮跋載記》:“是夜,乳陳果遣壯士千餘人來~。”

【斫輪老手】zhuó lún lǎo shǒu

斫輪:斫木制造車輪。指對某種事情經驗豐富的人。

兩人不來多嘴,全憑那~徐世昌及倚馬長才王式通悉心研究。(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七回)    

斫喪

斫輪

斫地

斫木

斫雕為樸

斫伐

斫輪手

斫開

斫砻

斫鼻

斫斬

斫斷

斫刬

斫脍

斫鲙

斫路

斫殺

斫擊

斫拂

斫鮮

斫垩手

斫琱為樸

斫锉

斫父

斫畲

斫锉

斫治

斫胥

斫胫

斫馘

斫白

斫敗

斫刺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四】【斤部】斫

擊也。從斤石聲。之若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擊也。擊者,攴(pū)也。凡斫木,斫地,斫人皆曰斫矣。從斤。石聲。之若切。古音在五部。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斤字部】斫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5

《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職略切,?音灼。《說文》擊也。《玉篇》刀斫。《後漢·呂布傳》拔戟斫機。《枚乗·七發》使琴摯斫斬以為琴。

又《揚子·方言》揚越之郊,凡人相侮以為無知,謂之聑,或謂之斫。《注》斫,郗斫頑直之貌,今關西語亦皆然。

又姓。《廣韻》漢複姓有斫胥氏,何氏姓苑雲:今平陽人。

又《集韻》尺約切,音婥。硸斫,不解悟貌。 

(圖片來源:漢典) 

音韻參考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标

羅馬字

之若

藥開

入聲

開口三等

tɕĭak

cjak/tjak

[廣 韻]:之若切,入18藥,zhuo,宕開三入陽章

[平水韻]:入聲十藥

[唐 音]:jiɑk

[國 語]:zhuó

方言

◎ 吳語:tsoh

◎ 粵語:zoek3

◎ 客家話:

[中國台灣四縣腔] zok7

[客語拼音字彙] zog5

[寶安腔] zok7

[客英字典] chok7

[海陸豐腔] chok7

[梅州腔] zhok7

◎ 贛語 dhɔk5,斫肉,斫刀

上一篇:傲然挺立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