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

漢語漢字
計,漢語一級字,讀作jì,會意字,最早見于戰國。本義是算賬、總計、計算。引申為打算、謀劃等義。
  • 中文名:計
  • 拼音:jì
  • 繁體:計
  • 部首:讠
  • 五筆:YFH
  • 倉颉:IVJ
  • 筆順:4512
  • 字級:一級字
  • 平水韻:八霁去聲
  • 名稱:計
  • 筆畫:4
  • 結構:左右結構
  • 統一碼:U 8BA1
  • 部外筆畫:2
  • 注音:ㄐㄧˋ

字源演變

計,會意字。從言,從十。“十”代表數字,會計算、合計意。在其衆字形中,所從之“十”,“圖A、圖B”為玺印中的複古寫法。“十”甲骨文作“丨”,西周金文作“圖C”,在古文字形體演變中豎畫上所加飾點常演變為橫,故至戰國時期“圖C”遂成“十”形。“圖A”為戰國楚系文字,所從之“言”旁,亦較為特殊。戰國時期楚、三晉玺印中,“言”有“圖”(《戰國文字編》134頁)、“圖D”(《戰國文字編》139頁“信”字所從之偏旁)諸形,與此類似。這種形體是“言”省去豎畫的特殊形體。

《說文》:“計,會也,筭也。”段玉裁注:“會,合也。筭,當作算,數也。”《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己醜,土彌牟營成周,計丈數,揣高卑。”又引申出計算利害得失之“計”。《戰國策·趙策四》:“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此引申義若用為名詞,即為“計策”之“計”。《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谖之計也。”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計jìㄐㄧˋ

核算:~時。~量(liàog)。~日程功。

測量或核算度數、時間、溫度等的儀器:晴雨~。濕度~。

主意,策略:~策。~謀。

謀劃,打算:~劃。~議。

姓。

詳細釋義

〈動〉

(會意。從言,從十。「言」有數(shǔ)的意思;「十」是整數,表示事物成一個數目。數數字,所以有計算的意思。本義:算賬;總計;計算)

同本義[count;compute;calculate]

計,會算也。——《說文》

鯠計冄數剛柔也,輕頭重也,筿大小也,實虛也,遠近也,多少也,謂之計數。——《管子•七發》

學書計。——《禮記•内則》

命農計耦耕事。——《禮記•月令》

計億事。——《國語•鄭語》。注:「算也。」

計日而待。——諸葛亮《出師表》

計日以還。——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而計其長。——明·魏學洢《核舟記》

蹄躈各千計。——《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計會(計算賬目;秋後算賬;謀劃,部署);計口(按人口計算);計度(安排生活用度);算計(估計)

計較;關心于[beconcernedabout]

以六計弊群吏之治。——《周禮•太宰》

主逼畏不敢計。——《資治通鑒》

又如:計惜(計較與吝惜);計争(計較争執);計功謀利(計較功名,謀求私利);不計報酬

商議;謀劃[discuss;scheme]

計,謀也。——《廣雅》

以能遂疑計惡。——《國語•吳語》。注:「慮也。」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戰國策•趙策》

非計久長。

長安君計短。

計之曰。——唐·柳宗元《三戒》

又如:計不得售;計處(考慮;謀劃);計畫(計慮;謀劃);計開(列寫出來);計事(商議大事);計奏(商議後奏請);計辦(商議辦理);商計

考察;審核[inspect;check;examineandverify]

料敵計險。——《孫子兵法•威王問》

又如:計勘(審核勘驗);計制(審核規格)

〈名〉

算法;算術[algorithm;arithmetic]。如:計曆(算曆)

計簿[accountbook]。如:計籌(計簿。記載戶口、墾田、錢糧出入之數的簿冊)

呈送計簿的官吏[officialforescortingaccountbooks]。如:計節(計吏所持的符節);計車(計吏所乘的車)

計策;計謀[plan;stratagem]

計者,事之本也。——《戰國策•秦策》

計者,所以定事也。——《韓非子•存韓》

吾計已決。——漢·劉向《列女傳》

計無所出。——晉·幹寶《搜神記》

何以為計。——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又如:計疏(計謀疏失);計智(智謀);緩兵之計;失計;巧計;空城計;苦肉計

測量或計算度數、時間的儀表[gage;meter]。如:靜電計;體溫計;溫度計;安培計

生計,謀生手段[livelihood]。如:家計

經濟力量;經濟開支[economy]。如:國計民生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會也。筭也。從言從十。古詣切

說文解字注

會也。筭也。

會、合也。筭當作算。數也。舊書多假筭為算。

從言十。

會意。古詣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jì《唐韻》古詣切。《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音繼。《說文》:會也,算也。從言、從十。徐曰:十者,物成數。會意。《左傳·昭三十二年》: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禮·内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計。注:書謂六書,計謂九數。《周禮·天官》:小宰以六計弊羣吏之治。注:弊,斷也。疏:六計,謂善、能、敬、正、法、辨。皆以廉為本,計其功過多少而聽斷之也。

又《司會》注:司會,主天下之大計。疏:日計曰成,月計曰要,歲計曰會。《史記·平準書》:桑弘羊以計算用事。

又《玉篇》:謀也。《廣韻》:籌策也。《史記·項羽紀》:項梁召諸别将會薛計事。

又《淮陰侯傳》:計者,事之機也。

又計簿。《左傳·昭二十五年》:臧會逸,奔郈,鲂假使為賈正焉,計于季氏。注:送計簿于季氏。《前漢·武帝紀》:受計于甘泉宮。注:受郡國所上計。若今之諸州計帳也。

又計偕。《前漢·武帝紀》:元光五年,征吏民有明當世之務、習先聖之術者,縣次續食,令與計偕。注:令所征之人與上計者俱來也。

又官名。《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為計相。師古注:專主計籍。《唐書·百官志》:司計、典計、掌計各二人,給衣服、飮食、薪炭。

又神名。《山海經》:東百三十裡曰光山,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龍首,恒遊于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有計斤縣。師古曰:即《左傳》所謂介根也。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劍南道有計州。

又姓。越有計然,後漢有計子勳。

又《集韻》吉屑切。音結。畫也。

上一篇:燈火輝煌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