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

松鼠

齧齒目松鼠科動物
松鼠,隸屬齧齒目松鼠科,泛指一大類尾巴上披有蓬松長毛的齧齒類動物,現存約有58屬285種,分布遍及南極以外的各大洲(在大洋洲為引入種)。[1]與大多數人的印象不同,生活在樹上、有毛茸茸的大尾巴、會抱着松果啃的松鼠,其實隻是松鼠科物種中的一個小分支。從海拔6000餘米的雪山到太平洋中的熱帶島嶼,從西半球到東半球,除了接近極地或者最幹旱的沙漠中氣候極端惡劣、植被極其簡單乃至沒有的區域,松鼠科的物種活躍在各種陸地生境下,有的還在生态系統中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
  • 中文名:
  • 拉丁學名:
  • 别名:
  • 界:動物界
  • 門:
  • 亞門:
  • 綱:哺乳綱
  • 亞綱:
  • 目:齧齒目
  • 亞目:松鼠亞目
  • 科:松鼠科
  • 亞科:松鼠亞科
  • 族:
  • 屬:松鼠屬
  • 亞屬:
  • 種:
  • 亞種:
  • 分布區域: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護級别:
  • 中文學名:松鼠
  • 英文名:Squirrel
  • 分布:中國的北部,歐洲以及美洲

起源

已知最早的松鼠類物種的化石來自始新世的地層。那是距今6500萬年~3500萬年前的久遠時代。那時恐龍剛剛滅絕不久,哺乳動物尚未在陸地上取得控制權,青藏高原尚未成為陸地,歐洲和北美洲仍然有陸地相連,南美洲則是一個巨大的島嶼。最原始的松鼠生活在北美洲,形态與今天的鼯鼠接近。在北美洲晚始新世的地層中還發現了一系列松鼠類物種的化石,不同于任何一類松鼠。北美洲異常豐富的化石松鼠種類顯示,松鼠科起源于始新世的北美洲,并在之後的漫長歲月中輻射到了大洋洲以外的各大洲,在這個過程中演化出了形态各異、适應各種環境的物種。在現存的齧齒目松鼠亞目物種中,主要分布于歐亞大陸的睡鼠科和分布于北美洲的山河狸科與松鼠科有較近的親緣關系。而松鼠科是最為人熟知的松鼠家族成員,也是分布最廣、種類最繁多的一個類群。

形态特征

歐亞大陸北部溫帶針葉林帶廣泛分布的歐亞紅松鼠(也稱北松鼠)是松鼠的典型代表,也是大衆熟知的松鼠形象的原型。分布在歐亞大陸東端的歐亞紅松鼠冬季背毛黑而腹白,夏毛灰間棕紅色;而分布在歐亞大陸西端的歐亞紅松鼠背毛全年均為棕紅色。灰間棕紅色也是北美洲森林中多數松鼠的主要色調。歐亞紅松鼠在分布範圍内從東至西不同地理群體毛色的變化也是曆史上松鼠從北美大陸起源,輻射進入歐亞大陸這一過程的反映。

在中國,東北地區和新疆的泰加林是歐亞紅松鼠的天然分布範圍。而華北等地的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分布更為廣泛的松鼠是岩松鼠。岩松鼠體型較歐亞紅松鼠小,耳朵上不具有長毛簇,色偏灰黃,更多地會下到地面上活動,尤其在多岩地帶,因此得名。而花鼠也是中國溫帶地區常見的松鼠。這種背部長有黑白相間縱紋的小動物會花更多的時間在地面覓食,并常捕食小動物,還嗜啃食樹皮。赤腹松鼠甚為膽大,且可适應受到幹擾的林緣生境,因此也能很好地生活在城市公園綠地中。在上海、廣州、成都和昆明等大城市的城市公園及周邊地區都生存着赤腹松鼠,也是中國南方城市居民最易見到的野生哺乳動物。

分布範圍

廣布于古北界溫帶和寒溫帶森林生态系統中,西起伊比利亞和大不列颠島,東至堪察加半島、俄羅斯薩哈林島和日本的北海道,南至地中海、黑海、蒙古北部、中國的西北和東北地區。

生活環境

松鼠主要分布在由松屬(Pinus)、落葉松屬(Larix)和雲杉屬(Picea)樹種構成的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由于食物來源相對較為豐富和穩定,松鼠在針闊混交林中可以維持較高的種群密度,并可以利用城郊甚至城市中的小片林地,成為伴人動物。

生态行為

行為節律

在寒冷的北方,有些松鼠會和田鼠、熊一樣躲進窩裡冬眠;而在比較暖和的南方,松鼠一般不會冬眠,而是儲存食物過冬,人們仍然能在冬天看到松鼠在野外活動。松鼠每日開始活動時間與日出時間有關,而結束活動時間與日落時間無明顯關聯。松鼠的日活動節律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大風、暴雨和嚴寒酷暑都會減少松鼠的活動時間。覓食需要和留在巢中保存能量的權衡(tradeoff)影響着松鼠冬季的活動格局。冬季日活動節律呈單峰型,在嚴寒天氣條件下也會留在巢中幾天不活動。夏季則在上午和下午各出現一個活動高峰,。春季和秋季的日活動格局介于冬、夏之間。

取食行為

松鼠70%~80%的時間都用于覓食活動,傾向于在針葉林中覓食和貯食。秋季松鼠将堅果分散貯藏于地面,将真菌貯藏于樹枝上。秋季貯食有利于松鼠越冬和第二年的生育。松鼠貯食微生境選擇及貯食重取機制得到了 深入的研究,成為當前國内松鼠生态學研究的熱點。

社群行為

松鼠大部分時間獨居。社群結構建立在同性間和兩性間的優勢序列基礎上,優勢個體體型通常較其他個體大。等級優勢通常僅在生殖季節才得以體現。松鼠會用尿液和下颌腺的分泌物在樹幹和樹枝上塗抹,以标記家域(home range)。松鼠的家域大小與生境質量、季節、性活動及食物豐度相關,不同分布區家域大小差别很大,但通常雄性家域大于雌性,優勢個體家域大于次級個體。在食物豐富的地區,家域會出現小範圍的重疊。

築巢行為

松鼠營巢居生活,也可以利用樹洞和鳥巢。每個個體通常同時占有2~3個巢。由于杉樹枝葉相對松樹更為濃密,在人工林中,松鼠通常選擇在杉樹上營巢。天然林中的巢址選擇問題未見報道。巢大部分營建在距地面8~16 m的樹枝上,靠近樹幹或者位于樹枝分叉處,分為日間使用的休息巢和夜間使用的睡眠巢兩種類型,通常呈球形,直徑約30 cm,外層由細枝、松針和樹葉築成,内徑約12~16 cm,覆以苔藓、樹葉、松針、幹草和枝皮等柔軟的材料。冬季松鼠巢内形成一個微氣候環境,溫度能高出巢外20~30°C,從而減少了機體體溫調節所消耗的能量,減少了暴露在巢外低溫、大風中的時間,這是生活于北溫帶地區的松鼠冬季生存策略之一。在寒冷的冬季,也會出現幾隻松鼠分享同一個巢以維持體溫的現象。

繁殖行為

松鼠的生殖狀态與食物獲取狀況密切相關。每年可以有兩次生育,分别在2、3月和7、8月交配,妊娠期約為38~39 d。但如果食物獲取不足,則春季交配會被推遲或消失。婚配制度是一雄多雌制或混交制。交配前有求偶行為,通常優勢雄鼠會擁有更多的交配機會。初生雌鼠通常第二年開始生育,其生殖能力與體重密切相關,隻有超過一定體重阈的雌性松鼠才具備生育能力,而且體重越大能夠生育的後代越多。幼仔由雌鼠單獨哺育,哺乳期超過10周。

遷徙與擴散

松鼠沒有明顯的遷徙,但有短距離的擴散行為,包括由越冬地向外的擴散和由出生地向外的擴散。本地競争決定了種群松鼠生态學研究現狀與展望擴散距離。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在擴散季節上存在差異,大部分雄性個體在春季擴散,而雌性通常在秋季擴散。雌性個體的擴散受食物的影響,雄性的擴散則取決于雌性的分布。

上一篇:孟子的智慧

下一篇:巴戟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