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

東城區

北京市轄區
東城區,隸屬于北京市,地處北京市中心城區東部,面積41.84平方千米。東城區2020年末常住人口70.9萬人。全區轄17個街道,共有177個社區;另設有北京站地區、王府井地區和中關村科技園區東城園3個管理委員會。[1]區政府駐景山街道東四北大街錢糧胡同3号。東城區區境周初屬薊,後屬燕。1949年後,治安區改行政區。2010年6月,東城區、崇文區合并,仍名東城區。東城區是北京文物古迹最為集中的區域,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0處。東城區地形為緩傾斜沖積平原區,氣候屬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東城區境内河道屬海河流域,境内主要自然資源有地熱資源。初步核算,2020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954.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2%,其中,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2881.7億元,增長0.7%,占全區經濟總量的97.5%;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73.0億元,下降15.4%,占全區經濟總量的2.5%。[2]2017年,東城區複查确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号。[3]
    中文名:東城區 外文名:Dongcheng District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110101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所屬地區:北京市 地理位置:北京城區東部 面積: 下轄地區:17個街道 政府駐地:景山街道錢糧胡同3号 電話區号:010 郵政區碼:100010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鐘鼓樓、故宮、天壇、國子監街、古觀象台、皇城根遺址公園等。 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火車站:北京站 車牌代碼:京 地區生産總值: 面積:41.84km² 人口數量:70.9萬(截至2020年末) 地區生産總值:2954.7億元(2020年)

建制沿革

區境屬薊縣、伐戎縣。遼會同元年(938年),改名薊北縣,屬薊北縣。

開泰元年(1012年),改名析津縣,屬析津縣。

金貞元二年(1154年),改名大興縣。

1914年,順天府改為京兆地方特别行政區,設京都市政公所。區境城内屬京都市政公所,城外屬京兆大興縣。1928年6月,設北平特别市,區境屬北平特别市。

1929年1月,北平特别市籌備地方自治,劃全市城郊為15個自治區(内城6個、外城5個、郊區4個)。境内有内一區、内三區、外一區、外三區全部,内五區、内六區與外五區東半部,北郊區、東郊區、南郊區部分。

1930年,改北平特别市為河北省北平市,屬北平市。

1931年11月,北平市各區按數字順序排列。境内有第一區、第三區、第七區、第九區全部,第五區、第六區、第十一區東半部,第十二區、第十三區、第十五區部分。

1945年8月,北平市劃分為16個區(内城7個、外城5個、郊區4個),按數字順序排列。

1947年,郊四區改為郊八區,全市設20個區。境内有第一區、第三區、第八區、第十區全部;第五區、第六區、第七區、第十二區東半部;第十三區、第十四區、第十五區、第十九區、第二十區部分。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9月,北平改為北京,定為首都。區境屬首都北京市。

1950年5月,北京市城區區劃調整,将12個城區調整為9個區。境内有第一區、第三區、第七區全部,第五區、第六區、第九區東半部。

1952年7月,撤第五區,東部劃歸第一區、第三區;9月,第一區改名東單區,第三區改名東四區,第七區改名崇文區,第六區改名前門區,撤第九區,東部劃歸崇文區。

1958年5月,東單、東四區合并,成立東城區。撤前門區,東半部劃歸崇文區。

1949年9月,北京市人民政府進駐境内(2019年1月遷至通州區)。

2010年6月,東城區、崇文區合并,仍名東城區。

行政區劃

2020年,東城區下轄17個街道。東城區人民政府駐景山街道錢糧胡同3号。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110101001000

東華門街道

110101002000

景山街道

110101003000

交道口街道

110101004000

安定門街道

110101005000

北新橋街道

110101006000

東四街道

110101007000

朝陽門街道

110101008000

建國門街道

110101009000

東直門街道

110101010000

和平裡街道

110101011000

前門街道

110101012000

崇文門外街道

110101013000

東花市街道

110101014000

龍潭街道

110101015000

體育館路街道

110101016000

天壇街道

110101017000

永定門外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城區位于北京市城區東部。北部、東部與朝陽區相連,南部同豐台區接壤,西部與西城區相接,介于東經116°22'17"—116°26'46",北緯39°51'26"—39°58'22"之間。東西最寬處5.2千米,南北最長處13.0千米,總面積41.84平方千米。

地質地貌

東城區地處永定河洪積沖積扇形地的脊背從西北山區向東南緩慢下降的開闊平原上,地勢由北向南緩傾。地形為緩傾斜沖積平原區。境内最高點位于南鑼鼓巷,海拔49米,最低點位于龍潭東湖東南,海拔36米。

氣候

東城區氣候屬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1.5℃,1月平均氣溫-4.6℃,極端最低氣溫-20℃;7月平均氣溫25℃,極端最高氣溫40℃。最低月均氣溫-10℃,最高月均氣溫25.9℃。平均氣溫年較差29.8℃,最大日較差24.2℃(2000年3月26日)。年平均日照2556.9小時,年總輻射4937.6兆焦/平方米。年平均降水量為62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71.2天,降雪最多達24天(1986年冬季),最少為3天(1982年冬季)。極端年最大雨量813.2毫米(1994年)。極端年最少雨量266.9毫米(199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7—8月,尤其7月下旬、8月上旬多大雨、暴風雨。

水文

東城區境内河道屬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二級河l條,即通惠河,為跨區縣河流,境内長6.1千米;三級河有亮馬河、前三門護城河、北護城河和東護城河4條,均為跨區縣河流,境内總長12.7千米;四級河隻有金水河1條,為區縣内河流,總長2.1千米;五級河為筒子河,境内長2.3幹米。河流總長度23.1千米,河網密度0.55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通惠河,從永定門橋入東城區,沿南二環流經景泰橋、王蜓公園,至玉蜓橋進入豐台區,再從左安門橋西匝道橋入東城區,沿東二環流經龍潭公園、廣渠門橋、東便門橋向東入朝陽區,全長56.3千米,流域面積297.1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前三門護城河、北護城河、東護城河等。境内還有龍潭東瑚、龍潭中湖、龍潭西湖、青年湖和柳蔭湖5個湖泊,總蓄水面積0.4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地熱資源

東城區境内主要自然資源有地熱資源,分布呈南西—北東走向,以朝陽門—前門斜線的東南面最為豐富,涵水層較淺,在1000米—1600米之間;西北面涵水層稍深,在2000米—3000米之間。地熱溫度在40℃—70℃之間。

人口

截至2019年末,東城區常住人口79.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8萬人,降幅為3.4%。其中,常住外來人口15.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1萬人,降幅為6.7%,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19.4%。常住人口密度為18977人/平方千米,比上年末減少669人/平方千米。年末全區戶籍人口98.8萬人。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東城區常住人口為708829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919253人相比,十年間減少了210424人,下降22.9%,年平均下降2.6%。全區常住人口中,外省市來京人口為158101人,占常住人口的22.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19609人相比,減少61508人,下降28%,年平均下降3.2%。男性人口為343913人,占48.5%;女性人口為364916人,占51.5%。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94.2,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下降3.6。

截至2020年末,東城區常住人口為70.9萬人。

經濟

綜述

2020年,東城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2954.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2%,其中,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2881.7億元,增長0.7%,占全區經濟總量的97.5%;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73.0億元,下降15.4%,占全區經濟總量的2.5%。從主要行業看,金融業是占比最大的行業,實現增加值908.4億元,增長13.3%,占全區經濟總量的30.7%。

固定資産投資

2020年,東城區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下降15.3%。其中,房地産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32.0%。分産業看,第二産業投資比上年下降68.6%;第三産業投資下降14.0%。全區房地産開發施工面積171.2萬平方米,房地産開發竣工面積0.5萬平方米。

财稅收支

2020年,東城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81.4億元,比上年下降4.4%。其中,增值稅完成44.3億元,下降18.4%;企業所得稅完成44.7億元,下降10.1%;房産稅完成24.7億元,下降17.6%;城市維護建設稅完成9.6億元,下降24.7%。

2020年,東城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不含基金預算支出)完成268.7億元,比上年增長3.6%。城鄉社區支出、教育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是公共财政預算支出的主要方向,分别支出43.6億元、70.6億元、55.3億元,占比達到63.1%。

人民生活

2020年,東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3501元,比上年增長2.3%;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6190元,下降12.4%。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食品煙酒支出9765元,比上年下降7.5%;衣着支出2248元,下降25.4%;居住支出18893元,下降2.6%;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2972元,增長6.4%;醫療保健支出4611元,增長17.2%;交通通信支出3105元,下降39.4%;教育文化娛樂支出3259元,下降46%;其他用品和服務支出1337元,下降27.5%。

第一産業

東城區為北京市中心城區,故無第一産業。

第二産業

工業

2020年,東城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産值42.0億元,較上年下降8.6%;實現工業銷售産值42.2億元,下降9.6%。

建築業

2020年,東城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産值947.6億元,比上年增長5.7%。本年新簽合同額1296.4億元,增長1.6%。

第三産業

國内貿易

2020年,東城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3.5億元,比上年下降8.0%。按行業分,零售業實現零售額768.6億元,下降3.9%;批發業實現零售額382.1億元,下降9.7%;住宿業實現零售額10.0億元,下降50.1%;餐飲業實現零售額51.8億元,下降31.2%。全區批發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總額6759.4億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批發業實現商品銷售額5879.3億元,比上年下降3.0%;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額880.0億元,比上年增長1.6%。全區住宿餐飲業實現營業額106.0億元,比上年下降38.4%。其中,住宿業營業額40.8億元,比上年下降47.6%;餐飲業實現營業額65.2億元,比上年下降30.7%。

對外經濟

2020年,東城區新設外商投資企業52家,其中,中外合資13家,外商獨資36家,合夥企業3家。全年實現實際利用外資6.0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9%。全年實現進出口額1019.5億元,下降14.5%。其中,進口額835.1億元,下降13.3%;出口額184.4億元,下降19.7%。

房地産業

2020年,東城區實現商品房銷售額27.2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其中,住宅銷售額14.7億元,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12.1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2.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5.4%。

金融業

截至2020年末,東城區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币存款餘額22469.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0.1%,占北京市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币存款餘額的比重為12.8%。其中,單位存款12909.0億元,個人存款3793.9億元,其他存款5766.4億元。全區中資金融機構實現人民币貸款餘額8524.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9.1%,占北京市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币貸款餘額的11.2%。其中短期貸款2794.3億元,中長期貸款5329.7億元。

交通運輸

東城區擁有全國重要鐵路樞紐北京站和全市重要的綜合換乘樞紐東直門交通樞紐;南部毗鄰亞洲最大的火車站——北京南站;已建成的地鐵1、2、5、6、7、8、13、14号線和首都機場線貫穿東城。

年末全區實有道路1050條,道路總裡程425公裡,道路總面積(不含步道)474萬平方米。其中,快速路9條,快速路裡程16公裡,快速路面積29萬平方米。年末全區實有步道長度652公裡,步道面積165萬平方米。

政治

中國共産黨東城區委員會

書記

孫新軍

副書記

湯欽飛、周金星

區委常委

種磊、王清旺、李妍(女)、章建偉、鄭曉博、趙海英(女)、陳獻森、于洪源

東城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主任

吳松元

副主任

于靜(女)、王中華、王兆康、許彙、高麗萍(女)、呂德成、張樹華(不駐會)

東城區人民政府

區長

周金星(代)

常務副區長

王清旺

副區長

李妍(女)、陳獻森、薛國強、劉俊彩(女)、楊锟、田靜(女)、趙海東、孫揚、蘇昊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東城區委員會

主席

宋鐵健

黨組副書記

鄭曉博、李鐵生

副主席

李鐵生、杜娟(女)、劉健(女)、姚衛海(不駐會)朱岩石(不駐會)、肖燚(不駐會)、柳學全(不駐會)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20年,東城區技術合同交易成交項目3552項,合同成交總金額481.1億元,其中,技術交易額426.9億元。全年專利申請量13058件,專利授權量8916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20年9月末,東城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63所,在校學生129420人。全區教育部門辦學校共計123所,其中,普通中學37所,在校學生38926人,招生14308人,畢業11567人;職業高中2所,在校學生669人,招生278人,畢業167人;小學47所,在校學生65508人,招生13234人,畢業9185人;特殊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196人;工讀學校1所,在校學生9人;幼兒園30所,在園幼兒11967人;成人教育單位4所,在校學生4289人。全區另有民辦、其他單位辦學校40所,其中,普通中學2所,在校學生225人,招生136人,畢業59人;職業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25人,招生0人,畢業19人;幼兒園36所,在園幼兒7615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20年末,東城區共有公共圖書館2個,建築面積1.648萬平方米,公共圖書館總藏書數159.6719萬冊(件),閱覽座席972個,全年外借人次59.7279萬人次,外借冊次55.6505萬冊次。年末全區共有群衆藝術館、文化館2個,建築面積1.3412萬平方米。年末全區共有文物保護單位164個,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37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9個;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8個。

體育事業

截至2020年末,東城區共有體育場館252個,其中,體育場9個,體育館10個,遊泳場館63個,健身房170個(不包括學校和駐區中央、北京市單位的體育場館)。體育設施3300件,全年舉辦體育活動63次,參加體育活動人次60萬人次。年末全區共有裁判2005人,其中,國際級裁判員28人、國家級裁判員81人、一級裁判員337人、二級裁判員865人、三級裁判員694人,教練員66人,輸送運動員獲獎牌總數57塊,其中,國内級比賽獎牌18塊,省市級比賽獎牌39塊。

醫療衛生

截至2020年末,東城區共有衛生機構5548個,其中,醫院61個,實有床位10049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638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0446人,注冊護士11058人。全年診療人次數1617.07萬人次,其中,門診人次數1538.82萬人次。平均期望壽命84.26歲。

社會保障

2020年,東城區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人數分别為154.07萬人、163.50萬人、116.12萬人、121.18萬人和114.62萬人。其中,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人數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40萬人、0.83萬人、0.33萬人、4.82萬人,分别比上年增長1.58%、0.51%、0.28%、4.14%;生育保險人數減少0.77萬人,下降0.67%。

勞動就業

截至2020年末,東城區實有城鎮登記失業人員5454人,登記失業率為2.16%,失業人員再就業8372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為57.40%。

社會福利

2020年,東城區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數為6315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為10017人,城市低保資金實際支出1.41億元。年末全區共有養老機構20家,床位1271張,收住742名老人。

環境保護

2020年,東城區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40微克,比上年下降9.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率分别為0、21.1%、20.3%;降塵量年平均值為每月每平方公裡4.7噸;建成區區域噪聲平均值為53.3分貝;工業廢水排放達标率、工業廢氣排放達标率、鍋爐煙氣排放達标率、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為100%。年末全區綠地覆蓋面積1482.06公頃,綠地面積1108.18公頃,其中,公園綠地640.29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35.41%,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93.99%。

安全生産

2020年,東城區共發生工商貿生産安全死亡事故4起,死亡4人;發生生産經營性道路交通死亡事故3起,死亡3人。與上年相比,各類生産安全事故亡人事故增加1起,增長16.7%;死亡人數增加1人,增長16.7%;未發生生産經營性火災亡人事故和鐵路交通亡人事故。

曆史文化

東城區是北京文物古迹最為集中的區域。轄區内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占北京市的37%;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0處,占全市的24%;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7處。著名的新北京十六景中的“天安麗日”、“紫禁夕晖”,古老而又神秘的秘宗禅林雍和宮、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學府國子監,“左祖右社”的太廟、社稷壇、探索天空奧秘的北京古觀象台、鳴金擂鼓報時台的鐘鼓樓、正氣浩存的文天祥祠、北大紅樓等早已名揚海内外,此外還有毛澤東、茅盾、老舍、宋慶齡等一批名人故居。此外還有北京居民四合院。

文物保護

轄區内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占全市的37%;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0處,占全市的24%;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7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項,占全市98項的26.5%。其中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群為1項,含12家單位。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59項,占全市224項的26.3%。

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42項,占全市567項的7%。

其中石碑占8項,3項運至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保存,1項運至北京鐘鼓樓文管所保存,4項仍在原址保存。麻線胡同3号舊宅院1項經政府報批,于2007年遷建至東四五條55号。

文化街區

東城區的曆史街區有18.5片,面積達10.35平方千米,這就占到了全區總面積的1/4,是全市曆史文化街區最多的地區。除了擁有故宮、天壇、大運河三處世界文化遺産,國家、市、區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164處,其中國家級35處,市級71處,區級58處,另有普查登記項目193處。各種挂牌保護院落413處。北京的中軸線,7.8千米都在東城區的轄區之内。

風景名勝

北京市曆史文化保護區共33片,東城區共有18.5片。

景山前街

位于故宮紫禁城筒子河與皇家園林景山之間,全長740米。明清時,景山與故宮之間建有北上門、北上東門、北上西門。民國二十年(1931年)各門拆除辟路,劃分三段:中為景山前街,東為景山東前街,西為三座門大街,1965年統一定名為景山前街。

景山後街

位于景山公園北側,東起景山東街,西至景山西街,中與地安門内大街相連,全長482米。元代為大都禦苑;明清為皇城。臨街南側古建築是清乾隆年間所建壽皇殿,為清代皇家供奉先祖神像之所。街北東、西兩側建國後建設的辦公樓,屋頂采用中國傳統建築坡屋頂形式,立面為傳統建築形式的裝飾,與南側景山相互呼應、襯托,形成對景,是保持古都曆史風貌的範例。

景山東街

位于景山公園東側,全長546米。街旁明代曾設有司禮監、都知監、印绫監等衙署。因西鄰景山,清末稱景山東大街,1956年定現名。街兩側綠樹成蔭。街東有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辦的中國第一所大學——京師大學堂。吉安所左巷8号是毛澤東民國七年(1918年)在北京時住過的地方。

五四大街

東起東四西大街,西至景山前街,全長740米。1965年曾定名漢花園大街,後改五四大街。街北側為北京大學“紅樓”。民國八年(1919年)5月4日的遊行隊伍,即從“紅樓”北邊的廣場集合出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被命名為“民主廣場”。陳獨秀、李大钊、魯迅、蔡元培、胡适等革命先輩和文化巨匠曾在此任教。共産黨北京小組誕生于此。“紅樓”内現保存李大钊工作室。“紅樓”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街東段北側的中國美術館是20世紀50年代著名的大型文化設施。“紅樓”為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北京地壇

北京市巿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是明朝、清朝皇帝祭祀皇地祇的場所,是我國規模最大、唯一幸存的帝王祭地之壇。明清兩朝共有14位皇帝連續381年在此祭地,直到1912年清皇朝被推翻而告終。1925年地壇被辟作京兆公園向巿民開放。1926年後,園内屢駐軍隊,逐漸荒廢,1938年侵華日軍修建西郊飛機場,将征地内居民遷移到地壇居住,地壇遂停止開放。解放後,地壇重新被建設成公園,對外開放。

南池子、東華門

位于北京皇城内,故宮東南側,北起東華門大街,南至長安街,西臨筒子河、勞動人民文化宮、東接東黃城根南街,總用地面積34.5公頃,主要胡同17條,院落290多處、4600多間;總建築面積約17.18萬平方米。

北池子

緊鄰紫禁城東側,規劃範圍東以東黃城根南街為界,西以筒子河為界,北至五四大街,南鄰東華門大街,東與東黃城根北街相連。總用地面積39.22公頃,主要胡同18條,院落330多處,4600多間,總建築面積18.14萬平方米。就北京舊城整體而言,其低矮、平緩、勻質的建築格局也是風貌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

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評為北京市一級公園。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東側,原為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廟。1924年,太廟改為和平公園,向公衆開放。1931年由故宮博物院接管作為分院。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1月6日政務院決定将太廟撥給北京市作為勞動人民的文化活動場所。1950年4月10日,故宮博物院将太廟正式移交給北京市總工會,辟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宮名,于1950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成為首都勞動人民的“學校和樂園”。

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嘉靖、萬曆和清順治、乾隆年間曾多次修繕。總面積19.7萬平方米,有三道紅牆環繞,院内四周有古柏700多株。從琉璃門進入,前有七座漢白玉石橋,稱為玉帶橋。橋南兩側為神廚和神庫,橋北東西各有六角琉璃井亭一座。戟門内的三重大殿是中心建築,黃琉璃瓦庑殿頂,巍峨雄偉,莊嚴肅穆。前殿稱享殿,是舊時舉行祭祖大典的場所,矗立于三層漢白玉須彌座上。中殿稱“寝殿”,是平時安放帝、後牌位的地方。後殿稱“祧廟”,是供奉皇帝遠祖牌位的地方。

雍和宮-國子監

位于舊城東北部,西至安定門内大街、北至北二環、東至東直門北小街西側的育樹胡同、炮局頭條、後永康北條、東城煤炭一廠和華僑飯店用地東邊界、南至北新橋三條、方家胡同。總占地面積約74公頃,總建築面積約34萬平方米,院落1200多處、16000多間。其中國子監片總用地36.03公頃,主要胡同13條,建築面積約16萬平方米。雍和宮片38.31公頃,主要胡同14條,建築面積約18萬平方米。(兩片均不計雍和宮大街現狀道路用地)。該地區是北京舊城内重要寺廟建築和重要文物集中的街區,包括國子監、孔廟、國子監街、雍和宮、柏林寺等。

古觀象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北京市中心長安街東端,建國門立交橋西南側。古觀象台曾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天文台,辛亥革命滿清王朝被推翻後,改稱為中央觀象台,成為民國初年的國家天文台,1929年停止觀測,更名為國立天文陳列館,成為中國第一座天文博物館。1955年古觀象台劃歸北京天文館管理使用,1956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1979年,國家撥款100餘萬元對台體和西側院落進行了徹底整修,盡量恢複原貌,使台上台下渾然一體、古色古香,莊重而又幽雅。1983年4月1日重新開放,屬自然科學類博物館。

北京古觀象台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始建于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稱作“觀星台”,清代接收了明觀星台的建築和儀器,改稱“觀象台”,至今在台體南側的門洞上方還留有石刻“觀象台”三個大字,北京古觀象台持續天文觀測近500年,是世界上在同一地方觀測時間最長的天文台。北京古觀象台曆史悠久,建築、院落完整,儀器配套齊全,是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在國内外享有巨大聲譽。如此完整配套的巨型天文銅制古儀在世界上已是獨一無二的了,它不僅是中西古典天文儀器的曆史遺存,也是中國古代冶金鑄造、機械工藝的重要遺存。主要遊覽項目有清代天文儀器、中國古代天文學展覽、院落中陳列的元、明時代的天文儀器複制品。

東交民巷

位于天安門東側,東接崇文門内大街,南臨前門東大街,西至天安門廣場東側,北面東長安街。總用地面積62.84公頃,主要胡同7條,院落64個,1500多間;總建築面積75.78萬平方米。該地區建築多為西式風格,現以機關辦公為主,兼有辦公與居住的混合使用形态,在整體上保持了曆史文化街區原有的異域風貌特色。

東四三-八條

位于朝陽門内大街以北、東四十條以南、東四北大街以東、朝陽門北小街以西。包括整個頭條至九條廣大地區。總用地面積65.70公頃,主要胡同21條,院落1200多處,1800多間;總建築面積45.25萬平方米。該地區是典型傳統的四合院落為主的居住性成片街區,從“一進院”到“四進院”都有留存,風貌與質量相當完好能夠展示傳統四合院。

南鑼鼓巷

位于北京北中軸東側,四至為地安門外大街、平安大街、地安門東大街、鼓樓東大街。總用地面積83.80公頃,主要胡同24條,院落1200多處、21000多間;總建築面積39.54萬平方米。該地區是北京最老的街區之一,與元大都同期建成,現仍保持了傳統的胡同結構和大量的傳統四合院,是北京舊城保存最完整、四合院最集中的地區。

北鑼鼓巷

南至鼓樓東大街,北至車辇店、淨土胡同,西至什刹海保護區東界,東至安定門内大街。總面積約45.27公頃,主要胡同12條,院落790多處、11000多間;總建築面積32.27萬平方米。該地區與什刹海、南鑼鼓巷、國子監等三個曆史文化保護區相鄰,是皇城的重要背景,也是保護舊城整體風貌和沿中軸線對稱格局不可缺少的地段。

張自忠路北

南至張自忠路,北至香餌胡同,東至東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總面積約為42.11公頃,主要胡同14條,院落580多處、9700多間;總建築面積25.42萬平方米。該街區集中了和敬公主府、段祺瑞執政府舊址、孫中山逝世紀念地、歐陽予倩故居等多家文物保護單位。

張自忠路南

南至錢糧胡同,北至張自忠路,東至東四北大街,西至美術館後街。總用地面積約為62.81公頃,主要胡同18條,院落940多處、15000多間;總建築面積62.54萬平方米。該區域處于皇城與東四三條至八條保護區之間,現有胡同格局完整,有馬輝堂花園等文物保護單位。

新太倉

南至東四十條,北至東直門内大街,東至東直門内南小街,西至東四北大街。總用地面積約為56.88公頃,胡同23條。院落1300多處、18000多間。該區域現有胡同格局完整,有梁啟超舊居、當鋪遺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四南

南至幹面胡同,北至前炒面胡同,東至朝内南小街,西至東四南大街。總面積約為34.32公頃,院落650多處、9600多間;主要胡同14條。該區域是以典型傳統的四合院落為主的居住性成片街區,風貌與質量相當完好是展示傳統四合院的極佳場所。現有禮士胡同129号院;内務部街11号院;史家胡同51、53、55号四合院等文物保護單位。

榮譽稱号

2016年,東城區重新确認國家衛生區。

2017年,東城區複查确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号。

2018年,年度北京市健康城市建設排名第一位。

2019年,被列為國家知識産權試點城市。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為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标縣(區)

2019年8月13日,入選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2020年1月9日,入選“2018年度健康城市建設示範市”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确認國家衛生城市(區)名單。

2020年10月20日,入選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名單。

2020年12月25日,入選“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名單。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2021年5月27日,被國家體育總局确定為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

2021年8月,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公示名單。

2021年9月2日,入選全國首批30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

2021年9月,入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