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縣

會澤縣

雲南省曲靖市轄縣
會澤縣,隸屬于雲南省曲靖市,位于雲南省東北部、金沙江東岸、曲靖市西北部,地處東經103°03′~103°55′、北緯25°48′~27°04′之間。東鄰宣威市、貴州省畢節市威甯縣,南與沾益區、昆明市尋甸回族彜族自治縣毗鄰,西接昆明市東川區、昭通市巧家縣,北與魯甸縣接壤。會澤縣境東西最大橫距84公裡,南北最大縱距138公裡。會澤縣行政面積5884平方千米。縣城鐘屏鎮,海拔2120米,距曲靖市區245公裡,距省會昆明210公裡。2019年,會澤縣轄區戶籍人口1067839人。2006年,會澤八大會館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會澤被《國家人文地理》推薦為中國108個絕美地标之一;2013年5月22日,國務院批複同意會澤縣列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1]。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号。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2]2019年,會澤縣完成生産總值247.8億元、增10.1%。2020年11月,會澤縣被批準退出貧困縣;2021年8月,入選雲南省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3]
    中文名:會澤縣 外文名:Huize County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530326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雲南省曲靖市 地理位置:曲靖市西北部 面積:5884 下轄地區:5個街道、7個鎮、13個鄉 政府駐地:古城街道 電話區号:0874 郵政區碼:6542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會澤古城,會澤大海草山等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雲D 地區生産總值: 地區生産總值:247.8 億元(2019年) 建立時間:公元前135年 人 口:1067839人(2019年轄區戶籍人口)

曆史沿革

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縣,屬犍為郡。隋朝屬恭州地。

唐初,設唐興縣。

南诏,置東川郡。

大理國,設東川大都督。

元代,為東川路。

明朝時,為東川府。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隸雲南省,開置會澤縣駐巧家,翌年遷到鐘屏。

民國二年(1913年),裁東川府,改名東川縣;

民國十六年(1927年),又複會澤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曲靖專署。

新中國後,改屬昭通專署。

1958年10月,撤會澤縣并東川市。

1964年12月,恢複會澤縣,改隸曲靖地區。

2021年8月,入選雲南省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行政區劃

會澤縣轄5個街道、7個鎮、13個鄉。分别為:金鐘街道、古城街道、寶雲街道、鐘屏街道、以禮街道5個街道辦事處(随着經濟發展和常住人口增加,原縣城金鐘鎮劃分為5個街道);娜姑鎮、者海鎮、礦山鎮、樂業鎮、迤車鎮、大井鎮、待補鎮7個鎮;大海鄉、老廠鄉、五星鄉、大橋鄉、紙廠鄉、馬路鄉、火紅鄉、新街鄉、雨碌鄉、魯納鄉、上村鄉、駕車鄉、田壩鄉13個鄉。360個村民委員會,18個社區。政府駐古城街道。

人口民族

人口

2008年底,會澤縣總人口95萬人,在雲南省129個縣(市、區)中,是第三人口大縣。人口分布極不均勻,槽壩地區人口稠密,高寒山區人口稀疏。農業人口87萬人,占總人口的92%。2018年末,會澤縣總人口106萬人。

2019年,會澤縣轄區戶籍人口1067839人。

民族

會澤是一個多民族縣,有漢、回、彜、壯、苗、白、納西、傈僳、滿、布朗、藏、瑤、拉祜、佤、傣、哈尼、蒙古、阿昌、普米、獨龍、仡佬、侗、布依、水、東鄉等26個民族。世居民族有漢、回、彜、壯、苗5個民族。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5.49%左右,在少數民族中,以回、彜、壯、苗、白族居多。全縣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回族。各鄉(鎮)均有少數民族居住,形成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各民族和睦相處。回族聚居比較集中的新街鄉,是全縣的少數民族鄉。擁有人口104萬人,在雲南省129個縣(市、區)中,是第三人口大縣。人口分布極不均勻,槽壩地區人口稠密,高寒山區人口稀疏。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會澤縣境東西最大橫距84公裡,南北最大縱距138公裡。2019年,會澤縣行政面積5884平方千米。縣政府駐地古城街道,海拔2100米,縣城距曲靖市區155公裡,距省會昆明市區195公裡。

地形

會澤地處滇東北高原,烏蒙山主峰地段。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山川相間排列,山區、河谷條塊分布。會澤縣地勢西高東低,南起北伏,由西向東呈階梯狀遞減。會澤縣最高峰大海梁子牯牛寨,海拔4017米,為曲靖市最高峰。最低處為小江與金沙江交彙處,海拔695米,為曲靖市最低點。

地貌

會澤的地貌景觀主要有三種類型:以山地地貌為主,次為盆地地貌,部分為冰川地貌。山地地貌,面積5600餘平方千米。

地質

會澤縣由于地質地貌和森林覆蓋率低等原因,土壤沖刷流失嚴重。棕壤、紅壤、紫色土土類面積5114平方千米,占會澤縣土壤面積的91%;會澤縣耕地796平方千米,旱地占86%左右,而棕壤、紅壤、紫色土占一半。

氣候特征

會澤屬典型的溫帶高原季風氣候,四季不明,夏無酷暑,冬季冷寒,幹濕分明。會澤立體氣候特點突出,從南亞熱帶至寒溫帶氣候均有分布。小江、牛欄江流域及大海梁子等地呈垂直分布,常常是:山腳赤日炎炎,酷暑難耐;山頂雲霧缭繞,寒氣襲人。大海鄉五月飄雪、七月飛霜的氣候屢見不鮮。會澤氣候特征的真實寫照是:“一山分四季,隔裡不同天”。

會澤平均海拔2200米以上,高原空氣稀薄,輻射波短,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晴日225天,年日照2100小時,年平均氣溫12.7℃。春季升溫快,秋季降溫快。

自然災害以幹旱、倒春寒和八月低溫為主,晚霜凍、洪澇、三秋連雨、冰雹、大風等局部發生。此外,地震、泥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會澤植被類型垂直分布十分明顯,分為三個類型:

亞高山灌叢、草甸:分布于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草本植物200餘種,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為主,有絨毛草、羊茅草、翻白葉等。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還生長着一些莎草科的喜濕植物和箭竹。

雲南松、華山松針葉林類和樟樹、旱冬瓜等闊葉林類混交:分布于海拔1700~3000米地區,主要森林區。主要樹種有雲南松、華山松、杉松、紅杉、沖天柏、黃栎、白栎、木姜子、樟樹、旱冬瓜、滇山柏及野櫻桃等。灌木林以馬桑、刺栎、野山茶、杜鵑、箭竹及薔薇科刺藤為主。草叢以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禾本科草本為主。

亞熱帶稀樹草原旱生植被:分布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牛欄江、小江、以禮河沿岸幹熱河谷區,形成稀灌草原景觀,代表性樹種有攀枝花、羊蹄甲、太陽花和蕃木瓜。

草本主要為禾本科蒿草,如斑芒、扭豆茅、棕葉蘆等。經濟林木有柑橘、黃果、油桐、石榴等。

水資源

境内河流均屬金沙江水系,金沙江因上遊盛産金沙而得名,古代又稱麗水。小江、牛欄江、以禮河及其41條支流縱貫會澤縣,其它河流74條。

境内河流水源主要靠降水補給,蓄水量随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會澤縣年均降雨總量54億立方米,減去地面徑流等,水資源總量為24億立方米。會澤縣大小河流入境水量14億立方米,出境水量38億立方米。縣内主要河道水能理論蘊藏量為165萬千瓦,可開發97萬千瓦。已開發的水資源年發電量42億千瓦時,尚有50%以上待開發。地熱資源較為豐富,在金鐘、娜姑、者海、紙廠等地已發現6處溫泉。

礦藏資源

會澤已探明的礦産資源理論儲量為:磷礦20億噸,鉛鋅礦152萬噸,銅礦8765噸,大理石1億立方米,石膏80萬噸。此外,重晶石、鋁土礦、钴土礦、耐火泥等均有一定儲量。

經濟

綜述

2013年,全縣生産總值達146.7億元,增1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5.3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78.3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33.1億元。投資消費持續增長。完成固定資産投資85億元,增2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億元,增18%。農村經濟加快發展。實現農林牧漁總産值59.8億元,增8%。糧食總産達48萬噸,實現“十一連增”。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穩定在27萬人次,務工收入達25億元。工業經濟逆勢前行。完成工業總産值136.6億元,增1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104.6億元,增13.5%。财稅金融平穩運行。實現财政總收入39.66億元,增12.4%;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收入9.4億元,增17.5%;地方公共财政預算支出38.1億元,增7.1%。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8.3億元,增21.1%;各項貸款餘額51.5億元,增14.8%。人均收入穩步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704元,增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048元,增13%。

2014年,會澤縣縣内生産總值154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8%。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6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82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3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337元,同比2013年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650元,同比2013年增長11%。

2013年至2016年,全縣生産總值由131億元增至169.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8.4%;财政總收入由35.2億元增至39.6億元,年均增4.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8億元增至11.1億元,年均增8.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由35.6億元增至52.1億元,年均增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2.9億元增至39.1億元,年均增14.3%;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878元增至26723元,年均增10.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147元增至8603元,年均增13.7%。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28.5億元,争取到位上級轉移支付資金164.1億元。三次産業比調整為22.9:42:35.1,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高原特色農業向規模化、商品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建成畜牧、核桃、馬鈴薯、蔬菜等一批特色種養基地,農業總産值由57.4億元增至78.1億元,年均增8%;新型工業化邁出新步伐,建成大海梁子、頭道坪風電、龍洞水電、禾農、鲟魚魚子醬加工等一批産業項目,工業總産值由106.6億元增至123.3億元,年均增3.7%;文化旅遊産業穩步發展,會澤古城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大海草山創建為4A級景區,累計接待遊客560.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1.7億元。

2018年,會澤縣完成生産總值190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1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3.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3億元,“1+4”經濟指标及綜合考核全市排名第二,三次産業比為22.7:38.9:38.4。

2019年,會澤縣完成生産總值247.8億元、增10.1%,規上工業增加值65億元、增6.2%,規模以上固定資産投資135.2億元、增2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1億元、增7.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7.9億元、增4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2億元、增12.6%。。

第一産業

2014年,會澤縣完成農林牧漁總産值70.17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8%8.74%;糧食總産達48.39萬噸,同比2013年增長8%2.03%。

會澤縣2014年建成特色産業基地144萬畝。馬鈴薯“一戶一分地”良種擴繁和土著魚良種研發被列為省部級現代農業示範點。瑪咖、鲟魚谷莊園被列為市級現代農業莊園重點扶持。完成13家土地流轉經營權證頒證及評估工作。收購烤煙12.77萬擔,實現産值2.08億元,生豬存欄147.81萬頭、出欄236.07萬頭,牛存欄56.51萬頭、出欄26.23萬頭,羊存欄66.54萬隻、出欄63.23萬隻,實現肉類總産量30.14萬噸,産值39.47億元。

第二産業

2014年,會澤縣完成工業總産值130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8%10.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117.1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8%10.2%。收儲土地1104畝,入園企業增至27戶,實現産值53.37億元。馳宏公司會澤冶煉廠,大海梁子風電場,龍洞電站投入試運行。實施“個轉企”、“小上規”企業培育工程,新增企業529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0.96億元。

第三産業

2014年,會澤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33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8%22.87%;各項貸款餘額63.62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8%23.42%。

2014年,會澤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8%13%。

2014年,會澤縣累計接待遊客131.3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1.35億元。

交通

2008年全縣公路通車裡程5813公裡,其中國道363公裡,省道203公裡,省管縣道93公裡,農村公路5154公裡。全年貨運量為827萬噸;貨運周轉量74692萬噸公裡;客運量332萬人;客運周轉量26522萬人公裡。

2014年,會澤縣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8.3億元,公路總裡程增至6300公裡。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2014年,會澤縣外出務工人員27萬人次,務工收入30億元,五項保險參保人數達69.22萬人,發放養老金2.31億元、城市低保補助金2376.88萬元、農村低保補助金1.46億元,兌現良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1.14億元。提供就業崗位4092個,新增城鎮就業2673人,就業困難人員補助746萬元。建設公共租賃住房1242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908戶172萬元。會澤被列為全國“雨露計劃”實施方式改革試點縣,争取專項扶貧資金2.25億元,解決了6萬人的貧困問題。

教育

2014年,會澤縣學前三年入園率70.89%,小學入學率99.9%,初中入學率99.61%,本科上線率84.83%,重點大學上線1318人。新建校舍6.5萬平方米,排除危房2.2萬平方米。

2020年5月19日,會澤縣入選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醫療衛生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鄉村振興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鄉村振興局确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曆史文化

名優特産

會澤特産主要有:鹽水石榴、會澤裘皮、黃果、辣椒幹、迤車挂面、稀豆粉、會澤炒面、洋芋粑粑、華泥沙鍋、土煙、東川醬油、者海醋、七彩土豆、魚子、酸辣椒、麻辣洋芋等。會澤的風味食品很多,有會澤稀豆粉、大海草山黃焖羊、羊八碗等。

旅遊景點

綜述

會澤風光旖旎、景色别緻,民間自古将這些景緻概括為“會澤十景”:“翠屏春曉:會澤古城東南一裡,翠屏山層蠻疊嶂,林木蔥郁,冬春積雪,四時蒼翠,每年縣城的第一縷春意從這裡開始;飲虹雲陣:在城西三裡,飲虹嶺山下有龍泉,潭水流入義通河,潭中水氣在太陽的折射下,形成了夢幻之景,宛如一道彩虹降臨人間;蔓海秋成:在義通河以下,蔓海已成桑田,每年秋天稻子成熟時,金鐘壩子呈現一片豐收景象,麥浪層層,薄霧淡淡,變幻無常;青龍殘雪:古城北十裡,奇石林立,土石相半,宛如龍鱗,酷似青龍;金鐘夕照:古城西南一裡,翠屏山西麓,樓閣隐見,夕陽西沉,樹木、廟宇形成金鐘夕陽之景。除此之外,還有龍潭夜月、石鼓樵歌、龍募桃花、水城漁笛、溫泉柳浪景色。”

會澤古城

會澤曆史悠久,秦漢時為古夜郎地,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1995年被雲南省政府列為曆史文化名城。2013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十省不同風格的會館建築,多種民族的宗教信仰及偶像崇拜,融各省之長又結合當地實際建蓋的民居民宅,不同的民風民俗及民族風情在會澤這片土地上落腳、傳承和發揚。會澤縣城仍遺留有會館、寺廟100餘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銅商文化和會館文化。

會澤大海草山

大海草山以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狀況,構成了原始、自然的亞高山草甸風貌。既有内蒙古大草原的神韻,又具有西藏高原的氣勢,樸實、原始、自然,被譽為“中國的新西蘭,滇東北的小西藏”。

大海草山旅遊景區位于大海鄉東南部,距縣城42千米,海拔3500~4017米,面積20萬畝。

會澤大地縫

大地縫旅遊景區位于縣城東南60千米的雨碌鄉。入口處稱“生命之門”。洞内頂部呈弧形,有上億年岩漿形成的道道褶皺,當地人稱“天花闆”,長約20餘米。過了天花闆,但見青天一線,在綿延曲折的10餘千米地縫中,兩山最窄處僅1.6米,最寬處不過20餘米。

以禮河風景區

以禮河,原名“以尼河”,出自彜語。“以”為水,“尼”為柳,即河邊插柳的意思,故又稱“柳樹河”。以禮河風景區1996年被列為雲南省風景名勝區。

以禮河發源于待補鎮的野馬川,沿途彙集鹧雞河、咩則河和待補河。以禮河流經大海、待補、金鐘、娜姑、老廠等鄉(鎮)後,彙入金沙江,是長江上遊的一條支流。全長122千米,流域面積2558平方千米。

毛家村土壩

毛家村土壩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土壩。1958年國家投資4.2億元開工建設,十萬大軍曆時十年建成。壩型為粘土心牆式多種土寬壩,壩高80米,壩底寬491米,頂寬8米。集雨面積868平方千米,總庫容5億立方米。水庫供中國華電雲南發電有限公司以禮河發電廠發電用水,設計年滿負荷發電量16億千瓦時,年平均發電量12億千瓦時,庫區灌溉面積13萬畝。

水城擴紅文化生态園

水城擴紅文化生态園位于金鐘鎮水城村,會澤十景之一的“水城漁笛”景緻及水城漢代古墓群所在地。“水城”之名,因當時該城四面環水,故稱“水城”。“烏蒙磅礴”群雕矗立在水城擴紅文化生态園半山腰,為紀念1935年紅九軍團在此擴編新軍修建。

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滇東北烏蒙山區中部,距縣城54km,在東經103度15分~22分,北緯26度38分~45分之間,海拔2490~2900m,年平均氣溫9.8攝氏度,有大橋、楊梅山、李家灣、磨盤卡和地得卡5個村委會。會澤至巧家的公路從躍進水庫水庫右側經過。水庫水域面積793hm2,庫容達5x106立方米,周圍有華山松、雲南松。這個高原湖泊的形成,改變了當地的氣候環境、資源環境,每年冬末春初,黑頸鶴、灰鶴、斑頭雁、黃鴨等數千隻涉禽和水禽飛到這裡越冬。

著名人物

楊幹貞

楊幹貞(?-937),男,白族先民,雲南東川郡楊家大山人,今雲南省會澤縣者海鎮楊家大山人,大義甯國皇帝。公元929-937年在位。大長和國國主鄭隆亶時為東川節度使。五代後唐天成三年(928),楊幹貞殺鄭隆亶,滅大長和國,擁清平官趙善政為主,建大天興國。四年(929),廢趙善政稱帝,改國号大義甯,建元興聖。後晉天福二年(937),原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起兵反抗,楊幹貞出走,子孫隐居雲南劍川。楊幹貞谥肅恭皇帝,大義甯國亡。

唐繼堯

唐繼堯(1883~1927),又名榮昌,字蓂赓,别号東大陸主人,會澤金鐘人。參與策動“重九起義”,領導“護國運動”,創辦東陸大學(今雲南大學前身),為雲南的經濟、教育、交通、航空等事業作出過重大貢獻。

黃毓英

黃毓英(1885~1912),字子和,會澤金鐘人。1903年,自費東渡日本留學,接受軍事訓練。1905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1908年,參加雲南河口起義、重九起義。1912年5月7日,黃毓英奉命回滇,行經思南府屬地,遇害身亡。

鄧泰中

鄧泰中(1886~1928),字和卿,會澤金鐘人。1908年就讀于日本東斌學校,在東京加入同盟會。歸國後入雲南陸軍講武堂二期深造,曆任滇軍排長、營長、團長、旅長、雲南警衛軍司令官、靖國聯軍第一縱隊指揮官、四川宣慰使,1928年,國民政府特授鄧泰中為陸軍上将,派往江西,在南京浦口,被日本輪船撞沉,落入江中遇難。

劉堯民

劉堯民(1898~1968),名治雍,字伯厚,翻譯外文著作時署名林不肯。會澤金鐘人,中共黨員。曾任雲南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九三學社昆明分社副主任兼秘書長,雲南省政協常委。

施莉俠

施莉俠(1911~1993),原名琴仙,又名詠霞,娜姑鎮樂裡村人。曾任雲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雲南省政協文史資料參議員和雲南省詩詞學會顧問。1926年秋,施莉俠東渡日本,考入東京高等女子學校。1927年,考入東京女子醫學專科學校。1928年,棄醫學文,考入東京文化學院文學系。1931年,由日本赴法國,入巴黎大學文科博士班深造,獲博士學位,繼又攻讀世界現代史,獲太平洋博士學位。

城市榮譽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為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标縣(區)。

2019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縣榜”。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1年1月4日,入選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第六批)名單。

2021年5月10日,入選雲南省第一批學校體育綜合改革試點縣名單。

上一篇:雲南文山

下一篇:永善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