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水瓶

暖水瓶

日常生活用品
暖水壺是日常用品,外面有竹篾、鐵皮、塑料等做成的殼,内裝瓶膽。瓶膽由雙層玻璃制成,夾層中的兩面鍍上銀、鋁、銅等金屬,中間抽成真空,瓶口有塞子,可以在較長時間内保持瓶内的溫度。盛熱水的通常叫暖水瓶;盛冷食的通常叫冰瓶。[1]功能是保持瓶内熱水的溫度,斷絕瓶内與瓶外的熱交換,使瓶内的“熱”出不去,瓶外的“冷”進不來。
  • 中文名:暖水瓶
  • 外文名:
  • 别名:
  • 用途:
  • 分類:
  • 拼音:nuǎn shuǐ píng
  • 類别:日常用品

基本簡介

據考證,中國最早的暖水瓶出現于北宋後期。這種暖水瓶也稱“暖水釜”和“熱水壺”。在宋代的餐飲業中,商販們冬夜“提瓶賣茶”已成為一種獨立的行當,他們所用的“瓶”就是保溫的暖水瓶。如蔡襄在《茶錄》中說:“凡欲點茶,先須?令熱,冷則茶不浮”。宋時暖水瓶的構造是用玻璃為膽,水銀為裹,其基本樣式為:寬口、長頸、長腹、瓶口安有開啟的瓶蓋,還有把手,與現代的沒有太大差距。據說,皇帝還将這種暖水器皿賜給出嫁的公主,由此可見,使用暖水瓶已成為當時社會的時尚。

曆史

中國的暖水瓶究竟始于何時?通過對宋代文獻史料的研究認為:暖水瓶在北宋的後期就已經開始制作并使用了。其證據是: 張虞卿者,文定公齊賢裔孫,居西京伊陽縣小水鎮。得古瓶于土中,色甚黑,頗愛之,置書室養花。方冬極寒,一夕忘去水,防為凍裂。明日視之,凡他物有水者皆凍,獨此瓶不然。異之,試以湯,終日不冷。張或與客出郊,置瓶于箧,傾水瀹茗,皆如新沸者,自是始知秘。惜後為醉仆觸碎。視其中,與常陶器等,但夾底厚幾二寸,有鬼執火似燎,刻畫甚精,無人能識其為何時物也。

這條史料使我們得知暖水瓶已經在北宋開始使用并引起人們的新奇感與神秘感。另一條史料則清楚地描述了在玻璃膽瓶上塗附水銀的制作技術過程:

徽宗嘗以紫流離膽瓶十,付小珰,使命匠範金托其裡。珰持示範匠,皆束手曰:“置金于中,當用鐵篦熨烙之,乃妥帖,而是器頸窄不能容,又脆薄不堪手觸,必治之,且破碎,甯獲罪,不敢為也。”珰知不可強,漫貯箧中。他日,行廛間,見錫工扣陶器精甚,試以一授之曰:“為我托裡。”工不複拟議,但約明旦來取。至則已畢。珰曰:“吾觀汝伎能,絕出禁苑諸人右,顧屈居此,得非以貧累乎?”因以實谂之。答曰:“易事耳。”珰即與俱入,而奏其事。上亦欲親閱視,為之幸後苑,悉呼衆金工列庭下,一一詢之,皆如昨說。錫工者獨前,取金鍛治,薄如紙,舉而裹瓶外。衆咄曰:“若然,誰不能?固知汝俗工,何足辦此。”其人笑不應,俄剝所裹者押于銀箸上,插瓶中,稍稍實以汞,掩瓶口,左右洞之。良久,金附着滿中,了無罅隙,徐以爪甲勻其上而已。衆始愕眙相視。其人奏言:“琉璃為器,豈複容堅物觸,獨水銀柔而重,徐入而不傷,雖其性必蝕金,然非目所睹處,無害也。”上大喜,厚赉賜,遣之。

這兩條史料均出自《夷堅志》,是目前所能找到的中國古代暖水瓶的最早的記錄。第一條史料是說張齊賢孫子輩分的張虞卿已使用了暖水瓶。張齊賢,是宋真宗時兵部尚書,卒于1014年。他的裔孫張虞卿當生活在北宋中後期,或确切地說主要生活在宋徽宗時期。

分類和用途

保溫瓶可分三大類:①細口型。通常又稱熱水瓶。口部直徑小,保溫性能好,主要用于盛裝沸熱水、煎熱中藥汁、熱飲料和冷飲料等。②大口型。通常又稱冰瓶。口部直徑大,物品取放方便,主要盛裝冰塊、冰糕、帶容器冷飲料、冰鎮藥劑、液态氣體、防發酵物質等,亦可盛放熱食、帶容器熱飲料等。③杯型。通常又稱保溫杯。口部直徑大,小容量,主要用作短時間内能減少環境溫度對内裝物影響的飲食具。

組成部分

内膽

由内外兩個玻璃瓶組合而成。兩者在瓶口處連接成一體,兩瓶壁間隙抽成真空以削弱熱對流,玻璃瓶壁表面鍍光亮銀膜反射紅外熱輻射線。瓶内高溫時,内容物的熱能不向外輻射;瓶内低溫時,瓶外熱能不向瓶内輻射,保溫瓶有效地控制了傳導、熱對流和輻射3種傳熱的途徑。

保溫瓶保溫的薄弱處是瓶口。在玻璃内外瓶瓶口連接處有熱量傳導,瓶口通常靠軟木塞或塑膠塞阻擋熱散失。因而保溫瓶容量越大、瓶口越小,則保溫效能越高。瓶壁夾層高度真空的長久保持極為重要。如果夾層中漸漸充氣或損壞封沒的抽氣小尾,破壞夾層真空狀态,保溫瓶膽即喪失保溫效能。

保溫瓶膽除采取玻璃材質制成外,還有采用不鏽鋼或無毒無臭的塑料做成的。金屬瓶膽堅固耐用,不易損壞,但導熱率遠大于玻璃,制成的瓶膽保溫效能稍差。用塑料制成的單層或雙層壁容器,填充泡沫塑料隔熱,輕巧方便,不易破碎,但其保溫效能比真空瓶膽差。

外殼

具有一定的強度,以保護内膽和增加裝飾效果。外殼的材質有鍍錫薄鋼闆、黃銅、合金鋁、不鏽鋼和塑料等,中國還有黑鐵皮、竹篾、竹筒、木、搪瓷等。為使用便利和美觀,外殼可作多種造型變化和作多種裝飾。裝飾方法包括印色、噴漆、噴花、電鍍、噴塑、抛光、刻花、染色等。

附加部件

按出水方式配備不同的部件。普通型保溫瓶适應手持殼柄、傾瓶倒水,需配備瓶塞,如軟木塞、軟橡膠膨脹塞、腔内滾球控水塑料塞、螺紋出水槽旋動塑料塞等。通過虹吸出水的保溫瓶需在瓶膽内配備虹吸管和閥裝置。氣壓出水的保溫瓶稱氣壓式保溫瓶,有兩種結構。常用的是在殼蓋部位裝小型氣鼓,用手或通過機構揿按,使液面受氣壓,通過導管出水;另一種是可在殼體裝上小型電磁振動泵,使液面受氣壓,通過導管出水。盛裝食物的大口保溫瓶為适應使用需求,還有加裝無毒塑料内襯和配置造型吻合的小套盛器等部件。保溫瓶為易碎産品,請大家小心使用。

制造工藝

保溫瓶的核心部件是瓶膽。制造瓶膽需經以下4個步驟:①瓶坯制備。保溫瓶用的玻璃材質屬常用的鈉鈣矽酸鹽玻璃。取均勻無雜質的高溫玻璃液,在金屬模具中分别吹成壁厚為1~2mm的玻璃内瓶坯和外瓶坯(見玻璃制造)。②制膽坯。内瓶置于外瓶之中,瓶口連封成一體,并在外瓶底設置供鍍銀

、抽氣操作的導管,這種玻璃構造體稱為瓶膽坯。制玻璃瓶膽坯主要有拉底封口法、縮肩封口法和腰接封口法3種。拉底封口法是将内瓶坯割口,外瓶坯割口割底,内瓶從外瓶底端套入并用石棉塞鑲墊固定,再将外瓶底收圓封閉,接小尾導管,兩瓶口部熔封。縮肩封口法是将内瓶坯割口,外瓶坯割口,内瓶從外瓶上端套入并用石棉塞鑲墊固定,外瓶縮徑收成瓶肩并熔封兩瓶口,接小尾導管。腰接封口法是将内瓶坯割口,外瓶坯割口并把腰部割成兩段,内瓶放入外瓶,将腰部重新熔接,接小尾導管。③鍍銀。将一定數量銀氨絡合物溶液和作為還原劑的醛類溶液通過小尾導管灌入瓶膽坯夾層中,進行銀鏡反應,銀離子被還原沉積在玻璃表面形成一鏡面銀膜薄層。④抽真空。将已鍍銀層的雙層瓶膽坯的尾管與真空系統連接,加熱至300~400℃,促使玻璃釋放出所吸附的各種氣體和殘餘水分。同時用真空泵抽氣,瓶膽夾層空間的真空度達10-3~10-4mmHg時熔封尾管。

保溫原理

暖水瓶為什麼能保溫呢?熱的傳遞方式有三種:熱的輻射、熱的對流、熱的傳導。

人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會感到身上熱乎乎的,這是因為太陽的熱射到了我們身上,這叫熱的輻射。防止熱輻射的最好辦法是把它擋回去,反射熱最好的材料是鏡子。

倒一杯開水放在桌子上,由于杯子裡的水和周圍空氣的流動,使得水溫逐漸變得和周圍環境的溫度一樣了,這是熱的對流。

如果在杯子上加個蓋,就把對流的道路擋住了。可是這杯水依然會變涼,隻是時間長些。這是因為杯子有傳熱的性質,這叫做熱的傳導。

暖水瓶膽用雙層玻璃做成,兩層玻璃都鍍上了銀,好像鏡子一樣,能把熱射線反射回去,這就斷絕了熱輻射的通路。把暖水瓶的兩層玻璃之間抽成真空,就破壞了對流傳導的條件。暖水瓶蓋選用不容易傳熱的軟木塞,隔斷了對流傳熱的通路。完善地把傳熱的三條道路都擋住了,熱就可以長久地保留下來。但暖水瓶的隔熱并不那麼理想,仍然有一部分熱能夠跑出來,因此暖水瓶的保溫時間有一定限度。

暖水瓶的功能是保持瓶内熱水的溫度,斷絕瓶内與瓶外的熱交換,使瓶内的“熱”出不去,瓶外的“冷”進不來。如果在熱水瓶裡放上冰棍兒,外面的“熱”同樣不容易跑到瓶子裡,冰棍也不容易化。所以把暖水瓶叫做保溫瓶是科學的,因為它既能保“熱”,也能保“冷”。

家裡用的暖水瓶可以很好的保持熱水的溫度,其原理是什麼呢?熱水變涼是由于熱的對流、熱的傳導和熱的輻射引起的。暖水瓶膽就是針對解決上面三個問題而制成的。瓶口用軟木塞阻止熱與冷空氣的對流;雙層瓶膽之間的空隙抽成真空,解決了熱的傳導;在瓶膽上塗一層薄薄的銀,使它成為反射光線和反射熱的一面鏡子,從而利用銀層把熱輻射擋了回去。這樣,熱就不緻散失,起到了保溫作用。

清潔除垢

暖水瓶是家家戶戶的日常生活用品。使用時間較長的暖水瓶内壁,往往結成一些斑點的黃色沉澱。這主要是由于在飲用的水裡常常含有碳酸和碳酸鎂,這些化合物在暖水瓶内長時間積聚,附着在瓶壁上,成為水垢。單這些雜質還不會對人體帶來危害,嚴重的是隐藏在水垢裡的一些有害的重金屬元素,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醫療實踐也證明,許多重金屬元素有緻癌的可能性。因而,我們切切不可對暖水瓶的污染掉以輕心。當用暖水瓶裝酒或酸性飲料後,瓶内這些金屬元素沉積物就會溶解在水中,喝這樣的水,就會受到金屬污染。

所以,隻要人們保持暖水瓶内壁的清潔,這種危害也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暖水瓶内壁有了水垢,可以用一下方法進行清潔:

1、在瓶裡放些紙屑,然後倒進溫鹽水,輕輕晃一會兒,水垢即可除淨。

2、可倒入濃度為1%的小蘇打水500克左右,或将食醋加熱裝入瓶内,輕輕搖涮,水垢即可除掉。

3、把兩個雞蛋殼稍微弄碎,裝進瓶中,再裝入半茶缸涼水,堵上瓶塞并用一隻手按住,大拇指和其他手指握住瓶口頸部,另一隻手托住瓶底,上下左右旋轉搖晃。約20秒種,取下瓶塞,倒出蛋殼,再用清水涮洗兩遍即可。

4、用醋250克,燒熱後灌入熱水瓶内,浸泡幾小時,再上下、左右搖晃,瓶内水垢就會脫落。

5、取200克稀鹽酸放瓶内浸泡一會兒後,再搖動就可以清除瓶内的水垢。

6、用煮面條的水倒入瓶内,搖晃幾分鐘後倒掉,再用清水沖洗即可幹淨。

7、取一些向陽葉或南瓜葉切成3厘米至4厘米見方大小的碎片,放入瓶内,再加入少許冷水,輕輕将暖水瓶搖晃幾下,倒出後再用清水洗淨即可。

8:用鹽水浸泡5到6小時也可以去除水垢。

哲理

給木塞以空間:有經驗的人都知道,給暖水壺灌水的時候,不能灌得太滿,需要留一個比木塞大一點的空間。如果灌得太滿,木塞會被暖水壺裡熱空氣的壓力彈起來,有時還會燙傷人。待人接物也是如此,人的潛力無限而忍耐力卻是有限的。對于一些不起眼的人,我們千萬不要忽視他們的存在與價值,更不該去淩辱他們的尊嚴和人格,否則,任何有理性的人都會不惜一戰,像彈起來的木塞一樣,那時,可能不僅僅是濺起的開水會把你燙傷,你可能為此付出更為慘重得多的代價。

外冷内熱:在一堆灌滿了開水的暖水壺中區分哪個是保溫的,隻要用手摸一下它們的外殼,如果是熱的則是不保溫的,不熱的才是真正保溫的。這就是現象與本質、表象與内涵的關系。舉例來說,表面上看起來誇誇其談、吹得天花地墜的人,他們可能腦子空空、不學無術;一些沉默寡言,看似木呐而不善言辭的人,他們的心胸可能裝着整個世界,他們才是真正的智者。

保溫的錯誤經驗:曾經有人認為,判斷暖水壺保溫性能好的辦法是把暖水壺壺口對着耳朵聽,"嗡嗡"作響地便是保溫好的。可是當一個暖水壺不再保溫而打算扔掉的時候,拿在耳邊一聽還是"嗡嗡"地響,這就說明這種方法并不可靠,但在實際工作或生活中,我們卻有不少人一直就是按照這種經驗來判斷的。我們從前人那兒繼承了許多"經驗",但正确與否,卻很少有人去驗證。很多時候我們會被一種叫"經驗"的東西蒙蔽了眼睛,束縛了思想,哪怕是一個很小很明顯的謬誤,也不會被我們輕易推翻。

使用誤區

中醫解讀暖水瓶煎藥的危害

保溫的錯誤經驗:曾經有人認為,判斷暖水壺保溫性能好的辦法是把暖水壺壺口對着耳朵聽,"嗡嗡"作響地便是保溫好的。可是當一個暖水壺不再保溫而打算扔掉的時候,拿在耳邊一聽還是"嗡嗡"地響,這就說明這種方法并不可靠,但在實際工作或生活中,我們卻有不少人一直就是按照這種經驗來判斷的。我們從前人那兒繼承了許多"經驗",但正确與否,卻很少有人去驗證。很多時候我們會被一種叫"經驗"的東西蒙蔽了眼睛,束縛了思想,哪怕是一個很小很明顯的謬誤,也不會被我們輕易推翻。

[導語]喝湯藥治病的療效好,但是煎藥過程卻很麻煩,且氣味又大。于是近年來,有一些人創造了用“暖水瓶煎藥”的方法,認為既快速又簡便,但這是錯誤的!

所謂用“暖水瓶煎藥”,就是把中藥放在裝有沸水的暖水瓶裡,塞緊瓶塞悶泡,十幾個小時後飲用。這個辦法看似新招,其實非常不科學。如此“煎藥.”不僅缺點多,對人體健康也有害。

藥物成分煎不透

中醫治療老年慢性病,經常會用到礦石、貝類、動物甲殼類藥材,如石膏、石決明、牡蛎、玳瑁、鼈甲、龜闆等,必須靠久煎久熬才能獲效,否則湯藥的療效會大打折甯口。

暖水瓶溫度不夠

暖水瓶盛水具有先高溫、後低溫的特點,這樣的溫度變化,使藥物的有效成分很難全部釋放出來,加上暖水瓶裡水的溫度一開始就不能到達沸點(灌入沸水的過程已令水溫降低,大約隻有90℃)。随後浸泡的十幾個小時,水溫會逐漸降低至50℃~60℃,因此有效成分就更難溶出了。同時由于灌入開水時,藥材瞬間即受到高溫,會使某些藥物的外層凝固、緊縮,特别是含澱粉或蛋白質的藥材更易受影響,進而導緻藥物成分的溶出率大大降低。

有害物無法蒸發

暖水瓶是密封的容器,某些帶有揮發性的有害物質,無法通過蒸氣及時散發出去而被保留在藥液中,易産生一些毒副作用。譬如,某些有一定毒性藥材(如附片、川烏、草烏、巴豆、狼毒等)因煎煮溫度達不到沸點,其毒性成分不易随蒸氣充分揮發或被破壞。這樣用暖水瓶“煎煮”出來的藥實際上對人體是有害的。

使用事故

碰倒暖水瓶10個月嬰兒燙休克

台安一名10個月大的男嬰自己碰翻了暖水瓶,造成全身18%的Ⅱ度燙傷,被送到醫院時生命垂危;好在經過及時搶救,目前孩子的病情已經穩定下來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對于台安縣10個月大的男孩小健(化名)來說,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兒童節。但這個快樂的日子,他卻要在病床上度過,還要忍受着燙傷的劇痛!原來,幾天前,他的媽媽玉紅(化名)在家裡洗衣服時,一時沒照顧到,小健自己碰倒了暖水瓶,被流出的熱水嚴重燙傷!被送到醫院時,孩子已經休克,生命垂危。

媽媽正洗衣

沒留神孩子被燙傷

昨天,記者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鞍山醫院病房内看到了小健,他的身上纏着很多紗布,此時他正熟睡在母親玉紅的懷中。玉紅兩口子和小健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坐在病房裡,全家人的表情凝重,沒有人願意多說一句話。

記者問起孩子被燙傷的事,小健的姥姥歎了口氣說:“還是讓玉紅自己說吧。”玉紅說:“往常都是我和婆婆一起帶孩子。現在正是農忙的時候,5月27日中午,全家人吃完午飯,就都出去幹活去了,我就自己一個人在家帶孩子。孩子已經10個月了,會爬了,沒有一會兒閑着的時候,來回爬,不但弄髒了好幾件衣服,還把褲子給尿濕了。”

由于沒有多少可以換洗的衣褲,玉紅隻好去給小健洗衣服。她害怕兒子掉到地上摔傷,就把小健放到鋪好“泡沫地闆”的地上,并關好了拉門,在拉門外洗衣服。

“我以為這樣做已經很妥當了,沒想到竟然出事了,把孩子燙成這樣……”玉紅說到這裡已經泣不成聲。原來,玉紅在拉門外面洗衣服還不到10分鐘,小健就爬到了拉門旁邊,把門給拉開了。此時,玉紅正忙着洗衣服,并沒有注意到孩子。拉門外面放着一個暖瓶,裡面是上午剛燒好的開水。小健不小心把暖瓶給碰倒了,瓶口的瓶塞脫落,裡面的熱水流出來。小健正在地上趴着,熱水一下子燙到了小健的皮膚……

“我突然聽到孩子的哭聲,一回頭,才發現孩子被熱水燙了!我馬上把孩子抱起來,看到他的皮膚被燙得紅紅的,我一時都不知道怎麼辦好了,馬上給家裡人打電話。”說着說着,玉紅又哭了起來,眼淚滴落在小健的臉上。孩子醒了,身體随之一動,然後又哭了起來。“他一動,被燙傷的地方就疼,孩子難受啊……”玉紅哭着說。

正在地裡幹活的家人聽說孩子被熱水燙了,馬上都跑回來,全家人帶着孩子往醫院趕。玉紅說:“在去醫院的路上,孩子哭得非常厲害,知道孩子疼,我心裡特别難受,也跟着不停地哭,婆婆也跟着哭。到了縣裡的醫院,大夫一看,孩子太小了,燙傷的面積比較大,馬上建議我們到市裡的大醫院看病。”

玉紅一家人抱着孩子跑出醫院,打一輛出租車火速趕往鞍山。到了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鞍山醫院時,已經是下午2點多了。此時,讓全家人着急的是,小健不哭了,好像昏迷了一樣。“我們下了車,抱着孩子就沖進了燒傷科病房。”玉紅說。

情況雖穩定

“六一”仍須病床上過

醫護人員看到小健之後,馬上對他進行搶救。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鞍山醫院燒傷科主任醫師李靜說,小健被送到醫院時,已經出現了休克現象,情況非常危險,如果再晚半個小時,孩子會有生命危險。

經過全面檢查,醫生發現,小健的軀幹、四肢,包括會陰部均有燙傷,燙傷面積達到18%(相當于成年人40%面積的燙傷),燙傷程度為Ⅱ度。由于大面積燙傷,已經引起了低血容量性休克。同時,孩子還出現了渾身抽搐等現象,高燒40多攝氏度。

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目前,小健的病情穩定下來了,不過要想出院,還需要兩周時間。李靜說:“别看小健才10個月大,還不會說話,但這個孩子非常聰明,而且懂事。别的病友看到這麼小的孩子被燙傷了,都很同情他,經常給他一些好吃的,但他卻不吃,隻有他媽媽吃了,他才敢吃。我們給他右半邊身體換藥時,他會忍着疼痛,不出聲,右半邊身體也不動,左手卻緊緊地拉着他的媽媽。這孩子真的很可愛、很招人喜歡,希望他能盡快地好起來。”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對于很多孩子來說,是最快樂的一天,然而這一天,小健卻隻能在病房裡度過。小健的父親告訴記者,這是孩子的第一個兒童節,他們本想抱着孩子到二一九公園遊玩,現在看不行了,感覺虧欠了孩子。明年的兒童節,一定要給孩子好好地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