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日

日本投降日

日本無條件投降日子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诏書。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于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号上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簽降儀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中文名:日本投降日 外文名: 發生地點: 主要人員: 英文名:Japanese surrender day 節日時間:8月15日 設定時間:1945年8月15日中午 結果:二戰中國獲勝,日本戰敗

曆史背景

中國經過艱苦卓絕的8年抗戰,終于取得勝利。中國抗戰8年,軍隊、平民傷亡2100萬人,财産損失和戰争消耗達1000億美元

曆史意義

這象征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但是我們回顧曆史,發現天皇裕仁廣播的《停戰诏書》以及任何現有公布資料都沒有“戰敗”之類的字眼。事實上,此時的日本已經無力再将戰争延續下去,遭到了“一頓拳腳受了傷,兩顆子彈送了命”的傷害("一頓拳腳"指亞洲各國的反擊,“兩顆子彈”指美國的原子彈轟炸----日本民間流傳說法),不得不投降。

投降的真相

在日本給盟國的投降書上,雖隻有“日本帝國大本營與所有之日本國軍隊以及日本國支配下任何地帶之一切軍隊,對同盟國無條件投降”的話,但在給中國的投降書上,則明确說,“日本帝國政府及日本帝國大本營已向聯合國最高統帥無條件投降”。因此絕不僅是日軍“無條件投降”。

總而言之,日本政府在“名義”上,确屬“無條件投降”;但就其“實質”而言,這種“無條件”,是有前提的。盟國對保留天皇制的暗示,以及在《波茨坦公告》中的“寬厚”,對日本投降起到了加速作用。

曆史影響

戰後,美國派遣駐軍軍事管制日本,并組織國際法庭審判日本戰犯,由于美國的操控,日本最大的戰犯裕仁天皇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甚至什麼事情都沒有。

軍事戰争投降了,日本軍事占領失敗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