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

漢語漢字
撮,漢語常用字,讀音cuō [1],釋義:1. 聚起,多指用簸箕狀的器具鏟起東西;2. 取,摘取;3. 用手指捏取細碎的東西;4.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一升的千分之一;5. 量詞等。撮的用法:撮舉 撮俏 撮借。
  • 中文名:撮
  • 拼音:cuō,zuǒ
  • 繁體:撮
  • 部首:扌
  • 五筆:rjbc
  • 筆順:121251112211154
  • 筆畫:15
  • 字 義:用手指捏取細碎的東西
  • 詞性:動詞,量詞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手,最聲。最兼表義,表示聚。《說文》:“撮,四圭也。一曰兩指撮也。” 《玉篇·手部》:“撮,三指取也。”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六引《字林》:“撮,手小取也。”本指用手指抓取物。《莊子·秋水》:“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引申指摘取(要點)。《史記·太史公自序》:“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引申為聚集,聚攏。《後漢書·袁紹傳》:“擁一郡之卒,撮冀州之衆。”又用作量詞,指以手指所抓取的量《禮記·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後來泛指少量。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cuō, ㄘㄨㄛˉ

1. 聚起,多指用簸箕狀的器具鏟起東西:~成一堆。~土。~合。

2. 取,摘取:~要。

3. 用手指捏取細碎的東西:~藥。

4. 中國市制容量單位,一升的千分之一。

5. 量詞:一~米。

6. 撮東西用的器具:~子。~箕。

其它字義

zuǒ,ㄗㄨㄛˇ

1.量詞,用于成叢的毛發:剪下一~頭發。

2.動詞,借:撮到二十斤谷。(湖北部分地區常用口語與‘借’同意)

詳細字義

動詞

(1) (形聲。從手,最聲。本義:用手指抓取粒狀物)

(2) 用三指取物;抓取

撮,四圭也,一曰兩指撮也。——《說文》

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漢書·律曆志上》

鸱鸺夜撮蚤。——《莊子·秋水》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中庸》

(3) 又如:撮一點兒鹽;撮藥(抓藥);撮土(抓一把土);撮拾(撮取);撮台子(拾掇桌子)。

(4) 把聚攏的東西用簸箕等物鏟起。如:撮走一簸箕土。

(5) 拉攏。如:撮補(從中幫助)。

(6) 玩弄。如:撮戲(玩把戲);撮哄(起哄);撮空(戲弄虛假)。

(7) 簇擁。如:撮擁(簇擁)。

(8) 摘要,摘取。如:撮文(摘取文句;咬文嚼字);撮錄(采錄;摘錄);撮略(摘取,摘引);撮述(摘要叙述);撮取(摘取)。

(9) 聚合;聚攏。

撮冀州之衆。——《後漢書·袁紹傳》

我這裡正項錢糧,兀自起解不足,東那西撮。——《水浒傳》

(10) 提,拎。

詞性變化

量詞

(1) 容量單位,等于一升的千分之一。——用于可用手或工具撮取的粉粒狀物。

量之所起起于粟。六粟為一圭,十圭為一撮,十撮為一抄,十抄為一勺,十勺為一合,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鬥,十鬥為一斛。——《孫子算經·上》

(2) 食指與姆指間能撮起的量。如:一撮兒;一撮食鹽;撮土焚香(撮土為香。撮土代替香爐,焚香敬神佛);撮土(一撮泥土)。

常用詞組

撮合 撮合山 撮箕 撮錄 撮弄 撮鹽入火 撮鹽入水 撮要 撮要

方言集彙

◎ 贛語:cwɔt5撮箕;zwɔt5一撮,撮頭發;cwo4一撮子(一截)

◎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彙] cod5 zeb5 zod5 [海陸腔] cot7 zep7 [客英字典] cot7 [台灣四縣腔] cot7 zep7 [梅縣腔] zep7 cot7 [陸豐腔] cot7 [東莞腔] zut7 [寶安腔] cot7 | zot7 zep7

◎ 粵語:cyut3

◎ 潮州話:cuag4(tshuak)[潮州]cuêg4 ,coh4(tshoh)

◎ 韓語:CHWAL 촬

◎ 越南語:toát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撮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2

《唐韻》《正韻》倉括切《集韻》《韻會》麤括切,?竄入聲。《說文》四圭也。一曰兩指撮也。《玉篇》三指取也。《釋名》撮,卒也,謂暫卒取之也。《增韻》蹙聚而捎取之也。《禮·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前漢·律曆志》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注》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六十四黍為圭。

又《司馬遷傳》撮名法之要。《注》撮,摠取也。

又《詩·小雅》台笠缁撮。《傳》缁布冠也。《疏》小撮持其髻而已,制小,故言撮。音七活反。

又《唐韻》《正韻》子括切《集韻》《韻會》宗括切,?鑽入聲。挽也。

又《集韻》祖外切,音最。《莊子·人閑世》支離疏者,會撮指天。《注》頂椎也。會音活,向秀讀。

又祖官切,音鑽。乗載器也。《屍子》行險以撮。

又租悅切,音蕝。義同。

又初買切,钗上聲。亦指取物也。一曰搦也。 本從曰從取。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撮

四圭也。一曰兩指撮也。從手最聲。倉括切

說文解字注

四圭也。漢律厤志曰。量多少者不失圭撮。孟康曰。六十四黍為圭。按廣韻圭下雲。孟子曰六十四黍為一圭。十圭為一合。孟子卽孟康。經典釋文序錄有孟子注老子二卷。或曰孟康也。康字公休。孫子筭經。六粟為一圭。十圭為一撮。十撮為一抄。十抄為一勺。十勺為一合。說與孟異。本艸序例曰。凡散藥有雲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準如梧桐子大也。一撮者,四刀圭也。十撮為一勺。十勺為一合。此葢醫家用四圭為撮之說。可相發明。從手。最聲。倉括切。十五部。亦二指撮也。大徐作一曰兩指撮也。按許此别為一義。而應仲遠注漢雲。圭,自然之形。陰陽之始。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不說是二義。三指所撖為四圭。則四圭甚少。殆卽孫子所謂六粟為圭乎。二十四粟,三指可撮也。小徐本作二指。二疑三之誤。大徐本又改為兩耳。圭者,瑞玉。上圜下方。故應雲自然之形。陰陽之始易之數,陰變於六。故六粟曰圭。

經籍籑诂

~聚【家語始誅】其居處足以~徒成黨注○~持也【廣雅釋诂三】又【後漢袁紹傳注】○~捽也擊捽取之也【釋名釋姿容】○~手小取也一切經音義六引【字林】○缁~缁布冠也【詩都人士】台笭缁~傳○~七活反一切經音義六引【字林】○【莊子秋水】鸱鸺夜~釋文~崔本作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