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

素質教育
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質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簡稱,它是教育者運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對教育對象心理的各層面施加積極的影響,以促進其心理發展與适應、維護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實踐活動。[1]心理教育作為全民健心的重要途徑,現在已經逐步貫穿于各級各類學校,正在向各類、各年齡段的人群推廣,以維護人們的心理健康、優化居民的心理素質,促進順利社會化,推動全民健心。
    中文名: 外文名: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語種:簡體中文 展會名稱:心理健康教育 亮 點: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 類 别:素質教育

含義

中國全民健心網首席專家肖漢仕教授認為: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質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簡稱,它是教育者運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對教育對象心理的各層面施加積極的影響,以促進其心理發展與适應、維護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實踐活動。

其目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質、開發智力潛能、增強心理适應能力、激發内在動力、維護心理健康、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即育性、啟智、強能、激力、健心、導行。

功能

心理教育是一項利教、促學、益社會的奠基工程有利于教育教學的科學化、有利于素質教育的落實、有利于教育者自身的優化有促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促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促于學生主動成長,有益于校園的和諧、有益于社區的安定、有益于社會的文明。

就業方向

心理師,幼教、初等和中等學校心理學教師與研究人員,各級各類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教師,醫院、心理咨詢等相關行業的心理學專門人才等。

實踐要求

(一個目标、兩種方式、三個結合、調動四個積極性、采用五條途徑、從六個方面評估、需要具備七個條件)

一是要以育心護心為直接目标,即優化心理素質、維護心理健康,進而促進全面主動發展為目标

二種方式是指将積極的心理素質培育與心理問題防治兩種方式并舉

注意三個結合:面向全體與重點關注結合、個性化與社會化結合、實效性與趣味性結合

調動學生、教師、家長、社區這四個方面的積極性。同時采用五條途徑:全方位優化環境、全面滲透育心與護心、适量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講座、開展必要的心理測查、實施多種心理形式的咨詢輔導。

從以下六個方面評估效果:看性格是否優化、智力是否開發、心理适應能力是否強化、内在動力是否激發、心态是否健康化、行為表現是否轉化。

心理教育的科學持續開展,需要具備以下七個條件:上級有要求、領導有認識、各方有共識、有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有必要的條件經費、有激勵機制、有專業人士指導。

我國許多省、市、縣的教育學會相繼成立心理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委員會。心理教育作為全民健心的重要途徑,現在已經逐步貫穿于各級各類學校,正在向各類、各年齡段的人群推廣,以維護人們的心理健康、優化居民的心理素質,促進順利社會化,推動全民健心。

宣傳語

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是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适應良好和道德健康。——1989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健康的人需有健康的心。

編輯推薦

《心理教育》内容豐富,針對性、适用性和可讀性強,适合高職院校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教學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