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術

心理戰術

克敵制勝的策略和方法
心理戰術(Psychological tactics),心理戰術是一種通過與人的接觸(或群體的接觸),觀察行為習慣,通過多方面的了解,總結出他的性格特點(或群體的心理狀态),針對心理上的弱點,逐步攻破他(他們)的心理防線,以達到自己的目的。[1]美韓軍隊還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朝鮮進行心理戰,比如說在非軍事區内每天用大廣播報時間,這主要是考慮到朝鮮人民軍戰士多數沒有戴手表,另外還立了一塊天氣預告的大牌子,讓朝鮮人民軍戰士能了解到信息,天長日久,朝鮮人民軍戰士對美國及韓國方面提供的信息就能“真正地信賴”。
    中文名:心理戰術 外文名:Psychological tactics 别名:攻心術 定義:克敵制勝的心理策略和方法 案例:空城計

介紹

1.忍耐的實質就是,你要賺便宜你就賺,你想不要臉你就不要臉,随便。我能施舍給你的,我給;我給不了的,你找别人要去。至于别人給不給,那是你們的事了。

2.但是,别人說的時候,盡量認真聽,仔細别人和你說的話,不管出于什麼初衷,能信但不能全信回應,這是對人的尊重。

3.不要輕易試探你的好朋友,要不你不是很失望,就是多了個“神經病+想太多”的帽子。

4.對付自私的人,不是恨她,不是不理她,而是漸漸遠離她,從心底遠離她,然後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如果她去找别人,那麼你會發現,很多人都遠離了她。

5.一個人生活雖然很難,但也必須學會一個人,不要輕易依賴别人。這是為了防止你身邊的人都離開的時候,你還可以好好活下去。

6.生病的時候,自己要重視自己,不能等着哪個誰來重視你。等到那時候,你會發現自己不管是身體還是心靈都已經很難受了。

7.對付虛僞的人,不是罵她,不是拆穿她,而是讓她繼續悲哀地虛僞着,然後裝作什麼也不知道。那麼慢慢地,很多人會主動跑來告訴你她有多虛僞。

8.除了父母,沒有什麼人是不求回報的。戀人對你好是以愛情和諧為前提的,朋友對你好是以共同利益和消除寂寞為前提的。另外的人,就更不用說了。

9.獨自異地求學,要學着多和父母聯系溝通,要學着多聽長輩的話。要學着忍耐,沒有什麼是你忍不了的,别人再錯,也犯不着拿别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10.永遠沒有一個人是你離不開的,現在離不開的,不代表永遠離不開。沒有什麼是你放棄不了的,你不放棄的可能會先放棄你也說不定。

曆史上應用

空城計

諸葛亮北伐之時,在與司馬懿一次戰役中,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着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着說:“這怎麼可能呢?”于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着拂塵。城門裡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諸葛亮的士兵問道:“司馬懿乃魏之名将,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他說:“兵法雲,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如果是司馬昭和曹操的話,我是絕對不敢實施此計的”。

對朝心理戰

對朝心理戰,顧名思義,就是韓國對朝鮮進行的心理戰。

按照朝韓軍方2004年6月達成的協議,朝韓雙方從當年8月15日起停止在軍事分界線沿線的所有宣傳活動,包括高音喇叭廣播、廣告宣傳牌等。

美國對朝鮮進行心理戰,手段可謂多種多樣。其中最得力的還是得到美國國會資助的“亞洲電台”。自1997年起,“亞洲電台”開始用朝鮮語進行廣播,每周廣播7天,每天4小時。

該電台負責人胡恩表示,朝鮮的收音機大多固定頻率,隻能收聽官方電台廣播。在朝鮮,收聽外國電台是違法的,但民衆還是能夠收聽到國外的廣播。

為使美國的聲音更多地進入朝鮮,美國議員要求國會撥款購買收音機及氣球,并送至朝鮮境内。

美韓軍隊還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朝鮮進行心理戰,比如說在非軍事區内每天用大廣播報時間,這主要是考慮到朝鮮人民軍戰士多數沒有戴手表,另外還立了一塊天氣預告的大牌子,讓朝鮮人民軍戰士能了解到信息,天長日久,朝鮮人民軍戰士對美國及韓國方面提供的信息就能“真正地信賴”。

針對美國的心理戰,朝鮮進行積極反制。朝鮮勞動黨加大了對金正日“主體思想”的宣傳力度,稱“主體思想”是指引朝鮮人民前進的唯一正确思想。

對于美韓方面的氣球心理戰,朝鮮方面則予以強烈譴責。一名曾在朝鮮人民軍中負責沒收韓國宣傳品的叛逃者說,朝鮮政府告訴民衆說,“美帝”空投來的東西有毒:“朝鮮人民很害怕去碰它,因為他們被告知誰要碰的話,手就會爛掉。”

朝鮮中央通訊社當天援引這位沒有透露姓名的司令官的話報道說,最近,韓國方面在軍事分界線非軍事區内的330憲兵哨所懸挂了反朝口号,并且正在架設高音喇叭,以重新開始對朝心理戰。

這位司令官說,韓國的這些行動明顯破壞了朝韓過去達成的協議,是“嚴重的軍事挑釁”,也是把朝韓關系“引向嚴重狀态的重大事件”。

這位司令官“受委任”向韓國方面發出警告,要求韓方立即拆除反朝口号,嚴懲肇事者,同時表示,如果韓方架設高音喇叭進行心理戰,朝鮮軍方将“進行瞄準射擊,加以擊毀”。

韓國國防部長官金泰榮24日在就“天安”号事件舉行的記者會上說,韓國将從當天起恢複“對朝心理戰”。如何提高心理戰術

心理戰術-用計謀達到自己某種目的方法。在談判中,用心理戰術是很平常的事情,因為對方都有自己各自的底價,而且都在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生意交往中,往往會碰到這樣一些人,或倚仗于強大的經濟實力,高高在上,盛氣淩人;或有衆多的客戶可供選擇,而悠然自得,看鳥蚌相争坐收漁利;或掌握着關鍵的商業機密,待價而沽,牟取暴利;或久經沙場,老謀深算,故意耍弄威風,令對手誤入陷阱。面對這些強硬的對手,稍有不慎,不僅生意難成,反會落下無限的懊惱與悔恨。因此,探索與強硬對手交鋒并從中取勝之道,必令人大開眼界,受益無窮。這裡根據強手類型,僅撰四法,借以抛磚引玉。至于怎樣把握好這種心理戰術,這需要從不斷得實踐才能實現。可以多看看對方怎樣幹,然後,找到對方的弱項攻之,突出已方的優勢。而心理戰術可以從其臉部表情中進行擴展

心理戰術就是靠平時所觀察這個人的弱點從而從他的弱點上找突破口,攻破他的心理防線。如上文所說的例子一樣。

觀察對方平時的一言一行,了解對方,并在某件事上,運用對方的習性,給他一擊。

軍事中應用

心理戰的涵義

心理戰對于部隊的廣大官兵來說已越來越熟悉了,與其類似的提法還有“宣傳戰”、“思想戰”、“文化戰”、“意識形态的鬥争”、“冷戰”、“瓦解敵軍”等等。我國古代還有“攻心”、“心戰”、“文伐”、“伐謀”、“伐交”等諸多大同小異的提法,它描述的是一個共同的事物;這就是人類鬥争中非物質力量的對抗,即精神力量的對抗。

心理戰的涵義是什麼,由于曆史、文化、國民素質的不同,軍事規範和軍事技術的差異,世界各國對心理戰的界定紛繁多樣,各有千秋。即使是在同一個國度,由于視角不同,對心理戰的也有不同的看法。

“心理戰”一術語最早公開使用是在1920年。英國軍事分析家J·F·C·富勒被認為是最早使用這一概念的人。1920年,富勒在總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教訓時,把心理戰視為一種全新的作戰樣式,尤其強調它在戰争中的重要作用,并大膽預測未來戰争發展的特點。他在一篇軍事專業論文中提出“純粹的心理戰将最終代替傳統的戰争手段。那時,取得戰争勝利不是依靠武器戰通過戰場戰鬥,而是依靠通過某一國家的意志來使另一個國家出現腐敗現象,理智的模糊、道德和精神生活的淪喪來實現。”當時英國官方并沒有采納富勒的“心理戰”提法,而是繼續使用政治戰一詞,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英國軍方才仿效美國,開始使用“心理戰”一詞來代替先前使用的“政治戰”。心理戰一詞在美國的出現是1935年,美國學者拉斯威爾、卡塞和史密斯合着的《宣傳與心理動員》一書中使用了“心理戰”一詞。

後來,美國的政界和軍界不少人對“心理戰”的提法進行質疑,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美國不但要對社會主義國家開展心理戰,也要對中立國和盟國進行心理滲透。而“心理戰”這一概念帶有明顯的戰争色彩,在和平時期使用它,容易引起中立國尤其是同盟國政府的敵意。因此,他們建議用“心理作戰”的提法來代替“心理戰”一詞。這一派的主張在60年代逐漸占了上風,尤其是在越南戰争中,“心理作戰”的提法被廣泛運用。1971年美軍陸軍部正式以“心理作戰”一詞代替了“心理戰”。

關于“心理戰”的中文翻譯,理論界也有一些争議。有人認為:“Psychological operations”在中國被翻譯成“心理作戰”,就其名詞概念看沒有什麼不妥。但如果從“心理戰”這個概念發展變化的過程來分析,将其翻譯成“心理操作”或“心理作業”似乎更準确些。主要是為了回避“戰”這個字眼,而中文卻翻譯成“心理作戰”,這并未擺脫“戰”的痕迹,所以值得商榷。

随着科技的進步,現代戰争戰略、戰術的發展,心理戰越來越成為現代戰争的普遍現象,它的作用也表現得越來越重要。從第四次中東戰争到英阿馬島之戰,從美軍入侵巴拿馬到多國部隊進攻伊拉克,心理戰越來越顯示出它具有神奇的、特殊的重要作用,顯示出它是區别于陸戰、海戰、空戰的第四種作戰形式。人們對心理戰的研究也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其應用的領域也沖出了軍事領域,而走向了政治鬥争、經濟鬥争、文化鬥争等等人類社會鬥争的衆多的領域,作為一門學科的心理戰理論正是在此基礎上産生的。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青睐。在當代,以美國為首的主要西方國家,把心理戰不僅看成是一種重要的戰争樣式,而且認為在和平時期也是國家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争取中立國和同盟國上也會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那麼,心理戰究竟是什麼呢?

美國陸軍1982年度《作戰綱要》中關于心理戰的定義為:“心理戰是為了達到長遠的和當前的目的,而采取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意識形态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改變心理戰對象的态度和舉止的宣傳活動和其他心理戰方法,是指揮官向敵方軍隊和民衆做工作的重要手段。若與其他行動有效地結合起來,心理戰就可以相對地提高部隊的戰鬥力。”與此表述相類似的還有美國《簡明大不列颠百科全書》(中美聯合編審,1986年版第8冊第616頁)中對心理戰的定義是:“在必要的軍事、經濟和政治手段支持下,利用宣傳來反對敵人,這種宣傳一般是為了瓦解敵人,使其喪失鬥志。”上述觀點,強調了心理戰與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聯系,克服了心理戰的“唯軍事論”的局限。美國人的解釋是隻強調了進攻性的心理戰,而忽略了心理戰的防禦性和在争取中間力量方面的作用,因而這一點不能不說是個缺陷。

英國人認為,心理戰就是征服人心的戰争,英國《當代朗曼英語詞典》中,将心理戰表述為:“心理戰是通過無線電廣播散布恐怖、不安和不同政治利益所采取的削弱敵人鬥志和忠誠的行動。”英國戰略學家利德爾哈特在《戰略論》中分析指出:“一個戰略思想家應該着眼于‘麻痹’敵人,而不是如何從肉體上去消滅他們。就戰争的較低階段來說,在戰鬥中殺死一個,隻不過是這支軍隊損失一個士兵而已,但是精神受到震撼的人,就可以成為恐怖病菌的傳播媒體,足以造成一種恐怖現象。在戰争的較高階段,如果使對方的指揮官在心理上受到震撼,如果一個國家的政府在心理上受到壓迫,那麼這個政府所擁有的一切作戰力量也有可能被抵消。這正如下述一種情況,兩隻手都麻木或癱瘓了,刀劍必然會從手掌中掉下來。”英國人号稱是心理戰的“行家裡手”,特别在戰争宣傳方面,英國人幹得很出色(最早發明用傳單宣傳的是英國軍隊的中校溫斯頓)。所以從心理戰的手段上看,英國人隻偏愛無線電廣播,認為心理戰的手段就是無線電廣播。而忽視了其他衆多的手段同樣能達到影響對方心理;從心理戰對象上看,則隻強調削弱敵方的鬥志,征服敵方心理,隻有敵方。因而這種定義或表述是不全面的。

日本人把心理戰稱為“思想戰”。戰略學家原田埝在《國家戰略綱要》中作了如下定義:“思想戰就是給敵對國家的國民洗腦,并使他們成為我方的同情者和支持者。思想戰是對政治、行政、司法、教育、文化、宣傳機構等所有領域進行滲透,積極傳播意識形态,通過不斷努力,來改變對方的思想和信仰。”原田埝的觀點突出了心理戰是為國家總戰略服務的,并重視心理戰對人們思想和信仰的影響。但是他隻重視心理戰的政治鬥争形式,卻忽略了軍事鬥争、經濟鬥争也是重要的心理戰的鬥争形式。同時也忽略了心理戰的防禦問題,因而缺陷是明顯的。

德國軍事學專家認為:“心理戰是在精神世界進行的戰争”。1960年,西德《國防知識》載文說:“現代戰争不僅在空中、陸地和海洋三種範圍内進行,而且還包括第四種範圍——即人們的精神世界。在精神世界裡,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這是重視心理戰重要作用的觀點。但這是一種“唯精神論”的心理戰理論觀,因為它過于強調心理戰的獨立性,把心理戰劃為區别于空戰、陸戰、海戰的第四種戰争。這種對心理戰抽象地劃個範圍,把它孤立出來的觀點,忽略了心理戰的實施必須以綜合國力為基礎,是與政治鬥争、經濟鬥争、軍事鬥争、文化鬥争結合起來的,并為之服務。“純心理戰”是不存在的。

在我國早在二千多年前成書的《孫子兵法》中,就已蘊含了十分豐富的心理戰思想。而心理戰在戰争中成功運用的事例,亦俯拾皆是。但古代的心理戰思想,大都散見于各種軍事、政治、思想論着之中,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科學體系。近年來随着軍事心理學研究的廣泛開展,一些學者也已開始對心理戰進行積極有益的探索,給心理戰下了不少定義,可以說是衆說紛纭,其中主要的有:《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卷》關于心理戰的定義是:“通過宣傳和其他活動從精神上瓦解敵方國民及其軍隊的一種手段。”《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學術卷》關于心理戰的表述是:“運用心理學的原理,通過宣傳和其他活動從精神上瓦解敵方的一種作戰。又稱心理作戰。其目的是從心理上打擊敵方,達到不戰而勝或戰而勝利——從目的上可分為戰略性心理戰和戰役戰術性心理戰;從性質上可分為進攻性心理戰和防禦性心理戰;從範圍上可分為政治心理戰、經濟心理戰、外交心理戰、文化心理戰等。心理戰是戰争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軍事鬥争中,越來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顯示出巨大的作用。”

《兵不血刃的戰争——心理戰研究》對心理戰的定義是:“心理戰是一種對人的理智和情感的作戰。它以特殊的信息媒體為武器,依據心理學的原理,通過宣傳和其他手段,對目标人或集體的心理實施攻擊,使其心理産生錯覺和混亂,進而導緻其意志和士氣崩潰,意識觀念發生變化,最終改變其态度和行為。”

《心理戰的理論與實踐》對心理戰含義的解釋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心理戰,就是指為達到一定的目的而進行的心理角逐。它既包含國家、民族、階級之間的心理活動,又可以包括各個公司、企業、甚至個人之間的活動;既可以包括政治、軍事方面的心理戰,又可以包括經濟、文化體育、日常交往方面的心理戰:既有人與人之間的心理戰,也有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心理戰等等,狹義的心理戰:其主要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服務于國家和民族利益而在不同群體、個體間發生的心理戰。在此基礎上對心理戰定義為:“心理戰就是針對個體或群體的心理特點及心理狀态,采取有效的信息刺激,有計劃的影響和改變其理智、情感和意識,以促成己方所預期的心理狀态及采用的社會鬥争活動。”

《第四種戰争》一書認為:“心理戰是以人的心理為目标,通過多種手段對人的心理施加刺激和影響,使其朝着預定的方向變化和發展,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敵的心理狀态,從而達到鞏固己方陣線,分化瓦解敵人,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或不戰而勝的一種特殊的作戰方法。”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心理戰即心理征服的戰争。

如何理解高技術條件下心理戰的概念

我認為主要把握四點:

第一、心理戰是針對人的理智和情感的作戰。這是心理戰同武力戰根本區别,也是心理戰的主要性質之一。可以說,無論任何時代,無論任何國家,也無論采取何種手段和方法,心理戰的這一特殊性質都是普遍的和始終如一的。以宣傳來說,什麼是心理戰中的宣傳?波蘭心理學家列·沃伊塔西克在其《政治宣傳心理學》一書中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在心理戰中預先采取的宣傳活動,旨在使人的情感發生變化,使他們産生憎恨、恐懼和十二分驚駭的情感,使人們的心理紊亂”美國作家法拉戈也寫道:“這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的傳播思想、主義和信仰的活動,目的是争取同情者、追随者或者盟國和使人民相信本國的事業是正義的和正确的,而敵人則是錯誤和不正義的,特别是使别人采取有利于自己和有害于對方的行動”。“楚歌一首三百字,八千子弟歸江東”(公元前220年,韓信在垓下徹底打敗西楚霸王項羽,其“殺手锏”就是心理戰:四面楚歌)。很顯然,在心理戰中,宣傳的目的始終在于改變敵人的心理狀态,在于從理智和情感上說服敵人,瓦解敵人的鬥志。

除宣傳外,在以其他各種手段進行的心理戰活動中,同樣也體現着針對人的理智和情感這一心理戰的重要性質。比如,在以作戰行動實施的心理戰中,暴力手段的運用,無疑會在物質實力上給敵人以破壞和殺傷。但就戰争指導者的内部意圖來說,其目的卻并不在(或不僅僅在于)殺傷,而是在于通過這種在物質性領域内的活動,去謀求心理上的威懾、恐吓、震撼或迷惑等效果。在這裡,暴力手段的運用,隻是為了傳達心理攻擊的信息。中國有句古話,叫“殺一儆百”。從心理戰的角度來看,所謂“殺一”,即是指暴力的毀滅作用,所謂“做百”,即是指這種暴力手段所追求的心理恐吓效應。顯然,對心理戰來說,問題不在于是否使用暴力,而在于戰争指導者使用暴力時的内部意圖和心理傾向。

總之,針對人的理智、情感而不是針對人的肉體,着眼于精神上,心理上的征服而不是物質上的毀滅,是心理戰的根本性質。它不僅規定了心理戰具有自己獨特的鬥争武器以及實施的原則和方法,也從根本上規定了心理戰所具有的獨特的地位。就是從進行這種作戰的人來說,也同傳統的武力戰大有區别。我們知道,在傳統的武力戰中,叱詫風雲的是能征慣戰的将軍,而在心理戰中,雖說将軍仍有用武之地,但更多的是那些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軍事心理學家、政治家、宣傳家和外交家。

第二、心理戰是以特制的信息媒介為武器進行的戰争。衆所周知,在傳統的武力戰中,戰争總是同各個時代物質生産發展武器緊密相關的。不論是冷兵器時代的刀、槍、劍、戟,還是取代化的坦克、飛機、大炮,乃至于導彈核武器,暴力的工具曆來是戰争舞台上的重要角色。然而心理戰卻根本不同。在這種特殊的作戰形式中,創造戰争話劇的武器,不是那些看得見、摸得着的暴力工具,而是信息,是一種由心理戰實施者經過精心炮制、旨在對心理戰對象的思想和行為發生影響的攻擊性信息。宣傳活動是這樣,以其他各種手段(包括作戰行動)進行的心理戰活動也是這樣。

這種特制的信息武器,既可能是心平氣和的勸說和誘導,也可能是赤裸裸的威脅和恐吓;既可能是理智上的點撥,正義性的召喚;情感上的感化,也可能是挑撥離間、制造磨擦、造謠欺騙、蠱惑人心;既可能是暗示性的,也可能是公開的和強制性的,既可能是帶有傾向性的以語言,文字、漫畫等方式進行的宣傳,也可能是一首為對方所熟悉,無須加任何解釋的軟綿綿的情歌或哀怨的思鄉曲,有時甚至可能是一場精彩的足球賽或拳擊表演。既可能是以戰鬥行動或火力進行的打擊、破壞和襲擾,、也可能是以“親善友好”的姿态所進行的安撫活動,甚至包括散發一塊小小的巧克力糖。總之,不論采取何種手段,使用何種方法,對心理戰實施者來說,精心炮制的各種信息是其唯一的武器。

第三、不同性質、不同特點的群體或個體構成現代心理戰的對象。心理戰的對象有着不同的性質,是因為心理戰的對象一般有敵對性的、中立性的、友好性的和自身的所構成。這裡重點要說明的是為什麼将友好的一方和己方也當作心理戰的對象。實踐證明,心理戰這種特殊的戰争與一般戰争有相似之處。他們都有進攻和防禦兩個基本類型,進攻的對象是敵對方和中立方;防禦的對象當然就是友方和己方了。

心理戰對象有不同的特點,主要是指同一性質的對象存在着不同的個性心理。因為,同樣是敵對一方,其内部的政府、黨派、人民群衆和社會團體的世界觀、價值觀、态度、興趣、思維定勢不同,對同一外界影響會産生不同的心理反應,形成不同的心理狀态。比如說,目前台軍是捍衛“中華民國之統一”,還是“保衛台獨之分裂”,宗旨不明,心理茫然,導緻台軍官兵的僥幸心理、獨台心理等。

不同性質的對象,由于其實施心理戰的目的不同,就構成心理戰的不同類型:如對敵方實施心理瓦解,對中立方進行心理争取,這類心理戰,帶有主動進攻的特色,可以看作是進攻類型的心理戰:對友好一方和己方進行心理訓練和心理疏導,團結、加強凝聚力,封殺敵方的挑撥離間和其他心理攻擊等等,都可以當作防禦類型的心理戰或叫做心理防禦。

第四、心理戰必須服從特定的政治或軍事目的。毛澤東有句名言,戰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争。心理戰的政治色彩更濃,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或最高的政治目的。所以,心理戰是有組織地進行的,必須有統一的領導機構,有相應的政策規範,有嚴密的實施計劃。高技術條件下,心理戰的目的和任務通常有以下6個方面:

(1)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赢得廣泛支持;同時破壞敵人的聲譽,使之孤立無援。

(2)使對方喪失警惕,達成突然襲擊的目的。

(3)造成信息泛濫,使敵方人員陷入思維混亂。

(4)削弱敵軍戰鬥意志,使其消極避戰或嘩變投降。

(5)最大限度地激發己方官兵的戰鬥意志。望梅止渴、破釜沉舟

(6)直接遏制戰争,不戰而屈人之兵。

總而言之,心理戰是指心理戰主體以實力為基礎,有計劃、有目的的綜合運用精神和物質的力量、非暴力和暴力的手段,對心理戰客體實施影響,使其信念、态度、意志和行為向着主體所期待的方向發展,以達到不戰而勝或小戰大勝的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