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撲動與顫動

心室撲動與顫動

異位心律
心室撲動與心室顫動是嚴重的異位心律,心室喪失有效的整體收縮能力,而是被各部心肌快而不協調的顫動所代替。兩者的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均相當于心室停搏。心室撲動常為心室顫動的前奏,也常是臨終前的一種緻命性心律失常。[1]直流電複律和除顫為治療室撲和室顫的首選措施,應争取在短時間内(1~2分鐘)給予非同步直流電除顫,一般用300~400Ws電擊若無效可靜脈或氣管注入、心内注射腎上腺素或托西溴苄铵(溴苄胺)或利多卡因,再行電擊,可提高成功率。若在發病後4分鐘内除顫,成功率50%以上,4分鐘以後僅有4%。若身邊無除顫器應首先作心前區捶擊2~3下,捶擊心髒不複跳,立即進行胸外心髒按壓,70~80次/min。
  • 中文名:心室撲動與顫動
  • 外文名:
  • 别名:
  • 傳染病:否
  • 臨床表現:1.意識喪失、抽搐,即阿-斯綜合征。 2.面色蒼白或青紫,脈搏消失,心音聽不到,血壓為零。 3.如不及時搶救,随之呼吸、心跳停止。
  • 是否進入醫保:是

病因

1.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狀動脈缺血。

2.心肌病伴完全房室傳導阻滞者。

3.嚴重電解質紊亂,如嚴重低鉀或高鉀。

4.藥物毒性作用,如奎尼丁、洋地黃、氯喹、銻劑等藥物中毒。

5.觸電、雷擊或溺水。

6.各種室性心動過速進一步惡化。

7.預激綜合征合并房顫,誤用洋地黃類藥物。

臨床表現

1.意識喪失、抽搐,即阿-斯綜合征。

2.面色蒼白或青紫,脈搏消失,心音聽不到,血壓為零。

3.如不及時搶救,随之呼吸、心跳停止。

檢查

1.血液電解質紊亂

如血鉀、鈉、氯等異常。

2.心電監護

心率異常。

3.心電圖檢查

(1)心室撲動的心電圖特征 快速而規則的室性異位心律,但不能辨認QRS波及ST段和T波。頻率為150——250次/分鐘。

(2)心室顫動心電圖特征 QRS波群與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大小不等、頻率不規則的顫動波頻率150——500次/分鐘。

鑒别診斷

臨床應與阿-斯綜合征發作心髒驟停相鑒别。

治療

1.直流電複律和除顫為治療室撲和室顫的首選措施,應争取在短時間内(1——2分鐘)給予非同步直流電除顫,一般用300——400Ws電擊若無效可靜脈或氣管注入、心内注射腎上腺素或托西溴苄铵(溴苄胺)或利多卡因,再行電擊,可提高成功率。若在發病後4分鐘内除顫,成功率50%以上,4分鐘以後僅有4%。若身邊無除顫器應首先作心前區捶擊2——3下,捶擊心髒不複跳,立即進行胸外心髒按壓,70——80次/min。

2.藥物除顫,利多卡因靜脈注射或普魯卡因胺。若是洋地黃中毒引起室顫,應用苯妥英鈉靜脈注射。

3.經上述治療恢複自主心律者,可持續靜脈滴注利多卡因或普魯卡因胺維持。此外,托西溴苄铵(溴苄胺)、索他洛爾、胺碘酮靜脈滴注,也有預防室顫良好療效。洋地黃中毒者可給苯妥英鈉。

4.在堅持上述治療的同時要注意保持氣道通暢,堅持人工呼吸,提供充分氧氣。

5.在搶救治療的同時,還應注意糾正酸堿平衡失調和電解質紊亂。因為室撲、室顫持續時間稍長,體内即出現酸中毒,不利于除顫。此時可給11.2%乳酸鈉或4%——5%碳酸氫鈉靜脈滴注。

6.若條件允許亦可插入臨時起搏導管進行右室起搏。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