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洗

幹洗

洗滌方式
幹洗就是用有機化學溶劑對衣物進行洗滌,包括去除油污或污漬的一種幹進幹出的洗滌方式。由于在衣物洗滌過程中水不直接接觸衣物,所以稱之為幹洗。幹洗因起源于法國巴黎,所以人們也常稱之為“法式幹洗”。幹洗的主要特點就是避免水洗對衣物面料造成傷害,不縮水、不變形、色澤保護性好,不易造成衣物褪色、手感柔軟,便于熨燙并能徹底清洗衣物上的油污或污漬。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緻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幹洗(職業暴露)在2B類緻癌物清單中。
    中文名:幹洗 外文名:Dry cleaning 别名: 拼 音:gān xǐ 詞 性:動詞 發明人:喬利·貝朗

步驟

第一步,預處理,也就是去漬處理。它是人工用助劑将污染嚴重的污垢和不溶于幹洗溶劑的污漬(如果汁、指甲油、油漆、墨水等)進行預處理,不使用水。

第二步,主洗滌。将預處理過的衣物放進幹洗機中,用幹洗溶劑進行全面地洗滌并甩(烘)幹。

第三步,後處理,主要目的是去除衣物中殘留的幹洗溶劑和熨燙整形。

發展過程

發明

發明人喬利·貝朗出生于巴黎一個貧民家庭,在一個貴族家庭裡當小雜工。一次喬利把煤油滴到貴婦人交給他熨燙的衣服上,貴婦人堅決要求喬利賠償,給她白打一年工,而喬利得到了那件衣服,他發現那件衣服被煤油浸過的地方不但沒髒,反而将原來的污漬清除了,經過反複試驗,喬利又在煤油裡加了其他的一些化學原料,終于研制出了幹洗劑。幹洗由此誕生。

幹洗起源于19世紀初期的法國巴黎。傳說,有一位名叫Jean-Jolly的法國人在巴黎擁有一間染織廠,有一天,廠裡有一位工人不慎推翻了桌上一盞油燈,燈油把桌上的台布弄濕了,當台布幹後,Jolly驚訝地發現髒台布上曾被燈油弄濕過的地方明顯比其它地方要幹淨,再回頭探究那燈油,原來是一種叫茨烯的東西。于是,Jolly推斷出茨烯這種物質具有清潔作用,并認為,應用某些溶劑在沒有水參與的洗滌過程是可以去掉一些用水洗不掉的油垢污漬,然後加以發展在其工廠應用。這一洗滌的過程就是幹洗的原始階段了。由于幹洗源于法國,直至今天也有人把幹洗這種洗滌方式稱為“法式洗滌”。

發展

幹洗誕生後的最初50年間,使用的是苯、煤油、汽油、樟腦萜等溶劑。這些溶劑都具有可燃性,經常造成火災。由于這一緻命缺陷,使幹洗技術難以推廣。1897年,德國萊比錫的呂德維格·安特林使幹洗技術向前跨進了一步。他發明了使用四氯化碳作幹洗劑。四氯化碳的洗滌效果好,不易燃,但有帶有刺鼻的異味。而且對設備具有腐蝕性。到1918年,歐洲開始改用三氯乙烯來取代四氯化碳。從此,幹洗業漸漸發展起來。

21世紀洗衣業已實現機械化。常用的幹洗液是1928年發明的斯陶達溶劑和一種從石油中提煉而成的溶劑——全氯乙烯,沒有起火危險,但是緻癌。因為幹洗液的價格比較昂貴,因此在清洗完畢,往往還要将從衣物中排擠出的溶劑進行蒸餾後,再加以過濾,可反複使用。

前景

歐美等發達國家幹洗業已有數百年曆史,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系統,不論是大城市,還是小鄉鎮,幹洗店到處可見,已經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而幹洗行業在中國經曆了前幾十年的空白期,在中國的真正發展也就十幾年的曆史,相對來說還不完善,基本是大城市還遠遠未飽和,小城市還很缺乏,鄉鎮基本是空白,縱觀整個世界的幹洗發展史,它作為人們的居家生活的一部分,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幹洗行業欲在全球尤其在中國上演一把幹洗熱。随着中國消費水平的大幅提高、民衆服裝檔次的提高,各個年齡層次對幹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已經把幹洗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幹洗行業将快速發展起來。

注意事項

幹洗衣物的利弊

随着化學工業和服裝工業的發展,服裝面料在不斷更新,有很多都需幹洗,幹洗一般不會使衣服變形,也很方便快捷,頗受歡迎,但幹洗也存在健康隐患。

一般幹洗店在幹洗衣服時都會使用一種高氯化物的化學品作為活性溶劑。這種高氯化物對人類的神經系統有害。人體長期暴露在這種化學品之下,很可能患上腎癌。

在幹洗衣服的過程中,這種化學品可被衣物的纖維吸附,待衣物幹燥時又從衣物内釋放到空氣中,從而影響人類的健康。

許多人都不知道幹洗衣物會釋放有害物質,因此衣服從幹洗店取回後,不是馬上穿就是将其放入衣櫃内。其實這樣很不科學。取回衣物馬上就穿的結果是衣物上帶有害物質不能馬上釋放出來,所以直接危害到身體。

而放在衣櫃中的衣物,雖然沒有馬上穿着,但衣櫃中通風不暢,充滿高濃度的有害化學物就會在衣櫃中擴散開來,在衣櫃中存放的衣物都可能或多或少的染上有害物質,在從衣櫃中取出衣物穿着時同樣有害身體健康。

鑒于此,應該把衣物從幹洗店取回後,放在通風處晾一晾,讓衣物中釋放出來的化學品随風飄去後,再穿着或放入衣櫃中收藏。兒童對高氯化物尤為敏感。

所以,幹洗後的衣物要放在離孩子遠些的地方。由于不同的幹洗店應用高氯化物的劑量和方法不同,對健康的損害亦有差異。在選擇幹洗店時要做出适當考慮。

棉麻服裝

棉麻是由纖維素大分子構成的,吸濕性很好,在儲存時主要要防止其黴爛,也就是防止黴菌微生物的繁殖。主要方法是保持織品的潔淨和幹燥,特别在夏季多雨的季節要注意檢查和晾曬。

毛呢服裝

毛料呢料衣服易潮濕生黴。因羊毛中含有油脂和蛋白質,還易被蟲蛀、鼠咬。存放時宜懸挂不宜折疊,以免起褶。存放的箱櫃要保持清潔、幹燥,相對濕度在60%以下為宜,同時要放入樟腦球,以免受潮生黴或生蟲。

絲綢服裝

絲綢的纖維很細,應避免與粗糙帶刺的物質以防絲綢“跳絲”。堿對絲綢的破壞力較大,應避免與堿性物質接觸。絲綢受鹽的影響也較大,汗液中的鹽分可使絲綢現黃赤色斑點,所以穿絲綢夏裝應注意常洗。

化纖服裝

粘膠纖維服裝耐磨性差,易起毛變形,因此穿着或洗滌時都要少搓少擰。不要長時間懸挂,以免伸長變形,收藏時要洗淨、晾幹,避免高濕、高溫環境。

皮革制物

皮衣幹洗主要是用四氯乙烯、石油溶劑等。幹洗皮革主要掌握三要素。

幹洗劑用量

皮衣洗滌時脫色,手感好壞,洗淨程度都與幹洗加脂劑的用量有着密切關系。因此皮革幹洗加脂劑有着很強的滲透能力,它是洗滌劑又是加脂劑,并且能減少幹洗溶劑對染色牢度的影響,一般認定剛幹洗完後的皮衣,即軟而不粘,油而不膩的感覺為最佳用量。光皮,絨面革用量基本相似,幹洗機在連續洗滌皮衣時,要不斷補充由于被皮衣吸取後的皮革加脂劑。在幹洗皮衣時盡量少用或不用其他幹洗用的洗滌劑。

時間長短

幹洗時間是根據衣服清潔程度而定,幹淨衣服3-5分鐘,髒衣服8-15分鐘,光皮隻要把夾裡洗淨,所需幹洗時間較短,如果皮革被上光多次後發硬,可延長幹洗時間或用皮革脫膜劑先前處理後幹洗。

烘幹溫度

皮革烘幹溫度是指機器内實際的溫度,實際的溫度往往和溫度表上的溫度有一定誤差。在操作時必須重視,皮革烘幹溫度不能超過25度。原皮服裝幹洗機洗法原皮服裝一般都比較厚實,因為它們有耐磨耐穿和保暖性能良好的特點。

常見問題分析

紐扣碎裂

配紐扣的夾克在經過兩次幹洗後,紐扣出現碎裂。而幹洗是按保養标簽的說明進行的。原因是紐扣用的塑料不能承受常規的幹洗循環過程中與轉籠壁的重複沖擊力。因從保養标簽上看不到任何警示的标記,因此責任應由制造商承擔,如果保養标簽上有一下劃橫線則幹洗人員承擔責任。

裝飾被溶化

用料為閃光醋酸纖維的紫色衣物在按标簽說明進行了四次四氯乙烯幹洗之後,黑色的珠狀飾物變軟、融化,隻留下難看的黑色污漬,整件衣服都有這樣黑色的污漬。原因是這種飾物不能承受四氯乙烯洗滌,飾物隻要浸入四氯乙烯2分鐘就會溶解。保養标簽的說明是憑猜想标出的,并沒有費力去驗證它的準确性。因此責任應由制造商承擔。

金屬裝飾物

織物繞脖子一圈的金屬飾物在幹洗後出現縮水、起皺的現象。是因為如果裝飾物是由不同的纖維組成,要考慮好每一層的縮水率,以便幹洗後裝飾物仍很平坦、光潔。責任應由衣物制造商承擔,因為制造商沒有嚴格的操作規範和質控标準。

有塗層的衣領裂開了

夾克的衣領是加了聚氨脂塗層的。在幹洗之後,大部分的衣領塗層經受住了幹洗,但是沿着衣領折疊處的塗層出現了裂縫、剝落現象。是因為帶有塗層的纖維在正常穿着時會彎曲,在折疊和彎曲較厲害的地方就會出現小裂紋,在洗滌之前,通常不易被看見,但經洗滌溶劑的滲透,塗層就從纖維上剝落下來,因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正常穿着後,按保養标簽的說明,衣服是能承受幹洗的,所以責任應由制造商承擔。

空氣污染

幹洗作業,其空氣污染之來源,大緻可分為:

1.衣物前處理:有機溶劑于噴灑過程中有機溶劑會逸散至空氣中。

2.清洗、溶劑脫除程序及傳遞過程:清洗、溶劑脫除作業于不同機器進行時,有機溶劑易于衣物傳遞過程中逸散;若清洗、溶劑脫除作業于洗脫一體之密閉系統中進行,則有機溶劑逸散可能性小。此外幹洗衣物脫幹後,由洗衣槽取出,以人工或推車送至烘衣機途中,有機溶劑會逸散至空氣中。

3.烘幹程序:烘幹程序為幹洗作業最大之污染來源。95%之業者使用自然方式晾幹衣物或水洗烘幹機烘幹衣物,因此脫幹後殘留于衣物上的有機溶劑将直接于晾幹時逸散或随烘幹廢氣排放至大氣中。隻有少數規模之業者使用石油系烘幹機烘幹衣物,将幹洗油回收再利用。

四氯乙烯幹洗業者使用之幹洗機多屬幹進幹出之洗衣、溶劑脫除、烘幹一體之機種,且附有冷凝系統回收幹洗溶劑,部分機種還加裝環保碳槽,以活性碳吸脫附方式吸附未完全冷凝回收之溶劑,并将吸收在活性碳脫附冷凝,因此相較于石油系幹洗作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問題并不嚴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