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梗塞

小腦梗塞

醫學術語
小腦梗塞發病主因多為椎-基底動脈異常和心源性栓子導緻,臨床上一般将其分為良性型、假腫瘤型和昏迷型三種類型。小腦梗塞常見病因是由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等導緻的動脈硬化為基礎病因,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會使用一些降壓藥或治療心髒病和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而這些藥物中一些藥物會有副作用,如腸胃刺激、無力甚至嘔吐腹瀉等反應,象伲福達、西比靈、拜新同控釋片等,當這些藥物一旦停用或調整劑量後,症狀就會明顯消失,一般老年患者應多選用長效道地中藥輔以急性發作期治療,在恢複期主治,會對症狀減緩的同時,減輕毒副損傷,具有一定的長效性及安全性。
  • 中醫病名: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診科室:神經内科、急診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西醫學名:小腦梗塞
  • 主要症狀:惡心嘔吐,步态不穩
  • 主要病因:椎-基底動脈異常,心源性栓子導緻
  • 分類:良性型、假腫瘤型和昏迷型

基本概述

小腦梗塞發病主因多為椎-基底動脈異常和心源性栓子導緻。經核磁振(MRI)檢查發現病竈并能準确定位具有臨床意義。

臨床症狀

臨床上一般将小腦梗塞分為三種類型:良性型、假腫瘤型和昏迷型,無論哪一型小腦梗塞發病時都會有頭暈、步态不穩、惡心嘔吐等臨床表型,但後兩種除了小腦症候群外還可以合并偏癱甚至出現昏迷,臨床治療一般給予降纖、抗凝、抗血小闆聚集、活血化瘀芳香開竅中藥及脫水降顱壓等藥物治療。

鑒别

1、腦出血n多于活動中或情緒激動時起病,多有高血壓病史,病情進展快,頭痛、惡心、嘔吐多見,常出現意識障礙、偏癱和其他神經系統局竈性症狀,頭顱CT或MRI有助于明确診斷。n2、蛛網膜下腔出血n各年齡組均可見,以青壯年多見,多在動态時起病,病情進展急驟,頭痛劇烈,多伴有惡心、嘔吐,多無局竈性神經功能缺損的症狀和體征,頭顱CT、頭顱MRI及腦脊液檢查有助于明确診斷。n3、硬膜下血腫或硬膜外血腫n多有頭部外傷史,病情進行性加重,出現急性腦部受壓的症狀,如意識障礙,頭痛、惡心、嘔吐等顱高壓症狀,瞳孔改變及偏癱等。某些硬膜下血腫,外傷史不明确,發病較慢,老年人頭痛不重,應注意鑒别。頭部CT檢查在顱骨内闆的下方,可發現局限性梭形或新月形高密度區,骨窗可見顱骨骨折線。n4、顱内占位性病變n顱内腫瘤(特别是瘤卒中時)或腦膿腫也可急性發作,引起局竈性神經功能缺損,類似于腦梗死。腦膿腫可有身體其他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的病史。頭部CT及MRI檢查有助于明确診斷。

病理治療

小腦梗塞常見病因是由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等導緻的動脈硬化為基礎病因,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會使用一些降壓藥或治療心髒病和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而這些藥物中一些藥物會有副作用,如腸胃刺激、無力甚至嘔吐腹瀉等反應,象伲福達、西比靈、拜新同控釋片等,當這些藥物一旦停用或調整劑量後,症狀就會明顯消失,

一般老年患者應多選用長效道地中藥輔以急性發作期治療,在恢複期主治,會對症狀減緩的同時,減輕毒副損傷,具有一定的長效性及安全性。一般小腦梗塞的綜合治療應該包括有效的藥物治療、清淡飲食調節、針對性的康複訓練、危險因素控制、有效準确的家庭護理等。

抗血小闆藥物:拜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闆的聚集,從而起到防止血液凝固,進而預防腦梗死的作用。與活血化瘀芳香開竅降脂抗凝中藥結合治療,療效更加顯着。

活血化瘀芳香開竅中藥:天欣泰血栓心脈甯片。能從改善血液、血管病變兩方面治療。通過川芎嗪、丹參酮、水蛭素等成分降低血漿粘度、降低血漿脂質過氧化物,抗血小闆聚集,抑制血栓素與凝血酶,消栓溶栓,并使血栓不易在心腦血管内形成,防止小腦梗塞竈進展複發,給患者恢複創造一個良好的體内環境;

同時改善血管的内皮細胞,保護紅細胞膜,消除心腦血管病發生的始動環節,并具有鈣通道阻滞作用,能輕微擴張腦血管、保證腦組織供血供氧量,恢複腦組織神經系統,使由此控制的神經系統症狀及體征得以全面改善。天欣泰片具有多靶點、多角度的防治特點和溶栓化瘀、降脂抗凝、抗動脈硬化多重治療作用,能更徹底全面地治療小腦梗塞症狀并防止其複發

分離型腦起搏器(TMES);對癫痫、帕金森、帕金森綜合症、肌張力障礙(扭轉痙攣、痙攣性斜頸、書寫痙攣、梅傑氏病)、手足徐動症(家族性發作性肌張力障礙性舞蹈手足徐動症、發作性運動源性舞蹈手足徐動症)、肝豆狀核變性、進行性核上麻痹、少動性錐體外系病、多動性錐體外系病、舞蹈病(亨廷頓病、老年性舞蹈病)、共濟失調(繼發性共濟失調、家族遺傳小腦性共濟失調)、抽動穢語綜合症、發作性睡病、腦癱、腦萎縮、小腦萎縮、高血壓、重度失眠、腦梗塞、腦出血、偏癱、老年性癡呆、植物人等有顯着療效。

康複措施

實驗及臨床研究表明,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存在可塑性,在大腦損傷後的恢複過程中,具有功能重建的可能性。現在認為腦腔梗引發的肢體運動障礙的患者經過正規的康複訓練可以明顯減少或減輕癱瘓的後遺症,有人把康複看得特别簡單,甚至把其等同于“鍛煉”,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導緻關節肌肉損傷、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痙攣加重、異常痙攣模式和異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問題,即“誤用綜合征”。

不适當的肌力訓練可以加重痙攣,适當的康複訓練可以使這種痙攣得到緩解,從而使肢體運動趨于協調。

一旦使用了錯誤的訓練方法,如用患側的手反複練習用力抓握,則會強化患側上肢的屈肌協同,使得負責關節屈曲的肌肉痙攣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複更加困難。其實,肢體運動障礙不僅僅是肌肉無力的問題,肌肉收縮的不協調也是導緻運動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誤以為康複訓練就是力量訓練。

恢複期治療目的就是改善頭暈頭痛、肢體麻木障礙、語言不利等症狀,使之達到最佳狀态;并降低腦梗塞的高複發率。

在日常的家庭護理康複治療中,國内常使用肢體運動康複儀來對受損的肢體運動恢複。它本身以以神經促通技術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頻脈沖電刺激後按一定順序模拟正常運動,除直接鍛煉肌力外,通過模拟運動的被動拮抗作用,協調和支配肢體的功能狀态,使其恢複動态平衡;

同時多次重複的運動可以向大腦反饋促通信息,使其盡快地最大限度地實現功能重建,打破痙攣模式,恢複自主的運動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時候操作簡便。這種療法可使癱瘓的肢體模拟出正常運動,增強患者康複的自信心,最大限度恢複患者的肌張力和肢體運動。

1、科學準确用藥,預防腦梗塞複發

腦梗阻屬于高複發不可逆性的慢性腦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後仍需按醫生囑咐規律服藥,控制好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動脈硬化的基礎病變,并定期到醫院複查。常用治療腦梗塞的有效藥物包括抗血小闆聚集類藥物。

2、盡早、積極地開始康複治療

如前所述,腦梗死形成後會留下許多後遺症,如單癱、偏癱、失語等,藥物對這些後遺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過積極、正規的康複治療,大部分病人可以達到生活自理,有些還可以回到工作崗位。有條件者最好能到正規的康複醫院進行系統康複。如因各種原因不能到康複醫院治療者,可購買一些有關方面的書籍和錄像帶,在家自己進行。

康複宜及早進行。病後6-12個月内是康複的最佳時機,半年以後由于已發生肌肉萎縮及關節攣縮,康複的困難較大,但同樣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3、日常生活訓練 患病後許多以前的生活習慣被打破,除了要盡早而正規地訓練患肢,還應注意開發健肢的潛能。右側偏癱而平時又習慣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時要訓練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寬松柔軟,可根據特殊需要縫制特殊樣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裝拉鎖以便去看病時測量血壓。穿衣時先穿癱瘓側,後穿健側;脫衣時先脫健側,後脫患側。

4、面對現實,調整情緒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此話用在腦血管病人身上更貼切。面對既成事實,應調整好情緒,積極進行康複以盡早重返社會。嚴重的情緒障礙患者可請醫生幫助,使用抗抑郁劑,如百憂解,對腦血管病後的抑郁焦慮情緒有良好的作用。

5、後遺症的功能恢複護理

(1)語言不利 語言障礙的病人情緒多焦躁、痛苦。醫護人員要多接觸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讓病人保持心情舒暢,消除緊張心理。必須盡早地誘導和鼓勵患者說話,耐心糾正發音,從簡到繁,如“e”、“啊”、“歌”等,反複練習堅持不懈。并配合針刺啞門、通裡、廉泉等穴,這利于促進語言功能改善和恢複。

(2)肢體功能障礙 急性期護理上要注意将癱瘓肢體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體發生攣縮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側卧位。在病人病情穩定情況下,多利用可以家用型的肢體運動康複儀指導和輔助其進行功能鍛煉,從簡單的屈伸開始,要求活動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損傷肌肉和關節,每天2~4次,每次5~30分鐘。并配合藥物治療,按摩患側肢體,針刺曲池、合谷、足三裡等。囑病人經常用熱水浸泡患側肢體,促進其血液循環。

(3)口角歪斜 臨床上常見病側眼睑閉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皺額、閉眼、鼓腮、吹哨。病人常常産生消極情緒,失去治療信心。護士應同情關心病人,給予精神鼓勵,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飲食上宜給易于消化、富于營養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配合針刺頰車、地倉、迎香、四白。鼓勵病人多做眼、嘴、臉部運動,并經常按摩局部。

預防及保健

(1)飲食護理。應給予病人高熱量、容消化流質食物;不能吞咽者給予鼻飼。鼻飼食物可為牛奶、米湯、菜湯、肉湯和果汁水等。另外,也可将牛奶、雞蛋、澱粉、菜汁等調配在一起,制成稀粥狀的混合奶,鼻飼給病人。每次鼻飼量200~350毫升,每日4~5次。鼻飼時,應加強病人所用餐的清洗、消毒。

(2)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感冒。長期昏迷的病人機體抵抗力較低,要注意給病人保暖,防止受涼、感冒。病人無論取何種卧位都要使其面部轉向一側,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當病人有痰或口中有分泌物和嘔吐物時,要及時吸出或摳出;每次翻身變換病人體位時,輕扣病人背部等,以防吸入性或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3)預防褥瘡。昏迷病人預防褥瘡最根本的辦法是定時翻身,一般每2~3小時翻身一次。另外,還要及時更換潮濕的床單、被褥和衣服。現介紹:人翻身法(以置病人于左側卧位為例):第一步家屬站于病人右側,先使病人平卧,然後将病人雙下肢屈起;第二步家屬将左手臂放于病人腰下,右手臂置于病人大腿根下部,然後将病人擡起并移向右側(家屬側),再将左手放在病人肩下部,右手放于腰下,擡起、移向右側;第三步将病人頭、頸、軀幹同時轉向左側即左側卧位;最後在病人背部、頭部各放一枕頭,以支持其翻身體位,并使病人舒适。

(4)預防燙傷。長期昏迷的病人末梢循環不好,冬季時手、腳越發冰涼。家人在給病人使用熱水帶等取暖時,一定要注意溫度不可過高,一般低于攝氏50度,以免發生燙傷。

(5)防止便秘。長期卧床的病人容易便秘,為了防止便秘,每天可給病人吃一些香蕉及蜂蜜和含纖維素多的食物,每日早晚給病人按摩腹部。3天未大便者,應服用麻仁潤腸丸或大黃蘇打片等緩瀉藥,必要時可用開塞露幫助排便。

(6)防止泌尿系感染。病人如能自行排尿,要及時更換尿濕的衣服、床單、被褥。如病人需用導尿管幫助排尿,每次清理病人尿袋時要注意無菌操作,導尿管要定期更換。幫助病人翻身時,不可将尿袋擡至高于病人卧位水平,以免尿液返流造成泌尿系感染。

(7)防止墜床。躁動不安的病人應安裝床擋,必要時使用保護帶,防止病人墜床、摔傷。

(8)預防結膜、角膜炎。對眼睛不能閉合者,可給病人塗用抗生素眼膏并加蓋濕紗布,以防結、角膜炎的發生。

(9)一般護理。每天早晚及飯後給病人用鹽水清洗口腔,每周擦澡1~2次,每日清洗外陰一次,隔日洗腳一次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