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王好射

宣王好射

《呂氏春秋·壅塞篇》
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弓也。其實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試之,中關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悅之,宣王之情,所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九石。豈不悲哉?三石實也,九石名也。宣王說其名而喪其實。[1]
  • 作品名稱:宣王好射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齊宣王射箭
  • 作者:呂不韋
  • 創作年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
  • 作品出處:《呂氏春秋·壅塞篇》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外文名稱:xuān wáng hào shè

字詞理解

1、好:喜歡,愛好。

2、說:同“悅”。高興,喜歡。

3、之:助詞,無實意。

4、謂:說。

5、己:自己。

6、其:指齊宣王。

7、嘗:曾經。

8、過:超過。

9、石:重量單位,一石為一百二十斤。

10、以:把。

11、示:給......看。

12、左右:手下的大臣。

13、皆:都。

14、試:嘗試。

15、引:拉弓。

16、之:代這把弓。

17、中關:關,同“彎”,指拉滿弓。中關,指弓半滿。

18、而:表承接

19、止:停止。

20、不下:不少于。

21、其:同“豈”,還有。

22、孰:誰,哪一個。

23、是:這。

24、之:代指左右的話;的

25、情:實情。

26、而:但是。

27、終身:一生。

28、豈:難道。

29、悲:可悲。

30、實:實際。

31、名:名義。

32、強:強弓,硬弓。

譯文

齊宣王愛好射箭,喜歡别人誇耀他能夠拉開強弓,其實他使的弓隻用三石的力氣就能夠拉開了。他把這張弓交給左右的人傳看。身邊的人都試着拉,但隻把弓拉到一半,就裝着拉不動的樣子,恭維地說:“這張弓沒有九石的力氣拉不開。除了大王以外,誰還能夠使用這張弓呢?”齊宣王聽了非常高興。

其實,齊宣王使用的弓不過三百多斤,可是他卻一輩子以為自己能拉一千多斤的弓。這難道不是悲哀嗎?三百多斤是真實的,一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齊宣王喜歡的是徒有虛名,而失去了真實的水平。

點評

齊宣王使用的弓力量不過三石,但一輩子都自認為用的是九石強弓。為什麼呢?齊宣王好恭維,有其自身的弱點,一也;周圍多阿主的人,二也;天下直士太少,不能勝過阿主的小人,三也。作者不由得感歎橫生:“數”,一語道出此乃造成雍塞君主的規律性現象。

文章雖短小,行文布局自有巧妙。齊宣王左右嘗試拉弓,用一“皆”字,引述左右小人的話,又用一“皆”字,由此見得小人之衆,為下文“世之直士,其寡不勝衆”暗暗伏脈。左右小人說“非王,其孰能用是?”阿谀欺主,聲态全出。而下文“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句式複疊,跌出直士陪襯,文意更見完足,驅辭造語,無不如意。

用弓事小,可以喻大,由雍塞之君到亂國之主,實在僅僅一步之遙。文末作出“故亂國之主,患存乎用三石為九石也”的結論,簡練精悍,相當有力量。這篇短文在今天看來也不乏深刻的教育意義。

(曹大民)

啟示

1、好大喜功的人,必然是務虛名而不講求實際,本欲欺世盜名,反落得被人所欺。

2、一個人如果隻喜歡聽奉承的話,就不能夠正确地認識自己。

3、一個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知己知彼,洞察秋毫,百戰不殆。

作者介紹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彙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于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後因嫪毐集團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複命讓其舉家遷蜀,呂不韋擔心被誅殺,于是飲鸩自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