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區

姜堰區

江蘇省泰州市轄區
泰州市姜堰區位于江蘇省中部、江淮之間,北緯32°20′~32°42′、東經119°48′~120°18′,地跨長江三角洲和裡下河平原。東鄰海安市、東台市,西接泰州市海陵區、高港區,南北分别與泰興市、興化市接壤。通揚運河貫穿其中部。[1]姜堰區轄4個街道、9個鎮,113個居委會、151個村委會。全區總面積927.52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積0.89%。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姜堰區常住人口668408人。[2]2019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69.72億元,可比增長6.6%。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49.21億元,可比增長2.2%;第二産業增加值316.87億元,可比增長5.9%;第三産業增加值303.64億元,可比增長8.2%。[3]
    中文名:姜堰區 外文名:Jiangyan District 别名:泰縣、羅塘、三水等 行政區劃代碼:321204 行政區類别:市轄區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江蘇省泰州市中部 面積:927.52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4個街道、9個鎮 政府駐地:三水街道上海路1号 電話區号:0523 郵政區碼:2255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溱湖國家濕地公園(5A)、溱潼古鎮、古羅塘文化景區、泰州華僑城 機場:揚州泰州國際機場 火車站:泰州站、姜堰站 車牌代碼:蘇M 地區生産總值: 方言:江淮官話泰如片 曆史名人:王棟、黃龍士、高二适等 現任領導:方針(區委書記)、孫靓靓(代區長) 地區生産總值:669.72億元(2019年) 人均生産總值:91530元(2017年) 人口:668408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曆史沿革

姜堰由水而生,古時,長江、淮河、黃海三水在姜堰彙聚,故稱“三水”。又因三水彙聚,沖擊成塘,塘水多旋渦,形似人指羅紋,又名“羅塘”。北宋年間,洪水泛濫,姜仁惠、姜谔父子仗義疏财,率領民衆築堰抗洪,保護了一方百姓生命财産,古鎮由此名為姜堰,至今流芳千年。

姜堰屬泰州。崇祯《泰州志》載:“《禹貢》(泰州)淮海為揚州,言北據淮,東距海為揚州之域。周武王封泰伯于吳,其地屬吳。元王三年(前473)越滅吳而不能正江淮之地,遂屬楚……”

近代考古證實,6800年前姜堰地區就有人類活動了。

春秋戰國時曆屬吳、越、楚。楚時為海陽邑地,秦代屬東海郡(一說九江郡),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海陵縣,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為吳陵,武德七年複稱海陵,南唐元元年(937年)年升為泰州。民國初年廢州設縣,縣治泰州。

1940年10月,泰縣抗日民主政權于海安建立。

1949年5月,泰縣人民政府駐姜堰鎮西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泰縣與縣級泰州市兩度分合,1962年1月複稱泰縣,縣治姜堰鎮。

1994年撤縣設市,改稱姜堰市。1996年隸屬新設立的地級泰州市。

2012年12月,經國務院和省政府批準,撤銷縣級姜堰市,設立泰州市姜堰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9年10月8日,華港鎮劃歸泰州市海陵區管轄。

2019年10月8日,撤銷三水街道、橋頭鎮,設立新的三水街道;撤銷梁徐鎮,設立梁徐街道;将原梁徐鎮的新九、林野、王石、前舍4個村委會劃歸羅塘街道管理;設立天目山街道,以羅塘街道的河西、光明、康華、振興、河東、錦都、錦園、天目、通前9個居委會,前堡、公園、工聯、城中、朱雲、城東、通揚、城北8個村委會,沈高鎮的後堡、官莊、萬衆、單塘、天民5個村委會區域為天目山街道行政區域;撤銷興泰鎮、溱潼鎮,設立新的溱潼鎮。

2020年11月,撤銷溱潼鎮、沈高鎮,将溱潼鎮、沈高鎮所轄行政區域合并,組建新的溱潼鎮,鎮政府駐漁花池居委會境内,辦公地址為俞溱路148号(現溱潼鎮政府辦公地址)。新組建的溱潼鎮下轄23個村委會、5個居委會,總人口8.11萬人,面積117.89平方公裡。

區劃詳情

姜堰區下轄9個鎮、4個街道。面積853.05平方公裡,戶籍人口74.32萬人。區政府駐地三水街道上海路1号。

街道鄉鎮

(駐地)

村(居)委會

梁徐街道

(梁徐村府前路28号)

村:葛聯、橋林、張埭、雙墩、黃村、梁徐、周埭、江村、坡嶺、邢家、嶺家、三林、東官、二塘、官野、前時、錢港

羅塘街道

(福田社區長江西路16号)

村:幸福、西橋、東橋、銀穆、院子、太宇、唐園、三園、殷家、沿河、曹家、城南、新九、林野、王石、前舍

居:南街、北街、高陳、東街、羅塘、老莊、葉舍、西街、河南、南苑、荷葉、太平、桃園、古田、新城、彭垛、中天、振宇、怡園、湯河、福田、紫石、西嶺、金河

三水街道

(南石村科技路199号)

村:陳莊、新河、石黃、前馬、城西、南石、馬廠、雙壽、陸莊、西陸、唐甯、杏林、東查、西查、三舍、小馮甸、軍鋪、新南、小楊、大楊、橋頭、李堡、楊院、三沙、狀元

居:陳莊、姜陳、金馬、馬廠、錦聯

天目山街道(振興北路5号)

居:河西、光明、康華、振興、河東、錦都、錦園、天目、通前

村:前堡、公園、工聯、城中、朱雲、城東、通揚、城北、後堡、官莊、萬衆、單塘、天民

蔣垛鎮

(蔣垛村府前路3号)

村:邱劉、六港、蔣北、高曹新村、孟蓮、許橋、朱高、薛港、許莊、仲院、蔣垛、溪河、南港、鹽大、界河、興港、新橋

居:鎮北

婁莊鎮

(婁莊村樹人路28号)

村:婁東、婁莊、馬賽、朱翟、先進、團結、新龍、東陽、興勝、袁聯、三聯、紅廟、連心、放牛、洪林、李莊、曹楊

白米鎮

(白米村人民路1号)

村:拜官、昌橋、甸河、白米、紀林、吳堡、曹新、馬溝、杭家鋪、新華、孔莊、蛙莊、野沐、孫舍、和平、大安、堿場

俞垛鎮

(俞耿村光明路2号)

村:何野、俞耿、忘私、房莊、宮倫、角墩、姜茅、柳官、葉甸、南野、倉場、田管、薛陳、花莊、祝莊、春草、許莊、橫莊

大倫鎮

(大倫村錢土侖路)

村:大倫、麻墩、響堂、茆戚、申揚、塔子、缪埭、橋東、朱宣、太平、顧野、運糧、東徐、興馳、衛星、土山

顧高鎮

(顧高村雙園路8号)

村:顧高、夏莊、蘆莊、塘橋、翟莊、野莊、千佛、申洋、俞莊、張莊、西蘆

張甸鎮

(張甸村金葉街1号)

村:張甸、楊港、張橋、魏家、嚴唐、張前、高單莊、三彭、花彭、甸頭、三野、梅垛、高家、大丁、楊俞、三周、華楊、尹莊、三陳、葛莊、宮王、蔡官、梅網、西網、河垛、沙梓、朱顧、土橋、大窯、大李、三興、三盟、周徐

居:興甸

沈高鎮

(夏北村騰飛路1号)

村:河橫、夾河、夏北、沈高、夏朱、雙星、華楊、馮莊、聯盟、超幸

溱潼鎮

(漁花池社區俞溱路148号)

村:洲城、洲南、讀書址、龍港、溱東、湖北、湖西、南寺、湖濱、湖南、薛何、孫樓、甸址、三裡澤、沙垛、尤莊、西陳莊、蘇莊

居:湖西、漁花池、城南、城北

淤溪鎮

(淤溪村人民路1号)

村:武莊、卞莊、淤溪、楊莊、靳潭、孫莊、潘莊、甸夏、三垛、馬莊、北橋、裡溪、周莊、吉莊、南橋

區劃詳情

環境

地理環境

泰州市姜堰區位于江蘇省中部、江淮之間,地跨長江三角洲和裡下河平原。東鄰海安市、東台市,西接泰州市海陵區、高港區,南北分别與泰興市、興化市接壤。通揚運河貫穿其中部。南部地面高程4.5~6.5米,屬長江三角洲平原;北部地面高程2.5米,屬江淮湖窪平原。全區總面積927.52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積0.89%,其中平原面積751.7平方千米、水面面積175.82平方千米。全區耕地面積4.98萬公頃。

位置境域

姜堰位于北緯32°30′、東經120°09′,地處江蘇省中部,地跨長江三角洲和裡下河平原,東鄰海安市,南接泰興市,北毗興化、東台市,西連泰州市海陵區、高港區。

氣候

姜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環流氣候影響顯著,四季分明,冬夏較長,春秋較短。常年平均氣溫14.5℃;年平均積溫5365.6℃;年平均降水量991.7毫米,年平均雨日11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059小時;無霜期215天。作物生長季較長,日平均氣溫高于10℃的作物生長期平均為223天,高于15℃喜溫作物生長期172天。全年氣候溫暖,光照充足,雨水充沛,農業氣候條件優越。

自然資源

姜堰區素有“魚米之鄉”之稱。農作物主産水稻、三麥、棉花、大豆、油菜等,特色經濟作物有香絲瓜、青椒、食用菌等,綠色食品有“河橫大米”、“三泰醬菜”等,養殖業主産豬、羊、雞、鵝等,水産品主要有魚、蟹、蝦等,特種養殖有彩豚、鹌鹑、銀魚等。境内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料。

水資源

姜堰區境内河流分屬兩大水系,南部是長江水系,北部是淮河水系。通揚運河、周山河、西姜黃河等主要河流構成“四橫十豎”水系。

礦産資源

姜堰區礦産資源主要有裡下河地區的石油、天然氣、粘土以及溱湖風景區的地熱礦泉水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末全區家庭總戶數26.93萬戶,戶籍總人口78.81萬人。在總人口中:女性39.13萬人,占49.6%。全年出生人數6284人,人口出生率7.97‰;死亡人數8818人,死亡率為11.18‰;人口自然增長率-3.21‰。年末全區常住人口73.04萬人。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7.08%,比上年提高1.52個百分點。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姜堰區常住人口668408人。

民族

現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彜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

概況

2019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69.72億元,可比增長6.6%。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49.21億元,可比增長2.2%;第二産業增加值316.87億元,可比增長5.9%;第三産業增加值303.64億元,可比增長8.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96752元。三次産業結構調整為7.3:47.3:45.4。2019年末,全區私營企業注冊資金達到1393.05億元,私營企業數1.82萬戶;個體工商戶注冊資金173.06億元,個體工商戶數5.94萬戶。

2015年,姜堰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21.36億元,可比增長10.9%,總量是“十一五”末期(2010年)的1.7倍。其中,第一産業完成36.62億元,增長3.5%;第二産業完成246.75億元,增長11.4%;第三産業完成237.99億元,增長11.4%。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5.6%,比上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以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71400元。

2013年度中國市轄區綜合實力百強第77位。續跻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争力百強、科學發展百強和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2013年全部工業總産值1383.20億元,同比增長16.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950.39億元,同比增長18.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193.66億元,同比增長12.2%。2013年全年姜堰區進出口總額(海關數)8.58億美元,增長11.4%,出口總額7.05億美元,同比增長11.7。全年姜堰區供電量為28.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7%,工業用電量為21.21,同比增長5.1%。

2013年姜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06元,同比增長9.7%,農民人均純(現金)收入13695元,同比增長12%。2013年金融機構存款餘額(人民币)477.89億元,同比增長12.5。2013全年居民儲蓄存款298.44億元,同比增長17.4,人均存款3.76萬元。

2019年,姜堰區全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69.72億元,可比增長6.6%。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49.21億元,可比增長2.2%;第二産業增加值316.87億元,可比增長5.9%;第三産業增加值303.64億元,可比增長8.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96752元。三次産業結構調整為7.3:47.3:45.4。

第一産業

2019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76.92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為100.05萬畝,比上年減少0.44%,糧食産量49.23萬噸,下降0.87%。糧食單産492公斤/畝,比上年減少0.4%。2019年全區成片造林面積5476.5畝,森林覆蓋率達26.95%。全年生豬飼養量24.56萬頭,總量下降63.3%,其中:生豬出欄21.46萬頭,下降54.6%。家禽飼養量1426.8萬隻,增長47.1%,其中:家禽出欄916.45萬隻,增長32.2%。主要畜産品中:肉類總産量3.19萬噸,下降13.3%;禽蛋總産量6.75萬噸,增長180.1%。全年水産品産量4.48萬噸,比上年略有增長。全區新建高标準農田4.45萬畝,新增設施園藝面積8991畝。52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标準化生産基地獲得證書,種植業綠色優質農産品面積占比保持100%。現代農業産業園獲評國家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姜堰大米獲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證書,白米大安創成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家庭農場服務聯盟入選首批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同時入選首批全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典型案例。姜堰區創成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農業生産形勢較好。2015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62.48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全年糧食産量56.61萬噸,比上年增長0.8%,實現“十二連增”。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為113.93萬畝,增長0.5%,糧食單産497公斤/畝,增長0.3%。

林牧漁業發展穩定。2015年全區成片造林面積412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3.9%。全年生豬飼養量80.88萬頭,比上年增長4.4%,其中:生豬出欄56.52萬頭,增長3.2%。家禽飼養量1349.45萬隻,增長10.5%,其中:家禽出欄913.42萬隻,增長14.5%。主要畜産品中:肉類總産量5.84萬噸,增長5.4%;禽蛋總産量2.7萬噸,比上年增長18.3%。全年水産品産量4.39萬噸,增長2.8%。

農業現代化建設成效明顯。新增設施農業面積0.13萬公頃、設施漁業面積0.04萬公頃,分别增長16.4%、5.8%。新增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市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區3家、家庭農場336家、适度規模經營7.28萬畝。農業現代化水平在全省前移10位、躍居泰州第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績效評估列全國試點城市第二位。

2019年11月18日,姜堰區入選“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試點縣”。

第二産業

2019年全區47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産值增長0.6%。其中,輕工業産值下降10.9%,重工業産值增長6.1%;國有工業增長6.6%,集體工業下降44.2%,股份合作工業增長13.9%,股份制工業增長0.5%,外商及港澳台投資工業增長3.7%。從主要行業看,紡織業産值下降10.8%,醫藥制造業産值增長34.2%,金屬制品業産值下降1.8%,通用設備制造業産值增長1.6%,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産值增長24.7%。在規模以上工業中,16家支柱工業企業、30家重點工業企業、35家成長型工業企業産值分别增長3.3%、2%、8.4%。2019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下降1.2%,實現利潤增長25.3%。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增長8%。

工業生産穩中有進。2015年全區47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産值1307.38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其中輕、重工業産值分别為372.43億元、934.94億元,分别增長14.1%和16.3%。國有工業增長10.0%,集體工業增長26.9%,股份制工業增長17.5%,外商及港澳台投資工業增長8.5%。從主要行業看,紡織業完成産值111.07億元,增長20.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完成産值142.65億元,增長13.5%;專用設備制造業完成産值155.41億元,增長14.7%;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完成産值261.42億元,增長27.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十強工業企業、30家重點工業企業、30家成長型工業企業産值分别增長13.2%、16.7%、2.4%。三大園區貢獻突出,實現産值762.33億元,增長18.2%,高于全區增幅2.5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的比重達58.3%,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工業運行質态提升。2015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3.4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實現利稅總額149.63億元,增長20.6%,其中:利潤93.4億元,增長19.1%。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企業數量與虧損企業虧損額分别下降37.5%、25.6%。

第三産業

2019年全區固定資産投資增長7.5%。其中産業投資增長4.2%,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20.9%。産業投資中工業投資增長3.3%。2019年全區在建5-10億元項目11個,10億元以上項目4個。2019年房地産施工面積341.6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5.1%,竣工面積113.85萬平方米,增長99.6%。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08.81萬平方米,增長2.4%,商品房銷售額90.93億元,增長11.1%。2019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8.28億元,比上年增長4.3%,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67.68億元,增長3.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0.6億元,增長11.5%。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79.92億元,增長4.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8.36億元,增長2.7%。按規模分,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49.62億元,下降3.4%;限額以下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38.66億元,增長7.4%。

商業

消費品市場平穩運行。2015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35億元,比上年增長12.2%,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42.75億元,增長12.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1.6億元,增長3.2%。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7.73億元,增長12.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62億元,增長11.9%。按規模分,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75.93億元,增長17.8%;限額以下單位消費品零售額78.42億元,增長7.2%。

消費需求有升有降。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5.2%,飲料、煙酒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2.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41.7%,化妝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7.1%,金銀珠寶類零售額比上年下降1.1%,日用品類零售額比上年下降3.2%,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1%,中西藥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44.2%,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比上年下降13.2%,建築及裝潢材料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2.9%,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64.4%。

财政和金融

2019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54億元,增長2%。其中,稅收占比80.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0.6億元,增長26.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3.33億元,增長15.1%;科學技術支出2.66億元,增長27.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1.52億元,增長104.5%;節能環保支出1.09億元,增長71.9%;衛生健康支出7.67億元,增長13.5%;住房保障支出5.37億元,下降6.2%。

2019年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币存款餘額934.52億元,比年初增加144.75億元,其中:人民币存款餘額928.14億元,比年初增加145.55億元;本外币貸款餘額724.03億元,比年初增加89.81億元,其中:人民币貸款餘額722.37億元,比年初增加90.42億元。在人民币貸款中:住戶貸款199.96億元,比年初增加22.69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522.40億元,比年初增加67.72億元。

交通

2019年全區完成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3.13元,可比增長3.2%,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0.9%。全年完成公路客運量748萬人,公路旅客周轉量36200萬人公裡;完成公路貨運量368萬噸,公路貨物周轉量12500萬噸公裡;完成水路貨運量1655萬噸,水路貨物周轉量130000萬噸公裡,均比上年有所下降。

姜堰區境内甯靖鹽高速公路縱貫南北,328國道、甯啟鐵路、江海高速公路橫穿東西,新老通揚運河、中幹河、姜溱河等骨幹航道縱橫交錯,并建有甯啟鐵路姜堰客運站和貨運站。穿城而過的新、老通揚運河是連接長江的主要航道。姜堰周圍200公裡内建有7個機場,揚州泰州機場距市區僅40公裡,北距鹽城南洋國際機場不足百公裡。兩小時車程半徑範圍内有10個中國一類港口,最近的泰州港距離隻有20公裡。

社會

科技

2019年全區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别達4598件、2761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217件,發明專利授權量163件;PCT專利申請量28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4.21件,比上年增加2.11件。全區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05家,獲批74家,通過率高達70.5%,有效高新技術企業數達157家,創曆史新高;今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08家,市高新技術企業38家,省高企培育庫入庫企業58家;哈工大泰州智能制造研究院、上海大學新材料研究院等研發載體運行良好,李德仁院士工作站成立挂牌,簽訂産學研合作項目62項、新建校企聯盟34家;太平洋精鍛獲評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振華泵業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雙登集團、太平洋精鍛入選“江蘇省創新型企業100強”。全社會研究與發展(R&D)活動經費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2.51%。

2013年,新增企業院士工作站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申請專利2900件,其中發明專利653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家、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家,市高新技術創業中心通過國家級孵化器複評,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占規上工業産值比重33.8%,比2011年提高3個百分點。雙登集團、蘇中藥業入選全省首批創新型領軍企業。3家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革,申報省著名商标4件、名牌産品5個,雙登集團獲泰州市市長質量獎。

通信

2019年全區郵政業務總量13405萬元,比上年增長9.2%。郵電業務收入33641萬元,比上年增長4.8%。年末全區電信固定電話用戶8.95萬戶,移動和電信無線用戶67.32萬戶,電信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3.36萬戶。

教育

2019年,姜堰中學被清華大學授予“優質生源中學”稱号,姜堰中學、姜堰二中入選江蘇省首批12所高品質示範高中建設培育學校,白米小學建成省小學特色文化基地。中考、高考再創佳績,高考高分段人數名列全省前茅,中考4名學生進入泰州市前十名。新增省級規劃教研課題11項,市級規劃教研課題36項。評選表彰90項優秀區級微課題,10項區級精品微課題。全區現有中小學、幼兒園104所,其中小學29所,初級中學1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完全中學2所,普通高中5所,職業學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44所。全區現有學生數86388人,其中:普通中小學生數65764人(小學33270人,初中20069人,高中12425人),職業學校4922人,幼兒園15543人,特殊教育學校159人。2019年全區學齡兒童入學率98%,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8%。

截止2013年末,姜堰區各級各類學校90所,其中幼兒園33所,小學26所,高中8所。姜堰區各級在校學生8.44萬人,教職員工0.72萬人。共組建5個教育集團、9個教育聯盟。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投入近億元在城區東側、東南側、西南側新建東橋小學南校區、巴黎城小學、實驗小學南校區等3所小學,投入1800萬元完成20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操場塑膠化改造。2013年姜堰區8709名考生參加高考,4061人達本科控制線,本科達線率為46.62%。

文化

2013年,組織開展了第八屆姜堰市群衆文化藝術節十項系列活動,舉辦了“激情三水”2012演出季活動、迎接和慶祝十八大、國慶節系列活動。2013年姜堰區各鎮組織開展以及村、社區文藝團隊自發開展的文藝演出活動達300多場。“三送工程”大力開展,全年完成電影放映3160場,為農村和社區群衆演出70多場,文化遺産保護展牌到15個鎮巡展、“行走的課堂”送講座進社區、學校、鄉村舉辦講座64場。市文體中心啟動建設,博物館主體工程封頂,白米、沈高被命名為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鎮,沈高河橫村農家書屋被表彰為全國示範農家書屋。

衛生

2013年,通過全國基層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單位複核,建成标準化村衛生室193家,新建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側2.2萬座,被表彰為全省新農村新家庭計劃示範市、江蘇省農民健康工程先進市。姜堰區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5.8%、老年人健康體檢率95.18%、高血壓患者規範管理率96.06%、2型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94.75%。截止2013年末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00個,實有醫療機構床位數2754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147人。

52019年,衛生事業優質發展。年末全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04家,其中醫院、衛生院32家;各類衛生機構實有床位4510張,其中醫院、衛生院4231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4458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1928人、注冊護士1856人。鄉鎮衛生院20個,床位1132張,衛生技術人員1029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人數457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100%。

體育

2013年,參與承辦中國姜堰市第七屆濕地旅遊節及2012年姜堰溱潼會船節的組織會船展示和比賽,參與主辦了第二屆溱湖龍舟大賽,舉辦和承辦了姜堰市“錦繡姜城”杯、“南洋雅苑”杯廣場舞大賽。承辦了“黃龍士雙登杯”世界女子圍棋錦标賽、江蘇省橋牌升級賽、省少兒象棋比賽等,組隊參加全省農民運動會的特色項目和武術等單項比賽。被命名為全國圍棋之鄉、全國校園足球試點市。

2019年,體育事業穩定發展。承辦省首屆智力運動會、全國象棋業餘棋王賽、“黃龍士”世界女子圍棋賽、全國象棋女子名人賽等大型體育賽事;成功舉辦區第七屆運動會,開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動53場次,增加鄉鎮全民健身路徑20套;獲得2019年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女子U13、U14十一人制足球比賽冠軍,2019年省青少年足球錦标賽(女子14歲組)第二名、(男子13歲組)第二名,2019年江蘇省青少年田徑錦标賽暨縣組田徑比賽,獲2銀3銅。

城市建設

截止2013年,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獲省政府批準,編制完成城區“兩線四區”旅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等專項規劃,6條城區道路竣工通車,7處道口完成渠化改造。城區綠化初見成效,老通揚運河景觀長廊初具雛形,新增綠化面積40萬平方米。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義務植樹及城區主次幹道增綠、補綠活動,共栽植各類喬木26000多株。推動濱河兩側綠化工程改造升級,打造全新十裡濱河景觀長廊工程。完成12條主幹道兩側和132個行政村環境整治,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垃圾中轉站逐步投入運行,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體系初步形成。

社會保障

2013年,姜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14元,比上年增長12.5%,人均消費支出15688元,比上年增長14.2%。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達37330元,比上年增長12.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228元,比上年增長13.2%,人均消費支出8785元,比上年增長11.9%。

2013年,城鎮在崗職工人數為5215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3%,比上年下降0.05個百分點。年末城鎮勞動保障三大保險覆蓋率達98.3%,其中:參加失業保險人數達7.29萬人,失業保險覆蓋率達98%;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3.49萬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8%;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16.82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8.8%。姜堰區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對象10178戶13991人,城鎮1452戶2785人。

2019年,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社會救助水平更加提升,出台農村電子商務五年發展規劃,實施低收入農戶“一戶一策”幫扶,推廣大安村“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模式,經濟薄弱村全部摘帽、低收入人口全部動态脫貧。全區新增就業1.3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1.75%。新增企業養老保險參保繳費1萬人,完成目标任務的160%;完成2.8萬多名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信息采集;社保擴面征繳連續五年超額完成,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基金實現市區統籌,城鄉低保、醫療救助比例進一步提高,累計發放各類救助金1.7億元。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個、老年人助浴點17個,全年接收慈善捐贈331萬元,同比增長5.4%。全區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對象5803人,其中:農村5607人,城鎮196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金額3077萬元,其中:農村2956萬元,城鎮122萬元。

旅遊

2019全年接待遊客760萬人次,實現旅遊直接收入19.5億元。溱湖旅遊度假區跻身全省省級旅遊度假區前十,入選中國最佳生态康養休閑旅遊目的地,溱湖綠洲獲批江蘇省五星鄉村旅遊區。

溱湖風景區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是泰州地區唯一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風景區規劃面積26平方公裡,有4.7平方公裡的核心景區。風景區地處中國著名的三大窪地之一的裡下河地區。古長江與淮河曾在此交彙入海,形成了特有的濕地生态環境。而作為長江文化與黃河文化的過渡區,吳越文化和楚漢文化的連接點,溱湖風景區具有獨特的民俗風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風景區湖泊、河流等面積占到總面積的37%左右,其中溱湖規模較大,溱湖又名喜鵲湖,因“昔多喜鵲飛集”而得名。溱湖東西長1.4公裡,南北長1.5公裡,形似玉佩,面積約3500畝左右。

溱潼古鎮

全國曆史文化名鎮,AAAA級風景區。為裡下河四面環水的小島,風光秀麗;麻石當街,蜿蜒曲折。

溱潼古鎮保存完好,有小溱湖巷、八仙橋巷等一大批明清時期的建築群。古山茶院裡的“中國茶花王”,樹高11米,樹齡數百年,每年清明節前後,萬朵茶花競放。民俗風情館,展示了秦磚漢瓦、耕織器具,彰顯了溱潼人民的聰明才智。中國茶花王、民俗風情館和院士舊居、禅院古槐等重要景點,别具一格的島鎮環境以及傳統工藝、溱湖八鮮美食等。

泰州華僑城

泰州華僑城坐落于國家5A級風景區——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溱湖濕地公園西側。泰州華僑城着力打造“中國濕地生态溫泉第一城。形成了“藍脈綠網、水城小鎮”的特色風景,規劃内容包括溫泉度假區、古壽聖寺區、低密度住宅區、濕地體育公園、水上樂園和水上觀光線,其中雲海溫泉、溫泉奧思廷酒店、水岸商業街、濕地體育公園和純水岸一期已在2010年對外開放。

河橫生态科技園

1990年河橫村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生态環境“全球500佳”殊榮。1996年,河橫生态科技園區被評為江蘇省生态農業科技示範園,先後被命名為全國旅遊示範點、中國綠色村莊、全國綠色小康村、江蘇省綠色食品生産基地、江蘇省重點農業園區,2006年被确定為全省唯一的部省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曲江樓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曲江樓是新四軍蘇中指揮部舊址,被辟為姜堰區新四軍革命紀念館。

天目山遺址

天目山遺址位于姜堰城區北部,通揚運河南側,姜溱河東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00多年前,姜堰先民的勤勞智慧和喜怒哀樂全在這裡定格。

文化藝術

會船風俗

會船是姜堰裡下河特有的民間風俗。《中華全國風俗志》、《泰縣風俗談》及民間流傳的《港口竹枝詞》均有記載,有“溱潼會船甲天下”之稱,被列為國家重點旅遊項目。“溱潼會船”,由南宋相沿至今,曆經千年而不衰,被譽為“民俗文化之大觀,水鄉風情之博覽”,海内外盛贊為“天下會船數溱潼,溱潼會船甲天下”,有“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廟會”之稱,并被列入全國十大民俗節慶活動,榮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稱号。“溱潼會船”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展項目名錄。

溱潼會船每年清明節第二天在姜堰溱湖舉行。通常分為篙船、劃船、花船、貢船、拐婦船五種類型,千舟競發,百舸争流,溱湖鬧春。賽船結束,會船節活動臨近尾場時,歡鬧的演戲、酒會、送頭篙三部曲又凸現高潮。會船節規模一年勝似一年,已蜚聲海内外。

著名人物

曆史名人

姜堰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五千年前,便有先民生息。明代著名畫家唐志契、唐志尹與唐日昌叔侄三人齊彰,時稱畫苑“三唐”,唐志契畫論專著《繪事微言》,收入清代《四庫全書》;清康熙年間,圍棋國手黃龍士棋藝精湛,著有《弈括》、《黃龍士全圖》,時人尊為“棋聖”;清乾、嘉、道年間,橋頭鎮劉榮慶、劉國慶兄弟二人考中狀元,時稱“一門五都督,三科兩狀元”;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高二适,精研詩文,造詣極深,其力作《<蘭亭序>的真僞駁議》受到毛澤東主席的重視,成為文壇書苑佳話。

王棟(1509--1581),“泰州學派”創始人之一。王棟長期在姜堰講學,其授課處"王公祠"已作文物保存。明學者、學官。字隆吉,号一庵。

高二适(1903-1977),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1963年經章士钊引薦,被聘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在文史哲、詩詞、書法的研究和創作方面成果卓著。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證》、《校錄》、《劉賓客辨易九流疏記》、《高二适書法選集》等。

黃龍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号龍士,以号行。清代圍棋國手,和範西屏、施襄夏并稱清代三大棋聖之一,康熙中期圍棋霸主,棋風不苟一格,留下十局名局"血淚篇",著《弈括》。

淩文淵,原名淵,号植之。曾任知縣、知州、布政使。清季兩江優級師範出身,清宣統元年(1909)為江蘇省谘議院議員。民國成立後,曆任南京臨時政府臨時參議院議員、财政部參事、代理财政部次長、暫代财政部總長等。辛亥革命後官至财政部組長。善書、畫,尤長花鳥,筆勁墨湛,氣勢磅礴,頗似陳道複、徐渭。與齊白石、陳半丁、陳師曾齊名,時稱京師四大畫家。

劉榮慶(1761—1842),字崇弼,大清乾隆甲辰武科武狀元,曆任禦前帶刀侍衛、總兵、都督等職,一生馳騁疆場,立下赫赫戰功。他也是兩儀拳有史料可查的第一位祖師。

當今風采

李德仁(1939.12.31—),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國際知名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李德毅(1944.11.28—),指揮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電子系統工程研究所副所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主任,軟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副理事長,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

楊元喜(1956.07--),中國科學院院士,大地測量學家,西安測繪研究所研究員。

缪昌文(1957.08--),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學家”,榮獲“香港何梁何利獎”,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

城市榮譽

全國榮譽

省級榮譽

其他榮譽

全國圍棋之鄉

首批創建全國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示範縣

江蘇省文明城市

全國第二家、江蘇省首家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溱湖風景區)

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市(縣)

國家衛生城市

江蘇省園林城市

中國曆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鄉村旅遊"飛燕獎"、國家4A級旅遊景區(溱潼鎮)

全國生态示範市(縣)

全國六星級慈善城市

江蘇省首批生态農業市

生态環境“全球500佳”、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部省共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中國綠色村莊(河橫村)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

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市(縣)

江蘇省小康市(縣)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擴展項目名錄(“溱潼會船”)

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全國科技實力百強市(縣)

江蘇省衛生城市

全國文明鎮(婁莊鎮)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19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

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2019年工業百強區

2019年全國百強區

2019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2019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

2020中國縣域全生态百優榜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19年“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

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

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

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

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被拟命名為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城市榮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