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

女娲

中國上古母系社會時期聚落首領
娲皇:女娲氏,又稱女希氏、有蟜氏,是中國傳說時代的上古母系社會時期聚落首領或部族。華夏族始母,中華民族共同的人文先始,古神女而帝者,是炎黃二帝的母族,位列“三皇”、“五氏”之一。相傳是華胥氏之女,與伏羲是血親兼配偶。
    中文名: 外文名: 來源出處: 本名:女娲 别稱:女希氏、有蟜氏 字号:娲皇、陰帝 所處時代: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 民族族群:華夏族前身 出生時間:母系末期 出生地:女氏一族風衮部落 去世時間:父系萌芽時期 主要成就:奠基社會文明基礎 家庭成員:華胥、伏羲

釋義

(1).神話傳說中的古帝名。參見“女媧氏”。

(2).相傳為夏禹之妃,塗山氏之女。《史記·夏本紀》“予娶塗山”

(3).太行山别名。清厲荃《事物異名錄·坤輿·山》:“《十道山川考》,太行山為天下之脊,一名王母,一名女媧。”

主要貢獻

質展人口

凡有女娲廟的地方,都盛行到女娲廟求子的習俗。雖然,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卻浸透着一種原始生殖崇拜文化。原始時代,部落戰争十分殘酷、頻繁,而且全靠人力對抗,死亡者衆多。所以,人們期望女性大量生育,使氏族人丁興旺,才能避免滅亡的命運。于是,“女娲造人”應運而生。

這些傳說是由于當時受到母系社會的影響,從而來編造這麼一個英雌,體現出了當時的母系社會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女娲造人的神話,反映出早期人類社會的生活狀況。

衆所周知,人類曆史上存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當時婦女在生産和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子女隻認自己的母親,是無父無夫的國度。女娲造人的神話正是含有母系社會的影子。

抗洪救災

某些史前事件雖以民間傳說或神話的形式存在,但卻存在着事實依據。關于“女娲補天”是否存在着這種事實基礎,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研究員提出,女娲補天的神話實際上可能是遠古時代的一次隕石雨災害。

傳說的精彩描述完全應當是一次規模宏大的隕石雨撞擊全過程,“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複,地不周載”是小型天體爆炸後形成的大規模隕石雨:“火濫炎而不滅”是巨大撞擊、爆炸和其後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災;

如果小型天體是一顆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隕冰,而隕冰融化後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會有“水浩洋而不息”的結果。“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這次災害就是隕星雨撞擊事件。巨大的撞擊災害來臨後,造成了大量人員的死亡和外遷,使當地繁盛的古文化從此中斷。災害過後的若幹年,又逐漸形成了新的古代文化。這一災害曆經一代又一代的傳說,一個美麗的神話——“女娲補天”便誕生了。

規矩法度

傳說中女娲執規,伏羲規矩以“規天為圖,取地為法”,因而天圓地方,一直是古代人們對宇宙的說法。在中華社會詞典裡,規矩是文明的标志,規圓尺方,它的引申義就是管束人的律條。

例如在《女娲伏羲圖》中,女娲伏羲把手中的規矩高高地舉過頭,蓋以規矩成方圓,喻開天辟地之意,托日月象征是在天上,也暗示一陰一陽;周身是五洲星辰般的地圖,表明後人社稷要靠規矩治理天下。因此,女娲伏羲像是情欲和理性的二元構成。女娲伏羲手持規矩,規矩既是生産工具,又象征着社會秩序,也是文明的一種象征。

《淮南子·覽冥訓》:“伏羲、女娲不設法度,而以至德遺于後世。何則?至虛無純一,而不喋苛事也。”《淮南子·說林訓》:“女娲王天下者也,七十變造化。”

平定叛亂

伏羲遜位,女娲登基之際,諸侯叛亂,民不聊生。傳說有娲氏登基了皇位,鎮守冀方的共工氏因争不到帝位而發怒,就興風作浪,有娲氏即令祝融氏迎戰。共工氏叛亂,女娲氏奮作,滅共工謂王霸之功。

此說見于《路史·女娲補天》:“予觀《列禦寇》記共工氏觸不周及女娲補天之事,蓋言共工之亂擾天紀、絕地維、天柱折,此大亂之甚也。女娲氏作,奮其一怒,滅共工而平天下,四土複正,萬民複生。”

正婚姻

女娲梵金祈禱上蒼,陰旨自己作為婚姻匹配牽線搭橋的媒人。《繹史》引《風俗通義》:“女娲禱神祠祈而為女媒,因置婚姻。”《路史後記.卷二》雲:“以其(女娲)戴媒,是以後世有國,是禮為高媒。”

《路史後記二.餘記二》雲:“高媒古祀女娲”。并制定婚姻行聘之禮儀。當男方向女方求婚行聘之時,必須向女方饋贈精美規整的獸皮和新鮮肥美的肉食,作為聘證,以示“對偶”婚姻制度的規範和鄭重。

後來,逐步發展成:天子出巡所張揚的儀仗旌旗上繪繡日、月、升龍、降龍圖騰,進一步宣揚标識伏羲女娲男女“對偶”婚姻的優越及陰、陽結合之天道。日為伏羲,為陽、為升龍;

月為女娲,為陰、為降龍,二龍對峙,日,月同輝,陰、陽和諧,共同構成升平世界(天下)。直至今天,男聘女嫁,仍保留了行聘習俗。特别在川、滇、交際處居住的納西族人,他們既使在葬禮唱詞中仍有:“重興伏羲(女娲)兩兄妹,合成夫妻萬千年”的句子。

定姓氏

“姓”是血統家族的标志,“氏”是姓的分支。姓氏的基本功能:區别血統,辨别婚姻,同時,又克服了因同姓(近親)婚的結果造成“其生不蕃”的遺傳惡果。

進入半農耕社會後,先民們的衣、食、住、行有了基本保證,社會财實開始有了積蓄,人際間的交往,交易關系逐步增長和繁榮,交際場合,交易市場,交易手段,交易秩序急待建立完善,為便于接洽,交際,交易人員必須有一個固定的稱謂符号,有叫有應,才能達到交易後雙方等價均衡。

為創建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交易秩序,女娲為先民創造了代表個體的一種符号-“姓”。這種以母系氏族創造的姓氏,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它從“女”旁或含“女”字。例如:姜、姚、妫、姞、安、晏、婁、嫪、妘上古八姓等等。它充分标識了母系氏族社會共同血緣關系的表征。

它不同于先秦時代和後來的姓氏觀念。那時的姓可以分支,可以重新設置,這是女娲發起,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姓氏。它對社會的和諧發展,民族團結和推動社會進步起到了一定的開山作用。

有資料表明女娲開創姓氏文化新紀元的記載:《太昊紀》雲:“女皇氏、女包娃雲姓、太昊之女帝也,出于承匡、少佐太昊、禱于神祗而為女婦正姓氏。”

在推行人類代表符号——“姓氏”時,女娲以身作則,率先為自己定了姓-“風”。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雲:“女娲氏亦風姓,蛇身人首,有神聖德。”《中國姓氏大全》雲:“相傳伏羲、女娲皆風姓”。春秋時期風姓更為盛行。任、宿、須句、颛臾等四個國家的臣民都一字姓“風”。

制禮樂

女娲發現初春時期的嫩柳細枝,抽去木質部分,所餘之外皮筒,稍作加工,便能吹響,且又可根據其粗細長短,加工成不同型号的小樂器。為使先民共享此樂趣,創建她們的文化娛樂活動,充實民衆的自娛自樂文化生活,計劃大力發展,全社會普及這種樂器。

可是,嫩柳細枝隻能在初春時期找到,季節性強,不能常年使用。後女娲又發現一種細竹子能代替嫩柳細枝兒,常年管用,一勞永逸。于是,女娲遍找适合制作樂器的這種細竹,後來在雙洎河畔找到了這種細竹林子。

于是,女娲利用這種竹子研制出一種新型樂器,這種樂器既可單管使用,又可集裝成型,在技術上和效果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種新型樂器叫做“笙篁”。《中華古今注》卷下曰:“問女娲笙篁”。

問曰:上古音樂未知,而獨制笙篁,其義雲何?答曰:“女娲、伏羲之妹,蛇身人首,斷鳌足而立四極,欲人之生而制其樂,以為發生之象,其大者十九篁,小者十二篁也。”

《世本帝系》.:女娲氏命令娥陵氏制做都城良管,用來統一天下的聲音;命令聖氏為斑營,相合日月星辰,名叫充樂。完成,天下沒有不合理。”

芪除疾

從前,女娲城生長着一種野草,先民們叫它芪草。這種草可以食用,并不稀有,女娲城遍地皆是,所以,人們并不格外珍惜它。

泥人随俗以後,和正常人一樣,七情六欲樣樣俱全,人們之間相安無事。

可是,有一年天降瘟疫,人們突然得了一種怪病,好好的人,一染上這病,不幾天就死了,特别奇怪的是,得這種怪病的全是随俗後的泥人。

女娲很傷心,眼淚掉在一棵芪草上,奇迹突然出現了。這棵芪草瞬間長的驚人,柄粗葉茂。女娲感到很奇怪,就叫病人試着吃這種芪草。很快,這個人的病好了。

于是,女娲就叫染病的人都吃這種芪草,所有的病人很快都恢複了健康,先民們為感謝女娲用這種芪草治好了大家的病,拯救了大家的命,就把這種芪草叫做“女娲芪”,也就是現在的中草藥“黃芪”。

命四時

關于女娲造福人類的事迹不乏記載,如:楚帛書中言:四神(女娲所生之四個孩子)乃作。至于複(天蓋)天旁動,杆之青木、赤木、黃木、白木、墨木之精。這是說:女娲命其所生的四個孩子,作為掌握四時的大神。

四位大神懂得陰陽參化的法則,使天地運作正常。故得以山陵通順,河水暢流,四時有序。為了使天體更牢固地運轉,四位大神又造了天蓋,為防止天蓋塌陷再給先民造成天災人禍,四位大神又用五種顔色木的精華支撐天蓋,确保衆民安全。

上一篇:牛郎織女傳說

下一篇:後羿射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