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

夏季養生

以清為點注意心的養護
夏季養生,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是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内,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于機體表面。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目的目的。
    中文名:夏季養生 外文名: 别名: 原則:以清為點注意心的養護

簡述

夏日心火盛,宜減苦增辛,以養肺氣,宜食暖,不涼腹,慎食肥膩,多食蔬菜,可食菽與雞。天地萬物都有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運動和變化的規律。人們想健康長壽就應該很自然地“應天順時”,遵循這個規律。要不要争取“天人和諧”這是個觀念問題。如果不接受這個觀念,硬要與大自然“擰”着幹,逞“英雄”,行不行呢?不行!因為“人”不管有多大本事,都無法改變“人體”的“自然屬性”。

組成人體的60兆生命細胞從600萬年前由“猿”變成“人”的時候,就和萬物一樣也有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運動和變化的規律。盡管現代科技十分發達,可以局部改變人體的新陳代謝,但仍然沒有可能改變大多數人的生命法則夏季養生要點夏季染病,大都當即發作,故有“六月債,還得快”之說。但有一種病是有所潛伏,到秋季才發作,如延至冬季就很嚴重了!——這就是“心病”。也即《内經》所說的“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冬至重病”。但必須說明的是這裡說的“心病”,并非是指現代醫學上的“心血管病”,而是指精神方面的有關“神志、情志”的病(古書上所提及的“心”,實際上是相當于今天人們常說的“精神”)按中醫的“五行”說,夏季是“火旺(夏主心,夏天心火很旺)、土相(脾胃處于‘盛’的地位)、木休(肝處于相對的‘休養’狀态)、水囚(腎易‘虧’)、金死(肺易‘虛’)”。心“火”一“旺”,“火克金”,所以容易造成“肺(金)虛”;本是“腎水”克“心火”,而“心火”很“旺”時,就容易出現“心火”對“腎水”的“反侮”現象,故“腎水”易“虧”。對于一般人來說,在夏天,防止“肺虛腎虧”很容易接受,而對于正處于很“旺”地位的“心”是否要重點保養,就往往掉以輕心了!

夏季養生必備八個小常識

1、少吃冰涼食物夏季我們以為冰涼食物就可以降溫,卻忽略了體内溫度更高(有時高達37度),突然喝下冰水往體内澆,五髒六腑可受不了。要消暑又鎮定神經,不妨喝菊花茶、金銀花茶、綠豆湯或含水量多的水果。不過,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開水。體質屬熱而虛的人,不妨食用銀耳、蓮子或百合等涼補,祛熱補氣。

2、飲食宜清淡夏季養生吃什麼好呢?炎夏的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于消化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多乏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主食以稀為宜,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等。可适當飲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菊花茶等。但,冷飲要适度,不可偏嗜寒涼之品,否則會傷陰而損身。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抑制、殺滅病菌,預防胃腸道疾病。

3、該睡不睡肝火旺中醫大師認為,作息經常颠倒和長期熬夜的人,往往情緒也不會很穩定。因為在11點至淩晨1點的時候,是髒腑氣血流動的時間。要是在這段時間内,血回流到肝髒即将儲存精氣的時候,如果人不睡覺,等于強迫自己的肝繼續分解工作,精氣無法被貯藏,肝盛陰虛,陰陽失和。解毒、儲存和分解膽汁是肝髒主要工作,長期虐待肝不給休息,肝火上升,易疲倦、氣虛體弱。中醫藥古籍《内經》提到人體三寶,“精、氣、神”,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神旺。反之,氣弱則神傷,精神容易不濟,情緒也大受影響。養精蓄銳,就是這個道理。别總熬夜,适當午睡利健康。良好的睡眠質量,對解除“苦夏”十分重要。

4、先“氣和”再“心平”中醫養生很注重“氣和”,氣順了,轉化為足夠的活動能量,身心獲得舒展放松,心自然而然平靜下來。

5、運動量别太大盡量從事溫和運動,太激烈的運動造成大量流汗,運動消耗性大,流失大量體液等于流失大量體力,心情也易煩躁不安。打太極、氣功或元極舞都是不錯的靜心運動。選擇和緩的運動,保持呼吸平緩從容不迫,身體内極細微的血管或經絡,才有機會得到足夠養分。聽音樂散步。要保持恬靜的心理狀态,不要過于激動,更不要發怒急躁。煩躁、心境不佳時可通過散步、聽輕快的音樂等方式來舒緩負性情緒。

6、養身也修性養生專家都強調“身心要雙修”,當身體不好易影響心理,心理一急躁,身體就慢慢衰弱。培養好的生活習慣,逐步調節自己的脾氣、習氣和個性,情緒比較能穩定。從情緒養生的觀點來看,真正的修行,不是不要七情六欲,而是要能完美駕馭大起大落的情緒。

7、住房宜清涼早晚室内氣溫低,應将門窗打開,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大大高于室内,必須把門窗緊閉,拉好窗簾,或再加上_層紙紗,拒熱于室外。這樣,陰涼的室内環境,會使人心靜神安,午睡、休息就會舒服。

8、遊樂宜清幽炎夏不可遠途跋涉,應該就近尋幽。早晨,曙光初照,三氣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園林散步鍛煉,吐故納新。傍晚,當太陽下山之後,可漫步徜徉于江邊、湖畔,那習習的涼風,會使你心靜似水,消除一天的疲勞。

夏季養生四大原則

一健脾除濕

濕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們經常感覺胃口不好,容易腹瀉,出現舌苔白膩等症狀,所以應常服健脾利濕之物。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濕及淡滲利濕之品,如藿香、蓮子、佩蘭等。

二清熱消暑

夏日氣溫高,暑熱邪盛,人體心火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藥物,如菊花、薄荷、金銀花、連翹、荷葉等來祛暑。

三補養肺腎

中醫認為,按五行規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腎水虛衰,要注意補養肺腎之陰。可選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氣藥,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過,耗傷津氣。

四冬病夏治

夏季養生免不了冬病夏治。所謂冬病夏治,即夏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盛,用内服中藥配合針灸等外治方法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的疾病。如用鮮芝麻花常搓易凍傷處,可預防冬季凍瘡;用藥膏貼在穴位上,可治療冬季哮喘和鼻炎。

三大飲食養生

由于夏季天氣十分炎熱,因此夏季的飲食也應該順應“天時地利”,這裡所說的“天時”是指夏季的飲食應該多以一些本季節生産的食物為主。而“地利”是指應多食用當地生産的食物,因為蔬菜瓜果都存在着南北差異,吃異地的瓜果有可能引起身體不适。

一、食補

養生中醫有雲:“冬病夏治”,夏季是人體機能最旺盛的季節,也是對一些慢性疾病、亞健康狀态最佳的調補時機。

1、多吃瓜類:夏季氣溫高,人體丢失的水分多,須及時補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經過多層生物膜過濾的天然、潔淨、營養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瓜類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所有瓜類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

2、多吃涼性蔬菜:吃些涼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瓜類蔬菜除南瓜屬溫性外,其餘如苦瓜、絲瓜、黃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屬于涼性蔬菜。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屬于涼性蔬菜。

3、多吃“殺菌”蔬菜:夏季是人類疾病尤其是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多吃些“殺菌”蔬菜,可預防疾病。這類蔬菜包括:大蒜、洋蔥、韭菜、大蔥等。這些蔥蒜類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對各種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殺滅和抑制作用。

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夏日的膳食調養,應以低脂、低鹽、多維生素且清淡為主。人們出汗多,食欲不好,可用各種營養保健粥來開胃,并調理身體。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幹扁豆浸透與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濕、健脾止瀉。此外,紅小豆粥、薄荷粥、銀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同時,還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物質。(1)補充充足維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新鮮果蔬;(2)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别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制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等都有較好的消暑作用;(3)适量地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最佳的優質蛋白。

二、睡眠養生

1、保持床鋪整潔:夏天炎熱,易生菌,保持床鋪整潔不但可使人有個良好的睡眠環境而且還可以有份好的睡眠心情。

2、注意寝室的溫度、濕度等:一般舒适的溫度為20-23℃,相對濕度50%-70%為佳。20℃以下會使人有寒冷的感覺,而超過23℃,會使人有熱的感覺,表現為難以入睡,甚至掀開被子。另外寝室的通風要好。

3、注意選用卧具:卧具對睡眠質量的影響特别大,床和被子要軟硬适當。在所有卧具中,枕頭、涼席的作用舉足輕重。枕頭不宜太高,在炎熱的夏天再使用布棉枕頭會使頭頸長痱子,汗水浸濕枕頭沒有及時洗淨晾曬,汗臭黴臭味會使人昏頭昏腦。夏天睡宜用天然草木植物精細編織而成的草席或以中國特有的瓷竹、毛竹為原料制成的竹席,用竹子等材料制作的涼枕。

4、午睡:對很多晚上睡不好的人來說,适時的午睡可以作為一種補償。但午睡時間最好在1個小時左右,不要過長。

三、運動養生

運動是人體保持各種活力的最重要的保障,在現代,很多人都能夠正确的看待以及認識到運動給人帶來的好處有哪些,并且還能積極地參與到這些運動當中。然而由于夏季高溫幹燥的特點,運動也有以下應當注意之處。專家提醒,晨練不宜過早。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過早起床鍛煉容易導緻睡眠不足,特别是今年夏天世界杯的舉行,很多人熬夜看球,更要保證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運動不宜過量。夏季溫度較高,人體能量、水分消耗巨大,一旦過量運動而無法及時補充水分,容易造成身體損傷。運動後别用冷飲降溫。有的人運動後習慣吃冷飲,事實上,在身體溫度很高的情況下吃冷飲會傷害腸胃,運動後溫鹽水是最好的飲料。

夏季養生“兩大法寶”

中醫講究“天人相應”,就是說人體要适應自然環境、季節氣候的變化。既然夏天氣候這麼炎熱潮濕,按照中醫理論,應當“熱者寒之”,“濕者燥之”。因此,夏季養生的兩大法寶首先在于“清生活”,其次在于“防濕邪”。

清生活

第一是思想清靜,盛夏酷暑難耐,人容易悶熱不安和困倦煩躁。所以首先要讓自己的思緒平靜下來,神清氣和,切忌脾氣火暴,以防止心火内生。保持清淡的心态,則平和甯靜,避免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正常生活,進一步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

第二是飲食清淡,炎熱的夏季人體陽氣向外向上發越,内在的髒腑則會陽氣相對不足,脾胃消化機能相對則會減弱,因此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于消化為主,少吃肥甘厚味及辛辣之物。最好多吃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主食以流食、半流食為宜,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等;此外還可适當飲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菊花茶等。

第三是居室清涼,适當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高于室内,宜将門窗緊閉,拉好窗簾。保持室内的适當濕度,陰涼的環境,會使人心靜神安。

防濕邪

夏季氣候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濕。在中醫理論中,濕為長夏之主氣,夏季炎熱多雨,因而空氣中濕度大,加之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處潮濕,以至感受濕邪而發病者最多。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其性重濁粘滞,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愈。不僅如此,濕邪亦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因為脾性喜燥而惡濕,一旦脾陽為濕邪所傷,則可能導緻脾不能正常運化水谷和水濕,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溫。尤其是脾胃升降失常後,水液随之滞留,常見水腫形成。濕性重濁,故外感濕邪後多有身重倦困,頭重如裹等症狀。

因此,夏天多雨季節要保持居室通風幹燥,衣被潮濕應注意晾曬。飲食不宜太過油膩,或過食生冷,防止脾胃運化不足導緻内濕生成,此外還可以适當進食扁豆、薏仁粥等化濕類食物。

夏季應注意防病

感冒腹瀉須防範

夏季感冒大多是由感受暑熱,或飲食貪涼引起,因此,食欲不振、腹瀉等消化道疾病在夏季很常見。這是因為夏天人體消耗較大,脾胃負擔加大,以便從食物中吸取更多的營養。同時,人們大量進食冷飲和瓜果,易損傷脾胃,雨季濕邪很重,容易礙脾,因此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現為不思飲食、乏力,嚴重的還會腹瀉。因此,夏日裡不宜暴飲暴食,尤其是冷飲瓜果要适量,此外可适當吃些姜,對振奮脾氣有幫助,俗語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也是很有道理的。

冬病夏治療痼疾

冬病夏治法是我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治法。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的原則,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自然界陽氣旺盛,人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使一些宿疾得以恢複。“冬病”指某些好發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老年畏寒證以及屬于中醫脾胃虛寒類的疾病。“夏治”是指夏季這些病情有所緩解,趁其發作緩解季節,辨證施治,适當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藥,以預防冬季舊病複發,或減輕其症狀。

防暑降溫

天氣熱,盡量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特别是午後高溫時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時,要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同時采取防曬措施:穿淺色或素色的服裝,帶遮陽帽、草帽或打遮陽傘;多喝水,特别是鹽開水,随身攜帶防暑藥物,如:人丹、清涼油、風油精等。在高溫作業場所,企業要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加強對工人防暑降溫知識的宣傳,合理調配工人的作業時間,避免高溫時段室外作業,減輕勞動強度。還可以在飲食上加以調節,喝些綠豆湯,用蓮子、薄荷、荷葉與粳米、冰糖煮粥不僅香甜爽口,還是極好的清熱解暑良藥,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溫,避免發生中暑。一旦發生中暑,應将病人擡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躺下休息,給病人解開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頭上和頸部,然後送往附近的醫院治療。

常備防暑藥

盛夏酷暑,高溫燥熱,常使人們食無味、睡不香,容易出現頭暈、頭痛、乏力,甚至惡心、嘔吐等症狀,為了安全度夏,家庭準備一些防暑藥物是很有必要的,這些藥物有:

仁丹:能清暑祛濕。主治中暑受熱引起的頭昏腦漲、胸中郁悶、腹痛腹瀉,也可用于暈車暈船、水土不服。

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緻的頭昏、惡心嘔吐、胸悶腹瀉等症。

藿香正氣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緻的頭昏、腹痛、嘔吐、腹瀉突出者。

清涼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療暑熱引起的頭昏頭痛,或因貪涼引起的腹瀉。

無極丹:能清熱祛暑、鎮靜止吐。

避瘟散:為防暑解熱良藥。能祛暑化濁、芳香開竅、止痛。

金銀花:具有祛暑清熱、解毒止痢等功效。可開水泡代茶飲。

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壓患者尤宜。以開水泡代茶飲。

荷葉:适宜中暑所緻的心煩胸悶、頭昏頭痛者。有高血壓患者尤宜。以開水泡代茶飲。

降溫飲品預防中暑除了要注意身體狀況、環境、飲食和常備一些藿香正氣水、十滴水、仁丹等防暑藥品外,多喝防暑降溫飲料也是預防中暑的最佳方法之一。

幾種降溫飲品

1、山楂湯。山楂片100克、酸梅50克加3.5千克水煮爛,放入白菊花100克燒開後撈出,然後放入适量白糖,晾涼飲用。

2、冰鎮西瓜露。西瓜去皮、去子,瓜瓤切丁,連汁倒入盆内冰鎮。然後用适量冰糖、白糖加水煮開,撇去浮沫,置于冰箱冷藏。食用時将西瓜丁倒入冰鎮糖水中即可。

3、綠豆酸梅湯。綠豆150克、酸梅100克加水煮爛,加适量白糖,晾涼飲用。

4、金銀花(或菊花)湯。金銀花(或菊花)30克,加适量白糖,開水沖泡,涼後即可飲用。

5、西瓜翠衣湯。西瓜洗淨後切下薄綠皮,加水煎煮30分鐘,去渣加适量白糖,涼後飲用。

6、椰汁銀耳羹。銀耳30克洗淨後用溫水發開,除去硬皮,與椰汁125克、冰糖及水适量,煮沸即成。

養生專家方案

方案一:清淡食物享美味

三伏天氣溫不斷升高,空氣濕度加大,許多人沒有食欲,這時嘗試多吃一些清淡食物,不僅可以促進食欲,還能防病。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多吃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主食以稀為宜,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等。還可适當喝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菊花茶等。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抑制殺滅病菌,預防胃腸道病。專家強調:“清淡”實質是少用油,絕不是不沾葷腥。夏季更應注意蛋白質的攝入,每日攝入量在70至90克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為魚、蝦、瘦肉、雞肉、鴨肉、蛋、奶和豆制品等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的優質蛋白質。

方案二:兩素同補可防病

三伏天天氣悶熱,随着人體汗液的大量排出,造成身體内部各種營養物質,特别是無機鹽的大量消耗;再加上食欲不振,活動減少,整個人的身體狀況處于相對低下的水平,攝入減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體重下降,引發疾病。因此,注意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維護健康的重要一環。炎夏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容易缺乏各種維生素。此時,可選擇一些富含維生素和鈣的食物,如西瓜、黃瓜、番茄、豆類制品、動物肝腎等,也可以飲用一些果汁,如橙汁、檸檬汁、番茄汁等既可補充維生素,還可幫助消化、健脾開胃、提高食欲。此外,出汗多也會導緻體内的鉀離子喪失過多,具體的症狀是人體倦怠無力、食欲不振。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因此可酌情吃一些桃、李等水果,而蔬菜中的青菜、大蔥、芹菜、毛豆等含鉀也很豐富。

方案三:苦味食物不能少

許多人認為苦味食物算不上美味,不過它卻是夏日的健康食品。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堿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作用。三伏天氣裡吃些苦味食物,或飲用一些啤酒、咖啡等苦味飲料,不但能清除人的煩惱、提神醒腦,還可以增進食欲、健脾利胃。但是,吃苦味食物也要因人而異。一般說來,老人和小孩的脾胃多虛弱,故不适宜過多食用苦味食物。患有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大便溏洩的病人不宜食用苦味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

方案四:清新綠茶可消暑

炎熱的午後,喝一口清香的綠茶,不僅清熱消暑,還能解毒止渴,實在是夏季養生的上乘之選。每喝三杯以上綠茶的老人,不僅患老年癡呆症的幾率較低,他們在總體的記憶力、注意力上,要明顯高于平時喝綠茶較少或不喝綠茶的人。喝綠茶具有養生、抗癌、堅固牙齒、保護毛細血管以及提神的作用。另外,綠茶還含有大量的鉀,大量出汗後飲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提高耐熱能力。

夏季科學飲水

1飲水莫待口渴:以口渴與否來決定喝水對健康不利,因為口渴表明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細胞開始脫水,此時喝水為時已晚。

2大渴莫過飲:人在特别口渴時,最易一次飲水過多,這樣很容易傷胃。正确的方法是:多次少飲。

3用餐時不宜喝水:進餐時飲水,會沖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對胃也不好。

4最好喝礦泉水:礦泉水不含糖水,沒有刺激作用,不像一些飲料具有刺激性,也不像果汁飲料含有大量的糖分。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們均視礦泉水為最佳保健飲料。

上一篇:戒煙綜合症

下一篇:白裡透紅祛斑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