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

腳底

腳的底部
腳底,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jiǎo dǐ,是指腳的底部,即腳用來接觸地面的部分。腳掌、腳心、腳跟都屬于腳底範圍。腳底按摩對全身保健護理有很好的功效。
    中文名:腳底 外文名:Sole 别名: 拼音:jiǎo dǐ 注音:ㄐㄧㄠˇㄉㄧˇ 意思:腳用來接觸地面的部分,即腳掌

腳底穴位

1、湧泉穴

該穴位本意為人體腎經的經水由此噴湧而出,所以也有腎經經脈第一穴位之說。湧泉穴作為足底重要的一個穴位,對治療頭痛、高血壓、失眠、便秘、癔病等疾病都有明顯功效。在臨床醫學上應用較多,針對此穴位的治療是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

該穴位位于足底第二三趾足端至足跟的連線上,當足底蜷起來的時候的凹陷處。按摩該穴位可以很好的調節人體神經系統,加速血液循環,同時活躍腎經,讓人凝精聚氣,固本培元,保持一天中良好的精神狀态,同時還可以緩解頭痛、喉嚨幹澀、暈厥、耳鳴等狀況。

2、大都穴

古有脾主四肢一說,可見脾髒的作用,而大都有都城集散之說,故有大都穴主脾髒之功效。主治胃痛、腹瀉、脾熱等症狀。該穴位位置比較明顯,在足底拇指中的側面凹陷處。

經常按摩該穴位可以幫助腸胃健康發展,促進腸道正常蠕動,對于上班族來說經常按摩可以減輕壓力。當身體出現消化不良等情況時按摩該穴位也有良效。

3、足竅陰穴

該穴位意指人體膽經經水回流的空竅之處,位處膽經和人體體表經脈交彙之地,是人體重要的穴位之一。

該穴位位于足底第四趾的末節處,經常按摩該穴位對可以緩解頭痛暈眩等狀況,對老年群體來說,掌握這個穴位的按摩方法對健康養生更有功效,此外該穴位在治療失眠多夢、耳鳴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療效。

4、公孫穴

該穴位隸屬脾經經脈一系,聯絡脾胃二經氣血,起健脾胃,調和脈沖之效。位于人體足内側面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按摩該部位可以緩解人體腹痛、腹脹、腹瀉、月經不調以及食欲不振的狀況,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大拇指掐揉,早晚一次能夠健胃益脾,調節氣血經脈。

反射區原理

人體每個組織器官在雙足都有其神經末梢的終末點,就像是組織器官在足部的投影,我們稱之為“反射區”。反射區既是疾病診斷的部位,也是疾病治療的部位。如患糖尿病時間較長的人,對應的胰髒反射區可觸摸到明顯的條索狀物,按摩該反射區,就可使胰髒循環功能加強,新陳代謝旺盛,從而控制血糖濃度。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