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音樂

埃及音樂

古埃及祭典儀式及宮廷音樂
埃及音樂,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從埃及古遺迹出現的古樂器,顯示埃及的古樂史迹,僅次于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的音樂近5千年的曆史;當時的埃及音樂,相信是以祭典儀式及宮廷音樂為主。埃及的傳統音樂,曆經希臘、羅馬、波斯、阿拉伯、奧斯曼帝國、法國拿破侖和近代的大英帝國的統治,宗教變遷、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影響,埃及的傳統音樂和古埃及的音樂,兩者的關系已不可考。現存埃及的傳統音樂,無論在風格、理論,都是阿拉伯伊斯蘭音樂的一支。
    中文名:埃及音樂 外文名:Egyptian music 别名: 傳統音樂曆經:希臘、羅馬、波斯、阿拉伯等統治 現存傳統音樂:是阿拉伯伊斯蘭音樂的一支 産生于:法老時代

簡介

埃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古埃及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在長達近3000年的法老時代(公元前3100~前 332),已産生了豐富的音樂文化。古埃及人已使用多種樂器,雕有神像和動物頭像的體鳴樂器,如西斯特魯姆(一種金屬叉鈴)是宗教和音樂的象征,常用于宗教儀典和驅魔活動。貝尼琴(弓形豎琴)被視為神聖的樂器,此後豎琴的多種形制,皆由它演化而成。法老時代使用的其他樂器還有弦樂器利拉、納菲爾琴(琉特),管樂器賽比笛、雙管瑪穆(一管奏曲調,一管奏持續低音)以及體鳴樂器對擊棒(有木制、骨制、象牙制)和多種鼓。

曆史沿革

在公元前17~前15世紀,西亞喜克索人曾統治過埃及;埃及人又曾征服過叙利亞等地,因此埃及音樂與西亞音樂有過密切的交流。西亞音樂對埃及音樂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角形豎琴和長頸琉特的傳入,豎琴的體積由小變大;一種雙簧的管樂器在許多場合取代了笛子;音階也由原來的五聲變為七聲。從埃及古王朝的遺迹和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在宮廷貴族的生活中,音樂占有重要地位,吟詩、舞蹈以及婚喪儀典都伴有音樂。根據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記載,5世紀時,埃及的宗教音樂與世俗音樂相當繁榮,曾舉行過600人的合唱、300人的豎琴合奏。

公元前 332年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三世征服埃及後,埃及長期受希臘、羅馬人的統治,埃及的音樂文化與古希臘音樂融合。随着基督教的傳入,以聲樂為中心的教會音樂以及铙、钹、鐘、金屬響闆等樂器也傳到了埃及。640年,阿拉伯帝國占領埃及,除少數人仍信仰基督教外,絕大多數埃及人成為伊斯蘭教的信徒。許多阿拉伯音樂家将阿拉伯音樂和樂器帶入埃及,使埃及音樂逐漸阿拉伯化。從此,埃及音樂成為伊斯蘭音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0世紀中葉,由于埃及的統治者酷愛音樂,所以當時的開羅經常舉行盛大的音樂會,湧現出許多著名的音樂家和詩人,如伊本.哈伊斯穆和阿布.綏勒特等。

19世紀,埃及處于英國的控制之下。在阿拉伯諸國中,埃及所受歐洲音樂的影響比其他國家顯着,特别是在軍樂方面。穆罕默德.達克爾(1836~1906)是埃及著名的軍樂作曲家,他曾創作出多首具有東方氣質的進行曲。1869年,開羅歌劇院落成時,以演出意大利作曲家G.威爾迪的歌劇《弄臣》為劇院開幕式。福阿德一世時創建了音樂學院。歐洲音樂的影響在埃及日益增強,傳統的阿拉伯民族音樂在廣大民衆中仍然根深蒂固。不少埃及作曲家從傳統音樂中汲取營養,借鑒西方音樂的作曲技法,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影響較大的音樂家有賽伊德達爾維什(1892~1923)、尤素夫.格内伊斯(1899~1961)、阿蔔杜勒.瓦哈蔔(1910~)等,他們的作品在阿拉伯各國有一定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