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

圓明園

清代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是中國清代大型皇家園林,位于北京市海澱區,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和绮春園(後改名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有“萬園之園”之稱。清帝每到盛夏就來此避暑、聽政,故圓明園又稱“夏宮”。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争期間,圓明園遭英法聯軍洗劫為了銷毀證據而燒毀,故址現為圓明園遺址公園。圓明園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占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有一百五十餘景,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康熙為之題匾“圓明園”,“圓明”為雍正法号。1722年雍正即位以後,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并入了萬春園。至此,圓明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道光年間又進行多次修繕和拓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同治帝時欲修複,後因财政困難而被迫停止。八國聯軍之後,圓明園又遭受到軍閥破壞和匪盜打擊,終成一片廢墟。圓明園在清室一百五十餘年的創建和經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譽于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2021年12月13日起,圓明園對未成年人試行免費開放。
  • 中文名:圓明園
  • 外文名:Old Summer Palace
  • 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澱區清華西路28号
  • 所處時代:
  • 占地面積:約350公頃
  • 保護級别:
  • 開放時間:
  • 别名:圓明三園
  • 景點級别: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大水法、西洋樓遺址、方壺勝境
  • 門票價格:25元
  • 擴充期: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
  • 初建者:愛新覺羅·玄烨(康熙)
  • 結局:第二次鴉片戰争毀于英法聯軍
  • 稱号:萬園之園
  • 始建時間:1709年
  • 組成: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
  • 焚毀時間:1860年10月18日
  • 大規模擴充期:雍正、乾隆年間
  • 占地面積:約 350 公頃
  • 所屬國家:中國
  • 開放時間:全年 07:00-19:30
  • 類 别:曆史博物館,藝術館

旅遊信息

預約購票

實名制分時段網絡預約購票方式有序入園,可通過圓明園官網、圓明園遺址公園官方微信公衆号等進行預約購票。

限流措施

文化和旅遊部最新規定:景區接待遊客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75%

被點名通報

2021年1月15日,北京一批單位防控不到位被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點名通報,包括圓明園景區。

開放時間

開放月份

售票時間

開閉園時間

1-3月、11-12月

7:00-17:30

7:00-19:30

4月、9月、10月

7:00-18:30

7:00-20:30

5-8月

7:00-19:00

7:00-21:00

(遇自然災害或惡劣天氣以園區公告為準)

票價

門票價格:25元人民币

自2016年5月1日起,圓明園門票支持市政交通一卡通(北京公交卡)刷卡支付,遊客無需排隊買票,直接刷卡入園。

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是全民國防教育日,當天圓明園遺址公園可以免費入園。

交通信息

1.到達绮春園宮門:乘319、320、331、432、438、498、601、626、628、664、690、696、697、特6路在圓明園南門站下,或乘地鐵4号線圓明園南門站C口、圓明園站B口出。

2.到達長春園宮門:365、432、562、614、656、664、681、717、982、特4、運通105、運通205路在圓明園東門站下。3.園内交通:從三園交界——西洋樓遺址西口(往返),單程6元/人;從三園交界——九州景區(往返),單程6元/人。

發布公告

2021年12月6日,圓明園管理處發布關于對未成年人試行免費開放的公告。

2022年1月5日,圓明園遺址公園微博發消息稱,因内部調整,圓明園遺址公園冰場、雪場暫時關閉,恢複時間另行通知。

生态治理

2021年12月,萬泉河生态治理工程正在施工,預計2022年下半年施工完成後圓明園地區水脈曆史風貌将得到全面恢複。

園區活動

2022年1月,圓明園歡樂冰雪季雪場開放,冰場活動将延續到2022年2月4日,雪場活動将延續到2022年2月中旬。

曆史沿革

選址造園

遼代,帝王在北京西郊建造了玉泉山行宮,

明代,達官貴人就占據北京西郊田園營建别墅。

明萬曆年間,皇親武清侯李偉在這裡大興土木,首先建造了号稱“京國第一名園”的清華園(故址在北京大學西牆外)。嗣後米萬鐘又在清華園東牆外導引湖水,辟治了“勺園”,取“海澱一勺”的意思。

清朝,皇帝也同樣看中了西郊這塊造園之地,開始大規模地興建園林。

建設時期

圓明園主要興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裡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愛新覺羅·胤禛。

“圓明園”這一名稱是由康熙帝命名的。康熙帝禦書三字匾牌,就懸挂在圓明殿的門上方。對這個“圓明”雍正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明智。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标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标準。

雍正二年(1724年),圓明園的擴建工程正式開始。這年正月,雍正帝奏準由内務府派員前往熱河圍場一帶采伐林木。自此之後,凡大内、西苑及三山五園營建所用木料,大部分來自圍場。

雍正三年(1725年)7月,内務府再委派商人于長生采辦圓明園所需石料。雍正帝有朱批雲:“于長生備石之事稍有耽擱,即将其議罪。”可以看出他建園的急迫心情。

雍正時期的圓明園擴建工程大體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将中軸線向南延伸,在賜園的南面修建宮廷區,嚴格仿照紫禁城中軸對稱的形式,包括新辟的大宮門,還有左右外朝房和内閣各府各衙門的值房,這裡日後成為皇帝在圓明園主政的主要建築群。第二部分,将原賜園向北、東、西三面拓展,構建曲水島渚,增設亭榭樓閣,這部分構成了後來乾隆帝禦題“四十景”的主體(其中至少有三十三景于雍正在位期間完工)。第三部分,修建福海及其周圍配置的建築組群。擴建後的圓明園,占地面積達到3000畝左右。每個景區内,既有莊嚴宏偉的宮殿,也有使人感覺輕松靈巧的樓閣亭台與回廊曲橋,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點綴其中。在雍正時期,圓明園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慶年間,主要對绮春園(萬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帝時,國事日衰,财力不足,但甯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鼎盛時期

乾隆帝繼位後,在圓明園内調整了園林的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并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绮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于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乾隆九年(1744年),圓明園四十景全面竣工。

绮春園

绮春園早期,是清怡親王允祥的禦賜花園,名為“交輝園”。

乾隆中期,該園又改賜給大學士傅恒,易名“春和園”。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春和園歸入圓明園,正式定名為“绮春園”。那時的範圍尚不包括其西北部。

嘉慶四年(1799年)和十六年(1811年),該園的西部又先後并進來兩處賜園,一是成親王永瑆的西爽村,二是莊敬和碩公主的含晖園,在大規模修繕和改建、增建之後,該園始具千畝規模,成為清帝園居的主要園林之一。至此,圓明三園處于全盛時期。

嘉慶十四年(1809年),绮春園宮門建成,因它比圓明園大宮門和長春園二宮門晚建半個多世紀,亦稱“新宮門”,一直沿用下來。

自道光初年起,該園東路的敷春堂一帶在改建後,作為奉養皇太後的地方;園西路諸景,仍一直是道光、鹹豐皇帝的園居範圍。

同治年間,該園試圖重修時,改稱萬春園。

長春園

乾隆十年(1745年),開建長春園(早期曾俗稱東園)。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歸并熙春園,俗稱東園,也就是清華園。兩年後,又歸并春和園(康雍年間為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的賜邸花園,園名交輝),改名绮春園,俗稱南園。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再歸并淑春園,不久改名春熙院,也就是燕園。

遭遇浩劫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持配合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于當天下午經海澱,傍晚,侵略軍闖入圓明園大宮門。次日,軍官和士兵就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法聯軍洗劫兩天後,向城内開進。

1860年10月7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後,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英法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夥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财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英法侵略者縱火焚燒圓明園。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遭到焚毀。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澱鎮均被燒。

徹底毀滅

同治年間,同治帝準備修複圓明園,供慈禧太後居住。曾試圖擇要重修。當時拟修範圍為20餘處共3000多間殿宇,主要集中在圓明園前朝區、後湖區和西部、北部一帶,以及萬春園宮門區、敷春堂口清夏堂等處。但開工不到10個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後,慈禧太後雖然修了頤和園,但并未修複圓明園。

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土匪地痞們已不再滿足于搶劫财富,他們把園内火劫之餘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内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内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 使圓明園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

清宣統末年,旗人已在園内的宮殿舊址上築屋,昔日的皇家園林麥垅相望。

清朝滅亡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民國初期走馬燈一樣更叠的軍閥,都把圓明園作為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場。

此外也有一部分圓明園遺物被安放于公共場所,如:

1910年至1937年,長春園門銅麒麟、安佑宮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後被移往頤和園;安佑宮華表、石麒麟、西洋樓線法橋和翻尾石魚、梅石碑、莳花碑、文源閣碑被分别移至燕京大學和北京圖書館舊館。

1915年,蘭亭碑和“青蓮朵”等珍貴太湖石移往中山公園;長春園大東門石獅子及基座移至正陽門和新華門。西洋樓遺址的漢白玉及磚瓦也多被軍閥官僚運走,或被各家石作坊買去,就地改刻為其他石料。徐世昌拆走圓明園屬鳴春園與鏡春園的木材,王懷慶拆毀園中安佑宮大牆及西洋樓石料。

1928年大水法遺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綏遠陣亡将士碑。溥儀時期的檔案留下了不少記錄:“軍人押車每日10餘大車拉運園中太湖石。”實際上,拆賣的情況遠比檔案中記載的嚴重得多。從此,圓明園廢墟凡能作為建築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瓦、牆磚、石條,及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道等全被搜羅幹淨,斷斷續續拉了20多年。後人稱此為圓明園火劫之後的“石劫”。 

至此,圓明園已經過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圓明園建築、林木、磚石皆已蕩然無存。

1940年以後的日本占領時期,北京糧食緊張,于是獎勵開荒。從這時起,農戶陸續入園平山填湖,開田種稻。圓明園這處在清初盛世曆經150餘年苦心經營的湖山之勝,面目全非。

保護整修

解放初期,圓明園遺址仍由頤和園管理部門代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先後将其列為公園用地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征收了園内旱地,進行了大規模植樹綠化。在“文化大革命”中,遺址雖然遭到過一些破壞,但它畢竟被保住了:整個圓明園的水系山形和萬園之園的園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半數的土地成為綠化地帶。十幾萬株樹木蔚然成林,多數建築基址尚可找到,數十處假山疊石仍然可見,西洋樓遺址的石雕殘迹頗引人注目。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下令禁止任何機關移用圓明園石塊。

1956年2月,北京市城市規劃管理局批準:市園林局在圓明園内荒地進行綠化,用地18公頃。

1959年12月,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劃定圓明園的綠化用地設計範圍為423.5公頃。

1960年3月11日,海澱區人民委員會公布海澱區第一批古建文物保護名單,圓明園西洋樓殘存石雕及散失在朗潤園的五塊刻石列于其中。同年5月,市園林局完成征用園内農業用地1069畝。

1962年5月,根據大力支援農業的精神,北京市副市長萬裡決定将圓明園已征用的土地和地上苗木移交海澱區管理。6月,市園林局與海澱區簽訂移交協議,計交地1809畝、樹木72萬餘株。頤和園代管之葦塘等不作移交。移交後,區人委責成區農林局将圓明園綠地交海澱公社西苑大隊管理。

1964年10月,海澱區成立專業綠化隊,圓明園遺址交區綠化隊管理。

1973年,海澱區革委會在圓明園遺址召開現場會,明确規定不許擅自砍伐園内樹木、不許挖山取土、不許挖掘磚石和随便建房。

遺址公園的開辟

1976年,正式成立圓明園管理處。

1977年10月,圓明園管理處職工用一架絞盤,将觀水法的五塊石雕巨屏和兩件漢白玉方塔吊運回園内并歸安于原位。

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明确把圓明園規劃為遺址公園。同年,北京市政府撥出專款,修複了長春園的東北南三面2300米虎皮石圍牆。

1984年9月,圓明園管理處與海澱鄉園内農民實現了聯合,采取民辦公助形式,依靠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開發建設遺址公園。從而使遺址保護整修工作邁出有決定意義的一步。同年12月1日,首期工程——整修福海破土動工。

1985年,孟冬接着整修绮春園山形水系,至次年初夏完成。這兩期工程均以挖湖補山為主,并修建園路橋涵和園林服務設施,清整古建基址,進行綠化美化。兩年動土方40萬立方米,使110公頃範圍的山形水系基本恢複原貌,其中水面55公頃。福海中心蓬島瑤台東島的“瀛海仙山”亭和西島庭院,绮春園的新宮門,以及西洋樓的歐式迷宮(萬花陣),均已在原址按照原樣修複。

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會售票開放。

1990年4月16日,根據市人民政府京政地字[1989]159号文件精神,圓明園管理處征地3000畝,農轉非人數為1528人,安置農轉工708人,并于4月16日到管理處報到上班。

1994年5月22日,圓明園盛時微縮模型展室正式對外開放;同年8月18日,在市文物局考古所的指導下,開始對藻園景區進行遺址發掘清理工作;同年10月至12月,圓明園藻園景區内的35戶居民遷出。

1997年10月5日—1998年3月12日,福海清淤及整修一期工程完成。

1998年4月1日—5月31日,福緣門至圓明園長春園宮門污水管線工程竣工。

1999年4月27日,成立圓明園消費者投訴站;同年11月10日,圓明園内住戶搬遷工作正式啟動。

穩步發展

2001年4月,圓明園管理處委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對圓明園内含經堂遺址進行全面系統地考古發掘,至11月17日發掘展陳工作告一段落,共發掘遺址面積近15000平方米;同年9月28日—11月10日考古發掘現場對遊人開放;同年年底,圓明園圍牆複建工程年内完成2816延長米,初步形成圓明三園的整體保護格局和基本框架。

2002年12月13日,在圓明園管理處多功能廳舉行了圓明園正覺寺修繕工程招投标會。同年12月15日圓明園唯一殘存的古建築正覺寺的修繕工程開工。

2007年12月4日,我園4A級旅遊景區正式通過北京市旅遊局驗收。

2008年6月13日,長春園宮門及東、西朝房複建工程開始施工;同年6月15日,正覺寺遺址圍牆開始進行整修;同年7月29日,圓明園九州景區向社會試開放;同年11月20日上午,我園順利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評定。

2009年11月4日,圓明園遺址公園國家4A級景區揭牌儀式在南門廣場舉行。

2010年9月23日,正覺寺複建工程(本體部分)完成主體建築。

2011年4月25日,三園交界展覽館改造工程完工,并于5月1日對遊客開放;同年7月6日,我園唯一幸存下來并保存至今的古建築群——正覺寺,經過9年修繕、複建完工,向公衆試開放;;同年11月10日,我園順利通過海澱區旅遊局進行的4A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複核檢查。

2012年10月17日,圓明園展覽館修繕工程完成。

2014年2月,武陵春色桃花洞遺址搶險與維護工程開工,并于5月份竣工;同年4月22日,圓明園九州清晏景區遺址橋修複工程完成竣工驗收,此項工程于本年2月份開工建設;同年5月12日,圓明園正覺寺福海周邊等重點景區監控工程開工,并于12月23日竣工;同年6月13日,圓明園澹懷堂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完成竣工驗收;同年6月20日,圓明園正覺寺福海等重點景區夜景照明工程開工,并于12月23日竣工;同年9月15日,圓明園鑒碧亭修繕工程開工,并于12月竣工;同年9月18日,圓明園東門環境整治提升工程開工,并于12月23日竣工;同年10月8日,绮春園宮門修繕工程開工,并于12月竣工;同年10月31日,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對圓明園遺址公園創建AAAAA級旅遊景區進行暗訪。

2015年25日,圓明園管理處南側衛生間改造工程竣工驗收;同年12月1日,圓明園文物區防護欄項目竣工。該工程于10月8日開工,設計單位為北京中外建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監理單位為北京中環工程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施工單位為北京八達嶺金宸建築有限公司。完成了多稼如雲北側基礎及護欄、西部景區管理部基礎、升平署南圍牆、绮春園東圍牆修補;绮春園東圍牆防護網、獅子林殘橋圍欄基礎、東門獅子圍欄、黃花陣北圍牆、西部景區北牆防護網;西部景區管理部鐵藝圍欄、獅子林殘橋石材安裝;管理處西門殘橋玻璃圍欄安裝、獅子林殘橋玻璃安裝;同年12月4日,圓明園九州景區碧瀾橋複建工程竣工。

2016年3月8日,圓明園管理處2016年第四次黨政聯席會研究決定,成立圓明園檔案館;同年4月1日,圓明園碧瀾橋玻璃欄闆工程竣工。4月,對萬方安和遺址進行清理、展示;同年8月10日,圓明園廓然大公遺址完成水生态修複。通過在湖區構建“沉水植物—水生動物—微生物群落”共生系統,實現水體富營養物質資源化和水質淨化;同年12月19日,圓明園遺址(黃花陣)維修工程竣工,主要施工内容為場地鋪裝調整、陣牆維修、中心亭表面清洗及局部維修、局部環境整治。施工範圍包括整個黃花陣景區及其周邊環境整治,西至長春園西宮牆、東至現狀園區道路、南至現狀黃花陣南側黑色圍欄、北至現狀自然山體,南北長188m,東西寬86m,占地約1.6萬平方米。

2017年6月12日,圓明園遺址(大宮門、绮春園、方壺勝境部分)安防工程結束;同年8月4日,長春園宮門區域基礎設施提升項目——排水系統修繕工程竣工,工程内容包括:内外廣場原廣場磚拆除、土方開挖;内外廣場排水溝基礎、外牆、回填土及雨水篦子施工;内外廣場雨水管道基礎、預埋雙壁波紋管、土方回填;1号地及2号地北側預埋鑄鐵排水管道施工;内外廣場恢複原廣場磚;同年12月9日,圓明園含碧樓台明歸砌工程竣工。

2022年6月,北京市海澱區将完成圓明園片區水網循環系統建設,與此前已完成的玉泉山片區相連。屆時,三山五園地區完整的水系格局将基本建成。

考古發掘

自1996年開始,圓明園遺址公園先後進行過三次考古發掘,第三次發掘自2013年開始至2020年結束,為圓明園遺址史上最大規模的發掘項目。

圓明園考古隊已經完成22處景區的考古勘探工作,基本探明了這些景區的遺址保存狀況和布局。先後對如園遺址、養雀籠遺址、海晏堂蓄水樓遺址等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發掘總面積7000平方米,出土文物達5萬餘件。

此次發掘分為三期,計劃通過長期、持續的考古工作,明确絕大部分景區範圍、布局和形制,完善整體保護體系,建立起可視、立體的考古成果展示平台,達到為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利用和展示服務的目标。

2017年9月21日,圓明園管理處發布消息,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清史研究所教授何瑜對圓明園春熙院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首次确認第五園春熙院位于圓明園東北角、長春園的西洋樓遺址北側,總面積約150畝。

建築特色

占地面積

圓明園占地350多公頃,其中水面面積約140公頃,圓明園的陸上建築面積比故宮還多一萬平方米,水域面積又等于一個頤和園,總面積等于8.5個紫禁城。

圓明園周圍連綿10公裡,由圓明園、绮春園、長春園組成,而以圓明園最大,故統稱圓明園(亦稱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屬園,分布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清漪園(後來的頤和園就是在此基礎上建造起來的)等,全園面積合計5000多畝。

圓明園不僅彙集了江南若幹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園中有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玲珑剔透的樓閣亭台;有象征熱鬧街市的“買賣街”,有象征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蘇州獅子林的風景名勝;還有仿照古代詩人、畫家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說,圓明園是中國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建築藝術和文化的典範。不僅如此,圓明園内還珍藏了無數的各種式樣的無價之寶,極為罕見的曆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曆史文物,如曆代書畫、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堪稱人類文化的寶庫之一,也可以這樣說,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館。

水主題元素

圓明園的園林造景多以水為主題,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圓明園後湖景區,環繞後湖構築九個小島,是全國疆域《禹貢》“九州”之象征。各個島上建置的小園或風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頗有登嶽陽樓一覽洞庭湖之勝概,“垂虹駕湖,婉蜒百尺,修欄夾翼,中為廣亭。紋倒影,滉漾楣檻間,淩空俯瞰,一碧萬頃”。西岸的坦坦蕩蕩,酷似杭州玉泉觀魚,俗稱金魚池"鑿池為魚樂國,池周舍下,錦鱗數千頭。

"圓明園西部的萬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涼,遙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繡。雍正皇帝喜歡在此居住。圓明園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澤)水法引水入室,轉動風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風群籁動,山鳥一聲鳴。”乾隆皇帝喜歡在此消暑。長春園西湖中的海嶽開襟,在白玉石圓形巨台上建有三層殿宇,遠遠望去好似海市蜃樓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萊瑤台,取材于神話中的蓬萊仙島,原名蓬萊洲。相傳,秦始皇曾派遣一個名叫徐福的人,率領千餘名童男童女,出海東渡,去替他尋仙境、求仙藥,以企長生不老。這當然隻能是“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而雍正皇帝則讓工匠在圓明園的東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島,象征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仙山”,島上建有殿閣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樓十二”,并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東湖命名為“福海”。

在福海四岸另外還建有十多處園林佳景。福海,東西、南北各寬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約35公頃,相當于北海公園的水面。這裡水面開闊,景色秀麗,每于端午佳節,在此舉行大型龍舟競渡活動。七月十五日夜,清帝于此觀賞河燈。冬日結冰後,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賞遊。福海實際上是圓明園的水上娛樂中心。

建築風格

圓明園還有個顯着特點,就是大量仿建了中國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許多名園勝景。乾隆皇帝弘曆曾經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東巡岱嶽,巡遊熱河、盛京(即沈陽)和盤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勝水、名園勝景,就讓随行畫師摹繪成圖,回京後在園内仿建。據不完全統計,圓明園的園林風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處。杭州西湖十景,連名稱也一字不改地在園内全部仿建。正所謂: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

乾隆皇帝南巡之後,在圓明園先後仿建有四處江南名園。其中之一即福海西北的安瀾園。乾隆二十七年南巡時,曾以海甯的陳氏隅園作為行館,并賜名“安瀾園”。乾隆皇帝很喜歡該園結構佳妙,回京後就在圓明園四宜書屋左右,仿其位置進行改建和增建。園成之後,也題名叫“安瀾園”,當時仿建的另外三處名園,都在長春園内。

一處是乾隆二十三年,在思永齋東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園而建的小有天園;一處是乾隆三十二年,仿照江甯(即南京)瞻園而建的如園;一處是乾隆三十七年,仿照蘇州著名園林而建的獅子林。如園和獅子林,都分别有16個以上風景點。

圓明園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設七夕巧筵的地方。這裡可遠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組疊山,松巒峻峙,山澗之中瀑布飛流急下。在此近觀仰視有如廬山的峻峙氣勢,取名叫“小匡廬”。

坐石臨流,仿自紹興會稽山陰的蘭亭。建于雍正朝,俗稱流杯亭。東晉王羲之等文人雅士,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即上巳日),會于會稽蘭亭,曲水流觞,賦詩修楔(祭祀活動),被傳為佳話。

圓明園的這座蘭亭,在仄澗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開間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曆代書法名家“蘭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學士于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迹,合為“蘭亭八柱冊”。乾隆皇帝讓把此亭改建為八方,并換成石柱,每柱刻一帖,這就是著名的圓明園蘭亭八柱。廓然大公,後來也總稱雙鶴齋,仿無錫惠山的寄暢園而建。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葉,仿照盤山靜寄山莊的雲林石室的山石,疊石而成的。嘉慶詩贊“雙鶴齋”:結構年深仿惠山,名園寄暢境幽閑。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頑。

人們知道頤和園的諧趣園,是仿惠山寄暢園建的,其實,當時在圓明園也仿建有寄暢園。隻是兩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寫的是陶淵明《桃花源記》的藝術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時叫桃花塢,曾是弘曆讀書的地方,書室叫“樂善堂”。此景,号稱有山桃萬株。蘇州阊門内舊有一處桃花塢,相傳是唐伯虎的故居。圓明園的桃花塢,雖然襲合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規範的束縛,廣征博采,形式多樣。

建築形式

圓明園的主要建築類型包括殿、堂、亭、台、樓、閣、榭、廊、軒、齋、房、舫、館、廳、橋、閘、牆、塔,以及寺廟、道觀、村居、街市等,應有盡有。其盛時的建築樣式,也幾乎囊括了中國古代建築可能出現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樣:既有常見的單檐卷棚灰筒瓦屋面,樸素淡雅;又有宮殿式重檐琉璃彩瓦複頂,金碧輝煌;既有一進兩廂、二進四廂的規整院落,又有靈活多變的建築組群。建築平面布局共有38種之多,除常見的矩形、方形、圓形、工字、凹凸字、六角、八角外,還有很多獨特新穎的平面形式,如眉月形、卍字形、書卷形、十字形、田字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扇面形,乃至套環、方勝等,可謂豐富無比。

圓明三園共有一百餘處園中園和風景建築群,即通常所說的一百景。集殿堂、樓閣、亭台、軒榭、館齋、廊庑等各種園林建築,共約16萬平方米。比故宮的全部建築面積還多一萬平方米。園内的建築物,既吸取了曆代宮殿式建築的優點,又在平面配置、外觀造形、群體組合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規範的束縛,廣征博采,形式多樣。創造出許多在中國南方和北方都極為罕見的建築形式,如字軒、眉月軒、田字殿、還有扇面形、弓面形、圓鏡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勝形、書卷形等等。

加之在園林布局上,因景随勢,千姿百态;園中各景又環環相套,層層進深,形成了豐富多彩、自然和諧的整體美。法國傳教士王緻誠,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說:圓明園的建築,形式變化較多,而且參差不齊,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宮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沒有一座與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饒有興趣,人們不能在一覽之下,就領略這幅景色,必須一點一點地仔細研究它。

宗教元素

圓明園的寺廟園林,也是反映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側面。

安佑宮(鴻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壽皇殿的舊例建造的。用來祭奉康熙、雍正皇帝“神禦”,是園内的皇家祖祠。宮為九間,正脊重檐歇山,以黃色琉璃瓦複頂,是園内體量最大的一個建築物。周圍有喬松偃蓋,中軸線南端有兩對華表,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方壺勝境,位于福海東北海灣岸邊,是按照幻想中的仙山瓊閣建造的,據史料記載,這裡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餘座佛塔。這處建築的前部底座以漢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整個建築體态龐大,金碧輝煌。每當清晨薄霧初起,該建築在煙霧中時隐時現,宛如瓊閣瑤台一般。這處建築的格調和氣勢,是我國現存園林建築中所少見的。舍衛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築。據說是仿照古代印度橋薩羅國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城内共有殿宇、房舍326間。康熙以來,每當皇帝、皇太後壽誕,王公大臣進奉的佛像都存放在這裡。其中有純金的、鍍銀的、玉雕的、銅塑的,年複一年,竟達數十萬尊。圓明園遭劫掠焚毀,僅此一處所造成的損失,無論是經濟價值還是文化藝術價值,都是難以用數字估量的。

主要建築

绮春園

嘉慶先有“绮春園三十景”詩,後又陸續新成20多景,比較著名的園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齋、涵秋館、生冬室、四宜書屋、春澤齋、鳳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亭、竹林院、喜雨山房、煙雨樓、含晖樓、澄心堂、暢和堂、湛清軒、招涼榭、淩虛亭等近30處。懸挂匾額的園林建築有百餘座。

長春園

長春園南部以大型的水景為主體,整體布置疏朗開朗,疏密得當。園門為長春園宮門,五楹,門外左右各有銅麒麟一隻(現僅存一隻,陳列于頤和園仁壽殿前)。其南建影壁一座。入門為澹懷堂,九楹,卷棚歇山頂,前有月台丹陛,東西配殿五楹。正殿之北為河岸,建方亭一座,有廊與正殿相通。亭西為長春橋,十孔。過橋向北,經山口,即為園内核心建築——含經堂建築群。含經堂前設牌樓三座,兩面為八字影壁。入門為五楹含經堂,是乾隆帝吟經之所。再北為淳化軒(圓明三園中最宏大的建築,有《淳化閣帖》摹版),蘊真齋。出後門為“得勝蓋”敞廳,乾隆二十四年,乾隆帝在此獲知平定大小和卓之役而建為紀念。此外還有涵光室、理心樓、味腴書屋。東牆外買賣街等建築。含經堂建築群規模富麗宏大,布局參考紫禁城甯壽宮,是乾隆計劃退位後常居的住所。

含經堂西為思永齋,建工字殿十七楹。思永齋前建小有天園。思永齋北為海嶽開襟,是湖面上建造的雙層圓形石台,上有殿宇三層。海嶽開襟之東隔水為仙人承露台,台南為茜園,以石取勝,建有茜園八景。乾隆帝自杭州運來的南宋德壽宮遺石“青蓮朵”亦陳列于此。含經堂之東為玉玲珑館、鶴安齋、映清齋、茹園、鑒園等景點,園東北角為獅子林(仿蘇州獅子林),園北有法慧寺、多寶琉璃塔、寶相寺、澤蘭堂等建築。再北即為西洋樓景區。

長春園西洋樓景區

清朝皇帝為了追求多方面的樂趣,在長春園北界還引進了一區歐式園林建築,俗稱“西洋樓”,由諧奇趣、線法橋、萬花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和線法牆等十餘個建築和庭園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開始籌劃,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傳教士郎世甯、蔣友仁、王緻誠等設計指導,中國匠師建造。建築形式是歐洲文藝複興後期“巴洛克”風格,造園形式為“勒諾特”風格。但在造園和建築裝飾方面也吸取了中國不少傳統手法。建築材料多用漢白玉石,石面精雕細刻,屋頂覆琉璃瓦。西洋樓的主體,其實就是人工噴泉,時稱“水法”。特點是數量多、氣勢大、構思奇恃。主要形成諧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處大型噴泉群。

西洋樓景區整個占地面積不超過圓明三園總占地面積的百分之二,隻是一個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卻是成片仿建歐式園林的一次成功嘗試。這在東西方園林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曾在歐洲引起強烈反響。一位目睹過它的西歐傳教士贊譽西洋樓:集美景佳趣于一處,凡人們所能幻想到的、宏偉而奇特的噴泉應有盡有,其中最大者,可以與凡爾賽宮及聖克勞教堂的噴泉并駕齊驅。這位傳教士的結論是:圓明園者,中國之凡爾賽宮。

名稱

主要内容

正大光明殿是圓明園的正殿,皇帝每年舉行生日受賀、新正曲宴親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觀慶龍舞、大考翰詹、散館鄉試及複試的地方。殿上懸雍正手書“正大光明”匾額,殿堂7間,前面有寬大的月台,東、西配殿各5間。

勤政親賢殿即養心殿西暖閣前室,位于正大光明殿東面,為盛暑時皇帝辦公之處,有殿堂5間。北設寶座,南為窗,東有闆牆開門,與養心殿明間相通,為皇帝召見大臣之所。窗外抱廈内圍有木屏,與明間相隔,較為隐秘。現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

養心殿的西暖閣,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單獨接見大臣,批閱殿試考卷的地方。暖閣的北牆上懸挂着雍正皇帝題寫的匾額:“勤政親賢”匾下的屏文是乾隆皇帝的詩篇。

九洲清晏位于前湖北岸與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由三進南向大殿組成,第一進為圓明園殿,中間為奉三無私殿,最北為九州清晏殿;中軸東有“天地一家春”,為道光出生處;西有“樂安和”,是乾隆的寝宮;再西有清晖閣,北壁懸挂巨幅圓明園全景圖,原圖現存法國巴黎博物館;道光十年又在“怡情書史”附近建起“慎德堂”等殿宇,都是皇帝寝宮;道光十六年,圓明園殿、奉三無私殿、九州清晏殿。同時被火焚燒;雍正帝、道光帝都死在九州清晏殿。

長春仙館,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長春仙館位于前湖西面,乾隆即位前曾居于此,有殿門3間,正殿5間。

镂月開雲原稱牡丹亭,位于後湖東南角,建築木料以楠木為主,殿頂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後,改稱“镂月開雲”,乾隆九年(1744年)改名以紀念康熙六十一年祖孫三代在此聚會賞花的往事。主體建築為紀恩堂。殿以楠木為材,上覆金碧二色琉璃瓦。旁為禦蘭芬。

碧桐書院,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位于後湖東北角,是一座書房。前殿三楹,中殿、後殿各五楹。建築外一彎溪流,四面環土山,其西岩石上為雲岑亭。

上下天光位于後湖西北,為兩層樓宇,登樓可盡覽湖光水色。仿《嶽陽樓記》中對洞庭湖的描寫“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而建,為臨湖樓房,上下三楹,左右有亭,樓後為平安院。

杏花春館位于上下天光西面,館舍東西兩面臨湖,西院有杏花村,館前有菜圃。仿鄉村景色而建,後進行大規模增建,景色更為精緻。

坦坦蕩蕩緊靠後湖西岸,仿杭州“花港觀魚”景,是圓明園中專設的養魚區,四周建置館舍,中間開鑿大水池。此景位于後湖西岸,堆山低而少建築小而矮以平坦見長,可将西山景色引入。

萬方安和位于杏花春館西面,建于水上的字形大型殿堂樓宇,建于水中的建築平面呈“卍”字型房屋,有33間。寓意天下太平之意。建築基礎築在水底似孤懸水中,室内結構巧妙,冬暖夏涼,為雍正帝喜居之所。

山高水長樓位于坦坦蕩蕩西面,為一座西向的兩層樓房,上下各9間;前環小溪後擁連崗,中間地勢平坦,是專門設宴招待外藩之處,也經常舉行比武賽箭。隔河為土山,平日是圓明園禁軍練兵場所。有乾隆“土牆”詩碑。每年正月在此設宴招待外藩王公,欣賞煙火表演。東有皇子住所“十三所”。

鴻慈永祜又稱安佑宮,位于圓明園西北隅,皇家祖祠。仿景山壽皇殿建造,建于乾隆七年,完全仿建故宮太廟,殿内曾陳列康熙、雍正、乾隆遺像。園内規格最高的建築,黃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頂,九楹,黃琉璃瓦。殿内中為康熙帝神像,東為雍正帝,西為乾隆帝。殿門前為兩道琉璃牌坊,各有華表一對。

水木明瑟位于後湖以北小園集聚區中央,仿揚州水竹居,内設水力土風扇,室内用西洋式水力機構驅動風扇。是中國皇家園林中“用泰西水法”水聲造景最早的觀水法。

廓然大公亦稱雙鶴齋,位于舍衛城東北面,是園中一組較大的建築,主體建築北瀕大池,園内景色倒映水中猶然兩景;另有詩詠堂、菱荷深處等景點。

西峰秀色号稱園中小廬山,仿照江西廬山改建;後垣的花港觀魚,仿照杭州西湖勝景而建。每年七夕,都在此擺設巧宴盛會。西面隔河為小匡廬,後有龍王廟。東為含韻軒、一堂和氣、自得軒、岚鏡舫,北部花港觀魚仿杭州西湖同名景色的意境。

四宜書屋位于廓然大公東北面,有殿堂5間,正殿稱安瀾園,南為采芳洲、無邊風月之閣,西南為涵秋堂、遠秀山房,北為煙月清真樓。有别于绮春園四宜書屋。為乾隆南巡後,仿照杭州灣畔海甯一陳姓隅園改建。

北遠山村位于大北門内偏東,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稱都與農事有關,呈現濃郁田園景色。有蘭野、繪雨精舍、水村圖、稻涼樓、涉趣樓、湛虛書屋等建築。

方壺勝境位于福海水面東北隅,為一座巨大的山字形樓宇。是一組宗教建築,圓明園内最壯麗的建築群。前為山字形月台,伸入水中,上有殿亭,仿大高玄殿習禮亭。亭後過橋為方壺勝境正殿,為二層樓宇,前後各五楹,前曰哕鸾殿,北為瓊華樓,左右為配樓,之間有天橋相連。方壺勝境東為蕊珠宮。西為三潭印月、天宇空明、清曠樓、華照樓。

蓬島瑤台位于福海中央,共有三個島,結構和布局根據古代畫家李思訓的“仙山樓閣”畫設計;宮門3間,正殿7間,殿前東列暢襟樓,西列神洲三島,東偏殿為随安室,西偏殿為日日平安報好音;東南面有一渡橋,可通東島,島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橋,可通北島,島上建殿宇3間。

蓬島瑤台宮殿的外型是一個漢字的形狀:“田”。“田”的意為耕地,農業是封建帝國的命脈,皇帝每年都要在這兒舉行犁田儀式。位于日天琳宇東南,東為曙光樓,北為翠扶樓,西門外為多稼軒,東為觀稼軒、稻香亭,東北為溪山不盡和蘭溪隐玉,西南為水精域、靜香屋、招鶴磴、互妙樓。

接秀山房位于福海東南隅,内部裝飾全部采用紫檀木漆器,上面都嵌以金銀、寶石、象牙等,這些奇珍異寶上都镂刻着山水、樓閣、人物、花木、蟲鳥。這種裝飾,從設計到刻技都由明末杭州一周姓工匠所創始,故稱周制,在中國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平湖秋月位于福海西北隅,仿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景色,正殿三楹,後為流水音,東北出山口為花嶼蘭臯、兩峰插雲、山水樂、君子軒、藏密樓。造型上融彙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雙峰插雲的精華。

曲院風荷位于福海西岸同樂園南面,是九州景區到福海景區的過渡區域。正殿一排5間,仿照杭州西湖曲院改建,跨池還有一座9孔大石橋。仿杭州西湖曲院風荷景色,主要建築為九孔石橋(橋西牌樓題匾為金鳌,橋東牌樓題匾為玉蝀,故又名金鳌玉蝀橋),北有曲院。

洞天深處,位于勤政親賢以東,有四座方形院落,為皇子讀書居住之所。東北為皇家畫館如意館。

茹古涵今,書房。正殿五楹,後為韶景軒、茂育齋、竹香齋。

慈雲普護,南面面向後湖,與九州清晏在同一軸線上隔湖相望,西面有一個矩形“凹”字形港灣,前殿臨後湖,三楹,稱“歡喜佛場”。北為樓宇三楹。樓上祭祀觀音,樓下祭祀關帝。東為龍王殿。

天然圖畫,位于後湖東岸,南部鑿池,北部住院,是欣賞後湖景色,遠眺西山風光最佳之所。主體建築為一方樓,樓北為朗吟樓、竹萿樓、五福堂、竹深荷靜,在庭院東側,西為靜知春事佳,東為蘇堤春曉。

月地雲居,佛寺,正殿五楹,前有方殿,後樓七楹。東為法源樓,再東為靜室,西北為劉猛将軍廟。

武陵春色,在萬方安和東北,過石洞,池北為五楹敞軒壺中日月長,東為天然佳妙,南為洞天日月多佳景。再過山口為桃花塢、桃源深處、绾春軒、品詩堂。

濂溪樂處,圓明園中面積最大的園中之園。中心是被湖面環繞的島,外圍堆山環繞。正殿九楹,後為雲香清勝,東為香雪廊、雲霞舒卷,南為彙萬總春之廟。園中心是一個被湖面和小溪所圍繞的大島,島略偏西北,東南水面較廣,湖四周被山環繞團團圍住,山水連成一片。

彙芳書院,在紫碧山房之南,平面為眉月形,内有抒藻軒、涵遠樓、随安室,隔溪有“斷橋殘雪”,仿杭州西湖十景。

日天琳宇,在彙芳書院之南,為佛堂。有中前樓、中後樓、西前樓、西後樓,前後樓間有穿堂,各樓之間以天橋相連。中樓前有八角亭“楞嚴壇”,東有瑞應宮。

映水蘭香位于澹泊甯靜之西,正殿五楹,西向,東南為釣魚矶,北為印月池、知耕織。

水木明瑟,在映水蘭香東北,室内用西洋式水力機構驅動風扇。是中國皇家園林中“用泰西水法”水聲造景的先例。北為文源閣,是清廷在全國範圍興建七座藏書樓之一,内藏《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

坐石臨流仿紹興蘭亭,有“蘭亭八柱”石刻。東有同樂園,為園中最大的娛樂場所,建有買賣街和清音閣大戲台,同樂園北有買賣街,每年正月十三在此舉行宮市。街北為舍衛城,建有城垣、城門,内為多寶閣、仁慈殿、普福宮、最勝閣等佛寺,供奉金銀銅玉琺琅檀木等佛像36萬尊以上。

澡身浴德在福海西南,正殿澄虛榭,三楹,南為含清晖,北為含妙識。西南為靜香書館。北渡河為望瀛洲、溪風松月、深柳讀書堂。

涵虛朗鑒在福海東,正殿稱雷峰夕照,北為惠如春、尋雲榭、會心不遠,南為臨芳衆、雲錦墅、萬景天全。

别有洞天在福海東南岸,也稱清秀村,位置隐秘,經城關出入,有納翠樓、水木清華之閣、時賞齋、石舫。

夾鏡鳴琴在福海南一座橫跨水上的橋亭,取李白“兩水夾明镱,雙橋落彩虹”之詩意。東為南屏晚鐘、西山入畫、山容水态,西有湖山在望、佳山水、洞裡長春。

魚躍鸢飛為五楹方殿,四面有門。東為暢觀軒,西南為鋪翠環流,南有連綿土山,出山口為多子亭。

多稼如雲在魚躍鸢飛之西,正殿五楹,周圍為稻田。

圓明園四十景點

名稱

内容

大宮門共5間,南向,門前有大型月台,東、西朝房各5間;房後另有曲尺型拐角朝房各27間;東為宗人府、内閣、禮部、吏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銮儀衛、東四旗各值房;西為戶部、刑部、工部、欽天監、内務府、光祿寺、通政司、大理寺、鴻胪寺、太常寺、太仆寺、禦書處、上驷院、武備院、西四旗各值房。

同樂園位于後湖東北面,是園中最大的戲台,有清音閣3層,寬10丈,下層設演特技的機軸;南有化妝室5間,北有觀戲樓5間;乾隆間每年從正月十三起在此舉行酬節會,連日宴賞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并賞聽戲,每逢皇帝生日,也在此演戲慶祝數日。

舍衛城位于水木明瑟東面,是園中專門開辟的一座小城鎮,仿照古印度橋薩羅國首都的城池布局而建,是供奉各種佛像和收藏佛經的地方。城廓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寬,四周築有城牆,共辟4門。城内街道呈十字形,内建殿宇、房舍共326間,用遊廊相連接;還建有數座金碧輝煌的牌樓。城前專門開設一條貫穿南北的買賣街,稱蘇州街,由宮中太監扮作商人開市叫賣,法國教士王緻誠對買賣街有比較詳盡的記載。

文源閣位于水木明瑟北面,原稱四達亭,乾隆南巡浙江後,仿照甯波的明代藏書樓天一閣改建,專門貯藏《四庫全書》。

淳化軒位居長春園正中的主體建築,建成時适逢《重刻淳化閣貼》竣工,遂将刻闆嵌于左右廊的廊壁上,軒并由此得名。《重刻淳化閣貼》刻闆144塊,共10卷,彙集曆代名家99人的真迹;刻成後又拓400部,分賜皇室宗親、大臣以及直隸、山東、浙江各行宮和名勝地。淳化軒因此成為北京地區著名碑林。

海嶽開襟建于水池中,台基為圓形,上下兩層,漢白玉石憑欄圍繞。台上建3層樓宇,下層為海嶽開襟,南檐題“青瑤嶼”3字;中層為得金閣,題“天心水面”4字;最上層題“乘六龍”3字;台的四面各設牌樓一座。在圓明園的所有樓閣中,這組建築最為豪華。

獅子林位于長春園東北隅,乾隆皇帝遊蘇州後,仿建蘇州獅子林,先建8景,後續8景,共16景,形成一組别緻的小園景區。

如園位于長春園東南隅,乾隆三十二年南巡至江甯(今南京市)後,仿照明代大将徐達的瞻園建置。

其他景點

名稱

内容

諧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築,主體為三層,樓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噴水池,設有銅鵝、銅羊和西洋翻尾石魚組成的噴泉。樓左右兩側,從曲廊伸出八角樓廳,是演奏中西音樂的地方。

海晏堂是西洋樓最大的宮殿。主建築正門向西,階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隻獸面人身銅像(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個屬相),每晝夜依次辍流噴水,各一時辰(2小時),正午時刻,十二生肖一齊噴水,俗稱“水力鐘”。本來是以歐洲風格的裸體女人像,但乾隆皇帝覺得裸體女人不和中國的風俗就改為十二生肖銅像,用青銅制造。

大水法是西洋樓最壯觀的噴泉。建築造形為石龛式,酷似門洞。下邊有一大型獅子頭噴水,形成七層水簾。前下方為橢圓菊花式噴水池,池中心有一隻銅梅花鹿,從鹿角噴水八道;兩傭有十隻銅狗,從口中噴出水柱,直射鹿身,濺起層層浪花。俗稱“獵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噴水塔,塔為方形,十三層,頂端噴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銅管于,也都一齊噴水。當年,皇帝是坐在對面的觀水法,觀賞這一組噴泉的,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荷蘭使臣得勝等,都曾在這裡“瞻仰”過水法奇觀。據說這處噴泉若全部開放,有如山洪暴發,聲聞裡許,在近處談話須打手勢,其壯觀程度可想而知。

觀水法位于遠瀛觀中軸線南端,主要建築有安放皇帝寶座的台基,後面立高大的石雕圍屏風,兩邊設巴克魯門,門兩側各有一座巨型水塔和接收噴水的水池。池旁依勢設置各種獸類,呈半圓形,表示獸戰和林中逐鹿等遊戲;噴水的管口安裝有時鐘,根據中國傳統的計時方法,用12種動物的名字表示一天的12個時辰,每隔1時辰便有1獸的口中向池内噴射水。

線法山上觀望威尼斯城西洋樓中的建築遊戲,1977年建立圓明園管理處,1984年建立遺址公園,已完成大宮門、福海景區、萬壽園景區和長春園迷宮修複工程。

線法山和線法牆之間,有一條方河,在線法牆下設水箱,置威尼斯城的模型于水箱中,皇帝坐在線法山上觀望。

線法牆南北平行分列磚牆五道,懸挂油畫布景,有謂西洋市街樓房,稱為阿克蘇十景。

方外觀位于養雀籠之東,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為二層西式小樓,左右有環形石階通二樓,是乾隆帝維吾爾族妃子——容妃(香妃)做禮拜的清真寺,“室内安放着兩塊伊斯蘭教的碑文,在直徑為四尺的白色大理石上,雕刻有阿拉伯碑文。這兩石碑已不複存在,但其碑文已被複制下來:‘奧斯曼愛上帝,上帝愛奧斯曼’,‘阿裡愛上帝,上帝愛阿裡’”。

黃花陣又稱萬花陣,是個花園迷宮,位于諧奇趣北面,是仿照歐洲迷宮而建的花園。黃花陣的方陣為南北長方形,陣中心為高台圓基八方西式亭。陣牆總長1600餘延長米,牆高約1.2米,鑲卍字雕花青磚牆面,也稱萬花陣。盛時每當中秋之夜,皇帝在此舉行燈火晚會。皇帝就坐在圓亭中,命令宮女手拿黃色彩綢紮成的蓮花燈守候在四個門外,一聲令下,宮女們尋徑飛跑,看誰最先到達圓亭,最先者,便可得到皇帝的賞物,皇帝坐在亭中,居高臨下四望蓮花燈東遊西奔,引為樂事。

養雀籠位于諧奇趣東側,實為通往東部西洋各景的入口處,西為中式牌樓,東為西洋宮門樣式,東門和西門外的左右券窗下都設有小型噴水塔,約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南北側室内籠展陳孔雀等鳥類,因而得名養雀籠,亦俗稱雀鳥籠。現有西面中式牌樓基座遺存,東面西洋宮門遺存部分石件。

西洋建築群

稀有動植物

盛時的圓明園,還堪稱當時的皇家植物園和珍稀動物園。園内牡丹台、竹子院、梧桐院、杏花村、桃花塢、芰荷香、君子軒、松風蘿月,以及深柳讀書堂等多處景點,均以植物風景特色成名。全園植物,除了松、竹、柳、荷、梧桐、側柏、國槐、楓樹、海棠、山桃、文杏、玉蘭、牡丹、月季、菊花、蘭花、藤蘿等百餘種鄉土花草樹木之外,還引進培植了江南的梅花與芭蕉,塞北的敖漢荷花與烏沙爾器,五台山的金蓮花,新疆的桑樹,南亞的波斯桃,西洋的含羞草等20餘種樹木花卉。所謂“二十四番風信鹹宜,三百六十日花開競放”,說的就是圓明園四時不盡的繁花、蓊郁蔥茏的綠樹,與層層岡阜、潺潺流水和鳥語禽鳴,交織成一幅大自然的美景,令人陶醉。圓明園内的珍稀動物,則有白猿、麋鹿、朱鹮、仙鶴、孔雀、天鵝以及五色錦鯉。光是西洋樓養雀籠一處,常年籠養的各種鳥類,就有400多隻。

主要展覽

古玩字畫

圓明園是一座珍寶館,還是一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皇家藝術館,收藏着許多珍寶、圖書和藝術傑作。裡面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鐘鼎寶器、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花木多達數百萬株。完整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把她稱為“萬園之王”。此外,圓明園也是除紫禁城外帝王居住過最多的地方。

而圓明園曾經收藏了多少文物是個謎。無論是故宮、頤和園還是其他文物建築,都會有相關的陳設檔案,專門記錄建築中所擁有的文物,唯獨圓明園缺乏陳設檔案,因為圓明園收藏文物的總數并沒有明确的記錄,弄清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國外也變得很難。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說:"我們把歐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

圖書典籍

圓明園内收藏有極為豐富的圖書文物,園中文源閣是中國四大皇家藏書樓之一。現僅舉幾例。文源閣是仿照甯波範氏天一閣而建的藏書樓,為著名的皇家北四閣之一,建成于乾隆四十年。閣中收藏乾隆欽定《四庫全書》和康熙《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綜合性叢書,收書3400餘種,有近8萬卷,36000餘冊。因《全書》篇帙浩瀚,當時又擇其尤要者,編成《四庫全書荟要》,計12000冊。

《荟要》共抄兩部,一部貯在故宮摛藻堂,另一部收藏于長春園含經堂的東廂“味腴書室”。另外,含經堂還有一外著名文軒——淳化軒,是專為收藏著名法帖《淳化閣帖》摹版而建的。《閣帖》原是北宋淳化三年(992年)摹刻的,包括王羲之、王獻之乃至蒼颉、夏禹、孔子等99人的書法名迹。帖分十卷,是我國的第一部大型叢帖,被譽為諸帖之祖。

乾隆年間,根據《閣帖》的北宋"初拓賜本",經過精審更定之後,進行鈎摹刻石。曆時三載,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春,将所摹刻的144塊帖版,鑲嵌于淳化軒前的24間左右回廊之中。這就是著名的《乾隆重刻淳化閣帖》。不用說圓明園劫毀時,園内收藏的《四庫全書》、《全書荟要》、《古今圖書集成》、《淳化閣帖》摹版等珍貴圖書文物,都未能幸免于難。這從一個側面可反映出帝國主義侵略者火燒圓明園,對人類文化所造成的巨大破壞。

文化活動

詩詞作品

《圓明園思殇》

作者:貴谷子

乾隆溯前圓園月,鹹豐凄零斷殘垣。

西洋樓下生荒草,海宴堂側遺石龜。

怅然惜看幾寒暑,掠消枯皇渺渺天。

半橋憶念青黛瓦,國人懑恨那拉氏。

評價

圓明園,誕生在康熙年間,成長于雍正王朝,風華在乾隆盛世。它繼承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汲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築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在整體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諧完美。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圓明園體現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是當時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園林。乾隆皇帝說它:“實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遊之地,無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園林建築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傳至歐洲,被譽為“萬園之園”。法國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這樣的評價:“你隻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築,夏宮(指圓明園)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築。”人們常常這樣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東方有夏宮。這是一個令人歎為觀止的無與倫比的傑作。

圓明園如此之大,又是由幾朝皇帝陸續擴建、改建的,加上封建帝王腐朽意識的影響,無論由哪個角度看,也還是有不足的。但是,就總體而言,圓明園确實是一座非常出色的優秀園林。可以說,它集中國幾千年優秀造園藝術之大成,把中國古典園林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當年,凡目睹過其盛況的人,都說它确實是好。一些西方人,對中國園林刮目相看,也正是從圓明園開始的。總之,圓明園為中國這個文明古國赢得過榮譽,曾經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建園争議

關于圓明園的建園日期學術界中尚有争議,目前有兩種主要說法,一種說是依據《日下舊聞考》所載圓明園建園于公元1709年,另一種是圓明園研究員張恩蔭先生所說的1707年。

開發工作

品牌建設

2019年12月31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景區被文化和旅遊部評定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022年元旦,圓明園歡樂冰雪季将開放。圓明園歡樂冰雪季分為冰場與雪場兩大活動區域。

重建工作

2020年11月,對于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重建圓明園,加強國家愛國主義文化建設的建議”。國家文物局經商北京市政府答複稱,遺址以斷壁殘垣告誡後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重建圓明園缺乏必要的考古及曆史文獻依據,且将改變圓明園遺址被列強破壞的曆史現狀,應慎重論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所獲榮譽

2022年4月,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團委拟被授予建團100周年“北京市五四紅旗團委”稱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