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

國學

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并涵蓋各曆史時期文化精髓的學術。中國曆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國立學校,自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中文名: 外文名: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中文名稱:國學 英文名稱:Sinology 别稱:中國學、漢學 基本風格:涵蓋各朝各代的各類文化學術 基本定義: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名由:相對西學而言的中國之學

基本概念

國學關于國學的定義,除基本定義外,在具體的定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做出統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現“國學”概念産生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當時“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熱,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中國之學)這一概念,并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複兩漢經學。

國學是以先秦的經典及諸子學說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清民實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骈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曆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是共存共鳴的,沒有主從關系,如果按時期所起作用而論,各家學說在各個時期都發揮着或顯性或隐性作用,隻是作用在的領域不同而已。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在思想教化領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學說也在不同的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領域的道家與法家、軍事領域的道家、兵家、醫學領域的道家、醫家、還有其它各領域的各家(名家、墨家、農家……)等等,某一領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所以,國學的各個學派學說并沒有主從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學派學說為主體。

“國學”一詞,古已有之。《周禮・春官・樂師》:“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孫诒讓《周禮正義》:“國學者,在國城中王宮左之小學也。”看來,周代的“國學”隻是國家所辦的“貴族子弟學校”。

淵源演變

“國學”這個概念中國曆史上就有,《周禮》裡面就有,《漢書》、《後漢書》、《晉書》裡面,都有“國學”的概念。唐代也有,你看廬山下面有個——現在也還叫——白鹿洞書院,這個書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成為當時的“四大書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這個地方不叫白鹿洞書院,而是叫“白鹿洞國學”。白鹿洞國學是個什麼意思呢?是所學校。可見,在中國曆史上,“國學”這個概念是有的,“國學”這個名詞是有的,但曆來講的所謂“國學”,都是指“國立學校”的意思。明初設中都國子學,後改為國子監,掌國學諸生訓導的政令。國子監設有禮、樂、律、射、禦、書、數等教學科目。

近代以來所謂“國學”一詞,有學者認為源自日本,江戶時代中期日本思想界一部分人,如荷田春滿等提倡對日本的古代典籍進行研究,以探明本土固有的文化,遂有“國學”之稱。“五四“運動期間,陳獨秀等發起新文化運動,将中國的落後挨打歸罪于二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歸罪于以孔子和四書五經,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進口号。

但胡适等人在運動後期則針對性地提出“整理國故”口号,主張“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圖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出中西文明的有機結合點,為中國的新生尋找出路。1934年,章炳麟在蘇州創辦章氏國學講習會,對國學做了總結性的講解。章炳麟上述幾次演講經過記錄整理,出版了《國故論衡》、《國學概論》、《章太炎國學演講錄》等書,在二三十年代影響很大。章炳麟所謂國學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文學”五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他對國學範圍的界定。

此外,胡适、顧颉剛、錢穆等人也有關于“國學”“國故”“國粹”的種種論述。自“西學東漸”之風後,為了區别開“西學”與“中國之學”,便産生了現“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這個國學概念。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随着批判胡适買辦哲學和資産階級唯心史觀,以及曆次的文藝批判運動,“國學”作為一個口号或名詞已基本消失。隻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随着“愛我中華”之風日熾和“中國崛起”口号之響起,尤其是“孔子學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國内的連續上演,“國學”又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熱度火起來。

涵義解讀

何謂國學?這個詞的涵義有不同的解讀,社會上尚未有統一的認識。有學者認為國學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凡是中國的文化學術都屬于國學;亦有學者認為國學是專對治國理政而言的,國學特指“治國理政”之學。但無論怎樣,有兩點是可以确定的:

國學的基本定義是什麼?“國學”的現在涵義是“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的,所以國學無可争議是“中國固有的文化學術”。

國學門類寬泛複雜,有無主從之分?國學是以先秦諸子百家為根基的,先秦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争鳴,并無主從關系;如就各時期所起作用而論,諸子百家學說在各時期各相應領域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諸子百家學說并無主從之分。

現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并涵蓋後期各朝代的各類文化學術。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中國古代的曆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國學”之名,始之清末。其時歐美學術進入中國,号為“新學”、“西學”等,與之相對,人們便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統稱為“舊學”、“中學”或“國學”等。國學也可以指中國古代學說。

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們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對曆朝曆代的統治者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慢慢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

分類方式

按四庫分

國學的分類方法其一是“四庫全書”的分類方法,它把國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

“經”是指古籍經典,如《易經》、《詩經》、《孝經》、《論語》、《孟子》等等,後來又增加一點語言訓诂學方面的著作,如《爾雅》。​n

​​“史”指一些史學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馬遷的《史記》、鄭樵的《通志》,斷代史,如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李焘《續資治通鑒長編》等;專詳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等;以地域為記載中心的方志等。​n

​“子”是指中國曆史上創立一個學說或學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韓非子》、《商君書》,兵家的《孫子》,道家的《老子》、《莊子》,以及釋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皆入“子部”。​n

​“集”是曆史上諸位文人學者的總集和個人的文集。個人的稱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荊公集》等;總集如《昭明文選》、《文苑英華》、《玉台新詠》等。四庫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戲劇作品如《長生殿》、《西廂記》、《牡丹亭》也屬集部。​n

按屬性分

另一種是按内容屬性分類,開始分為三類:義理之學、考據之學及辭章之學。

義理之學,闡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學;考據之學,從事曆史研究,也就是史學;辭章之學,從事詩詞散文以及章奏、書判等實用文體創作的,就是文學,及今天所說的文史哲等社會科學。後來又有人在此基礎上又加了兩個以補其不足:一是經世之學,即治國馭民的政治、經濟、法律等社會科學知識;二是科技之學,即聲光化電等自然科學知識。

上一篇:西方古典文化

下一篇:兵者詭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