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

漢語漢字
哺,漢語常用字,讀音bǔ,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時代。基本含義為喂不會取食的幼兒:哺乳;引申含義為口裡含着的食物:“一飯三吐哺”。哺的常用組詞為哺育。包含哺的常用成語為吐哺捉發。
  • 中文名:哺
  • 拼音:bǔ
  • 繁體:
  • 部首:口
  • 字碼:
  • 五筆:kgey(86)ksy(98)
  • 倉颉:RIJB
  • 鄭碼:jfb
  • 筆順:
  • 字級:
  • 平水韻:
  • 外文名:feeding
  • 總筆畫:10

字源演變

bǔ 并紐、魚部;并紐、暮韻、薄故切。

形聲字。從口,甫聲。本義指咀嚼。《說文》:“哺,哺咀也。”段玉裁注:“釋玄應引許《淮南》注曰:‘哺,口中嚼食也。’”引申泛指吃。《後漢書·趙孝傳》:“弟季,出遇赤眉,将為所哺。”李賢注:“哺,食之也。”引申指喂食,如“嗷嗷待哺”。由喂食義引申出哺育義,亦引申指口中所含的食物。《莊子·馬蹄》:“含哺而熙,鼓腹而遊。”

現代釋義

基礎釋義

哺bǔ(ㄅㄨˇ)

⒈  喂不會取食的幼兒:哺乳。哺養。哺育。

⒉  口裡含着的食物:“一飯三吐哺”。

詳細釋義

哺 bǔ

〈名〉

(形聲。從口,甫聲。本義:口中含嚼的食物) 同本義 [food in the mouth]

辍飯吐哺。——《漢書•高帝紀》

稚子咽哺。——《漢書•匈奴傳贊》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短歌行》

又如:一飯三吐哺

唻詞臫頭條性變化

哺bǔ

〈動〉

吃食 [eat]

衆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楚辭•漁父》

子之從于子敖來,徒餔啜也。——《孟子•離婁上》

 如:哺啜(飲食;吃喝)

 喂養。泛指禽獸喂養幼仔 [feed]

乳孫哺子,教得生獰。——李賀《猛虎行》

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後因餔之。——《史記•高祖本紀》

 又如:哺食(哺養。喂養);哺鞠(猶哺育;養育);哺坊(孵雛雞的作坊);哺雞(母雞孵卵)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哺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7

《唐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蒲故切,音捕。《說文》哺咀也。《玉篇》口中嚼食。《廣韻》食在口也。《史記·魯周公世家》一飯三吐哺。《爾雅·釋鳥》生哺。《注》鳥子須母食之。

又《集韻》奔谟切,音逋。與哺同。詳食部哺字注。

又匪父切,音甫。與㕮同。詳前㕮字注。

又葉蒲侯切,裒去聲。《易林》鳥鵲食谷,張口受哺,蒙被恩德,長大成就。

又與柿通。《後漢·方術傳》有風吹削哺。《注》哺當作柿,孚廢反。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