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

漢語漢字
啧(讀zé)是漢字通用規範二級字(常用字)。此字最初見于《說文》小篆文字中。本義是争辯,後也用啧做象聲詞,咂嘴聲和鳥鳴聲也用啧來表示。[1]
  • 中文名:啧
  • 拼音:zé
  • 繁體:嘖
  • 部首:口
  • 筆畫數:11
  • 釋義:◎ 争辯,人多嘴雜:~有煩言。 ◎ 古同“赜”,深奧。

字源演變

“啧”字最初見于東漢《說文》小篆文字(圖1)。發展到漢代文字(圖2)階段時,其右半部分變成了“責”,之後,發展到現代漢語階段,由于其繁體字筆畫過于繁複,簡化作“啧”。

“啧”是形聲字,“啧”是由“口”和“責”組成。“口”用作形旁,“責(zé)”作聲旁。其形體像張開的口,表示開口争辯;責表争辯時互相責備、斥責。本義是大呼,兩個人及以上相互大呼,引申為争辯的樣子;看到什麼驚訝的事情,發出多個“zé”的聲音,從而又引申為歎詞,表示贊歎。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大呼,大聲喊叫

cry out

啧,大呼也。從口,責聲。——《說文》

争辯

argumentative

啧有煩言。——《左傳·定公四年》

啧然而不類。——《荀子·正名》

啧啧怒語,與人相拒。——漢·蔡邕《短人賦》

啧室;啧言

咂嘴

click of the tongue

啧口;啧巴;啧聲

名詞

事物的幽深、細微處

profundities

故愚者之言,芴然而粗,啧然而不。——《荀子·正名》

象聲詞

鳥聲,多疊用

chirping

啧啧野田雀,不知軀體微。——唐·儲光羲《野田黃雀行》

感歎詞

表示贊歎

praise

那女子毫無羞怒之色,倒把王慶贊道:“啧,啧,好拳腿!”——《水浒全傳》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二】【口部】士革切

大呼也。從口責聲。謮,啧或從言。

說文解字注

大呼也。呼當作嘑。廣韻:㗲啧、叫也。左傳定四年:啧有煩言。

從口責聲。士革切。十六部。

啧或從言。百官公卿表:典客、太初元年更名大鴻胪。應劭曰:郊廟行禮謮九賓,鴻聲胪傳之也。今漢書譌贊。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

《唐韻》《集韻》?士革切。音赜。《說文》:大呼也。《廣韻》:㗲啧,叫也。

又與赜通。《左傳·定四年》:會同難,啧有煩言,莫之洽也。注:啧,至也。疏:《易》雲: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赜。謂見其至深之處,赜亦深之義也。謂至于會時有煩亂忿争之言,無才辨者莫之能治也。

又《管子·桓公問》:名曰啧室之議。注:謂議論者言語讙啧。《荀子·君道篇》:鬥斛敦槩者,所以為啧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側革切。音責。《廣韻》:大呼聲。

又《集韻》:啧啧,鳴也。《爾雅·釋鳥》:宵鳸啧啧。《釋文》:啧,莊革反。

又《韻會》:争言貌。《左傳·定四年》《釋文》:啧,士責反。一音責。《廣韻》:或作謮。

字形書法

異體字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聲母

韻母

隋唐

拟音/王力系統

ɐk

拟音/董同龢系統

ɐk

拟音/周法高系統

ak

拟音/李方桂系統

tṣ

ɐk

tʃ拟音/陳新雄系統

ak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小韻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入聲

開口呼

全清

側伯切/側革切/士革切

tʃɐk

入聲

開口呼

全濁

士革切/側伯切/側革切

dʒʰæk

入聲

開口呼

全清

側革切/側伯切/士革切

tʃæk

集韻

入聲

開口呼

全清

側革切

ʧɐk

入聲

開口呼

全濁

士革切

ʤɐk

韻略

入聲

側革切

增韻

入聲

側革切

洪武正韻

入聲

全清

側格切

tʃək

分韻撮要

陰入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