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

漢語漢字
檀,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tán,[1]最早見于漢代《篆隸表》。本義為木名(古書中稱檀的木很多,時無定指);後引申為檀香的省稱、淺紅色、淺赭色等意思。
  • 中文名:檀
  • 拼音:tán
  • 繁體:
  • 部首:木
  • 字碼:
  • 五筆:
  • 倉颉:DYWM
  • 鄭碼:FSKA
  • 筆順:12344125251125111
  • 字級:一級字(3396)、常用字
  • 平水韻:十四寒 平聲
  • 統一碼:基本區 U+6A80
  • 注音:ㄊㄢˊ
  • 出處:漢代《篆隸表》
  • 總筆畫:17
  • 異體字:單??
  • 結構:左右結構

字源演變

檀,形聲字。從木,亶(dǎn)聲(《說文》小篆中“㐭”的寫法出現較晚)。樹木名。《說文》:“檀,木也。” 《詩·鄭風·将仲子》:“将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毛傳:“檀,強韌之木。”又《大雅·大明》:“檀車煌煌。”朱熹集傳:“檀,堅木,宜為車者也。”唐李賀《感春》:“急語向檀槽。”王琦注:“檀槽,謂以紫檀木為琵琶槽。”

說法一:檀由“木”和“亶”構成。“亶”字有祭壇的含義,整個字的意思是制造祭壇上器物所用的樹。它指木質堅硬的檀樹。

說法二:木表意,篆書形體像棵樹,表示檀是樹名;亶表聲,亶本指倉廪谷物多,有多意,表示檀為香木,香氣四溢。

詳細解釋

拼音

詞性

釋義

tán

名詞

木名。古書中稱檀的木很多,時無定指。常指豆科的黃檀,紫檀;榆科的青檀。

香木栴檀的省稱,即檀香。

情郎。

姓。

形容詞

淺紅色,淺赭色。

形容味香。

動詞

布施,表示與佛教有關的事物。

shàn

名詞

人名用字。

通“擅”。

詳細解釋

常用詞組

檀闆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檀,木也。從木,亶聲。

說文解字注

檀,木也。

鄭風傳曰:檀、彊刃之木。刃今韌字。榽醯似檀。齊人諺曰:上山斫檀,榽醯先殚。

從木。亶聲。

徒乾切。十四部。

康熙字典

《唐韻》徒幹切。《集韻》唐幹切。《正韻》唐闌切。?音壇。《說文》:木也。《詩·小雅》:爰有樹檀。注:善木。《鄭風》:無折我樹檀。注:強韌之木。《周禮·冬官考工記》鄭注:輻以檀。

又《本草》:紫檀白檀。《綱目》:總謂之旃檀。

又州名。《前漢·地理志》:白檀縣,屬漁陽郡。唐置檀州。

又姓。《統譜》:齊公族有食瑕丘檀城,因以為氏。

又《集韻》時戰切,音善。人名。春秋饔人檀。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