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蟲

吸蟲

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動物
吸蟲(trematoda)亦作fluke。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動物,近6000種,世界性分布。吸蟲絕大多數是各類脊椎動物的寄生蟲病的病原,軟體動物等因被吸蟲的幼蟲期所寄生亦受損害。吸蟲的消化是一種典型細胞外消化,即細胞分泌酶将食物消化,然後由細胞吸收。吸蟲的感染期是尾蚴或囊蚴。
    中文名:吸蟲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扁形動物門 亞門: 綱:吸蟲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簡介

吸蟲,扁形動物門吸蟲綱的種類,全部寄生于其它動物的體内外,具吸盤或鈎狀吸附器。内寄生吸蟲表皮特化為抗寄主酶消化的皮層,生殖能力強,生活史複雜,多更換寄主。吸蟲的生活史複雜,有世代交替和宿主轉換現象,通常包括蟲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蟲和成蟲等階段。寄生于人體的吸蟲有30餘種,我國常見的有華支睾吸蟲、布氏姜片蟲、衛氏并殖吸蟲、斯氏狸殖吸蟲和日本血吸蟲等。

形态

吸蟲體長5公厘至10公分。寄生于各類脊椎動物,常寄生于魚、蛙和龜體;但也寄生于人體和無脊椎動物(如貝類、甲殼類)。外寄生、内寄生或半外寄生(吸附于口腔壁、鰓或洩殖腔),有的需兩個或兩個以上宿主。

兩側對稱。體複以非細胞的角質層。多數扁平,葉狀或帶狀,但有的橫切面呈圓形。腹面有吸盤及鈎、刺用以吸附。體軟,所有器官周圍充以海綿狀結締組織(間充質);有或無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為一簡單的囊,口在前端或腹面中央。通常無肛門,但有的具一或兩個肛孔。神經系統有一對前神經節和3對縱行的神經索。多數雌雄同體。卵生或産出幼體、成體。

特點

吸蟲綱的種類均為寄生的,少數營外寄生,多數營内寄生生活。由于吸蟲類适應寄生生活,其形态結構和生理相應地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吸蟲體柔軟,左右對稱不分節,三胚層,無體腔。

寄生生活的特點是:環境相對穩定、有局限,營養豐富。為适應這類環境,其運動機能退化,體表無纖毛、無杆狀體,也無一般的上皮細胞,而大部分種類發展有具小刺的皮層;神經、感覺器官也趨于退化,除外寄生種類有些尚有眼點外,内寄的種類眼點感覺器官消失;同時發展了吸附器,如肌肉發達的吸盤和小鈎等,用以固着于寄主的組織上。

生活史

生活史趨向複雜,外寄生種類生活史簡單,通常隻有一個寄主,一個幼蟲期;内寄生的複雜,常有2個或3個寄主,具有多個幼蟲期,如從受精卵開始經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到成蟲(在不同種吸蟲、幼蟲期有所差别),且幼蟲期(胞蚴、雷蚴)能進行無性的幼體作繁殖,産生大量的後代,無疑它有利于幾次更換寄主,這些都是适應于寄生生活的結果。三個亞綱的吸蟲具有不同的生活史環節,因而有不同的生活習性。

單殖亞綱

單殖亞綱的種類營内寄生或外寄生生活。生活史簡單,直接發育,不更換寄主,主要寄生在于魚類、兩栖類、爬行類等脊椎動物體上,偶爾可寄生于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無脊椎動物體上。

主要寄生在體表和排洩器官或呼吸器官等直接或間接與外界相通的器官内,如口咽腔、鼻窦、眼、耳、洩殖腔、直腸腺等,少數寄生在膀胱内。最多在鰓室,有時在皮膚上。常缺少口吸盤,體後有發達的附着器官,其上有錨和小鈎、眼點有或無。排洩孔一對,開門在體前端。生活史簡單,沒有無性生殖世代,亦無宿主的交替。常常是卵生,有的是胎生。從卵中孵化出的幼蟲為鈎毛蚴,體上有纖毛,并有一個後端附着盤。

盾腹亞綱

盾腹亞綱是吸蟲綱中很小的一類。成蟲寄生于軟體動物圍心腔内及冷血脊椎動物腸道内,個别種類營外寄生。生活史簡單,沒有無性生殖世代。幼蟲具有吸盤,有或無纖毛,稱為杯狀蚴。二個吸盤着生在其體的前後端。其最顯著的特征是吸附器官,或者是單個的大吸盤覆蓋在整個蟲體腹面,吸盤上有縱行及橫行肌肉将吸盤縱橫分隔成功多小格。

或者是一縱列吸盤。具口、咽及一個腸胃管。大部分為内寄生的,寄生在魚和爬行類動物的消化管和軟體動物的圍心腔或腎髒内。生活史中有1個或2個奇主。許多種類沒有寄主的專一性,在軟體動物及魚體上均可生活及産卵、這一類動物似能說明由自由生活到寄生生活的過渡。

複殖亞綱

複殖亞綱的種類成蟲是各類脊椎動物的體内寄生蟲。生活史複雜,需要2個以上的寄主,由數個無性生殖世代和有性生殖世代相交替。卵中孵化出的幼蟲體披纖毛,稱為毛蚴。

無性生殖世代中的胞蚴、雷蚴及尾蚴寄生于水生或陸生的軟體動物腹足類,有的種類寄生于瓣鰓類。囊蚴(metacercaria)因種類的不同可分别寄生于甲殼動物的蝦、蟹、昆蟲、軟體動物、魚類、人以及植物等生物體上。成蟲有吸盤一個或2個,體後部無複雜的固着器,成蟲無眼點,而幼蟲有退化的感光器。這類寄生蟲寄生在腸内的一般稱為腸吸蟲,例如布氏姜片蟲;寄生在肝髒、膽管内的稱為肝吸蟲如肝片吸蟲;寄生在血液中的則稱為血吸蟲。

危害

吸蟲絕大多數是各類脊椎動物的寄生蟲病的病原,軟體動物等因被吸蟲的幼蟲期所寄生亦受損害。因此,人及各類經濟動物均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

單殖亞綱分單後盤目(Monopisthocotylea)及多後盤目(Polyopisthocotylea)。種類在千種以上,絕大多數是魚類的體外寄生蟲。它們通常以其後附着器的幾丁質結構插入被寄生部位的組織,破壞鰓及皮膚的組織,造成炎症,引起病變;及吸吮魚血、粘液,引起繼發性魚病。有時可導緻魚苗的大批死亡。單殖吸蟲對中國淡水養殖魚類的危害,主要有三代蟲和指環蟲二屬種類所引起的鰓病和皮膚病。

複殖亞綱種類繁多,約有140餘科1400多屬、萬種以上,占吸蟲綱的大部分。其中一些種類是人體和經濟動物(珍貴動物、家畜、家禽、魚類及經濟貝類等)的吸蟲病病原。如腹口吸蟲目及前口吸蟲目的孔腸科等吸蟲是魚類寄生蟲,幼蟲期寄生在雙殼綱軟體動物如贻貝、珍珠貝、缢蛏等上,産生嚴重危害。在前口目中的裂體科、并殖科、雙腔科、片形科、同盤科、後睾科及棘口科等均有人體和家畜、家禽及魚類等經濟動物重要吸蟲病的病原。

多種吸蟲病原可使家畜消瘦,甚至大批死亡。應根據各吸蟲生活史各階段的生物學特點,中間宿主(傳播媒介)的生活習性、吸蟲病原存在、散布的生态學及流行病學特點而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上一篇:玻璃貓

下一篇:黃背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