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

漢語漢字
厥是一個漢字,讀作jué,本意是指憋氣發力,采石于崖,引申義是盡全力、憋氣發力、突然喘不過氣來而昏倒。該文字在《說文》和《山海經·海外北經》等文獻均有記載。
  • 中文名:厥
  • 拼音:jué
  • 部首:廠
  • 五筆:DUBW
  • 倉颉:MTUO
  • 鄭碼:GGZR
  • 筆順:一ノ丶ノ一フ丨ノノフノ丶
  • 意 思:氣閉,昏倒
  • 組 詞:昏厥;痰厥
  • 出 處:《釋名·釋疾病》
  • 示 例:厥,發石也。——《說文》

基本解釋

jué  ㄐㄩㄝˊ

1.氣閉,昏倒:昏~。痰~。

2.其他的,那個的:~父。~後。

3.乃,于是:“左丘失明,~有《國語》”。

4.古同“撅”,掘。

5.古同“撅”,斷木。

古籍釋義

張志聰《素問集注》:“厥,逆也。氣逆則亂,故發為眩仆,卒不知人,此名為厥,與中風不同。有寒熱者,有陰有陽也。”

高士宗《素問直解》:“厥,猶逆也。經脈之血,皮毛之氣,不相順接而厥逆也。”

森立之《素問考注》:“案:《傷寒論》六雲:‘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應知厥者,陰陽氣血之二氣不相順接之名,其不相順接之際,陽氣衰于下則為寒厥,陰氣衰于下則為熱厥。仲景于厥陰篇中偏以寒厥為之說,故曰‘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是專論寒厥之一端耳。

非與《素問·厥論》其說不同也。但三陰厥逆為陰厥證,三陽煩熱,‘郁郁微煩’、‘蒸蒸發熱’,手足溫之類,并為陽厥證也。案:厥,本為氣逆之名,故凡氣逆諸證,皆得名厥。後文所雲三陰三陽之厥是也。

詳細字義

◎ 厥 jué 

〈名〉

(形聲。從廠( hǎn,山崖),欮( jué  )聲。本義:石塊) 同本義 [stone]

厥,發石也。——《說文》

相柳之所,抵厥為澤谿。——《山海經·海外北經》

熒惑厥弛。——《漢書·李尋傳》

和之璧, 井裡之厥也,玉人琢之,為天子寶。——《荀子》

詞性變化

◎ 厥 jué 

〈動〉

(1) 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 [be faint;fall into a coma]

凝于足者為厥。——《素問·六節藏象論》。注:“謂足逆冷也。”

(2) 又如:厥冷(指突然暈倒或手足逆冷);厥逆(指突然暈倒或手足厥冷;久久的頭痛)

(3) “蹶”的古字。摔倒;挫敗 [defeat]。如:厥弛(搖動的樣子)

(4) 磕頭;觸碰 [kowtow]

若崩厥角稽首。——《孟子》

(5) 又如:角犀厥地;厥角(叩頭)

(6) 短,缺 [be short of]

是以湯武至尊嚴,不失肅祗; 舜在假典,顧省厥遺。——《史記》

◎ 厥 jué 

〈代〉

(1) 其;他的;她的 [his;her]

思厥先祖父。——宋· 蘇洵《六國論》

将盡厥職焉。——明· 顧炎武《複庵記》

(2) 又如:厥父;厥疾不療;厥幸(其罪);厥罪惟均(其罪行是一樣的)

(3) 它的;他們的;它們的 [its;their]

方命厥後。——《詩·商頌·玄鳥》

(4) 又如:厥後

◎ 厥 jué 

<連>

因而,因此,于是 [therefore]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史記》

相關詞語

暴厥

屍厥

突厥

贻厥

末厥

瞀厥

劣厥

厥弛

哕厥

蛔厥

寒厥

憤厥

痰厥

痿厥

痫厥

诒厥

暈厥

播厥

厥尾

厥症

厥昭

厥貉

驚厥

煎厥

昏厥

肝厥

發厥

杜厥

刁厥

熱厥

氣厥

木厥

冷厥

厥證

厥逆

厥角

厥冷

厥陰

突厥文

東突厥

若崩厥角

贻厥孫謀

大放厥辭

厥角稽首

克盡厥職

刁天厥地

大肆厥辭

大放厥詞

方言集彙

◎ 贛語:jüɛ1 通“佢jiɛ1”

◎ 客家話:[海陸腔] kiet7 [梅縣腔] kiet7 [東莞腔] ket8 [客英字典] ket7 [寶安腔] ket7 [客語拼音字彙] kiad5 [台灣四縣腔] kiet7

◎ 粵語:kyut3

◎ 潮州話: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舊時:khiet)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