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迷走性暈厥

血管迷走性暈厥

動脈低血壓伴短暫的意識喪失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是指各種刺激通過迷走神經介導反射,導緻内髒和肌肉小血管擴張及心動過緩,周邊血管突然擴張,靜脈血液回流心髒減少,使心髒有加快和加強收縮的反射動作,某些人會因過度激發迷走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進而引起心跳忽然減慢、周邊血管擴張,結果造成血壓降低、腦部缺氧,表現為動脈低血壓伴有短暫的意識喪失,能自行恢複,而無神經定位體征的一種綜合征。
  • 中醫病名: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診科室:心血管内科、、神經内科、急診科
  • 多發群體:學齡期兒童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血壓下降、心動過緩、肌無力、一過性黑蒙、意識喪失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中文名:血管迷走性暈厥
  • 傳染病:否
  • 臨床表現:意識喪失
  • 并發症:血壓降低、腦部缺氧
  • 是否醫保:是
  • 是否遺傳:部分遺傳
  • 常用藥物:美托洛爾、氟氫可的松、腎上腺素
  • 常用檢查:直立傾斜試驗、腦電圖、心電圖、生化檢查

發病機制

雖然Lewis提出血管迷走性暈厥這一診斷已近70年,但至今人們對其病因及發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其基本病理生理機制是患兒自主神經系統的代償性反射受到抑制,而不能對長時間的直立體位保持心血管的代償反應。

正常人直立時,由于重力的作用,血液聚集在肢體較低的部位,頭部和胸部的血液減少,靜脈回流減少,使心室充盈及位于心室内的壓力感受器失去負荷,向腦幹中樞傳入沖動減少,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和副交感神經活動減弱。通常表現為心率加快,輕微減低收縮壓和增加舒張壓。

血管迷走性暈厥的患兒對長時間的直立體位不能維持代償性的心血管反應。有研究報道,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循環血液中兒茶酚胺水平和心髒腎上腺素能神經的張力持續增加,導緻心室相對排空的高收縮狀态,進而過度刺激左心室下後壁的機械感受器(無髓鞘的C神經纖維),使向腦幹發出的迷走沖動突然增加,誘發與正常人相反的反射性心動過緩和外周血管擴張,導緻嚴重的低血壓和心動過緩,引起腦灌注不足、腦缺氧和暈厥。

另外,人們研究還發現,神經内分泌調節也參與了血管迷走性暈厥的發病機理,包括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兒茶酚胺、5-羟色胺、内啡呔及一氧化氮等,但其确切機制還不清楚。

臨床表現

血管迷走性暈厥多見于學齡期兒童,女孩多于男孩,通常表現為立位或坐位起立時突然發生暈厥,起病前可有短暫的頭暈、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蒼白、視、聽覺下降,惡心、嘔吐、大汗、站立不穩等先兆症狀,嚴重者可有10-20秒的先兆,如能警覺此先兆而及時躺下,可緩解或消失。

初時心跳常加快,血壓尚可維持,以後心跳減慢,血壓漸下降,收縮壓較舒張壓下降明顯,故脈壓差縮小,當收縮壓下降至10.7Kpa(80mmHg)時,可出現意識喪失數秒或數分鐘,少數病人可伴有尿失禁,醒後可有乏力、頭昏等不适,嚴重者醒後可有遺忘、精神恍惚、頭痛等症狀,持續1-2天症狀消失。

發作時查體可見血壓下降、心跳緩慢、瞳孔擴大等體征。發作間期常無陽性體征。有研究發現,血管迷走性暈厥可誘發張力性陣攣樣運動(驚厥樣暈厥,convulsive syncope),可被誤診為癫痫。高溫、通風不良、勞累及各種慢性疾病可誘發本病。

特殊檢查

直立傾斜試驗(head-up tilt test,HUT)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檢查方法,對血管迷走性暈厥的診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其陽性反應為試驗中病兒由卧位改立位傾斜後發生暈厥伴血壓明顯下降或心率下降。

診斷

對于反複暈厥發作的患兒,經過詳細的詢問病史,了解發作時的症狀與體征,再通過必要的輔助檢查如心電圖、腦電圖、生化檢查和直立傾斜試驗等手段不難診斷

鑒别診斷

1、心源性暈厥

該病是由心髒疾患引起的心排血量突然降低或排血暫停,導緻腦缺血所引起。多見于嚴重的主動脈瓣或肺動脈瓣狹窄、心房黏液瘤、急性心肌梗死、嚴重的心律失常、Q-T間期延長綜合征等疾患。通過仔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心電圖改變等易于鑒别。

2、低血糖症

本病常有饑餓史或使用降糖藥的病史,主要表現為乏力、出汗、饑餓感,進而出現暈厥和神志不清,暈厥發作緩慢,發作時血壓和心率多無改變,可無意識障礙,化驗血糖降低,靜注葡萄糖迅速緩解症狀。

3、癫痫

對于表現為驚厥樣暈厥發作的血管迷走性暈厥患兒要注意與癫痫鑒别,通過做腦電圖、直立傾斜試驗的檢查不難鑒别。

4、直立調節障礙

該病患兒表現為由卧位直立瞬間或直立時間稍長可有出現頭暈、眼花、胸悶不适等症狀,嚴重者可有惡心、嘔吐,甚至暈倒,不需治療能迅速清醒,恢複正常。可通過直立試驗、直立傾斜試驗等加以鑒别。

5、癔病性暈厥

該病發作前有明顯的精神因素,且在人群之前。發作時神志清楚,有屏氣或過度換氣,四肢掙紮亂動,雙目緊閉,面色潮紅。脈搏、血壓均正常,無病理性神經體征,發作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發作後情緒不穩,如有暈倒,亦緩慢進行,不會受傷,常有類似發作史,易于血管迷走性暈厥鑒别。

6、此外,本病還要與過度換氣綜合征等鑒别。

治療

目前仍缺乏血管迷走性暈厥特效的治療方法和藥物。對于一部分沒有前驅症狀,經常突然出現暈厥摔倒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反複發生外傷或經常暴露在易受傷的環境中的人,預防性治療是需要的。

治療的目标是要減少嚴重暈厥事件發生的頻率及減少外傷。

血管迷走性暈厥的治療有多種方法,要因人而異。

宣教和改善生活方式

血管迷走性暈厥常由某些因素觸發,有些可能隻在特定情況下發作。因此,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宣教工作,盡量避免這些觸發因素,盡量停用可以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藥物。一旦發生暈厥前驅症狀時,患者要立刻平躺,既可避免外傷也能防止暈厥的發生。

有研究報道:反複出現血管迷走性暈厥的患者,在前驅症狀時,進行手臂和腿部的屈伸運動,有助于防止暈厥發生,這可能與骨骼肌泵作用增加靜脈血液回流有關。增加液體和鈉鹽的攝入,也可能有助于預防暈厥發生。Younoszai和El-Sayed等研究發現,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每天至少攝入2L液體和120mmol的鈉(約7g鹽)可以升高血壓,增加血容量,減少暈厥發生的頻率。

也有部分臨床醫生,建議站立訓練,類似于“脫敏”療法。讓患者每天靠牆站立10~30min,逐漸适應這種體位性容量變化的影響。但這種治療方法還存在很大争議,而且長期依從性較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