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道金牌

十二道金牌

宋代的命令方式
宋代凡赦書及軍事上最緊急的命令,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遞送,叫做“金牌”,後來用作緊急命令的代稱。連續十二道金牌,表示命令萬分緊急重要。[1]
    中文名:十二道金牌 外文名: 定義: 出處:《宋史·嶽飛傳》 拼音:shí èr dào jīn pái 用法:作賓語、狀語;指十萬火急的事情

出處

《宋史·嶽飛傳》:“(秦桧)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年之功,廢于一旦。’”

例句

清· 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回:“貞貝子貞大爺一定要叫他和敷二爺合串《四傑村》,十二道金牌好像地把他調了去。”

典故

南宋抗金名将嶽飛,率領嶽家軍奮勇北伐,力圖恢複宋朝一統江山。

嶽家軍節節勝利,金兵聞風喪膽。不久,嶽飛進兵朱仙鎮,這個地方,離開國故都汴京已經很近了。嶽家軍與金兵對壘,嶽飛又以少勝多,擊潰了金兵的10萬大軍。嶽飛高興地向高宗奏告:金兵銳氣喪盡,目前已丢棄兵器,向北逃竄。機不可失,準備進兵汴京,迎回徽、欽二帝。

然而,朝廷一向有主戰和主和兩派。秦桧為首的主和派打算丢掉淮河以北的國土,與金國議和。這時,趙構卻倒向了主和派。秦桧深知嶽飛抗金最為堅定,就先調一向與嶽飛不睦的張俊等将領率部先歸,然後以嶽飛不宜孤軍久留為由,命令他班師回朝。怕嶽飛不聽,一天之内竟連發十二道金字牌,嶽飛接到十二道金牌,明白乘勝追擊已絕無可能,悲歎道:“我十年的努力,沒想到在一天之内全部作廢了!”

出處原文

南宋民族英雄嶽飛在抗金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于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在秦桧的挑唆下,一日内連發十二道金牌,将在前線作戰的嶽飛招回臨安。嶽飛見金牌,悲憤交加,痛心疾首地仰天長歎:“十年之功,廢于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同年十一月,宋朝廷以“莫須有”的罪名,将嶽飛、嶽雲父子絞死于風波亭上。

數百年來,很多人認為這“十二道金牌”是朝廷調兵遣将的将令,是奸臣殺害嶽飛的傳令牌!其實不然。這種“金牌”并非什麼傳令牌,而是一種以最快速度傳遞郵件的特殊标志,是宋代多種通信證件的一種。據史料記載,這種金牌用于赦書及軍機要務,由皇帝直接交發。該金牌制度始于宋元豐六年,金牌是用木頭做成條狀,長約一尺左右,周身塗滿朱紅油漆,上面篆刻着“禦前文字,不得入鋪”8個黃金“警”字。這裡的“禦前文字”,是指從朝廷皇帝身邊傳來的公文、信件;“不得入鋪”是指傳遞郵件時,驿吏不得在驿站内交接,而隻能在馬背上依次傳遞。這樣,不僅大大縮短了郵件的傳遞速度,而且加大了驿吏的工作效率。據《宋史》記載,該“金牌”光耀炫眼,傳遞時急飛如電,望之者無不避影,日行500裡,晝夜不停鳴鈴飛遞。可見,這種“金牌”與我們現在用的“特快專遞”标志差不多。

明代詩人李東陽曾憤慨地寫了一首名為《金字牌》的詞:“金字牌,從天來,将軍恸哭班師回,士氣郁怒聲如雷。震邊陲,幽薊已複無江淮。仇虜和,壯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國亡之,嗟晚矣!”

嶽飛收到金牌的時候正是節節勝利、勢不可擋之時,皇上先是發了一道聖旨:“今大宋已和大金議和,邊境無事,即着爾嶽飛帶領全軍立刻回兵進京,加封官職。三軍有功将士俱有升賞,欽此”。但“将在外有君命有所不受”,即使是忠心不二的嶽飛當時也“速傳各将聚集元帥府大廳議事”,可見其也是心中有猶豫的,怎奈還沒議出個結果來,“皇上金牌到”,而且口氣也變了:“命你帶軍即刻進京,不得遲緩!見金牌如見朕面,立刻照辦!”還沒等回過神來,“皇上第二道金牌到!”“皇上第三道金牌到!”“皇上第四道第五道第六道金牌到!”至第七道金牌聖令已成“再不火速返京即作叛逆論處!”,第八道金牌是“命你速即起身,若再遲延即是違逆聖旨,立斬不赦。”這種架勢,誰還擋得牢,何況還攤在嶽飛這個大忠臣頭上,于是即刻起身回京,最終被害。可見,金牌的規格是節節提升的,到最後是誰也難以抗拒的。

上一篇:名門新娘

下一篇:林氏細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