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保險公衆宣傳日

全國保險公衆宣傳日

每年7月8日
2013年,為進一步加強保險公衆宣傳工作,不斷提高全社會保險意識,中國保監會決定,将每年7月8日确定為"全國保險公衆宣傳日",該宣傳日的主題是"保險,讓生活更美好"。2020年6月5日,2020年“7月8日全國保險公衆宣傳日”正式啟動。[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節日時間: 節日類型: 流行地區: 節日起源: 節日活動: 節日飲食: 節日意義: 設定地點: 設立機構: 設定時間: 中文名稱:全國保險公衆宣傳日 主題:保險,讓生活更美好 倡導者:中國保監會 年度主題:傾聽由心,互動你我

基本介紹

2013年6月8日,為進一步加強保險公衆宣傳工作,不斷提高全社會保險意識,保監會決定,将每年7月8日确定為“全國保險公衆宣傳日”,該宣傳日的主題是“保險,讓生活更美好”。

年度主題

2013年保險公衆宣傳日的年度主題是“傾聽由心,互動你我”。中國保監會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将圍繞這一主題開展系列活動。

社會背景

與蓬勃發展的中國保險業相比,我國公衆的保險意識、保險知識還顯不足,中國保監會着眼于行業發展的基礎工作和長遠目标,把保險公衆宣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因此,中國保監會以全國保險公衆宣傳日為切入口并進一步提高全社會保險意識。

節日活動

7月8日将舉行首個全國保險公衆宣傳日啟動儀式,播放專題宣傳片,發布保險公衆調查結果,開通保監會官方微博、微信公衆賬号等。此外,保監會機關還将向社會公衆開放,邀請社區居民、保險消費者代表、保險公司基層員工等走進保監會,了解保險監管機構職能設置、信息公開、保護消費者權益等方面的情況。

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鼓勵各保險機構提供咨詢服務、接受投訴建議、開展公益活動,展示保險行業履行社會責任、服務民生的良好形象。通過全國保險公衆宣傳日活動,大力普及保險知識,深入介紹保險功能作用,廣泛宣傳保險業在完善現代金融、社會保障、農業保障、防災減災、社會管理等“五大體系”建設中的成效,促進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努力實現“保險,讓生活更美好”。

節日意義

通過全國保險公衆宣傳日活動,保險行業将大力普及保險知識,深入介紹保險功能作用,廣泛宣傳保險業在完善現代金融、社會保障、農業保障、防災減災、社會管理等五大體系建設中的成效,促進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努力實現“保險,讓生活更美好”。

保險曆史

古代

中國早在夏、商、周時代,就形成了保險的思想。在《禮記》中記載:“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鳏寡孤獨疾者皆有所養”,這是中國最古老的社會養老保險思想。(僅僅是一種道德主張而已,并非真正經濟化貨币化的保險思想。)

在漢宣帝時代,根據大司農中丞耿壽昌的建議,建立“常平倉制”,在邊郡搜築糧倉,榖賤時提高糧價買入,榖貴時低價出售給百姓。在隋文帝時代,建立“義倉制”,遇到災年,開倉放糧,救濟災民。這些都是财産保險和社會保險的萌芽,起到了防災防損的作用。

現代

中國現代保險最早的是廣州成立的“廣東保險社”,是随着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由帝國主義國家開辦的。中國本土資本的保險業最早是1885年招商局在上海創辦的“仁和”、“濟合”兩家保險公司,後合并成為“仁濟和”保險公司,主要經營水、火保險。到國共内戰結束前,上海華商保險公司剩餘129家并奄奄一息,外商保險公司64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成立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全國設立分支機構,并正式對外營業。1951年,在公私合營中,28家私營保險公司合并成為太平保險公司和民安保險公司。後來中國保險集團将這兩家保險公司合并成為“中國太平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專門對外國營業。1953-1958年,保險事業在調整中發展,一直到1958年大躍進和共産風,到處吃飯不要錢,生老病死由國家統一包辦,認為不需要保險了。于是除了國外保險業務外,國内保險業務全部停辦。到1968年文化大革命時期,國外保險業務也停辦了。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保險業務又逐漸恢複,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恢複營業,對内稱為中國人民銀行保險司,由中國人民銀行為主管單位并負責保險監管,後來逐漸脫離中國人民銀行成為獨立的保險公司。随後,陸續成立了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和中國平安保險公司。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頒布并規定,保險公司不能産壽險混合經營。所以各保險公司逐漸分業經營。1998年11月18日成立了中國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的保險市場監督管理職能由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接管。

截至2005年底,中國大陸有中資保險公司42家,外資保險公司40家,金融保險集團6家,保險資産管理公司5家,保險代理公司1313家,保險經紀公司268家,保險公估公司219家。

上一篇:馥佩

下一篇:伊斯蘭教開齋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