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開齋節

伊斯蘭教開齋節

伊斯蘭教節日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迪菲圖爾”的意譯,“爾迪”就是節日的意思,回族将開齋節視為最大的節日,因此将開齋節稱為“大爾迪”。伊斯蘭教主要節日之一。波斯語稱“肉孜節”。與“宰牲節”、“聖紀”并稱為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1]
    中文名:伊斯蘭教開齋節 外文名: 别名:爾迪菲圖爾 節日時間:伊斯蘭教曆十月一日 節日類型: 流行地區:新疆地區 節日起源: 節日活動:依禮俗宴請賓客、互贈節日食品 節日飲食: 節日意義: 設定地點: 設立機構: 設定時間:

概述

伊斯蘭教主要節日之一。阿拉伯語“爾德·菲圖爾”的意譯。波斯語稱“肉孜節”。與“宰牲節”、“聖紀”并稱為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

中國通用漢語的穆斯林視開齋節為盛大節日,稱之為“大爾德”。時間是伊斯蘭教曆十月一日。是日早晨沐浴盛裝,喜氣洋洋地赴寺參加會禮,并按規定交納開齋捐(即索德蓋·菲退勒),借以完善全月齋功,周濟貧窮,共度佳節。會禮結束時,互道“色蘭(目)”,表示節日祝賀,并依禮俗宴請賓客,互贈節日食品。穆斯林有的在家誦讀《古蘭經》,祈求真主賜福;有的遊墳誦經,悼念亡人。新疆地區突厥語系及其他語種的各民族穆斯林稱此節為“小爾德”。此間除舉行上述儀式外,還依照民族習俗歡歌載舞,以示慶賀。

開齋節是中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别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東鄉、保安、撒拉等少數民族的盛大節日。

由來

開齋節:齋戒,是伊斯蘭教的五功(心有念功、身有禮功、性有齋功、财有課功、命有朝功)之一。伊斯蘭教的齋戒,重在信念。少數民族語言為“肉孜節”。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迪菲圖爾”的意譯,“爾迪”就是節日的意思,回族将開齋節視為最大的節日,因此将開齋節稱為“大爾迪”。

伊斯蘭教規定,9歲以上的女性和12歲以上的男性穆斯林,每年齋月即希吉來曆的萊買丹月即九月,都要封齋一個月。在封齋期間每日兩餐,大約在日出前1小時和日落後1小時進餐,白天禁止吃喝和性行為。萊買丹,是阿語“炎熱”的意思,形容封齋的人,通過“炎熱”的磨練,來控制食欲和色欲。

據說,真主就是在這個月,将《古蘭經》降于鄰近的天上,以後23年中,真主派大天仙哲布拉伊把經文陸續從天上降給穆罕默德,因此,齋月是最尊貴的月份,倍受穆斯林的重視。希吉來曆10月1日,開齋,為開齋節,封齋的天數為30天。

習俗

據伊斯蘭教經典記載,伊斯蘭教初創時,穆罕默德在齋月滿時,進行沐浴,然後身着潔淨的服裝,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礦野舉行會禮,并散發“菲圖爾錢”(開齋捐)表示贖罪。後相沿成俗。

節日的淩晨,人們聚集在禮拜寺作盛大的禮拜,然後開始熱鬧的節日活動。

家家戶戶都備有豐盛的節日食品,如馓子、糖果、點心等,人們身着民族服裝,攘攘,走親訪友,路途相逢要互相拜年祝賀,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出來遊玩,各種娛樂場所同時開放。在南疆還有說評書的,内容多為宗教故事。

節前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向窮人發放“開齋捐”,粉刷房屋,打掃院落,井把清真寺裝飾一新。同時準備節日食品,炸油香、馓子、宰羊宰雞等。

炸油香,是所有十二個節日的必做工作,這是中國伊斯蘭教的獨特風俗,筆者個人認為,起源于祭獻遺風:油煙香味祭獻了亡人。

節日早上成年男子沐浴淨身,身着盛裝,或手待經香,聚集清真寺或出荒郊舉行會禮。之後,先向阿訇道安,接着互道“薩拉姆”。會禮結束,或由阿訇率領集體遊墳掃墓,或各家各戶遊墳掃墓,為逝者祈禱,在墓碑的刻字上描紅,整墓培土,随後分頭前往各親友家拜節,互贈油香、馓子等各種炸果,表示祝賀。

一般中年婦女在家待客,年輕夫婦、未婚婿要帶上禮物,在節日的第一、二天去嶽家給嶽父母拜節。許多青年還在佳節舉行婚禮。節日期間回族的小輩要上門給長輩拜節,全家吃“粉湯”。

哈薩克、塔吉克、柯爾克孜等族還舉行叼羊、賽馬、射箭等活動。節日時的馬也與平日不同,馬身上紮滿紅色布标,馬鬃和馬尾上用紅色綢束上幾團野雞毛;馬鞍和套頭的皮帶上,系滿各種花飾。

中國習俗:

開齋節,亦稱"肉孜節"(波斯語音譯,意為"齋戒"),時間在伊斯蘭教曆10月1日。教法規定,教曆9月齋戒一月,齋月最後一天尋看新月,見月的次日開齋,即為開齋節,并舉行會禮和慶祝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每逢開齋節,政府規定信仰伊斯蘭教各民族的職工放假一天。上海穆斯林在節日那天都要沐浴,穿上節日盛裝,到各清真寺參加會禮,慶祝"齋功"勝利完成。各國在上海的穆斯林,港、澳、台穆斯林同胞也到清真寺和上海穆斯林一起共慶開齋節,互道節日平安,饋贈禮品。各個清真寺也都打掃一新,準備鮮美的牛羊肉湯和油香、糕點、水果等食品,款待聚會的穆斯林。會禮之前,穆斯林要向清真寺交納開齋捐",(俗稱麥子錢)。

上一篇:全國保險公衆宣傳日

下一篇:吉林寶源豐禽業公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