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漢語漢字
今,漢語常用字,讀音jīn,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時代。基本含義為現在:今天。今生。今世。今番(這次)。古為今用。今是昨非;引申含義為古昔。引申為鯠副垍頭詞樤,即将、立刻、馬上。
  • 中文名:今
  • 拼音:jīn
  • 繁體:
  • 部首:人
  • 字碼:
  • 五筆:wynb
  • 倉颉:OIN
  • 鄭碼:odsx
  • 筆順:
  • 字級:一級字
  • 平水韻:十二侵
  • 名稱:今
  • 筆畫:4
  • 四角号碼:80207
  • UniCode:CJK
  • 詞性:副詞
  • 注音:ㄐㄧㄣ
  • 統一碼:基本區,U+4ECA
  • 自行分析:上下結構
  • 四角:80207

字源演變

今,指事字。初文是倒“曰”形,從亼(倒“口”形),下加短畫,以示口吟之意。“今”字初文中用以指事的短橫位于“亼”形下中間部位,殷商末期已偏移,與“亼”之右側斜畫相接。入西周,短橫又出現向下折曲成“圖A”形者,但為數甚少。入東周,或寫作“圖B”,二橫畫全作短橫,而且隻與右斜畫相接,但這沒能成為演變的主流,其主流是“亼”形下的折筆向下拉長,為小篆及秦漢隸書所繼承。由于折筆“圖A”有向左逆筆的過程,所以,漢隸又逐漸改進:一種形式是把它變作近似“蔔”的兩筆形式,這在以“今”為聲符的“岑、含、貪、琴、黔、陰”等隸字中也都有表現;另一種形式是把它變成“圖C”這樣的兩筆形式。後來楷書把“圖C”形改造成順向橫折撇的一筆形式“圖D”,它上面的橫筆變作點。本義當是吟。但其本義在典籍用後起的累增字“吟”。“今”字早在商代已被表時間的假借義占據,其義為此時,可以表示當日。《合集》12004:“貞:今日雨?”又可以表示較當日寬泛的現時階段。《合集》33351:“貞:今秋禾不遘大水?”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今

jīnㄐㄧㄣˉ

◎現在:~天。~生。~世。~番(這次)。古為~用。~是昨非。

詳細釋義

〈名〉

會意。從佶亼(jí)。本義:現在

同本義[thepresent]

今,是時也。——《說文》

今,時辭也。——《蒼颉篇》

迨其今兮。——《詩·召南·摽有梅》

于今三年。——《詩·豳風·東山》

吾今召君矣。——《史記·汲鄭傳》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戰國策·燕策》

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今其室十無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今之高爵顯位。——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今司農祠公(袁可立)于墓,又祠公于家。——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舊曆,公曆是六月)——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又如:今朝三明朝四(指一天天地推诿、拖延);今雨(新近結交的朋友);今愁古恨(今人之愁和古人之恨);今下(現時,眼下);今夕何夕(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贊歎語,謂此良辰)

現代:當代,與“古”相對[moderntimes]

鯠垍今頭樤之樂,猶古之樂也。——《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今上(帝制時代,尊稱當代在位的皇帝);今體(當代所通行的詩、文、書法等體裁;别于古體而言);今字(指當代所使用的文字;即:楷書、隸書)

通“金”[gold]。如:今蟬蛻殼(金蟬脫殼;今,通“金”;比喻用計謀逃脫)

〈副〉

即将:立刻;馬上[immediately;atonce;rightaway]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史記·項羽本紀》

〈連〉

假使,如果[if]

今有人于此。——《墨子·公輸》

今有構木鑽燧于夏後氏之世者,必為,鲧禹笑矣。(今,如果)——《韓非子·五蠹》

今王鼓樂。——《孟子·梁惠王下》

今括一旦為将。——漢·劉向《列女傳》

今若斷斯織。

〈代〉

這,此[this]。如:今次(這次);今遭(這一回);今早(今朝;今天)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是時也。從亼從乁。乁,古文及。居音切

說文解字注

(今)是時也。今者,對古之偁。古不一其時,今亦不一其時也。雲是時者,如言目前,則目前為今。目前已上皆古。如言趙宋。則趙宋為今,趙宋已上為古。如言魏晉,則魏晉為今,魏晉已上為古。班固作《古今人表》,漢人不與焉,而謂之“古今人”者、謂近乎漢者為今人,遠乎漢者為古人也。作《古今人表》者所以補《漢書》之所無,存漢已前之厓略也,亦謂三皇至漢以前叠為古今人也。古今人用字不同,謂之古今字,張揖作《古今字诂》是也。自張揖已後,其為古今字又不知幾更也。古今音之不同,近世言之冣詳。自商周至近世,不知凡幾古今也。故今者,無定之䛐,約之以是時,則兼赅矣。召南傳曰:“今,急辭也。”今、急㬪韻。從亼乀。會意。乀、逮也。乀亦聲。居音切。七部。乀,古文及。見又部。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今·康熙筆畫:4·部外筆畫:2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

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注》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

又《韻補》葉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甯。匪且有且,匪今斯今。

又葉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從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為古,逮及為今。

上一篇:點绛唇·金谷年年

下一篇:在線漫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