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

漢語漢字
歆(拼音xīn)是漢字通用規範二級字。此字始見于《說文》小篆文字。《說文·欠部》中說“歆,神食氣也。從欠,音聲”,這裡說的是此字的本義是祭祀時鬼神享用祭品的香氣。還有羨慕、貪圖、喜悅等義,這些意義都是從本義引申出來的。美味佳肴陳列于神壇,香氣撲鼻,令人津液暗滋,羨慕不已,故有羨慕之義。羨慕的東西則貪圖得到,故引申為貪圖之義。羨慕的東西都是令人愉悅的東西,故又引申為愉悅之義。
  • 拼音:xīn
  • 部首:欠
  • 名稱:歆
  • 筆畫:13
  • 五 筆:UJQW
  • 鄭 碼:SUKR
  • 筆順編号:4143125113534
  • 注音:ㄒㄧㄣ
  • 四 角:07682
  • 平水韻部:平聲十二侵
  • 字 級:二級(編号5549)
  • 統一碼:基本區 U 6B46
  • 總筆畫:13

字源演變

“歆”字是形聲字,此字始見于《說文》的小篆文字(圖1)。《說文》中說“歆,神食氣也。”。這裡說的是此字的本義是祭祀時鬼神享用祭品的香氣。左邊的“音”字表示讀音,右邊的“欠”字在甲骨文中像一個人張口打哈欠的樣子,所以由“欠”字組成的字多與氣的出入有關,由于“歆”的本義是鬼神吸聞祭品的氣味,所以用“欠”來表示意義。漢代文字結構比較寬大(圖2)。于省吾《甲骨文·釋林釋言》:“言與音初本同名,後世以用各有當,遂分化為二。周代文字言與音之互作常見,先秦典籍亦有言音通用者……”。據于省吾之說,歆字在甲骨文中作言,在西周金文中作言或作音,歆字至遲在戰國時代已經産生。歆字形體演變曆程是:言—音—歆。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xīn

動詞

飨,嗅聞。古指祭祀時鬼神享受祭品的香氣。

謂用食品祭祀神鬼。

動。

貪圖;羨慕。

引誘。

悅服;欣喜。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八》《欠部》 許今切

神食氣也。從欠音聲。

說文解字注

神食氣也。大雅曰:?帝武敏歆。傳曰:歆,飨也。許用毛義而不雲飨也者,嫌食部以鄉飲酒釋飨,故易其文神食氣,故其字從欠也。引伸為憙悅之意。皇矣:無然歆羨。傳釋為貪羨。楚語曰:楚必歆之。賈逵曰:歆,貪也。韋曰:歆猶貪也。周語:民歆而德之。韋曰:歆猶欣欣喜服也。按鄭箋生民首章雲:心體歆歆然。亦是以欣釋歆。從欠音聲。許今切。七部。

廣韻

許金切,平侵曉 ‖ 音聲侵1部

歆,神食氣也。許金切。四。

康熙字典

《辰集下》《欠字部》

《唐韻》許今切。《集韻》《正韻》虛金切。《韻會》虛音切。?音廞。《說文》:神食氣也。徐曰:《禮》:周人上臭,灌用郁鬯。又曰:有飶其香,神靈先享其氣也。《詩·大雅》:上帝居歆。

又飨也。《周語》:王歆太牢班嘗之。

又動也。《詩·大雅》:履帝武敏歆。

又欣羨也,貪也。《詩·大雅》:無然歆羨。

字形書法

“歆”字為左右結構,左邊是一個“音”字,在第九筆一橫結束書寫,随後在右方書寫部首“欠”,一撇開始書寫,最後一筆為一捺結束書寫。

音韻彙集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x

i̯əm

王力系統

h

ǐəm

董同龢系統

x

jəm

周法高系統

x

iəm

李方桂系統

h

jəm

jəm

jəm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m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jəm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jəm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x

i̯əm

隋唐

拟音/王力系統

h

ǐěm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統

x

jem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統

x

iem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統

x

jəm

隋唐

拟音/陳新雄系統

x

ǐəm

中上古音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母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平聲

開口呼

次清

許金切

xjem

集韻

平聲

開口呼

次清

虛金切

xiem

韻略

平聲

虛今切

增韻

平聲

虛金切

中原音韻

陰平

侵尋

全清

xiəm

中州音韻

平聲

尋侵

希金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全清

虛金切

xiəm

分韻撮要

陰平

韻書集成

上一篇:

下一篇:點绛唇·金谷年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